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期三都初中初三语文期中考试卷

戒浮戒躁 范文 工作总结范文
精选回答

学期三都初中初三语文期中考试卷本文简介:2004学年第一学期三都初中初三语文期中考试卷出卷人:盛柏根04.11.08一、(30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A、毗(bí)邻黝(yǒu)黑卑(bēi)之无甚高论B、偃(yǎn)卧佯(yáng)装冉(lǎnlǎn)冉不论C、鏖(áo)战抖擞(sǒu)弥(mí)足珍贵D、谛(t

学期三都初中初三语文期中考试卷本文内容:

2004学年第一学期三都初中初三语文期中考试卷

出卷人:盛柏根

04.11.08

一、(30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毗

(bí)邻

黝(yǒu)黑

卑(

bēi)之无甚高论

B、偃(yǎn)卧

佯(yáng)装

冉(

lǎnlǎn)冉不论

C、鏖(áo)战

抖擞

sǒu)

弥(mí)足珍贵

D、谛(tí)听

栖(qī)身

好(hào)高骛(wù)远

2、下列词语没有别字的一项是(3分)

A、众寡悬殊

阳光大道

浩渺

扪心自问

B、拨地而起

白首偕老

挥霍

敲诈勒索

C、至理名言

汗牛冲栋

戕害

杞人忧天

D、尽瘁国事

颠沛流离

魁伟

真知灼见

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①对于外国文化,排外的方针是错误的,应当尽量

进步的外国文化,以此作为发展我国新文化的

②蜘蛛的丝,即使放弃了科学的

,从使用上看,也是很有意思的。

③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

神话、童话的幻想故事,都可能成为现实。

A、吸收

借鉴

体察

以致

B、吸收

借鉴

观察

以至

C、吸收

鉴戒

体察

以至

D、吸收

鉴戒

观察

以致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三都中学被命名为“环境教育基地”后,全校师生行动更加自觉,垃圾分类、旧电池收集、校园绿化等环保活动循序渐进地展开。

B、通过退牧还草,西北某地已改头换面。山青水绿了。

C、这篇散文文笔优美,情景交融,读来楚楚动人,有很强的感染力。

D、的确,现在的伦敦早已摆脱了带有伤感色彩的“雾都”之名,摇身变成了一座名副其实的“绿都”。

5、下列句子中关联词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一八八四年》的不朽,不是有赖上天恩赐,而是来自作家奥威尔的呕心经营。

B、太阳扬起沉重的光翼,只为了我一个人而升起;太阳下面光波闪闪的江流,不管在我的视野之外,也只为了我一个人而涌动。

C、时光流逝,我的脑海里,有一种东西根深蒂固了,想遗忘也不行,因而具有一种无与伦比的力量吸引着我。

D、现实的世界人人都有,并且更为浩瀚也更为丰富的世界为读书人所独有。

6、下列句子连贯、顺畅的一项是(3分)

A、不能成为什么,但能想象什么,这是真正的御座;不能要求什么,但能欲望什么,这是真正的皇冠;不能得到什么,但什么都能放弃,这是真正的权杖。

B、树叶的明灭不定,鸟儿歌声的颤抖,河流的回旋纵横,还有它们在太阳下波动的寒光,满目绿荫,罂粟花,以及感官的一片纯净——我体验着一种对这一切的怀恋。

C、只有聋子懂得听力的价值,只有瞎子体会得到视觉的乐趣;如果让你经历一段聋子与瞎子的生活,将很有意义;黑暗将使你更加珍惜光明;寂静将使你更加喜爱声音。

D、如果一片叶子凋零,森林就缺了一角;如果一块土石流失,欧罗巴就缺了一角;如果一个人死去,人类就不再完整;每个消逝的生命都是我们的损伤。不要问丧钟为谁而鸣,丧钟为你而鸣。

7、补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只选做三题。(3分)

①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

。(《〈晏子使楚〉两则》)

②“知否?知否?

