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南市高三高考语文二模试题及答案

带雨玫瑰 范文 工作总结范文
精选回答

山东省济南市2013高三高考语文二模试题及答案本文简介:山东省济南市2013届高三3月模拟考试语文试题第I卷(36分)注意事项:1.答第1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HB或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一、(每小题3分,共

山东省济南市2013高三高考语文二模试题及答案本文内容:

山东省济南市

2013届高三3月模拟考试

第I卷(36分)

注意事项:

1.答第1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HB或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每小题3分,共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提防(dī)

舷(

xián)窗

殷(yān)红

体己(tī)

B.木讷(nà)

拜谒(yè)

忖(cǔn)度

贮存(zhù)

C.狡黠(xié)

剽(piāo)悍

鞭笞(chī)

咋舌(zé)

D.毗邻(pí)

熟稔(niǎn)

戏谑(xuè)

矿藏(cáng)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洽谈

发详地

匪夷所思

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B.笼络

水蒸气

豆蔻年华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C.沉湎

唱双簧

一踏糊涂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D.努嘴

高品味

繁文缛节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3.下列各句横线处应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1)为多渠道促进我们高层次专门人才的成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下达了关于授予具有研究生毕业同等____人员硕士学位的有关规定。

(2)最近一段时间国际油价持续走低,由于偷格属性的变异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国际油价的走势还很难

(3)今天,曾经实行多年的“暂住证”正在____历史舞台,颇多政策含金量的“居住证”正在为人们所熟悉。

A.学历

捉摸

退出

B.学力

琢磨

退出

C.学力

捉摸

淡出

D.学历

琢磨

淡出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在这次关于解决城市雾霾天气的讨论会上,他习惯从大的方面思考,而我希望从具体方法和措施来着手,谈不到一块儿去,有些南辕北辙。

B.目前,我省部分地区有限的湿地资源正在遭到蚕食和破坏,若等到问题严重时再去采取措施,那将是亡羊补牢,悔之晚矣。

C.登上《星光大道》舞台的我省农民选手朱之文音质很好,可惜师出无名,如果能有名师指点,他在歌唱上肯定会有光明的前途。

D.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要保持社会经济良好的发展态势,就必须力戒浮躁心态,坚决反对坐而论道,而应大力发扬求真务实的精神。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且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城镇住房制度改革以来,房地产业在对于拉动国民经济增长、改善城市面貌、提高城镇居民居住水平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B.如今,这项与所有人切身利益直接相关的改革正在成为衡量社会公正的试金石,让更多人分享经济发展的成果已经成为未来改革推进的大方向。

C.这几天大雾天气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不便。气象机构预测,近期将有一股较强冷空气影响中国中东部地区,这对驱散大雾天气将起到积极作用。

D.中日双方如果都能冷静处理钓鱼岛问题,增进政治互信,不仅将推动中日关系的发展,而且也将扭转一年多来中日关系的下滑趋势。

二、(每小题3分,共9分)

齐鲁文化是融合发展的文化

历史上,齐国和鲁国由于种种因素,形成了齐文化和鲁文化两种风格迥异的文化体系。

齐、鲁文化的差异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鲁文化以周文化为主、以东夷文化为辅而形成的仁者型文化系统;乔文化是以东夷文化为主、以周文化为辅而形成的智者型文化系统。孔子曾提出:“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论语,雍也》),这实际上分别是对齐、鲁两国文化本质特征的概括。这有孔子自己的话为证:“齐一变,至于鲁,鲁一变,至于道。”(同上)二是鲁文化属大陆型,齐文化属海洋型。从地理上说,“齐带山海,膏壤千里,宜桑麻。”(《史记·贷殖列传》)鲁国属内陆丘陵平原地带,多贫瘠土地,适宜农作。文化上,齐国主张宽松自由,兼容并包。齐文化最终成为一种合时俗,务实际,具有革新性、开放性和包容性的功利型文化传统;鲁国则用周文化强行改造土著文化,其所讲求的礼乐仁义即是重礼的周文化和重仁的东夷文化结合的产物,它逐渐发展成为一种重仁义、尊传统、尚伦理、贵人和的道德型文化传统。

