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后为什么下雨短文

不再畏惧
精选回答
为何地震之后总会出现阴雨天?

级别比较高的地震后常常会伴随着下雨,这是人们很早时就总结出的一种现象,地震的“震”字,上面是一个“雨”字头,据说就体现了这种关系,比如汶川地震,唐山地震,震后都有降雨出现,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我们先来看一下地震的形成原因。

大级别的地震是地球板块相互碰撞与剧烈运动的后果,在这种碰撞的过程中,必然有很多的能量释放,产生的部分热量会释放到大气中,但更关键的是,地震引起的大地震动必然伴随着空气中粉尘数量的大增,因为大地的抖动本身就会让地上的尘土,尘埃等飘散的空气中,再加上山体滑坡,房屋倒塌,所以会有大量的尘埃飘荡到空气中,这样空气中就会有足够多的凝结核,同时地震导致的热量释放还会致使地面水份快速蒸发,这样又增加了空气中水蒸气的饱和度,这些水蒸气随着热量而上升,在对流层中遇冷附着于凝结核上,形成积雨云,这可能就是很多人常说的地震云吧,众所周知,云彩都是由小水滴形成的,当小水滴足够多并且由于相互碰撞合并,变得足够大的时候,就会变成雨滴降落下来了。

其实天气变化虽然主要是与天气系统有关,但也常会因为局地的环境因素而出现特殊的天气现象,地震后的降雨就是如此。

再如一些大面积的森林大火,常常也是被一场大的降雨浇灭的,这也是因为森林大火形成的灰尘和热量进入高空之后遇冷形成对流,只要有足够的水蒸气,就会形成降雨落下来。

另外我国古代还常有擂鼓求雨的事情,虽然属于迷信活动,但也并非毫无道理,因为如果在阴天的时候,不断的擂鼓引起的空气震动,也能使得水汽分子充分碰撞结合增大,从而形成降水,只是这种方法对造成降雨的作用比较小罢了,但还是仍然会增加一点降雨的机率的。

为何地震之后总会出现阴雨天?一直以来就有个说法,地震后就会下雨,也有一些文章详细分析地震后为什么会下雨,分析得头头是道,似乎地震后下雨就成了惯例,那么事实真的是这样吗?地震后下雨的理由支持者的理由挺简单,因为汶川和唐山大地震后都出现降雨,甚至暴雨,而且历史上记载的一些强震之后也出现了下雨!会下雨的原因分析也挺有道理,不妨来看看支持者认为有哪些因素!水汽饱和度增加:90%以上的都是构造地震,这是板块运动导致的边缘和板块内部形成断裂带,形变累积后的突然断裂,就会形成大地震,因此它会释放大量的热量,这些热量会导致震中附近大量水汽蒸发,增加了空中的水汽饱和度。

凝结核增加:大地震会扬起大量的粉尘,山体滑坡和房屋倒塌,都会使这些粉尘扬起进入大气层,而随着地面蒸发量的增加,这些气溶胶会随上升气流进入云层,为水汽凝结提供了大量的凝结核,当凝结的水滴碰撞形成更大的液滴,上升气流再也无法托住水滴时,降雨就发生了!人工增雨原理其中一个作者还称森林大火也是被一场大雨浇灭的,这是因为由于丛林大火形成的灰尘和热量进入高空之后遇冷,只要遇到足够的水蒸气,就会凝聚成水点,形成大片的积雨云,末了形成降雨落下来。

听上去好有道理哦,简直难以反驳,那么事情真的是这样吗?地震后下雨的偶发性我们逐一分析下上述几点的合理性,首先是地震释放能量,这一点肯定是毋庸置疑的,比如一场8级地震相当于10亿吨TNT当量,实在是太惊人了,但这些能量有多少是以热量方式散发的呢?地震不像火山喷发,它的将地幔的高温直接带向了地表,这是因为它有一条岩浆管道,可以将能量从地幔带向地表!但地震不会,它以地震波(横波和纵波)的方式释放能量,假如要说这些地震波不会产生热量那肯定是不对的,就像一条弹簧反复压缩释放,它会变热,但地震波时间非常短,和地震释放的能量相比,热量简直可以忽略不计!再有就是震区的气温并没有增加,这个地震热量释放导致蒸发量增加下雨是无稽之谈。