。”(《如梦令》)

③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

?(《愚公移山》)

④若到江南赶上春,

。(《卜算子》)

8、下面一段话中关联词语有三处使用不当,请将它们找出来并换上恰当的关联词语。(3分)

人人都有尊严,人人都需要维护自己的尊严,虽然由于方法不同,效果就会有天壤之别。是用孔雀翎维护尊严,不如用匕首维护尊严?起决定作用的似乎不是物质财富的多少和文化水平的高低,就是心灵的选择。

9、修改下面的病句(3分)

①李白的一生,绝不是置身云端,飘然而来,飘然而去;而是足踏大地,从风里、雨里、泥泞里,甚至惊涛骇浪里,度过了他的一生。

②老师在看到他那些颇具幽默之趣的漫画人物后,竟忍俊不禁地笑起来。

③这本杂志的对象,主要是面向热爱文学的中学生。

10、联系语境,仿照打波浪线句子的句式,在横线上再写一个句子,将某一名著的内容从某一侧面上点出来。(3分)

长大后,我不再满足于童话给我带来的欢乐,于是瞄上了“大部头”。我时而在鸟语花香的花果山上嬉戏;时而在曲径通幽的大观园中流连;

……文学,成了我的良师益友。

二、(30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1——18题。

(一)会飞的蒲公英

童年的我,在初夏,常常和妈妈去小木屋后面的山坡。山坡上盛开着一丛丛火红的杜鹃、鹅黄的迎春、淡紫的牵牛……我快活地拍着小手,蹦蹦跳跳采摘这些五颜六色的花儿,可妈妈却总是轻轻地挽着我走到山坡的另一侧,那里开满着一朵朵白色的小花。花儿怪逗人的:圆圆的脑袋,白白的茸毛,风一吹,就轻盈地飞了起来,飞呀飞,飞得老高老高的,我费了好大的劲,才抓住一朵飞在空中的小白花。

妈妈说:“这是蒲公英,它从不满足于呆在偏僻的角落,最喜欢到外面的世界去闯荡。”

妈妈的话,在我幼小的心灵里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晚上,我常常梦见自己变成了一朵白色的蒲公英,在广阔的世界上空飘荡。

不久,我上小学了,妈妈缝了个花书包给我,书包上绣着几朵白色的蒲公英,花旁还歪歪斜斜地绣着几个字——会飞的蒲公英。每天,我就像一朵快乐的蒲公英,在小木屋到学校的山路上飞来飞去。

一个有风的黄昏,我从学校跑回家,高兴地拉着妈妈来到开满蒲公英的山坡。我把老师刚刚教的儿歌《蒲公英的种子》唱给妈妈听,我一边唱一边在蒲公英丛中跳来跳去,一朵朵白色的小花在我的歌声中轻轻飘上了天空。妈妈的神情有些激动,目光亮亮的,深情地追随着那一朵朵飘飞远去的小白花。

从妈妈的目光里我仿佛看到了晚上常常做的那个梦:一朵白色的蒲公英,在轻风的吹送下,飞呀飞,飞过一间间古旧的小木屋,飞过一片片茂密的山林,飞进金色的阳光中……

带着这个白色的梦,我考上了中学。那个绣着蒲公英的花书包旧了破了,有几个深夜,妈妈把花书包放在桌子上,望了好久好久。后来,妈妈又守着小油灯,为我做了一件蓝色连衣裙,裙上绣着一朵白色的蒲公英。每天,我穿着蓝色的连衣裙,在学校和山村的大马路上飞来飞去。

几年之后,一张,从遥远的地方飞来的大学录取通知书,使我那关于蒲公英的梦更真切了。临别前的一个黄昏,风很大,妈妈和我不知不觉来到了小木屋后的山坡,山坡上一朵朵蒲公英飞得比以往更高了。我惊讶地睁大了双眼,妈妈站在离我不远的地方,眼睛里含着泪花。暮色渐浓,我和妈妈默默地往回走,快到小木屋里,妈妈拉了拉我的手,轻轻地说:“孩子,你算是一朵会飞的蒲公英了,但你还要飞得更高一些。”

