白话是什么意思

人生如茶
精选回答

广州话,白话和粤语究竟各有什么不同?东莞人的话属于什么?

东莞话、顺德话、中山话、肇庆话、茂名话、梧州话、钦州话、香港话、澳门话等都属于广义的广州话,就好像饶平话、揭阳话、潮阳话、澄海话、汕头话、普宁话、丰顺话、甲子话都属于广义的潮州话一样。

狭义的广州话则特指广州市荔湾区、越秀区及其周边的广州话口音,也称广州音或广州话。

白话、粤语和广义的“广州话”是等义词,这种方言在晚清时被叫做“粤白”,而非“粤语”,当时的“粤语”不是指这种方言,反倒是指客家话。

为什么在晚清的时候客家话比广州话更有名,并且获得了“粤语”这个名称呢?第一个原因是太平天国和他们的太平军打响的名堂。

晚清太平天国运动席卷了整个长江中下游流域,影响远达京师。

第二个原因是清初“湖广填四川”运动产生的后续影响。

湖广填四川的移民运动从粤闽赣边区带走了很多客家语的民众,而因为移民四川的客家人之中以广东省籍的客家人居多,所以连来自江西省、福建省的客家人都以“广东人”自称了,当时连“客家”这个概念都还没有开始流行呢!据清末四川省的一些县份的县志记载,四川当地的湖广移民主要使用楚语和粤语,其中楚语俗称湖广话、粤语俗称广东话,实际上湖广话是指现在的西南官话,它发祥于鄂西,广东话则指现在的客家话,从粤闽赣边区起源。

可见晚清时的“粤语”、“广东话”两词都指客家话,“粤白”、“广州话”才是指当前我们所认识的,以香港主流方言和广州方言为基础的粤语。

现代粤语原称桂语,发祥于广西,现在的桂柳话起初是叫做江语或靖语,而粤语一词最早是指客家话;而今则没有桂语,桂柳话不能别称桂语,粤语含义迁移到原来的桂语,客家话随着客家学将客家人定位为正统中原汉族后嗣,而得到“秦语”、“赵语”、“舜语”的别称,按地理布局又得到“岭语”、“峤语”、“里语”的别称,因为公元942年南汉时期博罗县人张遇贤割据西起增城,北纳赣南粤北,东达福建成立中天王国,客家话又得到“天语”的别称。

明代王士性在其著作《广志绎》中提到:“潮之分域隶于广,实古闽越地,其言语嗜欲与闽之下四州颇类,广、惠、梅、循操土音以语,则大半不能译。

从这段记录我们可以了解到,在明代人的眼里,潮州滨海地区居民的语言风俗自成一体,而“广惠梅循”四州又是另一个整体。

是的,“广惠梅循”在明代人看来是语言风俗成为一体的,差别并不大,你可以非常清楚地看到,首先“广惠梅循”是被并列提及的,其次广惠梅循的方言都统一地被称为“土音”。

请注意,梅州现在被誉为客家之都,而在明代时梅州的方言被称为“土音”,广州的方言也被称为“土音”,两者是一棵树的两枝丫,是一体一宗的,并不存在晚清末年才盛行起来的客家与本地相对抗的概念!现代客家学的奠基人罗香林的恩师,晚清著名学者朱祖希为罗香林的客家学论著《客家研究导论》写序,在朱老的这篇序文中提到:“广东之客家,不与土著之民相龃龉,乃与其邻近先来之客相龃龉。

先来之客忘其己之为客,而自居于主,竟有字客人曰‘狢’、曰‘犵’,且有曰客家非粤种亦非汉种者”。

由此可见,直到晚清“客白分野”大潮正盛的时候,脑袋清醒的学者还非常清楚客家和白话两种方言的人群实际上是同类人,都是岭南的客、都是广东的客,讲白话的人根本就不是岭南的真正本地人,只是“先来之客”。

而且这段话里提到的“先来之客”并不是客家人比白话人更后到达广东,而是客家人比白话人更后到达珠三角!客家人最初是因为在晚清的时候从粤东粤北山区迁徙到珠三角地区,才被珠三角地区早期的汉族移民称为客家的,他们在粤东粤北山区当地的时候也叫“本地人”,他们是粤东粤北山区当地土生土长的本地人,早在宋朝以后就是当地的本地人了,那时候根本没人会把他们叫做客家人。

其实在清代粤东粤北的本地人向珠三角迁徙之前,明代后期的时候由于粤东粤北人口还比较稀少,地广人稀,曾经发生过沿海居民入山耕种的情况。

在明代后期,来自珠三角、闽南等地的沿海居民曾经迁徙到粤东粤北和闽西江西地区开荒,这一时期粤闽赣边区的原住民被称为“山主”、“山南”,因为那个时期粤东粤北当地的客家人确实是当地的山主,他们拥有当地的土地所有权,他们将田地租赁给来自珠三角、闽南的沿海移民耕种,同时他们收取田税、地租。

