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耳传奇大结局是什么

知足常乐
精选回答

《重耳传奇》大结局的时候,李木烧山介子推身死,重耳惠泽天下成就霸业。

李木求见重耳,一是为当年的背弃告罪,二是打算帮助重耳找回介子推,以此立功,重耳本想成全介子推自由之身,但李木却说百姓都指责重耳忘恩负义,不封赏介子推,重耳不想让人误会自己薄情寡义,决定寻回介子推。

多年以来,子推的心愿便是拥立重耳继位,挽救百姓于苦海,他追随重耳只为侠义,不为高官厚禄,更不愿留在朝中违心地做官,如今他已经完成了心愿,便回到绵山老家,奉养老母亲,子推担心重耳会派人找他,便带着母亲连夜搬到了绵山的深山里。

李木知道介子推和母亲居住在绵山,便带着重耳一行人前往介子推住处,但那里已经人去屋空,重耳在地上看到几卷简书,寻常农家是不会有这种简书的,想来介子推之前确实住在这里,只是听说重耳前来,所以才搬走了,重耳决定在这里等子推两日,若是能等到他,便是有缘相聚,若是等不到,便不再强求,放任子推自由自在。

两日之后,子推依然没有回来,李木为了立功,打算在山上放火,介子推看到失火,定然会出来的,魏犫劝李木不要急功近利,漫山遍野的树,一旦放火,火势便很难控制,但李木不听劝,他觉得子推定不会和母亲一起烧死在山上,只要火势一大,介子推一定会出来,趁魏犫不注意就放了把火,火势越烧越旺,根本控制不住,但介子推始终没有从山里出来,直到绵山化作一片焦土。

子推和母亲被大火烧死,重耳看着一片焦土,自责愧疚,从没想过子推会是这样的结局,重耳将绵山改名为介山,在山上为子推修祠建庙,让国人供奉,又隆重厚葬介子推母子,让长子伯鯈为介子推披麻戴孝。重耳将子推死的这一日命名为寒食节,这一日全晋国上下皆不允许点火煮饭,都要吃寒食,以此纪念介子推。

重耳归罪李木,又不忍处死他,于是罚他在山上开荒耕种,所得所获,除了自用之外全部用于介山种树种草,以恢复绵山原本的青山面貌。

介子推淡泊名利,可称为天下第一侠士,重耳将绵山的焦木砍下,命人做成木屐,穿于足上,举步之际,时时自勉,为君者不能有一时疏忽,否则即酿成大祸,此为足下一词的缘起,后又感慨介子推割股奉君、千古忠义,又将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是心存感恩,常怀清明之意。

重耳继位之后,重用狐堰、子余,改革新政,轻关易道,通商宽农,政平民阜,财用不匮,国力大增。

公元前632年,楚国图霸中原,联合曹卫梁国,兴兵北上,围陷宋国,宋君向晋国求援,楚国此战为不义之战,晋国尊王扶弱,这一仗必须要打,重耳发兵伐卫破曹,与楚军对峙于卫国城濮。

此次楚国三军齐发,是大将军子玉统帅,子玉发来帛书,讨要当年重耳承诺的退避三舍,两军交战最重要的是士气,未战先退,士气一旦受影响,必败无疑,大臣们都劝说重耳不要兑现当年的约定,重耳却认为连自己人都认为一旦退避三舍,必败无疑,那楚军定然也是这么认为,所以他更要履行诺言。

重耳兑现承诺,大军退避三舍,却令楚军大败,城濮之战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详细记载的战例,晋军面对敌强我弱的不利开局,采取了扬长避短,后发制人的战术,击败了楚军,开启了晋国领袖中原的辉煌。

城濮之战后,重耳领兵尊王讨逆,诛杀叛臣,助周天子周襄王复位,受周天子之托,在践土修建行宫,诚邀诸侯会盟,得到周天子厥功至伟的褒奖,晋国君被封侯伯敬服王命,以绥四国,纠逖王慝,并亲赐器服,隆誉天下。

