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千字文的由来

戒浮戒躁
精选回答

春晚上出现的《千字文》,让人耳目一新。这部公元六世纪初刻印问世的《千字文》,是最早的儿童启蒙识字课本,比唐代《三字经》和宋代《百家姓》还早。《千字文》涵盖了天文、地理、自然、社会、历史等多方面的知识,成为千余年来最畅销的读物之一。

中国很早就出现了专门用于启蒙的识字课本,秦代出现的有《苍颉篇》、《爰历篇》,汉代则有司马相如的《凡将篇》、贾鲂的《滂喜篇》、蔡邕的《劝学篇》、史游的《急就章》。

三国

时代有《埤苍》、《广苍》、《始学篇》等,这些作品中只有《急就章》对后世产生了影响,其余影响不大。《急就章》虽然是《苍颉篇》之后较突出的小学之书,但由于流传中出现了种种问题,其权威性到南北朝时已大不如前,而这一时期出现的一些启蒙读物如《庭诰》、《诂幼》之类,可读性有限。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千字文》问世了。

梁武帝萧衍是第一个发现王羲之的帝王,称道其书法“字势雄逸,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阙,故历代宝之。”据《梁史》记载,萧衍为了教诸王书法,让殷铁石从王羲之的作品中拓出了一千个不同的字,每个字一张纸。于是授命散骑常侍周兴嗣,编纂成250句的四字韵语,这就是《千字文》。周兴嗣为此呕心沥血,竭尽全力,因一夜成书而用脑过度,次日已是鬓发皆白了。据《独异志》载:“归而两目俱丧,及死,开视之,心如掬燥泥。”为了《千字文》,周兴嗣做到了鞠躬尽瘁:鬓发白了,眼睛瞎了,连心也碎了。他是死得其所,功德无量啊!

《千字文》最大的优点是熔知识性、可读性和教化性为一炉,诵读一遍即感到文采斐然,合辙押韵,琅琅上口,易诵易记。像这样的精粹文化,中华民族应当永远延续下去。

相关轶事

兴嗣白发

《梁史》记载:“上以王羲之书千字,使兴嗣韵为文。奏之,称善,加赐金帛。”唐代的《尚书故实》对此事进行了艺术加工,该书说:梁武帝萧衍一生戎马倥偬,他很希望自己的后代能在太平时期多读些书。由于当时尚没有一本适合的启蒙读物,令一位名叫殷铁石的文学侍从从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的手迹中拓下一千个各不相干的字,每个字一张纸。然后一字一字地教学,但杂乱难记。梁武帝寻思,若是将这一千字编撰成一篇文章,岂不妙哉。

于是,他召来自己最信赖的文学侍从员外散骑侍郎周兴嗣,讲了自己的想法,说:卿家才思敏捷,为朕将这一千字编撰成一篇通俗易懂的启蒙读物。周兴嗣接受任务回到家后,他苦思冥想了一整夜,方文思如泉涌,他乐不可支,边吟边书,终将这一千字联串成一篇内涵丰富的四言韵书。梁武帝读后,拍案叫绝。即令送去刻印,刊之于世。周兴嗣因出色地编撰了《千字文》深得梁武帝的赞赏,将他提拔为佐撰国史。周兴嗣因一夜成书,用脑过度,次日,已鬓发皆白。

简亲王府两位逃奴来到洪承畴的府邸,投奔洪府管家,但管家深知其中厉害,怕会连累洪承畴,让他们速速离开,两位逃奴苦苦哀求,洪承畴听到声音,出来留下了他们。济度听到

汇报

他认为这是除掉眼中钉的大好机会,立即带兵来到洪府,依仗大清的逃人法,硬要进府搜查,只要他搜出逃奴,洪承畴的老命便保不住了。两个逃奴很快被抓了出来,济度非常得意,让人把洪承畴和管家也一块儿抓了起来,洪承畴面无惧色,倒要看看他如何向皇上和太后交代。