至今在粤东梅州和闽南漳州还有部分人保留着将当地客家人称为“山主”的说法,在广东省的汕尾市和茂名市现在仍有将客家话称为“山话”的说法。

闽系方言的民众喜称海民,粤白方言的民众喜称齐民,客家方言的民众喜称山民,传统上以山民自居,并被称为山主。

粤白方言凭借1970年代以来的香港文化产业的影响,正式取得了现代粤语的地位,而“客白分野”其实也仅仅是20世纪初发生的事情,是发生在清朝向民国过渡的时代,在其之前,客白都是粤语,而且客家话比白话更早得到“粤语”的专称。

白话是现在仍然广泛流行的一个对粤白方言的俗称,白话囊括广东广西两省所有粤白方言,东到广州香港,西到南宁钦州。

使用粤白方言的人可以概称为广府人、粤中人或者广南人,现在比较盛行的说法是“广府人”,然而更为贴切的名字则是“粤中人”!“广府”一词最初仅指珠三角一带,这个词正式登上学术舞台是在1990年代,起初是由广东省文化厅提出的,并通过新闻媒体广泛宣传。

起初广东省文化厅提出广东省有三个文化比较突出的典型代表人群,他们是粤东潮州汕头附近的潮汕群体、以珠三角旧广州府代表的广府群体、以梅州河源韶关惠州深圳为代表的循徕群体,但由于“循徕”这个概念失去了现代政区作为依托,理解起来比较隐晦,所以后来改用梅州河源韶关惠州深圳当地流通的方言的名字作为名称,将其定位为客家文化。

原来的广府、潮汕、循徕三大群体的人口非常均衡,都是约为1500万人,舍弃“循徕”一词之后,广府、潮汕、客家变成不对等,尤其是其中的粤白群体(广府群体)认为客家是泛指粤闽赣三省客家人的名词,那么“广府”也应该泛指所有粤白民众,不能仅限于珠三角。

于是乎“广府”一词被泛化了,到了现在,很多人甚至认为“广府”一词不是源于广州府,将其来源曲解为“广信府”。

然而事实上这是一个曲解无疑!囊括两广所有粤白人群的民系名称应该是“粤中民系”,而不是“广府民系”。

“广府民系”这个词的本来面目就是特指珠三角一带,最远不会超过肇庆市的粤白人群!广府、潮汕、循徕是三个人口均衡的群体,他们的人口分别都是1500万左右,其中广府民系从属于粤中民系,潮汕民系从属于闽南民系,循徕民系从属于客家民系!“循徕”一词解释起来有些晦涩,它源于广东本省粤东粤北地区历史上的行政区,而不是当前存在的行政区。

在隋朝的时候,现在韶关、惠州、东莞、深圳、河源、梅州、汕尾等城市,还包括广州市的增城区属于一个叫做“循州”的行政区管辖,在唐朝李渊和李世民时期,循州被升格为“循州总管府”,成为“岭南六管”之一。

贞观后期将循州总管府撤并到广州总管府,其后才有了“岭南五管”的说法。

故而以“循徕”一词定位广东本省的客家人,非常可惜的是这个词从来没有被正式采用,但其影响还是存在,只是因为没有正式使用,于是后来以讹传讹,出现了“循衍”的说法,不过此说无疑并非是最早学者们的设想了!

其实香港人,广州人讲的话就係纯正白话,广州花都,从化,增城,番禺及近郊所讲的话也应该叫白话,珠三角与广西的部分地区也讲白活,只过讲白话时带有农厚的当地乡音。

白话与粤语不同在于,粤语在华南地区作为一个方言的大语系包括有,白话,客家话,潮州话以及其它省内各地语言。

东莞话也应该算粤语吧。

留下 2023-09-04 13:24:54

相关推荐

艺考生集训注意事项 有什么要了解知道的

艺术生集训不要忽略了文化课,作为艺术生必须要做到文化课和专业课双赢,才能被心中理想大学录取,在这期间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文化课也是非常重要的,不要忽略文化课,要一直学习专业课。艺考生集训注意什么学会针对性强化技...
展开详情

投档会参考学考成绩吗 学考成绩有什么用

将成绩符合的学生的档案投给招生院校。这就是投档,投档不参考于学生的其他条件,只参考他的总成绩和志愿。而根据学校的调档比例省教育考试院确定他的投档比例,只要学生的档案被投档,决定他是否被录取的因素就会包含他的学考...
展开详情

提高生物成绩的方法是什么 窍门有哪些

即通过分析教材,找出要点,将知识简化成有规律的几个字来帮助生物知识记忆。例如DNA的分子结构可简化为“五四三二一”,即五种基本元素、四种基本单位、每种基本单位有三种基本物质、很多基本单位形成两条脱氧核酸链、成为...
展开详情