重耳领袖诸侯,与各国共定盟约,自此,尊王友睦,共筑太平,永止刀戈,天下无争。践土会盟,是晋国第一次站在霸主的舞台上进行的会盟,从此,晋国开始了雄霸天下的征途。

重耳来到介山,李木带着百姓们热烈欢迎,大家都带着从介山打下来的粮食瓜果献给重耳,重耳一一品尝百姓的好意,此情此景,令子余想起了当年新田赈灾时候的场景,二人相约故地重游。

骊姮和骊妡带着卓子在新田过上平凡的农人生活,新田可能是今年全国赋税第一,卓子将会作为代表到晋国朝堂为国君交赋,骊姮如今心里没了丝毫仇恨,能为重耳交赋,是她此生唯一能回报重耳的。

重耳和子余来到新田,这里是重耳立志报国,为民请命的起源之地,看着如今的新田良田沃野,富足安乐,今年更是大丰收,新田的赋税将成为朝中各县之冠,新田百姓几经战乱,终于迎来大丰,重耳当即下令,新田免税三年。

晋文公重耳,以德治国,倡导仁义,重用贤能,通商宽农,作三军,设六卿,不仅使晋国发展为雄踞中原的超级强国,更惠泽天下,以绥四方,开创了晋国长达百年的宏图霸业。

麦田守望者 2023-10-12 14:33:55

相关推荐

艺考生集训注意事项 有什么要了解知道的

艺术生集训不要忽略了文化课,作为艺术生必须要做到文化课和专业课双赢,才能被心中理想大学录取,在这期间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文化课也是非常重要的,不要忽略文化课,要一直学习专业课。艺考生集训注意什么学会针对性强化技...
展开详情

投档会参考学考成绩吗 学考成绩有什么用

将成绩符合的学生的档案投给招生院校。这就是投档,投档不参考于学生的其他条件,只参考他的总成绩和志愿。而根据学校的调档比例省教育考试院确定他的投档比例,只要学生的档案被投档,决定他是否被录取的因素就会包含他的学考...
展开详情

提高生物成绩的方法是什么 窍门有哪些

即通过分析教材,找出要点,将知识简化成有规律的几个字来帮助生物知识记忆。例如DNA的分子结构可简化为“五四三二一”,即五种基本元素、四种基本单位、每种基本单位有三种基本物质、很多基本单位形成两条脱氧核酸链、成为...
展开详情

艺术生集训注意事项有哪些 需要注意什么

艺术生在集训的时候也要同步文化课学习,夯实文化基础。考生在专业课集训期间,文化课千万不要丢,专业课和文化课的学习一定要兼顾。艺术生集训的注意事项一定要选择一个靠谱的培训学校。因为一个好的培训学校,懂得怎么以最快...
展开详情

艺术生什么时候集训好 有必要去集训吗

艺术生集训指的是艺术类学生在完成学业水平测试之后,由学校或自己向学校申请,暂时停掉学校的文化课,到专业的艺术培训学校进行封闭式训练,直到校考结束。美术生集训时间美术生集训,通常从高二下学期开始,5月份开始报名,...
展开详情

精选推荐更多>

慎终追远的意思是什么

“慎终追远”是汉语成语,拼音是shèn zhōng zhuī yuǎn,意思是旧指慎重地办理父母丧事,虔诚地祭祀远代祖先。后也指谨慎从事,追念前贤。出自《论语·学而》:“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造句:
一、承先辈嘉言遗风,抚今思昔;继前贤懿德亮节,慎终追远。
二、尽孝不单是父母在世时的事,还要做到慎终追远。
三、慎终追远,天经地义;数典忘祖,天打雷劈。
四、这一独特文化现象也反映了古代儒家慎终追远的孝道观念和灵魂不灭的鬼神信仰,反映了古代道教“长生久视”和佛教轮回报应的宗教观念。
五、尊祖敬宗,慎终追远的风俗礼仪。