济度把洪承畴等人关在自己府邸,济尔哈朗初时怕皇上怪罪,后来又觉得儿子这是为议政会议立了大功,皇上回来一定会护着洪承畴,到时议政会议如何与皇上周旋,两人一定要好好商议商议。孝庄知道了洪承畴被抓一事,刘光才为洪承畴说话,说他并不是成心窝藏逃奴,孝庄说单凭窝藏逃奴一事,议政会议就可要洪承畴的命。

皇上即将回宫,刘光才托柳二云转告董小宛,让其务必劝住皇上,妥善处理洪承畴一事,董小宛明白宫中的形势,她告诉柳二云,自己一定会尽力帮助洪大人。议政会议向孝庄进言,罢免洪承畴所有官职,让其回乡养老,孝庄说这事事关皇上,要同皇上商议后再做决定。皇上回宫,面对济度上奏亲斩洪承畴的折子,极度气愤,他认为洪承畴保护两个可怜的逃奴根本无罪,更决定趁此机会废除迫害汉人的三法。

皇上同太后商议如何处理洪承畴一案,孝庄劝他先放洪承畴回乡养老,待接掌两黄旗印后再重新启用,皇上答应她会隐忍处理,他怕洪承畴受不住牢狱之苦,决定先将其接到一个小院中看守着,孝庄同意了他的建议。

福临前往钟粹宫,他听说小宛带病去向孝庄请安,心里十分感动,他知道小宛受委屈了,董小宛与福临谈起洪承畴的事情,她已经知道皇上的打算,皇上待会儿去见洪承畴,一定会让其上奏请求废除三法,而且也会暗令朝中其它汉人官员,一起上书,福临想不到董小宛对自己心中所想,竟然通透异常,他已下定决心,一定要保住洪承畴的官位,董小宛担心他违背孝庄的旨意,会惹得朝廷动荡,劝其一定要三思而后行。

皇上与洪承畴君臣相见,他要洪承畴连夜写出废除三法的奏折,洪承畴担心没有孝庄的支持,废除三法很难通过,但福临决心已定,他要在明天的朝会上,让大臣们共议三法的危害,给那些满清的议政大臣一个迎头痛击。

暮歌 2024-04-17 14:52:34

相关推荐

如果你在宋代过春节,那么你会遇到的情况是 ①祭祀祖先,迎神供佛,挂年画,贴“桃符”。

题目内容:如果你在宋代过春节,那么你会遇到的情况是①祭祀祖先,迎神供佛,挂年画,贴“桃符”。②围炉而坐,饮酒唱歌,“守岁”。③早起登高,祝福新年。④燃放鞭炮,穿新衣,往来拜年。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
展开详情

某同学举办主题为“多彩的城市生活”图文展览。“闲听瓦内讲评书,粉怪传奇胜翻读。打诨烟

题目内容:某同学举办主题为“多彩的城市生活”图文展览。“闲听瓦内讲评书,粉怪传奇胜翻读。打诨烟花皆悦众,全凭利口誉京都”。这首诗与下列哪一幅图片搭配在一起最合适A.唐都长安B.北宋东京C.元朝大都D.明朝北京最...
展开详情

喜马拉雅山仍在不断上升的原因是[ ]A、位于板块交界处 B、位于板块扩张部位 C、位

题目内容:喜马拉雅山仍在不断上升的原因是A、位于板块交界处B、位于板块扩张部位C、位于火山、地震带上D、位于板块挤压部位最佳答案:D答案解析:该题暂无解析考点核心:板块漂移学说:解释地壳运动和海陆分布﹑演变的学...
展开详情

质量法是化学实验中测定物质组成时常用的一种方法。现有11 g气体,经测含碳元素3g,

题目内容:质量法是化学实验中测定物质组成时常用的一种方法。现有11g气体,经测含碳元素3g,其余都是氧元素。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气体可能是CO2和O2的混合物B.气体可能是CO和CO2的混合物C.气体组成有...
展开详情

