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大学的学费那么高?

浮生皆是梦
精选回答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教育部副部长张保庆曾在很多场合不止一次说过,现在的大学学费已经超过了老百姓的经济承受能力,短期内绝对不能再往上提了。他甚至说,我自己就知道,我和我夫人两个人的工资加在一起,也只供得起一个孩子上大学。

在教育部工作了26年的张保庆,是分管财务的副部长,中国教育这几十年投入支出的一本账,他是再清楚不过了。面对“中国大学收的是世界上最昂贵的学费”这一说法,张保庆心里也有许多难言的苦衷,称手里也有几笔轻易不敢算的账。

为什么有些账轻易不敢算?

国家通过教育部以各种形式进行的高等教育投入、对各所国家和部属院校的财力支持都应有相应的账目,因此理应不在“轻易不敢算”的账目之列。

地方政府或者社会渠道进入高等教育的投入似乎不会直接记在教育部的账目之上,但至少也会记录在各高校的账本里面,这似乎已不在教育部副部长的管辖范围之内,因而张保庆也不需管、不需算。

除了这些有据可查的账目之外,再就是一些难以清楚核算的虚拟账。比如高等教育的成本账,计算标准不同,结论不一,进而影响学费收取的依据。

再就是高学费所支撑的高等教育产出是一本糊涂账:就业难的问题正在逼问我国高等教育的实效,毕业生素质下降、工资下降的尴尬现实让大学生无所适从!谁会愿意或者敢于去算这样的一笔账呢?

真正的关键是,高等教育到底扮演怎样的角色,其所产生的费用与应进行的投入究竟该按照怎样的比例来分担——这才是关系到中国教育和13亿人教育问题的大事。

笔者不完全清楚张保庆副部长心里“轻易不敢算”的几笔账究竟都是哪些,但是,对于关系到每位公民教育福利的高等教育投入产出账、以及应如何来分摊的账目,不管什么人愿意不愿意或敢与不敢,出于公平和公众知情权的需要,都应该清清楚楚地让所有人明白

为成本定一个科学标准

中国高校教育成本之高,已经是不争的事实,然而,教育部所“调研”出的高校年运行成本其实并不高。“我们对高校生均年日常的运行经费进行过充分调研,高的超过1.4万元,低的在1万元左右,综合一下,按25%提取,每个学生每学年的学费定在3500元,现行的学费标准就是这样计算出来的。”这个所谓的“现行标准”显然没有得到任何一所高校的赞同和支持。我们所看到的是,一个本科生大学四年,总学费一般都在2万以上,远远高出3500元的年标准。

3500元的年标准,在百姓眼中,确实是比较合理的,但这个标准实施不起来,这就说明了该标准和实际情况存在着巨大分歧。分歧在哪里?这就要说到教育部1999年下发的一个规定,其精神就是“收取学费的比例为学校年生均日常运行成本的25%”,应该说这个规定在当时是有一定的进步意义的,然而,通过这几年的大学收费实践,这个规定越来越呈现出一种弊端:该规定并没有给“成本”定一个科学的标准。也就是说,什么是成本,什么该纳入到成本范畴,并没有一个权威的解释。成本没有科学的标准,那么,高校教师的办公室投入3万是教育成本,投入300万、3000万也是教育成本。建设一幢图书馆,原本只需投入5000万的,由于没有标准的约束,就很可能建造成2个亿的规模。这些“成本”都摊到学费上面,能不导致学费居高不下吗?一些宣称“没有提高比例”的高收费高校,其手段正是如此,它还有什么理由“委屈”?

要真正抑制住这种最大化倾向,让成本完完全全地为教育服务,而不是成为拉“成本”的大旗作“高收费”的虎皮的生财之道,为成本定一个科学的标准是必不可少的,也是当务之急。只有定立了科学的标准,高校的成本才有可能更加透明化,才有可能对高校的成本核算进行监督和约束,才有可能制止住高收费和乱收费。(《南国早报》)

管理行政化乃学费疯涨主因

大学学费之所以太高,并且呈现出快速上涨的势头,原因在于,大学的运营成本太高,且呈现出快速上升的趋势。

不必讳言,中国大学的效率是不高的。公立大学实行行政化管理体制,在普通教学科研人员之外,还雇用了大量专门的行政、后勤等人员。这样的人力与行政成本,是很多大学最主要的一项开支。近年来,大学不断提高学费标准,意味着它已逐渐带有社会化经营的色彩,但与此形成对比的是,大学的行政化管理模式却纹丝未动,而以前由国家财政负担的这笔开支,现在只能由学生分担了。

