劣币驱逐良币是什么意思

不惑之道
精选回答

"劣币驱除良币"的含义是什么?什么是劣币驱逐良币理论

劣币驱逐良币即称格雷欣法则:是指当一个国家同时流通两种实际价值不同而法定比价不变的货币时,实际价值高的货币(良币)必然要被熔化、收藏或输出而退出流通领域,而实际价值低的货币(劣币)反而充斥市场。

具备如下条件:劣币和良币同时都为法定货币。

两种货币有一定法定比率。

两种货币的总和必须超过社会所需的货币量。

什么是劣币驱逐良币的规律什么是劣币驱逐良币现象?

这种情况主要是在贵金属货币流通的时候盛行,我就打个比方。

咱们知道以前的货币多为金银铸成吧,因为这两种天然金属本身就足够稀缺,因此用来作为货币的话非常靠谱,而且面值一般都和贵金属本身的价值挂钩。

但货币的发行总得是个政府行为吧,而金属货币他是可以被重铸的吧~ 然后就会出现这种情况一枚西里克银币是这样的,假设说它的面值是一块钱但有些人就会把银币的边缘刮掉一点,就变成了这样,而刮掉的那些碎银屑可以拿来重铸,这样一来,20枚银币都挂掉一点边角产生的碎屑就能重铸一枚银币。

也就是说,原本的20块钱就变成了21块钱你刮一次,我刮一次,最后一枚西里尔银币就变成了这样.但这枚银币本身代表的是一块钱啊~ 所以大家在交易的时候都会倾向于把这种处理过边角料的货币(也就是劣币)先用出去,久而久之,大家都不再用完好的银币(良币)了,这就是劣币驱逐良币的过程。

这里还有个故事,艾萨克·牛顿早年在铸币局上班,当时英国这种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也很严重。

因此牛顿给硬币设计了锯齿状的边缘,而财政局也下令不准流通缺边的硬币,这样一来算是控制住了那帮人削边角料重铸货币的脏套路。

当然,这只是劣币驱逐良币的字面含义,他实际上在生活中的适用场景很多。

比如薛兆丰老师也讲过一个故事,战俘营里的经济学一般战俘营里头往往会以香烟作为货币,而人们往往会倾向于在香烟里头掺草、掺头发丝之类的来替代部分烟丝,而被替代的烟丝则可以用于制造新的香烟,这也是一种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

再比如现在咱们的自媒体圈子早先很多作者就是纸媒投稿出生,或者本身就是作者、学者,对一些事物的观察非常独到,有自己的见解。

但写一篇文章需要花费自己很多精力去查阅资料,捋通顺序,深入浅出。

但等到自媒体大爆发之后,很多工作室跑出来了,他们很多没有能力自己去做出优质的文章。

但可以抄啊~ 反正有流量就能赚钱,因此出现了一大批抄袭、洗稿、伪原创的营销号。

或者说,干脆就起个骇人听闻的标题,内容则一篇水,只要用户点击了,流量也就在了,而且这群标题党营销号的产量还特别大,持续产出下平台的流量、利润也往他们身上靠,久而久之,认真写文的人没有流量,没有收入,就不干了。

剩下的都是营销号,这也是一种劣币驱逐良币。

这个问题很专业,小招邀请社区里的经济学达人来解释一下。

“劣币驱逐良币”是经济学中的著名定律,是一种历史现象的归纳。

在铸币时代,当低于法定重量或者成色的铸币——“劣币”进入流通领域之后,人们就倾向于将那些足值货币——“良币”收藏起来。

最后,良币将被驱逐,市场上流通的就只剩下劣币。

我们可以通过电视连续剧《雍正王朝》来说明这个问题。

剧中,新皇雍正登基,由八王爷主管的户部铸造了一批新钱,铜钱字样清晰、外观大方漂亮,惹得雍正大为高兴。

正要赏赐的时候,户部小官孙嘉诚(原型为清朝名臣孙嘉淦)跳出来说,铸钱方法不对,要求朝廷改正。

原来,这批新钱是按70%的铜和30%的铅配比铸造而成。

而之前的康熙通宝则是按60%的铜和40%的铅配比铸造。

两者相比,雍正新钱的外观是漂亮了很多,但由于铜含量太高,如果在社会上发行,许多奸商会将这批新钱“收藏”起来,用于炼铜。

造出铜器后,反手出售,一来二去,获利可观。

如此一来,即便发行海量新钱,一样都会落入奸商手中炼铜,而老百姓只能够使用比雍正新钱要差一点的康熙通宝。

如果此时停止发行雍正新钱,接下来奸商们就会把目光瞄准康熙通宝,继续“收藏”。

最终,市面上会出现“无钱可用”的现象。

如果出现这种现象会有什么后果呢?最明显的现象就是老百姓会出现“破产潮”。

众所周知,在清代,民间多使用铜钱购物,按照当时的官方比价,1两银子兑换约1200枚铜钱(各时代不同),但此时市面上铜钱稀少,因此在民间兑换时,兑换双方之间抛开官方定价,按照实际价值进行兑换,有可能出现1两银子只能兑800枚铜钱,甚至更少,这就导致了老百姓手中仅有的一点财富就被搜刮殆尽。