受不同类型文化的影响,齐、鲁两国形成了不同风格和流派的学术文化。齐国学术文化偏重智慧型和功利型,涌现出了兵家、法家、纵横家等偏重于实利型的诸子百家;而鲁国学术文化则偏重仁德型和理想型。儒、墨作为当时的“显学”虽有不同,但在非攻、尚义、节俭等尚仁德方面二者又是共通的;鲁国异于齐国的独特文化还通过对孔子弟子的形塑而进一步左右着儒学的传承。孔子生前,其弟子就为儒学的创建做出了杰出贡献;他去世后,其言论由弟子辑录成《论语》,使之成为儒学的圣典。随着孔门弟子的增多,儒家学派也得到了大发展,特别是到了战国时期的孟子,集诸子百家学说进一步丰富并发展了儒学,完成了对孔子学说的第一次改造,从而较全面地继承和发展了孔子儒学。

后来,齐国对鲁国的兼并,造成黄河下游地区政治上的局部统一。而学术文化界兴起的百家争鸣,则促进了区域间的文化交流。两支不同特色的文化逐渐交流融合,走上了一体化道路。儒学首先传播到齐国,之后又传播到全国各地。齐国之所以成为儒学传播的重镇,一是从战国初期,一直到秦始皇,齐国均在临淄设立学术基地——稷下学宫。正是齐国这样一个条件,儒学才有机会在齐国得到传播。二是孔子之后两个最大的儒学大师孟子和荀子,都和齐国的关系相当密切。齐国是孟子实现自己理想的理想之地,他相当一段时间是在齐国;而荀子也长期在稷下学宫传播儒文化。在荀予的书里面,也第一次出现了齐鲁并称,说明当时齐、鲁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已经得到了大大的推进。三是齐国管仲学派的推动。他们把道家、法家和儒家思想融合起来,其中儒学占了很大部分。在战国时期,儒学实际上已经占据了鲁、齐两个国家,实现了儒学的齐鲁化。秦汉时期,董仲舒吸收了齐国和鲁国的新的思想,形成了新的儒学体系,得到统治阶级的认可,儒学从此由“齐鲁之学”发展到整个国家的“独尊儒术”。

6.下面对齐、鲁文化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齐文化和鲁文化是两种风格迥异,但实质相同的文化体系。

B.鲁文化是以周文化为主、东夷文化为辅的仁者型文化系统。

C.齐文化是以东夷文化为主,周文化为辅的智者型文化系统。

D.齐文化主张宽松自由,兼容并包;鲁文化重仁义、尚伦理、贵人和。

7.下列内容不属于“儒学实际上已经占据了鲁、齐两个国家,实现了儒学的齐鲁化”这一看法的依据的一项是

A.代表鲁国文化的儒学首先传播到齐国,并使齐国成为传播的重镇。

B.整个战国时期,儒学一直在齐国的学术中心稷下学宫得以自由的传播。

C.孔子之后的儒学大师孟子和荀子都曾经在齐国传播儒家学说。

D.管仲学派把道家、法家思想和儒家思想融合进来,推动了儒学的齐鲁化。

8.下面的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战国时期的孟子全面继承和发展了孔子儒学,从而完成了对孔子学说的大规模改造。

B.齐鲁第一次并称出现在荀子的书里,说明那时候的齐鲁文化已经彻底融合。

C.汉代初期,董仲舒吸收了齐鲁文化的新思想,形成了新的儒学体系。

D.本文从文化的差异性以及不同的学术文化的角度论述了齐、鲁两国文化的融合过程。

三、(每小题3分,共12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2题。

王俭,字仲宝,琅琊临沂人也。幼有神彩,专心笃学,手不释卷。丹阳尹袁粲闻其名,言之于明帝,尚阳羡公主,拜驸马都尉。帝以俭嫡母武康公主同太初巫蛊事,不可以为妇姑,欲开冢离葬,俭因人自陈,密以死请,故事不行。母忧,服阕为司徒右长史。《晋令》,公府长史著朝服,宋大明以来著朱衣。俭上言宜复旧,时议不许。