从此,我牢牢记住了妈妈的话,开始尽情地在大学的林阴小道上飞来飞去。

一年后,我把从林阴小道上飞进报纸和杂志的诗行寄给了山里的妈妈,并写了一段话:“妈妈,从你身边飞出的那朵娇嫩的蒲公英,不仅学会了飞,而且还懂得怎样才能飞得更高了。”

很快,妈妈回信了,信里夹了一幅水彩画:一片蓝色的天空下,有一座开满了白色蒲公英的小山坡。画上题有一行字:山里的孩子。

从这幅画里,我读出了妈妈心中的那片诚挚的向往——

蓝天下,一群群孩子,明亮的双眸,痴痴地凝望着山坡上一朵朵白色的蒲公英,口里欢快地唱着:我是一颗蒲公英的种子……

这不正是每一个山里母亲期待的吗?

(选文有改动)

11、文章第一段中写“火红的杜鹃、鹅黄的迎春、淡紫的牵牛……”有什么作用?(4分)

12、在我成长的不同时期,妈妈为我做的事都和蒲公英有关。妈妈这样做的用意是什么?(4分)

13、文章以“会飞的蒲公英”为题,有什么含义?(4分)

14、文章最后一段中“每一个山里母亲期待的”是什么?(4分)

(二)网络世界

有些人认为互联网是一个巨大的陷阱,你一不小心就会掉进这个无处不有坑蒙拐骗的地狱,网友也被一些人打扮成骗子甚至是罪犯。尤其是向中小学生灌输“慎交网友”的警言,让孩子们从小就对社会持有一颗高度的戒心,时刻警惕陌生者,使他们从小养成怀疑他人的习惯(他者即地狱?)。一种对社会对他人不信任的情绪自然而然地会在孩子幼稚的心灵空间弥漫。虚拟空间难道真的是一个没有信任可言的恐怖地带?

最近一则新闻将可能会颠覆人们对互联网的敌视态度。据《国际先驱导报》2004年4月8日报道,近来美国康奈尔大学的杰夫瑞·汉柯克教授宣布了一个奇怪的发现:人们在互联网上比在当面交谈中撒谎的次数更少。为什么网络世界的人们更为诚实?答案其实很简单:网络世界有着独特的惩罚机制,“机器不会遗忘”抑制了谎言。现实世界,人们说谎可以毫不脸红,因为查无对证。但是,在网上他们的每一个字都被网络忠实地记录了下来,你的E-MAIL,你的BBS发言都被网络“一网打尽”,成为他人的证据。数字时代是如此严厉地对待撒谎者。不仅是“机器”能记录人们网上谈话的历史,汉柯克教授认为,人们在网上能够坦诚相交,是出于对现实世界的虚伪的反拨,人们更愿意在网络中表露对世界的真实想法。

这种发现,对于一些还对互联网心存疑虑的家长和老师来说,无疑是一个好消息。互联网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伴侣,是我们忠实可靠的朋友,是我们逃避现实虚伪与冷漠的精神家园。凭着无情的机器记忆,互联网也许会成为这个世界的良心,尽管这个“良心”有时还不太可靠,但是它至少是我们无需恐惧、可以坦然面对的事物。如此说来,“慎交网友”的告诫与其说是大人们对互联网的恐惧,还不如说是出于对现实虚伪世界的诅咒。(摘自《南方周末》2004年5月)

15、文中加点的“这种发现”指代什么?(3分)

16、人们对互联网产生敌视态度的原因是什么?(4分)

17、文中加点的“可能”可不可以删去?为什么?(3分)

18、“互联网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伴侣,是我们忠实可靠的朋友”,其原因是什么?(4分)