凝结核增加有科学性吗?这还是有一些合理性,确实会扬起大量的灰尘,无论是山体塌方或者房屋倒塌,这是必然的,但有一点我们必须承认,这些灰尘的颗粒是比较大的,也就是说它们可能无法长期停留在空中,相对而言不如形成雾霾的颗粒能比较长期停留,适合成为雨滴凝结核,不过从凝结核这一点来看还是比较符合雨水的成因的!比如现代人工增雨的操作,一个是降低云层温度,另一个就是给云层增加凝结核,让其小水滴增加碰撞概率,提早降雨!另外一个森林大火被雨水浇灭更是画蛇添足,毕竟在一个地区形成降水是一个自然过程,而大面积的火灾形成的上升气流,其实很难形成降雨,反而会将让积雨云失去降雨条件,比如去年开始到今年2-3月份才渐渐熄灭的澳洲森林大火,烧了快半年!雨季来临才得以熄灭,确实是大雨浇灭的,因此澳洲每次的森林大火都是雨季安稳半年,旱季又开始烧起来!火灾后的树木恢复了生机为什么会有震后下雨的感觉?这应该和地震前有先兆一样的选择性记忆而已,震后是否下雨和当时前后的天气走势是有关系的!地震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地球物理过程,伴随着地磁的剧烈波动以及地下部分气体的释放,甚至可能出现闪电和传闻中的地光,当然这些仍然值得商榷,它肯定对大气产生了一些影响,但具体的影响过程又是怎么样的,到现在为止还是一个谜!而震后是天晴还是下雨,其实是一个二选一的结果,大家记住了下雨却遗忘了天晴,也许下雨给人的记忆更为深刻,毕竟在我们的印象中,连绵的阴雨和悲伤的往事是联系在一起的,可能这就是我们对震后下雨印象特别深的原因!

老夫撩发少年狂 2023-08-26 12:03:39

相关推荐

显卡的6P供电怎么接

1、首先需要准备显卡电源线,保证质量完好无损,方可进行接下来的操作;2、接着观察电脑的插口有哪些具体样式,是否与自身的电源线接口相匹配;3、接着准备连接,首先找到电源插口上六加二中的六插口,随后插在显卡上,此时...
展开详情

表示队伍整齐的四字词语

1、堂堂之阵:形容阵容盛壮整齐,也用来形容光明正大;2、鳞次栉比:形容房屋或船只等排列得很密很整齐;3、正正之旗:排列整齐的军旗。借喻强盛整肃的军队;4、匪匪翼翼:形容车马行走时阵容整齐、威武;5、井然有序:整...
展开详情

形容高考的成语有哪些

形容高考的成语有:寒窗苦读:在寒冷的窗下苦读:形容读书的艰辛。倒背如流:背:背诵。把书或文章倒过来背,背得像流水一样流畅。形容背得非常熟练,记得非常牢。成语出处:郭沫若《苏联纪行日记六月廿七日》。她把说明小册子...
展开详情

儿子欠债父母有义务还吗

成年子女自己欠下的钱,债权人只能让这个成年子女还,法律上成年子女和父母的财产分的很清楚,不存在连带责任。父母对于成年子女的债务不负偿还义务,除非父母作为继承人,在成年子女死亡后继承死者遗产,就需要承担遗产价值以...
展开详情

青团的绿色是用什么做的

青团的绿色是用一种草头汁做成的绿色糕团。其做法是先将嫩艾、小棘姆草等(做青团用的野菜一般有泥胡菜、艾蒿、鼠曲草三种。泥胡菜氽后色做碧绿,曾常用,现用的已不多见)放入大锅,加入石灰蒸烂,漂去石灰水,揉入糯米粉中,...
展开详情