艺术生集训注意事项有哪些 需要注意什么

艺术生在集训的时候也要同步文化课学习,夯实文化基础。考生在专业课集训期间,文化课千万不要丢,专业课和文化课的学习一定要兼顾。艺术生集训的注意事项一定要选择一个靠谱的培训学校。因为一个好的培训学校,懂得怎么以最快...
展开详情

艺术生什么时候集训好 有必要去集训吗

艺术生集训指的是艺术类学生在完成学业水平测试之后,由学校或自己向学校申请,暂时停掉学校的文化课,到专业的艺术培训学校进行封闭式训练,直到校考结束。美术生集训时间美术生集训,通常从高二下学期开始,5月份开始报名,...
展开详情

精选推荐更多>

浮想联翩哪个字错了

浮想联翩没有错别字。
浮想联翩,汉语成语,拼音是fú xiǎng lián piān,意思是飘浮不定的想象,比喻连续不断,许许多多的想象不断涌现出来。
出自晋·陆机《文赋》:“沈辞怫悦;若游鱼衔钩而出重渊之深;浮藻联翩;若翰鸟缨缴而坠曾云之峻”。
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形容思绪活跃。多用作贬义,有时也用作褒义,具体视语境而定。
示例:这幅画饱含诗情,使人浮想联翩,神游画外,得到美的享受。
造句:
1、李先生每次收到国内的来信,都浮想联翩,夜不能寐。
2、每次回到故乡,我就浮想联翩,昔日和小伙伴们玩耍嬉戏的情景仿佛就发生在昨天。
3、那天夜里,奥克睡在科根家。他合着眼,但却浮想联翩。
4、映在护城河里水面上的樱花仿佛彩灯,让人浮想联翩。

杨志的人物关系

杨志是中国古典小说《水浒传》中的人物,绰号青面兽,杨家将后人,武举出身,曾任殿帅府制使,因失陷花石纲丢官。后在东京谋求复职不果,穷困卖刀,杀死泼皮牛二,被刺配大名府,得到梁中书的赏识,提拔为管军提辖使。
他护送生辰纲,结果又被劫取,只得上二龙山落草。三山聚义后加入梁山,一百单八将之一,在梁山排第十七位,上应天暗星,位列马军八骠骑兼先锋使。征方腊时病逝于丹徒县,追封忠武郎。
杨志是三代将门之后,五侯杨令公之孙,因脸上生有一大块青记,人称青面兽。他自幼流落关西,早年曾应武举,官至殿司制使官。后押送花石纲,却在黄河里翻船失陷,不敢回京赴命,只得避难江湖。

邯郸学步文言文翻译

《邯郸学步》文言文翻译:燕国寿陵有个少年,千里迢迢来到邯郸,打算学习邯郸人走路的姿式。结果,他不但没有学到赵国人走路的样子,而且把自己原来走路的步子也忘记了,最后只好爬着回去。
原文:
寿陵余子之学行于邯郸,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
《邯郸学步》出自《庄子·秋水》,寓意:燕国人努力向别人学习,应该肯定,但是他依样画葫芦的生搬硬套并不可取,不但没学到别人的精髓,反而连自己原有的也丢了。
学习不是不能模仿,但必须先细心观察别人的优点,研究邯郸人之所以能够走得优雅的关键之处,除了步法外,那种优雅是否和他们的神态、心境,甚至文化有关?再从自己的实际状况来检视,要将步伐调整成邯郸人的样子,需要做出哪些改变?这样才能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如果像燕国人那样盲目,一味崇拜别人,结果必然是功夫没学成,不切实际,自己的长处也丢光了。
不过若从“刻苦学习”的角度来看,燕国人的精神应该受到肯定,虽然他的学习方式不对,但是至少“肯学”,比起很多不肯学习、任由自己安于现状的人,燕国人更有改变的勇气。如果有朝一日他领悟诀窍,要优雅地走路便指日可待。

北宋诗人晏几道和晏殊是什么关系

北宋词人晏殊和晏几道是父子关系。
晏几道(1038年5月29日-1110年),北宋著名词人。字叔原,号小山,抚州临川文港沙河(今属江西省南昌市进贤县)人。晏殊第七子。
历任颍昌府许田镇监、乾宁军通判、开封府判官等。性孤傲,中年家境中落。与其父晏殊合称“二晏”。词风似父而造诣过之。工于言情,其小令语言清丽,感情深挚,尤负盛名。表达情感直率。多写爱情生活,是婉约派的重要作家。有《小山词》留世。
晏殊(991年-1055年2月27日),字同叔,江南西路抚州临川县(今江西进贤)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晏殊以词著于文坛,尤擅小令,风格含蓄婉丽,与其第七子晏几道被称为“大晏”和“小晏”,又与欧阳修并称“晏欧”。后世尊其为“北宋倚声家初祖”;亦工诗善文,其文章又能“为天下所宗”。原有文集,今已散佚。存世作品有《珠玉词》、《晏元献遗文》、《类要》残本。
常见热点问答
热点搜索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
作文大全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