三、(20分)

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第19—23题。

君子以自行也,动必缘义,行必成义。孔子见齐景公,景公致廪丘以为养,辞不受。入谓弟子曰:“吾闻君子当功以受禄。今说景公,景公未之行而赐之廪丘,不知丘亦甚矣。”令弟子趣驾,辞而行。

荆人与吴人将战,荆师寡,吴师众,荆将军子囊曰:“我与吴人战,必败。败王师,辱王名,亏壤土,忠臣不忍为也。,’不复于王而遁。至于郊,使人复于王曰:“臣请死。”王曰:“将军之遁也,以其为利也。今诚利,将军何死?”子囊曰:“遁者无罪,则后世之为王将者,皆依不利之名而效臣遁。若是则荆国终为天下桡①。”遂伏剑而死。王曰:“请成将军之义。”乃为之桐棺三寸②,加斧锧其上。人主之患,存而不知所以存,亡而不知所以亡,此存亡之所以数至也。荆之为四十二世矣,有臣如子囊欤?子囊之节,非独厉一世之人臣也。

(节选自《吕氏春秋·高义》)

[注释]①桡:弱。

②桐棺三寸:指质地朴素的棺木。

1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两项是(

)(4分)

A、景公致廪丘以为养(供养之地)

B.辱王名,亏壤土(使……被玷污)

C.今诚利,将军何死(诚信)

D.非独厉一世之人臣也(厉害)

2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吾闻君子当功以受禄

以其为利也

B.景公未之行而赐之廪丘

不复于王而遁

C.将军之遁也

乃为之桐棺三寸

D.则后世之为王将者

若是则荆国终为天下桡

21、下列句子中省略部分补出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其,指代景公)不知丘亦甚矣

B.忠臣不忍为(之,指代荆王)也

C.(其,指代子囊)不复于王而遁

D.荆之为(国,指成为国家)四十二世矣

2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1)君子以自行也,动必缘义,行必成义

(2)此存亡之所以数至也

23、文中分别描述了孔子和子囊的一件什么事?表现了文中作者的观点是什么?(6分)

四、作文(40分)

24、按要求作文。(40分)

生理的成熟是漫长而缓慢的,而心灵的成熟往往在于瞬间。鲁迅十三岁那年,祖父的入狱与父亲的病,使他们家从小康陷入困顿,在周围的冷酷和势利中,他成熟了。都德《最后一课》里,小弗郎士得知祖国语言的被剥夺,也一下子成熟了。成熟也意味着理智战胜情感,遇事有主见,善于给予爱,敢于自嘲等等。

请以“成熟”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文体自选,题目自拟。

2004学年第一学期三都初中初三语文期中考试

答题卷

班级:

姓名:

学号:

得分:

题号

总分

得分

一、(30分)

题号

1

2

3

4

5

6

答案

7、①

8、①

9、①

10、

二、(30分)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三、(20分)

19、(

)(

20、(

21、(

22、①

23、

四、(40分)按要求作文

参考答案

一、1、C

2、D

3、B

4、D

5、A

6、B

7、①生于淮北则为枳。②应是绿肥红瘦

③何苦而不平。④千万和春住。8、①“虽然”改为“但”②“不如”改为“还是”③“就是”改为“而是“。9、①介词不当,将“从”改为“在”。②重复累赘,将“地笑了起来”删去。③句式杂糅,删去“的对象”或“面向”。10、例:时而在烟波浩淼的梁山泊上徜徉,时而在风烟四起的赤壁边上观望,时而在静寂无声的顿河岸边漫步,时而在茫无边际的大西洋上漂流……

