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什么河水变清了

如兰似心
精选回答
怎样治理黄河让河水变清

本方案根据黄河上、中、下游的不同特点,因地制宜,综合治理,彻底治理。

上游坡陡流急,以修水库、发电、养鱼为主,充分利用水资源,同时大力发展林业、畜牧业。

中游水土流失特别严重,以植树造林,种草保持水土为主,大力发展林木果品和畜牧业。

中上游大量退耕还林还草,所需粮食和生活用品及用电、鱼、肉、畜产品、果品,计划伐木向下游交易。

下游地上河越垒越高,威胁最为严重,最难治理。

必须重新开掘两条规范的、多功能的人造黄河,甲乙两条河轮换通水、通航、轮换掏淤,掏淤后不需再建设就能及时种植养殖。

遇到特大洪水,两条黄河同时排洪,确保下游安全。

把地上河改造成灌溉渠,渠高地低便于灌溉,灌溉渠还可分洪。

彻底治理好的黄河永不泛滥,造福千秋万代,好处说不完。

使河水迅速变清的方法有什么如果黄河水变清,会产生什么影响?

黄河之所以叫“黄河”,主要原因就在于河水中的大量泥沙。

据当代水文测量,黄河天然年均来沙量约为16亿吨。

这么多的泥沙,多来源于黄河中游的黄土高原区域。

这些泥沙,在中国历史的很长时段内,是让下游民众和各代政府很头疼的事情。

就是因为这些泥沙,造成黄河“善淤”、“善决”,“善迁”,给下游附近民众带来无尽的灾难,也让朝廷在治河方面投入大量的资金。

康熙皇帝曾言:“朕听政以来﹐以三藩及河务﹑漕运为三大事﹐夙夜廑念﹐曾书而悬之宫中柱上。

可见黄河泥沙给大清王朝造成的影响。

而如今,黄河泥沙已经不是最大的问题了。

水利技术的进步,和环境观念的改变,黄土高原生态治理成效显著,诸多因素使得黄河的泥沙越来越少,“黄河清”已经不是一个罕见的现象了。

如果黄河水变清,对于黄河的水环境还是会造成很大的影响的。

可预见的影响有以下三条:1、河口造陆减缓,甚至内缩如今的黄河河口是在咸丰五年铜瓦厢改道后夺大清河入渤海而形成的。

据统计数据,1885——1954年,黄河入海口造陆1510平方千米,1954——1976年造陆548.3平方千米,1976至上世纪末,造陆441.7平方千米。

这段时期总造陆面积达2500平方千米。

而随着黄河泥沙的减少,河口造陆速度会逐渐下降,甚至会出现河口海侵现象。

2、河床逐渐下切随着三门峡大坝、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的建设,坝区拦截了中游的大量泥沙,虽然这些水利工程会遵循“蓄清排浑”的策略,然而输往下游河道的泥沙依然呈明显减少的趋势。

这就会使得下游的泥沙沉积速率小于河流侵蚀速率,下游的河床会逐渐停止地上河的发育,进而逐渐开始下切。

3、河岸冲刷不稳定性增加黄河下游的地上河确实是自古以来的一个令人不安的因素,或许很多人会认为河道下切是一件好事,然而事情远没有那么简单。

黄河含沙量高的时候,冲左岸就会在对应的右岸淤积,反之亦然,总会一岸冲刷另一岸沉积,形成较为稳定的河道。

但是泥沙量减少后,河流会两岸同时冲刷,这就会引发河道的变化,使得下游防汛工作压力倍增,以前没有险工的地方,会出现河岸受冲刷的问题,现有的防汛工作,就需要面对诸多的变化。

黄河河堤上的防汛用储备石料——笔者拍摄于2014年夏黄河开封段的河岸防护工程,挑水坝——笔者拍摄于2014年夏黄河开封段的河岸防护工程和水文站——笔者拍摄于2014年夏

我国有个成语,叫“河清海晏”,意思是:黄河的水清了,大海也安静了,比喻天下太平。

可见,混浊的黄河给中原大地的人民带来多少灾难。

黄河的水能不能变清呢?当然是能的。

黄河水混浊,主要是它流经黄土高原时,黄土高原没有足够的植被保护,河水带走了大量泥沙,水自然就变黄了。

如果在黄土高原上广泛植树种草,让绿色来守护高原,那么,黄河的水就可以变清了。

黄河每年给占全国领土37.1%的土地造成水土流失50亿吨!这个数字相当惊人!给黄河流域的农业生产带来恶劣的影响。

如果黄河的水变清了,水土流失的灾害就没有了,有利于黄河流域的农业发展。

同时,黄河的水清了以后,黄河中下游的河床就可降低了。

黄河因泥沙淤积,中下游的河床已高出地面了,因此黄河中下游又称悬河,仿佛是悬在天上的河一样。

如果黄河水变清了,少有泥沙淤积,经过疏通,河床肯定会下降,甚至可能会成为和其他河流的河道一样的河床,悬河恐怕就见不到了。

当然,也正是因为黄河“一碗河水半碗沙”,黄河口的冲积平原才逐年扩大,现已达到5400多平方千米,是中国最年轻的陆地。

如果黄河水变清了,黄河口的冲积扇增速将明显放缓。

当然,要让黄河水变清不是件简单的事,那又将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中国人要为此付出巨大努力才行。