精选推荐更多>

亏贼是什么意思

亏贼的意思是损害。
亏贼,读音为kuī zéi,汉语词语。
出处:《墨子·兼爱下》:“又与今人之贱人,执其兵刃毒药水火,以交相亏贼,此又天下之害也。”
亏(拼音:kuī),汉语一级通用规范汉字(常用字)。“亏”和它的繁体字“虧”原是音义都不同的两个字。简体“亏”原是“于”的异体字,字形、字义关系不详,清代王筠认为是“吁”的本字,假借为动词“往”义,并由此引申出“到达”、“在”、“比”义,进而虚化出一系列介词用法,这些意思后世多写作“于”。“亏”字后来成为“虧”的简化字。
出处:《易·谦卦》:“天道亏盈而益谦。”
例句:《战国策·魏策一》:“夫事秦必割地效质,故兵未用而国已亏矣。”
近义词:损、缺。

什么是标兵

标兵,读作:biāo bīng,意思是:
1、阅兵场上用来标志界线的兵士。泛指群众集会中用来标志某种界线的人。
2、比喻可以作为榜样的人或单位:树立标兵;服务标兵、生产标兵、安全标兵、质量标兵。
出处:
1、明沈德符《野获编·督抚·整饬兵备之始》:“但承平日久,仍如守土之吏,无标兵可练,无军饷可支。”
2、《花月痕》第四十六回:“试问各道节度共带枢部之衔,且有标兵之掌,如何说得不知兵。”
3、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八章:“他杀得性起,不再同刘芳亮等互相照应,率领着自己的标兵追着一股敌人不放。”
造句:
1、他对自己能当选学习标兵感到十分荣耀。
2、王大伯过去是捕猎的能手,现在是野生动物保护的标兵。
3、他的母亲不仅在厂里是生产标兵,在家里也是个好主妇,大家都称赞她精明强干。
4、丘盈盈是我们班当之无愧的学习标兵。
5、我们学校中午都会公布星级达标班级,每到念我们几星的时候,我的心就会七上八下,生怕没有得到了标兵班。

此之谓大丈夫的之意思

“此之谓大丈夫”的“之”是结构助词,不译。出自《富贵不能淫》。
原文节选: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译文:告诫她说:“到了你的丈夫的家里,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以顺从为做人原则的,是妾妇之道。居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里,站立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上,行走在天下最宽广的道路“义”上。能实现理想时,就同人民一起走这条正道;不能实现理想时,就独自行走在这条正道上。富贵不能使他的思想迷惑,贫贱不能使他的操守动摇,威武不能使他的意志屈服,这才叫作有志气有作为的大丈夫。
孟子的挖苦是深刻而尖锐的,对公孙衍、张仪之流可以说是深恶痛绝了。遗憾的是,虽然孟子对这种“以顺为正”的妾妇之道已如此痛恨,但两千多年来,这样的“妾妇”却一直生生不已,层出不穷。时至今日,一夫一妻已受法律保护,“妾妇”难存,但“妾妇说”却未必不存,甚或还在大行其道哩。

苏轼哪里人

苏轼是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一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坡仙,汉族,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美食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
苏轼对社会的看法和对人生的思考都毫无掩饰地表现在其文学作品中,其中又以诗歌最为淋漓酣畅。在二千七百多首苏诗中,干预社会现实和思考人生的题材十分突出。苏轼对社会现实中种种不合理的现象抱着“一肚皮不入时宜”的态度,始终把批判现实作为诗歌的重要主题。更可贵的是,苏轼对社会的批判并未局限于新政,也未局限于眼前,他对封建社会中由来已久的弊政、陋习进行抨击,体现出更深沉的批判意识。
苏轼在词的创作上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就一种文体自身的发展而言,苏词的历史性贡献又超过了苏文和苏诗。苏轼继柳永之后,对词体进行了全面的改革,最终突破了词为“艳科”的传统格局,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使词从音乐的附属品转变为一种独立的抒情诗体,从根本上改变了词史的发展方向。
苏轼擅长写行书、楷书,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为“宋四家”。他曾经遍学晋、唐、五代的各位名家之长,再将王僧虔、徐浩、李邕、颜真卿、杨凝式等名家的创作风格融会贯通后自成一家。
苏轼在文、诗、词三方面都达到了极高的造诣,堪称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而且苏轼的创造性活动不局限于文学,他在书法、绘画等领域内的成就都很突出,对医药、烹饪、水利等技艺也有所贡献。苏轼典型地体现着宋代的文化精神。
常见热点问答
热点搜索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
作文大全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