二、11、衬托蒲公英白色小花的淡雅(或平凡等)。12、教育“我”像蒲公英那样,不满足现状,积极进取,不断取得新的成就。13、既揭示了蒲公英的性格特征,又包含了母亲对“我”的殷切期望。14、每一个山里的母亲都期待孩子像蒲公英那样飞出大山,飞向更广阔的天地。15、人们在互联网上比在当面交谈中撒谎的次数更少。16、因为人闪认为互联网上有许多陷阱,网友都是骗子甚至是罪犯。17、不可以,因为它表明这仅仅是作者的推测,并非事实,若删去言过其实了。18、①“机器”能记录人们网上谈话的所有内容,从而抑制了谎言;②在网上可以逃避现实生活中的虚伪与冷漠。

三、19、C

D

20、D

21、B

22、①君子独自行事,举动一定要遵循道义。②这就是存亡之危多次出现的原因。23、孔子不受景公给供养之地;子囊认为撤军有罪,伏剑而死;观点;“动必缘义,行必成义”。

安之若素 2022-07-03 13:56:08

相关推荐

提高生物成绩的方法是什么 窍门有哪些

即通过分析教材,找出要点,将知识简化成有规律的几个字来帮助生物知识记忆。例如DNA的分子结构可简化为“五四三二一”,即五种基本元素、四种基本单位、每种基本单位有三种基本物质、很多基本单位形成两条脱氧核酸链、成为...
展开详情

艺术生什么时候集训好 有必要去集训吗

艺术生集训指的是艺术类学生在完成学业水平测试之后,由学校或自己向学校申请,暂时停掉学校的文化课,到专业的艺术培训学校进行封闭式训练,直到校考结束。美术生集训时间美术生集训,通常从高二下学期开始,5月份开始报名,...
展开详情

艺术生集训注意事项有哪些 需要注意什么

艺术生在集训的时候也要同步文化课学习,夯实文化基础。考生在专业课集训期间,文化课千万不要丢,专业课和文化课的学习一定要兼顾。艺术生集训的注意事项一定要选择一个靠谱的培训学校。因为一个好的培训学校,懂得怎么以最快...
展开详情

艺考生集训注意事项 有什么要了解知道的

艺术生集训不要忽略了文化课,作为艺术生必须要做到文化课和专业课双赢,才能被心中理想大学录取,在这期间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文化课也是非常重要的,不要忽略文化课,要一直学习专业课。艺考生集训注意什么学会针对性强化技...
展开详情

投档会参考学考成绩吗 学考成绩有什么用

将成绩符合的学生的档案投给招生院校。这就是投档,投档不参考于学生的其他条件,只参考他的总成绩和志愿。而根据学校的调档比例省教育考试院确定他的投档比例,只要学生的档案被投档,决定他是否被录取的因素就会包含他的学考...
展开详情

精选推荐更多>

声母有哪几个

声母共有23个,它们是b、p、m、f、d、t、n、l、g、k、h、j、q、x、zh、ch、sh、r、z、c、s、y、w。声母即是韵母前的辅音,与韵母一起构成的一个完整的音节。
根据汉语拼音方案规定,y、w分别为有韵头的零声母音节,韵头i、u的改写,如音节yan是零声母音节ian的改写,即yan作为一个整体,故y、w不算做声母;但根据人们的习惯拼法,会将yan使用声母拼韵母的方式拼出,即y-an-yan,故把y、w算作声母。

中国的发明有哪些?