淡然一笑 2023-08-27 11:16:25

相关推荐

游鉴湖秦观原文翻译

宋朝是文学作品发展的高峰时期,有很多文人留下了不少经典的作品。比如说苏轼、李清照、辛弃疾、秦观等一大批优秀的诗词作家,都有脍炙人口的作品。游鉴湖秦观原文翻译游鉴湖[宋]秦观画舫珠帘出缭墙,天风吹到芰荷乡。水光入...
展开详情

雨果的创作生涯可分为几个时期

雨果1802年2月26日出生于法国东部城市贝桑松,出生6周后,雨果随父母到处奔波。雨果幼时便显露出极高的文学天赋,后来的创作产生了不小的影响。雨果的创作生涯可分为几个时期雨果的创作生涯可分为四个时期。第一个创作...
展开详情

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是一部什么小说

歌德1749年8月28日出生于法兰克福镇的一个富裕家庭。小时候歌德的父亲非常严肃,相反,母亲用不同于父亲的温柔母爱来安慰、保护着歌德、鼓励和引导他的学习兴趣,努力培养歌德正确理解文学的能力。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
展开详情

李清照对项羽的评价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她改革了宋代时期的词风,对宋词的发展有着巨大的贡献,引领了宋代词风的发展。李清照写词极佳,她的诗作也是一绝,李清照的诗作代表《夏日绝句》,其中的“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为千古名句,流传至今...
展开详情

李清照前后词风的变化

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的词人李清照,在宋代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她开创了新的词体,将婉约的风格发挥到了极致,引领着宋代婉约词做的发展。李清照在古典文学史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冠绝一时,被誉为“婉约之词宗”、“词国...
展开详情

精选推荐更多>

什么蒙冲巨航一毛轻上一句

“蒙冲巨舰一毛轻。”上一句是昨夜江边春水生。出自宋代朱熹的《观书有感·其二》。
原文:昨夜江边春水生,蒙冲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译文:昨天夜晚江边的春水大涨,那艘大船就像一片羽毛一般轻盈。以往花费许多力量也不能推动它,今天却能在江水中央自在漂流。
本诗借助形象喻理。它以泛舟为例,让读者去体会与学习有关的道理。“昨夜江边春水生,蒙冲巨舰一毛轻”,其中的“蒙冲”也写作“艨艟”。因为“昨夜”下了大雨,“江边春水”,万溪千流,滚滚滔滔,汇入大江,所以本来搁浅的“蒙冲巨舰”,就如羽毛般那浮了起来。“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说往日舟大水浅,众人使劲推船,也是白费力气,而此时春水猛涨,巨舰却自由自在地飘行在水流中。诗中突出春水的重要,所蕴含的客观意义是强调艺术灵感的勃发,足以使得艺术创作流畅自如;也可以理解为创作艺术要基本功夫到家,则熟能生巧,驾驭自如。这首诗很可能是作者苦思某个问题,经过学习忽然有了心得后写下来的。

静美的意思

“静美”的意思是宁静优美;也指张玉彬作品集。
拼音是:jìng měi。
出处:瞿秋白《饿乡纪程》八:“宇宙的静美包涵在此‘琉璃天盒’里,满满的盛住没起丝毫震荡。”
《静美》作品集:
诗人引用泰戈尔一名句“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将其诗作取名为《静美》,诗人通过那些静美的文句描绘出一幅幅静美的画境,也充分展现了作者静美的诗人情怀!
作者简介:
张玉彬河南驻马店人,生于1989年7月,中学时代开始创作诗歌,现已出版《玉盘》、《静美》等诗集,特长写诗、弹吉它。

中国风景名胜的古诗词

描写中国风景名胜的古诗词有:

1、《望庐山瀑布》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2、《早发白帝城》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3、《登鹳雀楼》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4、《望天门山》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5、《望洞庭》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6、《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7、《登岳阳楼》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8、《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9、《枫桥夜泊》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10、《望岳》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1、《蜀相》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12、《归嵩山作》王维:

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

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

13、《峨眉山月歌》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14、《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15、《滕王阁诗》王勃: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欧阳询的故事名称

欧阳询的故事名称:欧阳询流连观碑、欧阳询专心学“二王”书法。
欧阳询(约557——631),字信本,潭州临湘县(今湖南长沙市)人。唐朝大臣、书法家。欧阳纥之子。
隋炀帝即位,欧阳询出任太常博士。武德三年(620年),投靠夏王窦建德,授太常卿一职。武德五年(622年),归顺唐高祖李渊,授侍中,累迁银青光禄大夫、给事中、太子率更令、弘文馆学士,册封渤海县男,主持编撰《艺文类聚》。贞观初年去世,时年八十五岁。
欧阳询精通书法,与虞世南、褚遂良、薛稷三位并称“初唐四大家”。因其子欧阳通善于书法,父子俩被合称为“大小欧”。书法于平正中见险绝,号为“欧体”。代表作:楷书有《九成宫醴泉铭》《皇甫诞碑》《化度寺碑》,行书有《仲尼梦奠帖》《行书千字文》。对书法有其独到的见解,有书法论著《八诀》《传授诀》《用笔论》《三十六法》。所写《化度寺邑禅师舍利塔铭》《虞恭公温彦博碑》《皇甫诞碑》被称为“唐人楷书第一”。
常见热点问答
热点搜索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
作文大全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