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专版山东省中考生物总复习多彩的生物世界第二章生物圈中的动物预测

夕阳红 范文 工作总结范文
精选回答

滨州专版山东省中考生物总复习多彩的生物世界第二章生物圈中的动物预测本文简介:第二章生物圈中的动物预测一、选择题1.[2018·武汉中考]蛔虫是常见的肠道寄生虫。下列哪项特征与它的寄生生活无关(B)A.体表有角质层B.有口有肛门C.生殖器官发达D.消化管结构简单2.[2018·德州中考]下表中的动物,与其主要特征描述相符合的是(C)选项动物名称主要特征A涡虫有体节B蛔虫靠刚毛

滨州专版山东省中考生物总复习多彩的生物世界第二章生物圈中的动物预测本文内容:

第二章

生物圈中的动物预测

一、选择题

1.[2018·武汉中考]蛔虫是常见的肠道寄生虫。下列哪项特征与它的寄生生活无关(B)

A.体表有角质层

B.有口有肛门

C.生殖器官发达

D.消化管结构简单

2.[2018·德州中考]下表中的动物,与其主要特征描述相符合的是(C)

选项

动物名称

主要特征

A

涡虫

有体节

B

蛔虫

靠刚毛运动

C

水螅

身体呈辐射对称

D

蚯蚓

有外骨骼

3.[2018·湘西中考]下列不属于动物在生物圈中作用的是(A)

A.制造有机物

B.在维持生态平衡中起重要作用

C.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

D.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4.[2017·贵港中考]如图是关节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C)

A.关节的基本结构包括①②④三部分

B.结构②主要是由肌肉组织构成的

C.结构③内有滑液,能使关节更加灵活

D.结构⑤能使关节具有牢固性

5.[2018·衡阳中考]当你做屈肘动作时,包括以下步骤:①相应的骨受到牵引;②骨绕关节转动;③骨骼肌接受神经传来的兴奋;④骨骼肌收缩。这些步骤发生的正确顺序是(C)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③④①②

D.④①②③

6.[2018·淄博中考]野马在人工饲养条件下只会在水槽中饮水,为了恢复野马在野外条件下的饮水能力,饲养员把导水入槽的橡胶管拉向水坑,诱导野马去水坑饮水。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A.野马在人工饲养条件下在水槽中饮水是先天性行为

B.野马在诱导下逐步在水坑中饮水是学习行为

C.在水槽中的饮水行为与遗传因素有关

D.在水坑中饮水行为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均有关

7.[2017·苏州中考]某实验小组利用三种动物探究“动物的绕道取食行为”,得到结果如表。分析数据可知,三种动物从低等到高等的顺序是(B)

动物

完成取食前的尝试次数

32

65

5

A.甲→乙→丙

B.乙→甲→丙

C.丙→甲→乙

D.甲→丙→乙

8.[2018·滨州中考]根据行为获得的途径,下列行为与“猴子骑车”属于同一类型的是(D)

A.孔雀开屏

B.候鸟迁徙

C.蜘蛛结网

D.老马识途

二、非选择题

9.如图是生活在水中或潮湿环境中的无脊椎动物,请分析回答问题:

(1)A是涡虫,属于扁形动物,身体呈两侧对称,背腹扁平,有口无肛门。

(2)B是水螅,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有口无肛门。

(3)C是蚯蚓,属于无脊椎动物中的环节动物(类群)。

(4)D是蛔虫,属于线形动物,身体细长呈圆柱形,体表有角质层,有口有肛门。

(5)E是扇贝,属于软体动物,它的贝壳是由外套膜分泌的物质形成的。

10.[2017·青岛中考]自然界中的动物多种多样,春水澄碧,游鱼嬉戏;长空万里,秋雁远去……都曾引发你无限的遐想。如图是某中学生物小组的同学收集到的部分动物图片。请据图回答:

(1)若将图中动物分成ACDF和BE两类,则分类依据是体内有无脊柱。

(2)请写出动物A适于飞行的两条外部形态特征身体呈流线型,体表被覆羽毛。

(3)比较B和E两种动物,从外部形态看,它们身体的共同特点是无脊柱;动物E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有蜕皮现象,原因是外骨骼不能随身体的生长而生长。

(4)动物C在个体发育方面的突出特点是变态发育。

(5)动物D特有的生殖发育方式是胎生、哺乳,大大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

(6)动物F适于水中生活的呼吸器官和运动器官分别是鳃、鳍。

(7)图中所示动物中,体温恒定的是A、D(填字母),这增强了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11.[2017·衡阳中考]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江口鸟洲位于衡阳市衡南县江口镇内,其中的白鹳每年4月从热带迁徙至江口鸟洲繁殖,为衡阳增添了一道美丽的风景。

材料二:动物使我们的星球充满了生机与活力,它们的行踪几乎处处可见,诗人的笔下也留下了它们的身影:“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三月闻黄鹂,幼妇悯蚕饥”……

(1)从行为的获得途径来说,材料一中的白鹳的迁徙属于先天性行为。

(2)人和小白鼠任何动作的完成都是由骨、骨骼肌和关节三者的协调配合,在神经系统的支配和其他系统的协调下完成的。当你直臂提重物时,你的肱二头肌处于收缩(填“收缩”或“舒张”)状态。