除了这笔成本居高不下,大学还增加或制造了其他方面的成本。大学扩招,自然需要建设基础设施,而在建设过程中,大学之间普遍存在攀比倾向。尤其是一些大学卷入大学城项目,为筹措巨资而向银行借贷,但还贷的负担必然转嫁给学生。这些基础设施投入使用之后,由于缺乏必要的约束,大学通过财务手段,提高基础设施的贴现水平,让现在的学生提前为未来埋单,这必然导致短期内学费急剧增长。

大学的升级,也导致大学成本上涨。从学生结构看,研究生招生人数急剧增加,而研究生教育并没有全面收费,由此很可能导致本科生的学费被挪用作研究生教育经费,而由于受目前大学评价体系约束,大量一般院校不能不走上重视研究、忽略教学的歧路,盲目引进一些高成本人才,建立高成本实验室,上马高成本的研究项目,这当然会抬高大学成本,但从各国经验看,大量普通院校的主要任务,应当是从事一般教学。

控制大学学费,抑制大学学费上涨趋势,政府目前可以采取的措施是,通过审计手段和人大的监督,监控公立大学的财务,禁止其将学校建设成本向学生转嫁。严格大学学费听证程序,听证会改由各地人大常委会主持。

从财政角度看,政府应适度增加投入,但此项投入,应以多样化的公立助学基金会的形式运作。此类基金,民办大学学生亦可申请。从长远来说,则应改革目前行政化的大学管理模式,使大学能大幅度削减人力成本。(《新京报》)

临沂大学学费太贵了

贵么?你上的什么学校什么专业?

有些专业有什么3+1留学计划,学费一年上万可能的,或者艺术类专业,学艺术还会差钱么;有些专业(比如有些医学专业)是校企合作,或者与社会服务机构合作,可能不要学费,但是有限制条件。

所以选择的时候要看清说明,有中意的,尽量在报考前打电话去该校招生办问清楚内容,有什么限制条件。

俗话说,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

大学学费一般在多少左右?上了一万的大学学费算贵吗?

临沂大学是山东一所公办本科。相对来说,本科院校的学费比民办学校的学费还是要少一些的。如果学的是学校中外合作的专业那肯定是相对来说比较贵的。如果实在觉得学费很贵的话,也可以通过自己的一些兼职之类的来赚取学费,或者是在学校里申请助学金噢。希望答案能对你有所帮助。

现在教育收费标准你觉得合理吗?有的专科院校学费高达上万,你认为合理吗?

公办在5000-7000元不等,民办学校在2-3万元不等。一万学费不算很贵。

不同地区的二本学校学费差别其实挺大。比如说北上广深这些大城市的二本学费一般都要5000元左右。一些经济不发达的省份,学费相对比较低一些。

本科批次中,二本学校的农林、航海、地矿油类专业学费最低,为3600元/每生每年。一般来说是:文理科的3000-5000,工科的4000-6000,传媒类的5000-8000,对外教学中外合作类的10000-20000。

大学学费不是该涨,而是该降:

从国际范围看,公立高等学校的学费标准,与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是有明确的限制的,通常不能超过20%——比例过高,将增加家庭的学费负担,挤占其他正常开支——在美国,公立高校的学费标准在5000美元左右,这相当于人均可支配收入的1/6。

在英国,2006年之前,大学学费占英国人均收入的10%,2006年之后,英国涨学费,但学费标准不超过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0%。

所以,中国公办大学学费不是该不该涨的问题。现在居民收入提高了,但学费支出比例还很高,学费上涨遭遇质疑是在意料之中的。按照各地学费上涨的幅度,我国大学的学费标准,很快会恢复到2006年的高比例水平。

从居民实际收入看,学费整体而言其实不应该涨,而应该下降,只有少数学校、少数专业学费标准比较低,可以进行适当上调,但不能超过居民可承受的范围。

人民网-大学学费不是该涨,而是该降

为什么民办大学学费贵

我觉得收费标准挺合理的。并不是所有的专业收费都昂贵,只有个别的专业收费才贵的。公办专科学校的普通专业学费也是很低的,差不多每年的学费就是四五千块钱,而那些艺术类的专业收费肯定要贵一些嘛。