俭察太祖雄异,先于领府衣裾,太祖为太尉,引为右长史,恩礼隆密,专见任用。转左长史。及太傅之授,俭所唱也。少有宰相之志,物议咸相推许。时大典将行,俭为佐命,礼仪诏策,皆出于俭,褚渊唯为禅诏文,使俭参治之。

上坏宋明帝紫极殿,以材柱起宣阳门。俭与褚渊及叔父僧虔连名上表,谏曰:“臣闻德者身之基,俭者德之舆。春台将立,晋卿秉议;北宫肇构,汉臣尽规。彼二君者,或列国常侯,或守文中主,尚使谏诤在义即悦,况陛下圣哲应期,臣等职司隆重,敢藉前诰,窃乃有心!”上手诏酬纳。

宋世外六门设竹篱,是年初,有发白虎樽者,言“白门三重关,竹篱穿不完”。上感其言,改立都墙。俭又谏,上答曰:“吾欲令后世无以加也。”朝廷初基,制度草创,俭识旧事,问无不答。

上曲宴群臣数人,各使效伎艺。褚渊弹琵琶,王僧虔弹琴,沈文季歌《子夜》,张敬儿舞,王敬则拍张。俭曰:“臣无所解,唯知诵书。”因跪上前诵相如《封禅书》。上笑曰:“此盛德之事,吾何以堪之!”

先是诏俭三日一还朝,尚书令史出外谘事,上以往来烦数,复诏俭还尚书下省,月听十日出外。俭启求解选,不许。其年疾,上亲临视。薨,年三十八。

吏部尚书王晏启及俭丧,上答曰:“俭年德富盛,志用方隆;岂意暴疾,不展救护,便为异世。奄忽如此,痛酷弥深!”葬礼依故太宰文简公褚渊故事。

——《南齐书·王俭传》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尚阳羡公主

尚:娶公主为妻

B.引为右长史

引:引荐

C.各使效伎艺

效:仿效

D.臣无所解

解:通晓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言之于明帝

不知东方之既白

B.帝以俭嫡母武康公主同太初巫蛊事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C.礼仪诏策,皆出于俭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D.因跪上前诵相如《封禅书》

不如因善遇之

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表现王俭勇于直谏的一组是

①俭与褚渊及叔父僧虔连名上表

②俭上言宜复旧,时议不许

③褚渊唯为禅诏文,使俭参治

④臣等职司隆重,敢藉前诰

⑤吾欲令后世无以加也

⑥臣无所解,唯知诵书

A.①②④

B.②④⑥

C.①③⑤

D.③⑤⑥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俭幼时便专心笃学,袁粲闻知他的名声,说给宋明帝,明帝便把阳羡公主许配给他。

B.王俭的嫡母武康公主参与了太初年间的巫蛊事件,王俭“密以死请”,让母亲十分担心。

C.皇上举行私宴招待大臣,褚渊等都表演了自己的特长,王俭则背诵《封禅书》。

D.王俭生病时,皇上亲临探视;他去世后,其葬礼比照太宰褚渊的先例办理。

第II卷(114分)

注意事项:

1.用黑色中性签字笔将答案直接写在答题纸上。

2.答题前将答题纸上的项目填写清楚。

3.本卷10个小题,共114分。

四、(24分)

13.把文言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俭因人自陈,密以死请,故事不行。(3分)

(2)及太傅之授,俭所唱也。少有宰相之志,物议成相推许。(3分)

(3)俭年德富盛,志用方隆;岂意暴疾,不展救护,便为异世。(4分)

1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8分)