(3)白鹳的呼吸作用旺盛,具有与肺相通的气囊,可辅助呼吸。

(4)材料二中蜜蜂和蝗虫相比,前者的发育方式属于完全变态发育。

红酒打翻了尘世柜 2022-06-25 21:53:46

相关推荐

艺考生集训注意事项 有什么要了解知道的

艺术生集训不要忽略了文化课,作为艺术生必须要做到文化课和专业课双赢,才能被心中理想大学录取,在这期间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文化课也是非常重要的,不要忽略文化课,要一直学习专业课。艺考生集训注意什么学会针对性强化技...
展开详情

投档会参考学考成绩吗 学考成绩有什么用

将成绩符合的学生的档案投给招生院校。这就是投档,投档不参考于学生的其他条件,只参考他的总成绩和志愿。而根据学校的调档比例省教育考试院确定他的投档比例,只要学生的档案被投档,决定他是否被录取的因素就会包含他的学考...
展开详情

提高生物成绩的方法是什么 窍门有哪些

即通过分析教材,找出要点,将知识简化成有规律的几个字来帮助生物知识记忆。例如DNA的分子结构可简化为“五四三二一”,即五种基本元素、四种基本单位、每种基本单位有三种基本物质、很多基本单位形成两条脱氧核酸链、成为...
展开详情

艺术生集训注意事项有哪些 需要注意什么

艺术生在集训的时候也要同步文化课学习,夯实文化基础。考生在专业课集训期间,文化课千万不要丢,专业课和文化课的学习一定要兼顾。艺术生集训的注意事项一定要选择一个靠谱的培训学校。因为一个好的培训学校,懂得怎么以最快...
展开详情

艺术生什么时候集训好 有必要去集训吗

艺术生集训指的是艺术类学生在完成学业水平测试之后,由学校或自己向学校申请,暂时停掉学校的文化课,到专业的艺术培训学校进行封闭式训练,直到校考结束。美术生集训时间美术生集训,通常从高二下学期开始,5月份开始报名,...
展开详情

精选推荐更多>

未雨绸缪是什么意思

未雨绸缪,拼音:wèi yǔ chóu móu,是一个汉语成语,意思是天还没有下雨,先把门窗绑牢。比喻事先做好准备工作。成语结构为复杂式;在句中作谓语、定语。
出自清·无名氏《官场维新记》第四回:“那是不关我教习的事,在乎你们自己未雨绸缪的。”
造句:
1、面对这个充满竞争的社会,我们要未雨绸缪,早做准备。
2、做事应该未雨绸缪,居安思危,这样在危险突然降临时,才不至于手忙脚乱。
3、我们要未雨绸缪,各位同学应及早温习功课以迎接考试。
4、如何预测这些变化,未雨绸缪,取得市场的先机,对企业的未来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
5、年轻时就要未雨绸缪,为年老生活所需做好储蓄。

好的故事写于几年几月几日

《好的故事》创作的时间是1925年1月28日。《好的故事》是现代文学家鲁迅于1925年创作的一首散文诗。此文通过对梦境中“好的故事”的描绘,反映了作者鲁迅在希望与失望的矛盾中,启示人们毁掉“昏沉的夜”,实现充满“好的故事”的生活的强烈愿望,表现了作者鲁迅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歌赞,对理想的热烈憧憬。全文景物写得真实、细致,且景中有情,景中有意。
原文节选:河边枯柳树下的几株瘦削的一丈红,该是村女种的罢。大红花和斑红花,都在水里面浮动,忽而碎散,拉长了,如缕缕的胭脂水,然而没有晕。茅屋,狗,塔,村女,云,……也都浮动着。大红花一朵朵全被拉长了,这时是泼剌奔迸的红锦带。带织入狗中,狗织入白云中,白云织入村女中……在一瞬间,他们又将退缩了。但斑红花影也已碎散,伸长,就要织进塔,村女,狗,茅屋,云里去。
这篇散文以梦幻的形式,描写了一个没有“故事”的“好的故事”,寄寓了作者深邃的思想和执著的追求,全文以情绘景,情景交融,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作者把自然景物写得优美、壮观,创造了饱含作者美的情感和美的理想的诗的意境。

关于江南五言绝句

关于江南五言绝句:
1、《鸟鸣涧》唐·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2、《采莲曲》唐·刘方平:
落日清江里,荆歌艳楚腰。
采莲从小惯,十五即乘潮。
3、《春晓》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4、《偶步》清·袁枚:
偶步西廊下,幽兰一朵开。
是谁先报信,便有蜜蜂来。
5、《相思》唐·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不论和无论的区别

不论和无论的区别:
1、含义不同:
无论,表示连词:不管;不论。古义是不要说,更不用说。
不论,指不进行深入讨论、考察或评论;不管,无论;表示条件或情况不同而结果不变,下文多用“都、总”与它呼应。
2、引证释义不同:
无论:
①连词。不论,不管。表示在任何条件下结果都一样。
②不必说;且不说。
③犹不止,岂止。
④不追究。
不论:
①不考察,不评论。
②不议论,不谈论。
③连词。不仅;不但。
④连词。表示条件或情况不同而结果不变。
3、出处不同:
“无论”出自东晋·陶渊明《桃花源记》:“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不论”出自战国·荀子《荀子·性恶》:“不恤是非,不论曲直,以期胜人为意,是役夫之知也。”
4、词性不同:
在现代汉语中“无论”仅作为无条件连词使用。
“不论”既作为连词使用,又同时保留了动词词性,成为兼类词。
常见热点问答
热点搜索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
作文大全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