“全民全心全运会,新风新貌新齐鲁”、“齐鲁齐心,全民全运”等是2009在山东省举行的

题目内容:“全民全心全运会,新风新貌新齐鲁”、“齐鲁齐心,全民全运”等是2009在山东省举行的第十一届全运会的宣传口号,用齐鲁代表山东起源于古代A.分封制B.宗法制C.郡县制D.行省制最佳答案:A答案解析:该题...
展开详情

精选推荐更多>

凉州词王翰在什么情况下写的

王翰的《凉州词二首》具体创作时间未能确证,《凉州词》是乐府歌词,是按凉州(今甘肃省河西、陇右一带)地方乐调歌唱的。这首诗地方色彩极浓。从标题看,凉州属西北边地;从内容看,葡萄酒是当时西域特产,夜光杯是西域所进,琵琶更是西域所产,胡笳更是西北流行乐器。这些无一不与西北边塞风情相关。
原文节选: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译文:
酒筵上甘醇的葡萄美酒盛满在精美的夜光杯之中,歌伎们弹奏起急促欢快的琵琶声助兴催饮,想到即将跨马奔赴沙场杀敌报国,战士们个个豪情满怀。
今日一定要一醉方休,即使醉倒在战场上又何妨?此次出征为国效力,本来就打算马革裹尸,没有准备活着回来。
《凉州词二首》是唐代诗人王翰的组诗作品。第一首诗渲染了出征前盛大华贵的酒筵以及战士们痛快豪饮的场面,表现了战士们将生死置之度外的旷达、奔放的思想感情;第二首诗抓住边塞风光景物的特点,抒写边关将士们夜闻笳声而触动的思乡之情。这两首诗意境开阔,语言华美,节奏明快,富有浪漫气息。

霸凌的意思

“霸凌”通常是指人与人之间权力不平等的欺凌与压迫,它一直长期存在于社会中,包括肢体或言语的攻击、人际互动中的抗拒及排挤,也有可能是类似性骚扰般的谈论性或对身体部位的嘲讽、评论或讥笑,或者是因嫉妒等个人原因对其进行辱骂和讽刺。
“霸凌”造句:
1、报复只会升高施霸凌者的侵犯气焰。
2、正如施霸凌者值得你的注意,受害者也一样。
3、试著找出施霸凌背后的真正原因,再提供适合的援助。
4、教育部透过宣示活动展现反霸凌决心。
5、对那些孤离、少与同侪互动的学生要注意,孤离的学生最易成为施霸凌的目标。

鸟的天堂是什么意思

鸟的天堂一指的是茂盛的大榕树,人们把它叫做“鸟的天堂”。二指地方是鸟儿理想的栖息之地。出自《鸟的天堂》,作者巴金,散文,里面主要内容是说作者巴金游玩鸟的天堂所见到的景色及其感受。
在此文中,作者以清新流畅之笔,发掘和描绘了自然胜景之美,寄托了自己美好的情思,创造出一种清丽悠远的意境。同时,作者不是孤立地描绘这“鸟的天堂”,而是把它放在南国初夏水乡的夕照、青山、塔影、波光、田畴、朝暾的联系、烘托下加以凸显的。全文虽用语简朴无华,平铺直叙,却到处呈现出如诗似画的美趣,流贯着一种祥和宁静而又生机勃勃的田园牧歌情调。

王羲之是什么朝代

王羲之(303年-361年)是东晋大臣、书法家,字逸少,琅琊临沂(今山东省临沂市)人。丹阳尹王旷的儿子,太尉郗鉴的女婿,有“书圣”之称。
凭借门荫入仕,历任秘书郎、江州刺史、会稽太守,累迁右军将军,人称“王右军”。永和九年(353年),组织兰亭雅集。撰写的《兰亭序》,成为“天下第一行书”。永和十一年(355年),称病弃官,迁居于绍兴金庭。升平五年(361年)去世,安葬于瀑布山。
善于书法,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风格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在书法史上,与钟繇并称“钟王”,与其子王献之合称“二王”。李志敏评价:“王羲之的书法既表现以老庄哲学为基础的简淡玄远,又表现以儒家的中庸之道为基础的冲和。”
常见热点问答
热点搜索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
作文大全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