暮①

杜甫

牛羊下来久,各已闭柴门。风月自清夜,江山非故园。

石泉流暗壁,草露滴秋根。头白灯明里,何须花烬②繁。

【注释】①日暮:大历二年(767)秋,杜甫流寓夔州,写下了这首诗。②花烬:灯芯结花,民俗中有“预报喜兆”之说。

(1)第三联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氛围?(4分)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结合诗句简要分析。(4分)

15.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个小题)(6分)

(1)故不积跬步,

(荀子《劝学》)

,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2)桑之落矣,

(《诗经·卫风·氓》)

,虽九死其犹未悔。(屈原《离骚》)

(3)

,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杜牧《阿房宫赋》)

水击三千里,

,去以六月息者也。

(庄子《逍遥游》)

(4)哀吾生之须臾,

(苏轼《赤壁赋》)

君子坦荡荡,

(《论语·述而》)

五、(12分)

16.近日抗日剧雷人剧情引起网上热议:英雄徒手撕鬼子,掷手榴弹炸落日机,匪夷所思的武功秒杀数百敌军,浙江横店影视基地不断上演抗日科幻剧,“四五十个剧组都在打鬼子”,“打死的鬼子都够围地球三圈了”。对此你有何看法?请说出你的观点及两条理由。(4分)

17.请仿照给出的句子,另写两句话。要求语意连贯,句式一致。(4分)

如果你想得到聪慧,就将自己变成一尾鱼,到书的海洋中去遨游。

18.中国台湾著名导演李安当再次获得奥斯卡最佳导演奖时,无限感慨地谈到他的奋斗历程。他从电影学院毕业后曾有六年的漫长而无望的等待,得不到任何实现梦想的机会,靠着妻子微薄的收入,在家当了六年的“家庭主夫”。最痛苦的经历是,曾经拿着一个剧本,两个星期跑了三十多家公司,一次次面对别人的白眼和拒绝。为了生活,他有一次想要放弃电影、委曲求全改学计算机。而李安的妻子察觉到他的消沉,经过一夜的沉默后,第二天上班前留给李安这样一句话:“安,要记得你心里的梦想。”

请体会李安当时的心情,以李安的口吻写出他当时的感受,至少使用两种修辞手法。(不少于40字)(4分)

六、(18分)

本题为选做题,考生须从所给(一)(二)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不能全选。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

一张安稳的睡床

秦珍子

他们或许是这城市最先感到天气转冷的一群人。霜降过后的某个中午,在北京城铁知春路站附近小路边,一对年轻男女对坐于路沿两侧。他们把头深埋进膝盖,乍一看,仿佛刚结束了一场争吵的情侣。

然而当你悄悄走近,你会听到匀净的呼吸和轻微的鼻鼾。她身上,还穿着附近餐馆的白色工作服。他手边,还放着隔壁工地的黄色安全帽。劳作了整个上午,他们在北方深秋一天里最温暖的时刻,疲惫睡去。

与路人偶然见到的这个场景相似,近日,一组由英国路透社摄影师拍摄的照片在微博上引起热议。这组照片被命名为“中国睡美人”,发布它们的图片网站的编辑写道:“中国正试图通过辛勤工作来使自己成为世界上最强大最富有的国家。只是有的时候,他们似乎需要休息一下。”

在这组照片中,你会看到水果贩子睡在堆积如山的柚子里,菜农在冬瓜垒成的“墙”边小憩,铁道工横卧于铁轨之上,而一位养鸭人则直接睡倒在水塘边的空地上——鸭群以他为圆心围成一圈,好像给他“站岗”。

有的人看完了或许会发笑,为那些奇异的卧榻和古怪的睡姿。有的人却泛起一阵心酸,为那些暴露在烈日下、浸透在汗水中的睡眠一更多的人则忽然想到了自己的生活。尽管照片没有拍下,但加班的文员会在末班地铁里睡着,补课的学生会在最后一堂英语课眼看书上的文字渐渐模糊。