普通专业收费不是很贵

因为普通专业是普世教育,它的收费相对不会贵的,基本上加上学费住宿费什么的,一年只需要花费个八九千块钱就可以了,这个是公办专科学校的收费标准。因为公办学校是有一定的国家财政补贴的,所以收费是不很贵。如果是私私立学校的话,要么比公办学校要贵一些,私立学校是私人资本建立的,只招收那些分数线比较低的学生,而且私立资本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盈利的,所以收费要比较昂贵一些。

艺术类的学费都是比较高的

一般的艺术类专业学校都是私人建立的,所以收费贵,而且就从艺术类毕业的学生来说,他们以后从业的薪资待遇也会比其他专业的同学工资要高,所以收费贵是有收费贵的道理的。这类专业学校所需要投入的资源也是比较多的,有些学校会请专业资深的艺术家或者画家进行现场指导进行教学,艺术类的设施和教育器材都是比普通专业的要好些的。

私立学校要比公立学校贵一些。

中国大学学费私立比公立贵,独立学院比民办贵。总而言之,不是公立学校的学生,学费请多多准备。私立有私立的好处,私立学校会更加的注重个人培养全面发展。公立学校就是为了普世教育而存在的。有些学生分数线达不到公立的标准,所以只能花大价钱上私立学校了,这点也就是私立学校存在的意义。

无论是公立还是私立,只要自己用心学习,都会取得一个好成绩的,我建议如果只是普通的家庭还是上其他专业就可以了,不需要选择艺术类专业,艺术类专业是很烧钱的,而且就业前景也不是很好。

民办大学以盈利为目的,学费肯定贵。

读民办大学的常见弊端:

1、学费昂贵,民办学校的主要特点是学校经费自筹,收取学费是私立学校经费的主要来源之一,民办学校的学费普遍高于公立学校;

2、民办高校学历证书国家认可度及社会认可度普遍不高;

3、民办大学同样层次的毕业证的含金量比公办大学低,用人单位相对民办大学,更认同公办大学;

4、使用民办的本科毕业证书可以办理出国公证,但不能在国外积学分,即在国外不能直接读研究生课程,拿硕士学位,必须重修部分大学课程等等。

清风拂面 2024-06-17 16:01:25

相关推荐

soft的用法总结大全

adj.软的,柔软的,温和的,柔和的,不含酒精的,轻松的n.柔软之物,柔软的部分adv.柔和地,温柔地变形:比较级:softer;最高级:softest;soft可以用作形容词soft用作形容词时,多作“柔软的...
展开详情

slow的用法总结大全

adj.慢的,迟钝的,温和的,慢于…的adv.慢慢地,缓慢地vt.&vi.(使)缓行,(使)减速vi.变慢,变萧条vt.放慢,阻碍变形:比较级:slower;最高级:slowest;过去式:slowed;现在分...
展开详情

solid的用法总结大全

adj.固体的,实心的,结实的,可靠的,可信赖的n.固体,立体图形,立方体solid可以用作形容词solid用作形容词,可作“固体的”“结实的”“实心的”解;也可作“可靠的”“纯质的,纯色的”解;还可作“连续的...
展开详情

soon的用法总结大全

adv.立刻,马上,一会儿,不久,快,宁愿变形:比较级:sooner;最高级:soonest;soon可以用作副词soon用作副词,意思是“不久”,可指“将来”,表示“预期的时刻不久就会到来”,用以谈论不久将来...
展开详情

smart的用法总结大全

adj.聪明的,敏捷的,漂亮的,整齐的vi.疼痛,感到刺痛,难过n.创伤,刺痛,疼痛,痛苦vt.引起…的疼痛(或痛苦、苦恼等)adv.聪明伶俐地,轻快地,漂亮地变形:副词:smartly;比较级:smarter...
展开详情