中国的发明有指南针、造纸术、活字印刷术、火药、孔明灯等等。
1、指南针古代叫司南,主要组成部分是一根装在轴上的磁针,磁针在天然地磁场的作用下可以自由转动并保持在磁子午线的切线方向上,磁针的南极指向地理南极,利用这一性能可以辨别方向。
2、造纸术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发明于西汉时期、改进于东汉时期。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织丝的国家,中国古代劳动人民以上等蚕茧抽丝织绸,剩下的恶茧、病茧等则用漂絮法制取丝绵。漂絮完毕,篾席上会遗留一些残絮。当漂絮的次数多了,篾席上的残絮便积成一层纤维薄片,经晾干之后剥离下来,可用于书写。这种漂絮的副产物数量不多,在古书上称它为赫蹏或方絮。
3、活字印刷术是一种古代印刷方法,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经过长期实践和研究才发明的。先制成单字的阳文反文字模,然后按照稿件把单字挑选出来,排列在字盘内,涂墨印刷,印完后再将字模拆出,留待下次排印时再次使用。
4、火药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是在适当的外界能量作用下,自身能进行迅速而有规律的燃烧,同时生成大量高温燃气的物质。在军事上主要用作炮弹的发射药和火箭、导弹的推进剂及其他驱动装置的能源,是弹药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类文明史上的一项杰出的成就。火药是以其杀伤力和震慑力,带给人类消停战事、安全防卫的作用,成为了人类文明重要发明之一。
5、孔明灯在古代,多做军事用途。现代人放孔明灯,多作为祈福之用。男女老少亲手写下祝福的心愿,象征丰收成功,幸福每一年。孔明灯一般在元宵节,中秋节等重大节日施放。孔明灯的飘移方向人无法控制,只能“听天由命”。升空后一旦风力、方向不稳或燃放不当,孔明灯将直接威胁飞机、高压供电设备、通信设施、山林以及各类建筑安全,对地面防火安全危害极大。

声母是什么?

声母(Initials)即是韵母前的辅音,与韵母一起构成的一个完整的音节。而辅音则是发声时,气流在口腔中受到各种阻碍所产生的声音,发音的过程即是气流受阻和克服阻碍的过程。
根据汉语拼音方案规定y、w分别为有韵头的零声母音节,韵头i、u的改写,如音节yan是零声母音节ian的改写,即yan作为一个整体,故y、w不算做声母;但根据人们的习惯拼法,会将yan使用声母拼韵母的方式拼出,即y—an—yan,故把y、w算作声母。
韵尾ng属于鼻辅音,但普通话发音系统中,此音已不再作首辅音,故不在普通话声母的范畴内,但在一些方言中,可以声母形式出现。

寇准是哪个皇帝时期的

寇准是宋太宗赵光义和宋真宗赵恒时期的人。宋太宗赵光义(939年11月20日-997年5月8日),宋朝第二位皇帝(976年11月15日—997年5月8日在位)。本名赵匡义,后因避其兄宋太祖名讳而改名赵光义,即位后又改名赵炅。
宋真宗赵恒(968年12月23日-1022年3月23日),本名赵德昌,改名赵元休、赵元侃。宋朝第三位皇帝(997年5月8日-1022年3月23日在位),宋太宗赵光义第三子,母为元德皇后李氏。
寇凖(961年-1023年10月24日),字平仲,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人。北宋政治家、诗人。
太平兴国五年(980年)进士,授大理评事及知巴东、成安二县。为人刚直,因多次直谏,渐被太宗重用,三十二岁时拜枢密副使,旋即升任参知政事。真宗即位后,先后在工部、刑部、兵部任职,又任三司使。景德元年(1004年),与参知政事毕士安一同出任宰相(同平章事)。当年冬天,契丹(辽国)南下犯宋,包围了澶洲等河北地区,朝野震惊;寇凖反对南迁,力主真宗亲征,从而稳定了军心,使宋辽双方订立“澶渊之盟”。景德三年(1006年),因王钦若等人排挤,辞去相位。天禧元年(1017年)又恢复宰相职务。后因参与宫廷权力斗争,被丁谓等人排挤,数被贬谪,终雷州司户参军。天圣元年(1023年),病逝于雷州。
皇祐四年(1053年),宋仁宗下诏为其立神道碑,并亲于碑首撰“旌忠”字,复爵莱国公,追赠中书令,谥号“忠愍”,故后人多称寇忠愍或寇莱公。与白居易、张仁愿并称“渭南三贤”。寇凖善诗能文,其七绝诗尤有韵味,有《寇忠愍诗集》三卷传世。
常见热点问答
热点搜索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
作文大全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