我们正是这些照片里疲惫的人们,乘上一列奔驰的火车,朝着“中国梦”而去,不知停歇。

事实上,早在2002年到2009年,德国人贝尔恩德·哈格曼就曾拍过“睡觉的中国人”。在华工作的7年间,他印象最深的就是“中国速度”。他把镜头对准保安、司机、建筑工人等普通劳动者,为他们“每周7天、一天24小时”的干劲而激动。

当人们惊叹于中国高速的发展变化时,那些随意发生在街道边、小摊上、板车里的梦境被轻易地遗忘了。它们本该是构成这个国家宏大梦想的一个个具体表达,它们的主人才是这个国家真正的“造梦者”。

然而许多时候,这些人因为疲劳,来不及找个舒服的姿势,就已沉沉睡去。在照片中,建筑工人的卧榻——砖块、水泥、砂子、钢筋,也许马上就要撑起高楼大厦,但其建造者却往往只能是仰望者,而非分享者。象征工人身份的安全帽,只能为他们遮挡阳光,却不足以为他们带来足够的体面和尊严。

或许正因如此,拍摄者从未觉得这种“哪儿都能睡”的行为有什么不体面,即使在公共场合打呼噜,即使睡眠条件再恶劣。在他看来,疲劳的时候就会打瞌睡,人们都一样。他甚至欣赏这一点,认为“处事灵活”是中国社会的一种文化。

这当然并不仅仅事关“灵活”。如果睡觉不再是必需品,而仅仅变成是一种消遣,那么试想会有多少中国人放弃睡眠,宁愿夜以继日地奔忙。照片中随意睡着的人们大多不是无家可归、无榻可栖者,而是醒来就要马上投入工作的劳动者。在那些古怪的睡姿和奇异的卧榻背后,是为改变命运和追求美好生活的全部辛劳。用自己的奋斗努力活着,这充满尊严。

不过,一觉醒来,现实照进梦想,依然凛冽如冬。教育支出不体面,农民工的孩子就还要挤在狭小教室的课桌里午睡。社保制度不体面,拾荒的老人就依然会从垃圾山上醒来。法治理义不体面,劳动者的梦想就依然会被不正当竞争者轻轻松松地捏碎。他们,在一次又一次不够体面的睡眠过后醒来,看到的依然是浓烟滚滚中奔腾的列车,而列车却从未停下看看他们的脸,等一等他们疲惫的身躯。

这些身躯仅仅需要在这趟列车上拥有一张安静的卧榻——让启程者不必胆怯,让跋涉者得以休憩,让离开太久的漂流者,梦见故乡和未来。

(节选自《中国青年报》2012年10月31日)

19.怎样理解文中“处事灵活”的说法?(4分)

20.根据文意,说说文末画线句子的含意。(4分)

21.本文的语言有浓郁的抒情色彩,请以文章倒数第二段为例试作分析。(4分)

22.对于照片中的中国人,路透社拍摄“中国睡美人”照片的记者网站编辑、拍过“睡觉的

中国人”的德国人贝尔恩德·哈格曼和面对这些照片的作者分别有怎样的态度?你怎样

看待这些观点?(6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

中年是不断进化的

我们在思索人类发育时,通常会联想到胚胎的生长或儿童长大成熟的过程。然而,发育以及引领发育的遗传过程,不会在我们快满20岁之际或刚过20岁后不久就戛然而止。它会远远地一直延续到成年之后。用简练的舞蹈动作向中年迈步,是人类发育中将我们每个人重铸成另一种新形式的阶段,虽说姗姗来迟,却具有同样的重要性。

那种形式是最值得关注的现象之一。它是人类独有的一种进化新奇性——生命中一个适应性强、健康向上、精力充沛和富饶多产,因而为人类物种的兴盛奠定基础的阶段。诚然,中年人在人类社会中扮演的多重角色是如此错综复杂和盘根错节,简直堪称是自然选择迄今形成的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活生生的事物。