精选推荐更多>

不雅是什么意思

“不雅”是汉语词汇,拼音是bù yǎ,释义:不正、不雅观、不好看。
出处:
1、《荀子·儒效》:“道过三代谓之荡,法贰后王谓之不雅。”
2、清·俞正燮《癸巳存稿·法后王》:“法贰后王谓之不雅,以居下倍上,是邪说也。不雅者,不正也。”
3、清·李渔《凰求凤·避色》:“我这园亭里面,常有附近的女子,借游玩为名,不时进来走动,旁人观看甚是不雅。从今以后,须要严词拒绝。”
4、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十八回:“叫外人听著,不但我的名声不好听,就是妹妹的名儿也不雅。”
5、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八十回:“这话好不通,你爱谁,说明了,就收在房里,省得别人看着不雅。”
6、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八十一回:“没有对证,赵姨娘那里肯认帐?事情又大,闹出来外面也不雅。等他自作自受,少不得要自己败露的。”
造句:
1、这首歌曲的内容实在不雅,可以称为靡靡之音了。
2、后来罗贯中写书,觉得不雅,便改成望梅止渴,流传至今。
3、没有签名档就像没穿裤子,方便是很方便,就是有些不雅。

盼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盼》是按照事情发展顺序写的。《盼》是人教统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材(2019年秋季修订版)第17课的课文,出自铁凝的《夜路》,并特邀张蕾、梓君参与本文音频的朗读。
原文节选:
有一天,妈妈下班回来,送给我一个扁扁的纸盒子。我打开一看,是一件淡绿色的、透明的新雨衣。我立刻就抖开雨衣往身上穿。怎么?雨衣上竟然还长着两只袖筒,不像那种斗篷式的:手在雨衣里缩着,什么也干不了。穿上这件情况就不同了,管你下雨不下雨,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我一边想,一边在屋里走来走去,戴上雨帽,又抖抖袖子,把雨衣弄得窸窸窣窣响。直到妈妈一声喊:“蕾蕾,你疯啦?嫌身上没长痱子吗?”我才赶忙把雨衣脱下来。摸摸后背,衬衫已经让汗水浸湿了,浑身凉冰冰的。
本文中,作者以孩子的视角,叙述了“我”得到新雨衣,盼望下雨穿雨衣、想借买酱油穿雨衣、如愿穿上新雨衣的经历,通过语言、动作、心理的描写,详细、具体地展示了小主人公“盼”的心理变化,表现了童真童趣。

职校退学了换学校学籍还在吗

职校退学、换学校学籍还在,在学生离开学校后,所在教育部门会保留一段时间,方便学生重新回到学校,如果一年内没有继续上学或有严重违规被开除才会删除学籍。
学籍是指一个学生属于某学校的一种法律上的身份或者资格,登记学生姓名的册子,专指作为某校学生的资格。2013年9月1日起,全国已经初步建立了小中大学籍的信息管理系统。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按照国家招生规定录取的新生,持录取通知书,到校办理入学手续,复查合格者予以注册,取得学籍。复查不合格者,由学校区别情况,予以处理,直至取消入学资格。

花木兰什么朝代

花木兰是南北朝。
花木兰的姓氏、籍贯等,史书并无明确载。北魏时期,北方游牧民族不断南下骚扰,北魏政权规定每家出一名男子上前线。但是木兰的父亲年事已高又体弱多病,所以,木兰决定替父从军。从此,花木兰开始了她长达十几年的军旅生活,在数十年后凯旋回家。
花木兰,中国古代巾帼英雄,忠孝节义,代父从军击败入侵民族而流传千古,事迹流传至今,唐代皇帝追封为“孝烈将军”。
花木兰是中国古代传说的四大巾帼英雄之一,是中国南北朝时期一个传说色彩极浓的巾帼英雄,她的故事也是一支悲壮的英雄史诗。花木兰最早出现于南北朝一首叙事诗《木兰辞》中,该诗约作于南北朝的北魏,最初收录于南朝陈的《古今乐录》。僧人智匠在《古今乐录》称:“木兰不知名。”长300余字,后经隋唐文人润色。公元429年的北魏破柔然之战,正史对于这场战役有3个行军记载切合了《木兰辞》提及的地名。《魏书·世祖纪上》:“车驾东辕,至黑山”。《魏书·列传第九十一》:“车驾出东道,向黑山……北渡燕然山”。《北史·列传第八十六》:“车驾出东道,向黑山……北度燕然山”。
常见热点问答
热点搜索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
作文大全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