动物笑谈的中心思想

《动物笑谈》的中心思想:这篇科普文章介绍了作者在观察水鸭子和鹦鹉等动物行为时发生的趣事,既有作者与它们相处的荒诞经历,又有小凫的可爱和大鹦鹉的“恶作剧”。不仅表现了作者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崇高的科学精神,还表现出人与动物之间和平共处的心境、人对动物的尊重和热爱,引发了人们对动物的关爱和对人类自身行为的思考。
原文节选:
在研究高等动物的行为时,常常会发生一些趣事,不过逗笑的主角常常不是动物,而是观察者自己。他们在和有高度智慧的鸟或哺乳动物打交道的时候,常常需要不顾自己的尊严,所以,实在不能嗔怪有些外行人批评:研究动物行为的科学家实验的方法怪诞不经。如果不是因为我出了名的无害于人,大概老早就给关进疯人院了,等我说过一个小故事之后,你就明白为什么艾顿堡的居民都把我当疯子了。
《动物笑谈》选自《所罗门王的指环》,并选入七年级上册(人教版2016版)第17课(2017年,由于教材课文调整,本文的课数上调为第17课)。作者康拉德·劳伦兹是奥地利动物行为学家、动物心理学家、鸟类学家,也是诺贝尔奖获得者。他经常被认作现代动物行为学的创立者之一。他开发了从一个早期世代开始的一种方法,从他的老师奥斯卡·海因罗斯·洛伦茨处学习了本能行为,并在部分鸟类(特别是灰泥鹅、寒鸦和家鹅)中使用。他也再发现了原则印(最初描述源自于道格拉斯·斯伯丁)在行为讨厌的鸟上。

被公认的四大千古一帝

我国历史上可以称为千古一帝的四位皇帝分别是秦始皇嬴政、汉武帝刘彻、唐太宗李世民、康熙皇帝。
1、秦始皇嬴政:嬴姓,赵氏,名政(一说名“正”),又称赵政、祖龙,也有吕政一说。秦庄襄王和赵姬之子。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改革家,首次完成中国大一统的政治人物,也是中国第一个称皇帝的君主。
2、汉武帝刘彻:西汉第七位皇帝(前141—前87年在位),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文学家。汉景帝刘启的儿子,母为王皇后。
3、李世民: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一说陇西狄道(今甘肃省临洮县)人,又说钜鹿郡人。唐朝第二位皇帝,政治家、战略家、军事家、书法家、诗人。
4、康熙皇帝:清朝第四位皇帝,清定都北京后第二位皇帝(1661年-1722年在位),年号“康熙”。蒙古人称为恩赫阿木古朗汗;西藏方面尊称为“文殊皇帝”。顺治帝第三子,生母为孝康章皇后佟佳氏。

念兹在兹,此心不越什么意思

“念兹在兹,此心不越”的意思是:想到您在这里,您就在这里,我们的心离不开您。
出自毛泽东的《四言诗·祭母文》:
必秉悃忱,则效不违。
致于所恨,必补遗缺。
念兹在兹,此心不越。
养育深恩,春辉朝霭。
报之何时,精禽大海。
译文:
我会禀受母亲的诚恳热情,效法她而不违背她。至于母亲的遗憾,必补上遗憾之处。
想到您在这里,您就在这里,我们的心离不开您。
母亲的养育之恩,如同春日的朝晖与云霞。
何时才能回报母亲呢?要像精卫鸟衔着石子想填平大海一样,矢志不移。
这篇《祭母文》以恳挚朴实的语言,饱含深情地追述了母亲一生的辛劳和美德,表达了一个儿子爱母、念母、思母、报母的一腔挚情,具有撼人心魄之艺术感染力。
此诗作于1919年10月8日,这篇四言古诗式的韵文体祭文是哀悼毛泽东的母亲的。毛泽东的母亲文七妹,湖南湘乡人,生于1867年2月13日,1919年10月5日因患淋巴腺炎病逝世。母亲逝世后三天内,诗人怀着沉痛的心情写下这篇至性流露、沉郁平实的《祭母文》。
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中国人民的领袖,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开拓者,近代以来中国伟大的爱国者和民族英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领导中国人民彻底改变自己命运和国家面貌的一代伟人。
常见热点问答
热点搜索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
作文大全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