那么,它为什么会获得进化呢?答案同人类的卓越本质密切相关。无论在史前还是在当下,人类的生存完全取决于对稀有的宝贵资源的熟练采集。人类要通过协调、规划和创新,才能从他们所处的环境中获取各自的需要之物一一不管是食用的根茎作物,还是穿戴的兽皮,抑或涂抹智能手机触摸屏的稀有金属。我们秉持的是一种耗用大量能源、迫切需要沟通和信息量丰富的生活方式。而支持这一方式的,正是中年的进。

例如,采猎社会常有复杂而难以掌握的技能用以寻觅和处理食物,学习这些技能的过程往往是旷日持久的。现有证据表明:许多采猎者需要花数十年工夫研习他们的手艺,而攫取资源的本领也许要年过40后才会达到顶峰。

由于年轻人的成长过程是如此之长,因此采集足够的热量对于人类社会的兴盛就显得尤为重要。诚然,年轻人在生命的早期只知挥霍热量,对他们所属的群体没有作出多大的贡献。有关研究表明:一名儿童所需要的资源必须由多个成年人来提供——几乎肯定要超出年轻双亲的承受力。例如最近对两组南美洲采猎者的调查研究显示:每一对夫妇还得靠1.3名无生殖力的成人,为他们提供抚养子女的帮助。从这个意义上说,可以将中年人视为人类必不可少的创新力量,一个由技能娴熟、经验丰富的“超级供养者”所组成而使我们中的其余人赖以生存的精英集团。

作为文化传播者,中年人往往更善于制定长期规划,从大堆信息中提取相关的资料,安排他们的时间和协调他人的努力——动用的是一整套我们可以称之为智慧的技能。

中年人所起的其他重要作用,就是对信息的传播。所有的动物在基因中承袭了大量的信息;有些还会在成长过程中学到更多的东西。人类已将这个第二形式的信息传递提升到新的高度。我们生来几乎一无所知,一无所能。我们中的每个人要靠技能、知识和习俗——它们汇集在一起被称为文化——的持续灌输才有望继续生存。文化得以传播的主要途径,就是向各自的子女演示和讲述行为规范的中年人以及同他们一起狩猎和采集的年轻人。

中年人在超级供养和传播文化方面所扮演的两大角色一直延续至今。在办公室里,在建筑工地或世界各地的赛事球场上,我们会看到中年人在为年轻人提供建议和给予指导,有时候甚至对他们颐指气使。中年人可以有更多的作为,也可以有更多的收获,总之,是他们在主宰着世界。

(节选自《新华文摘》

2013.1)

19.文章说:向中年迈步,是人类发育中另一种新形式的阶段。这是一种怎样的阶段?(4分)

20.根据文意,作者为什么说是中年人在主宰着世界?(4分)

21.本文的语言有何特点?试举例说明。(4分)

22.文中画线句说:人类“秉持的是一种耗用大量能源、迫切需要沟通和信息量丰富的生活方式”。请结合本段中作者列举的事例,谈谈你对这种“生活方式”的理解。(6分)

七、(60分)

23.阅读下面的一句诗,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牵牛花,你永远高挂在别人身上,开自己的花。

要求:选准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体特征鲜明。

第17页

淡听细雨声 2022-07-26 01:17:12

相关推荐

艺术生什么时候集训好 有必要去集训吗

艺术生集训指的是艺术类学生在完成学业水平测试之后,由学校或自己向学校申请,暂时停掉学校的文化课,到专业的艺术培训学校进行封闭式训练,直到校考结束。美术生集训时间美术生集训,通常从高二下学期开始,5月份开始报名,...
展开详情

艺术生集训注意事项有哪些 需要注意什么

艺术生在集训的时候也要同步文化课学习,夯实文化基础。考生在专业课集训期间,文化课千万不要丢,专业课和文化课的学习一定要兼顾。艺术生集训的注意事项一定要选择一个靠谱的培训学校。因为一个好的培训学校,懂得怎么以最快...
展开详情