更严重的是,清代纳税是按照“折银纳税”。

简单的说,老百姓在平时生活时用铜钱,交税时要用银子。

那么,有人会说,既然铜钱价位这么高,按理老百姓负担变轻了。

没那么容易,这时候官府仍按1200个铜钱兑1两银子的比价,要求老百姓缴纳。

等收到税款后,反手到民间兑换成现银。

如此一来,差价部分就落入各级官员、差吏的腰包,大发横财,遭殃的还是老百姓。

独奏一曲 2023-09-06 11:30:44

相关推荐

门里面一个三这个字怎么读? 门里面一个三叫什么字

1、是:闫字,读音为:yán部首:门部外笔画:3总笔画:6结构:半包围五笔86:UDD五笔98:UDD仓颉:LSMMM郑码:TLCD笔顺编号:425111四角号码:37101汉字首尾分解:门三汉字部件分解:门三...
展开详情

彩金多少钱一克 16家曝光

1、截止2020年2月5日,彩金收一般在190元一克。2、其实彩金是商家的一种设计与不同颜色搭配与反光折射的效果而已,本质还是K金。彩金多少钱一克16家曝光3、在国内销售的彩金通常是18K金,但是售价比普通的1...
展开详情

花中第一流指的是什么花 中国十大名花

小天给大家谈谈花中第一流指的是什么花,以及中国十大名花应用的知识点,希望对你所遇到的问题有所帮助。1、“自是花中第一流”中的花,指的是桂花。2、该词句是出自宋代诗人李清照的《鹧鸪天》。花中第一流指的是什么花中国...
展开详情

青云门四大剑诀(诛仙十大功法)

小篇给大家谈谈青云门四大剑诀,以及诛仙十大功法应用的知识点,希望对你所遇到的问题有所帮助。1、青云门镇山奇术之一的“神剑御雷真诀”闻名天下,道法,仙剑,天雷便是青云一派的代表。2、小说《诛仙》是中青云门的四大剑...
展开详情

世界上最神秘的符号 2020火爆昵称特殊符号

最厉害的所罗门符号所罗门符号是一种古老的符号,它由古希腊哲学家所罗门发明,它可以用来表示某事物的真实性或假实性。它由三个箭头组成,分别表示“真”、“假”和“不确定”。它可以用来表达某种逻辑关系,例如,如果A是真...
展开详情

精选推荐更多>

王羲之是哪里人

王羲之是琅琊临沂(今山东省临沂市)人,字逸少。东晋大臣、书法家,丹阳尹王旷的儿子,太尉郗鉴的女婿,有“书圣”之称。
凭借门荫入仕,历任秘书郎、江州刺史、会稽太守,累迁右军将军,人称“王右军”。永和九年(353年),组织兰亭雅集。撰写的《兰亭序》,成为“天下第一行书”。永和十一年(355年),称病弃官,迁居于绍兴金庭。升平五年(361年)去世,安葬于瀑布山。
善于书法,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风格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在书法史上,与钟繇并称“钟王”,与其子王献之合称“二王”。李志敏评价:“王羲之的书法既表现以老庄哲学为基础的简淡玄远,又表现以儒家的中庸之道为基础的冲和。”

冬至的诗句和名言

冬至的诗句:
1、平生少年时,嬉游爱冬至。——郑胤骥《送长蘅偕计北上二首》
2、浊酒醒来闻吉语,晴过冬至兆丰穰。——仇远《重阳见菊占冬晴上熟》
3、闻过岘首已冬至,想到匡庐将岁除。——陆游《庚申十二月二十一日西和州健步持子布书报已取安康襄阳路将至九江矣悲喜交怀作长句二首其二》
4、去年冬至投僧寺,今岁阳生宿店家。——刘克庄《湖南江西道中十首》
5、冬至之日无酒钱,醒笑先生高阁眠。——沈周《至日闲居自述(成化甲辰)》
6、艳质无由见,寒衾不可亲。——白居易《冬至夜怀湘灵》
7、小臣曾读三王纪,冬至由来始祭天。——边贡《迎銮曲·郊祀元君百礼先》
8、春来冰未泮,冬至雪初晴。——杨凝《雪晴》
冬至的名言:
1、人间没有永恒的夜晚,世界没有永恒的冬天。——艾青语录
2、冬天已经到来,春天还会远吗?——英国雪莱《西风颂》
3、冬日可爱,夏日可畏。——《左传》

排比句的好处和作用

排比句的好处:使用排比句可以增强语句的气势,使文章朗朗上口,有音律美且用排比来说理,可以收到条理分明的效果。用排比来抒情,可以使文章的节奏和谐,显得感情洋溢、气势更为强烈。用排比句来叙事,能使文章层次清楚、描写细腻。
作用:使用排比句来写人,可以将人物刻画得立体,写景时可将景物描写得细致入微,有形象生动之效,恰当地运用排比才能表达强烈奔放的感情,周密地说明复杂的事理。
排比句是把三个或以上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相同的词组或句子并排在一起组成的句子,有时候两个句子或以上的并列句子也可以称为排比句。

一狼仍从的从是什么

“一狼仍从”的“从”的意思是跟从。
该句出自清代蒲松龄的《狼三则》,原文节选内容: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译文:屠户害怕,把骨头投给狼。一只狼得到骨头停止了,另一只狼仍然跟从他。屠户又把骨头投给它,后面得到骨头的狼停住了脚步,但是之前得到骨头的狼又跟上了。骨头已经没有了,但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
赏析:《狼三则》都是写屠夫在不同情况下遇狼杀狼的故事。第一则着重表现狼的贪婪本性,第二则着重表现狼的欺诈伎俩。第三则着重表现狼的爪牙锐利,但最终却落得个被杀死的下场,作者借此肯定屠户杀狼的正义行为和巧妙高明的策略。三个故事都有生动曲折的情节,各自成篇,然而又紧密相关,构成一个完整统一体,从不同侧面阐发了主题思想。
常见热点问答
热点搜索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
作文大全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