提高生物成绩的方法是什么 窍门有哪些

即通过分析教材,找出要点,将知识简化成有规律的几个字来帮助生物知识记忆。例如DNA的分子结构可简化为“五四三二一”,即五种基本元素、四种基本单位、每种基本单位有三种基本物质、很多基本单位形成两条脱氧核酸链、成为...
展开详情

艺考生集训注意事项 有什么要了解知道的

艺术生集训不要忽略了文化课,作为艺术生必须要做到文化课和专业课双赢,才能被心中理想大学录取,在这期间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文化课也是非常重要的,不要忽略文化课,要一直学习专业课。艺考生集训注意什么学会针对性强化技...
展开详情

投档会参考学考成绩吗 学考成绩有什么用

将成绩符合的学生的档案投给招生院校。这就是投档,投档不参考于学生的其他条件,只参考他的总成绩和志愿。而根据学校的调档比例省教育考试院确定他的投档比例,只要学生的档案被投档,决定他是否被录取的因素就会包含他的学考...
展开详情

精选推荐更多>

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中的浮屠是指

“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中的“浮屠”是指佛教建筑形式,即所说的塔,又称浮图。读作jiù rén yī mìng,shèng zào qī jí fú tú。这种建筑最初用以供奉佛骨,后来用以供奉佛像,收藏经书。词语指救人一条性命,犹如建筑一座七级宝塔,功德无量。用以劝人行善,或向人恳求救命。
“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是一个汉语成语,意思是为死去的人造塔,毕竟不如“救人一命”的功德更大,更有意义。

己亥岁这首诗深刻地揭示了什么

《己亥岁二首》深刻地揭示了战争对人民造成的深重灾难和浩劫。
原文:
其一:
泽国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
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其二:
传闻一战百神愁,两岸强兵过未休。
谁道沧江总无事,近来长共血争流。
译文:
其一:
富饶的水域江山都已绘入战图,百姓想要打柴割草度日而不得。
请你别再提什么封侯的事情了,一将功成要牺牲多少士卒生命!
其二:
传说一旦开战连众神灵都发愁,两岸军队连年混战一直不停休。
谁还说沧江总是太平没有祸事,近来江水混着鲜血争先向东流。
《己亥岁二首》是唐代诗人曹松的组诗作品。这组诗以干支为题,以示纪实,明确表明了对现实的批判态度。全诗概况地写出了战争对人民造成的深重灾难和浩劫,以冷峻深邃的目光洞穿千百年来封建战争的实质,写得力透纸背,入木三分。

山居秋暝是什么体裁的诗

《山居秋暝》是一首五言律诗,运用了反衬手法和对典故的艺术手法。《山居秋暝》是唐代诗人王维写的初秋时节所见雨后黄昏的景色,为山水名篇。该诗于诗情画意之中寄托着诗人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原文: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全诗将空山雨后的秋凉,松间明月的光照,石上清泉的声音以及浣女归来竹林中的喧笑声,渔船穿过荷花的动态,和谐完美地融合在一起,给人一种丰富新鲜的感受。它像一幅清新秀丽的山水画,又像一支恬静优美的抒情乐曲,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的创作特点。

个个和各个的区别

个个与各个的区别:指代不同、出处不同、侧重点不同。
一、指代不同:
1、个个:一个一个,每一个。
2、各个:每个;所有的那些个;逐个。
二、出处不同:
1、个个:出自毛泽东《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陕北的部队经过整训诉苦以后,战士们的觉悟提高了……个个磨拳擦掌,士气很高,一出马就打了胜仗。”
2、各个:出自《儿女英雄传》第一回:“家人们听见老爷得了外任,各个喜出望外。”
三、侧重点不同:
1、个个:指团体或整体。
2、各个:指具体的每一个。
“个个”造句:
1、登上山顶时,我们个个累得气喘吁吁的。
2、孩子们个个天真活泼,多么可爱!
“各个”造句:
1、围棋比赛时,小华利用诱敌深入,各个击破的战法,瓦解了对方的攻势。
2、校长负责学校各个方面的工作。
常见热点问答
热点搜索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
作文大全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