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观怎么写(从6方面分析中西价值观差异)

洛神花
精选回答

价值观,作为一个民族、集体发展变迁的基石,其多样性和复杂性,构成了一个庞大的价值认知体系。

价值观的变迁,往往意味着王朝的更迭。

《荀子·王制》曰:水可载舟,亦可覆舟。其中的‘水’表面上指的是百姓,实际上指的是百姓的价值观。

若是被统治阶层与统治阶层的价值观产生冲突,甚至背道而驰,那就意味着改朝换代。

同样,这种价值观的对立,也造成了民族之间战争冲突。汉武帝何以穷兵黩武北击匈奴?究其根本原因,就是游牧民族与定居民族之间的价值观差异。

本文,咱们深度分析中西双方的价值观。

旨在求同存异。

在开始论题之前,首先要搞明白一个问题。

什么是价值观?

人活一世以生存为本,生存需要克服环境上的压力。而克服压力的武器就是对外界的认知,包括对身边的人、事、自然、过去、未来等等。

而这种认知就是我们所谓的价值观。

价值观的变迁与文化密切相关。

而这种独特的文化,就是价值观的体现。

若将文化体系分层理解。

第一层是民俗,也就是生活方式的象征物。比如,不同的着装、语言以及建筑。

第二层是偶像崇拜的性格特征,每一位古代英雄的出现都不是偶然,其身上的性格特征得到了普遍共识,也就是文化特征的典范。

第三层是礼仪文化。礼仪是人与人交流、表达自我的独特方式。每一个民族的对外表现态度,都可以从礼仪上窥得一二。

第四层也是最深的一层,便是我们所说的价值观。价值观是民族的精神体现,最为深邃,也最为难以理解。如果能理解价值观上的差异,就能在交流中获得一张王牌。

便是老祖宗说的,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搞清楚了价值观的定义,咱们就开始以六个方面,来分析中西双方的价值观差异。

主流意识观念上的差异。

西方文化诞生的源头在于海洋,对外探索渗透着西方人的基因。而探索的动力就是攫取财富。这也造就了西方意识观念上的个人主义和攻击性。

西方强调个体的意义,也是一种英雄主义的体现。而这种体现往往被赋予积极意义,强调的是竞争和生存相伴相生的关系。

反观中国,经历了漫长的封建社会阶段。绝对的君主和宗族观念决定了个人服从集体的意识观念。强调个人与集体之间的依存关系。

与此同时,集体的重要性得到了最大化体现。从而,个人主义便蒙上了一层贬义的色彩,衍生的词条便是利己主义。

自私自利在三纲五常的约束下,是绝对不被允许的。简而言之,便是‘克己守道’。

个人价值取向的差异。

西方文化中的个人价值是多元化的。黑死病的大流行击溃了西方的封建制度,生存需要的条件更为广泛。新的社会体系百废待兴,每一种学科衍生的职业都值得肯定。

因此,士农工商地位均等,克服了尊贵和卑贱的发展桎梏。这也是西方文明开始超越东方文明的起点。

而中国人也曾经历过百家齐放的阶段。可惜的是,自从秦始皇焚书坑儒,再到汉武帝的独尊儒术。奠定了中国百姓一元化的个人价值取向,也就是官本位社会的开始。

从此之后,齐家治国平天下成为了士大夫阶层的理想,从政成为了读书人唯一抒发抱负的方式。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也导致士农工商的卑贱地位。科学上的发展从摇篮上就设置了障碍。

导致的结果,中国人的智慧主要体现在政治上。每一代悠久的王朝,为了稳固政局,都不想从根本上改变老百姓的个人价值取向。

因此,读书人只有两条路可走,成功者入朝为官,失败者明哲保身。要么隐居世外,要么饮酒风浪。反正就是没人想去发展点别的。白白浪费了大好资质,反而给佛教和道教的兴起造就了营养。

人性认知观念上的差异。

这一方面要从欲望的差异上分析。西方人认为人性本恶,人生于世就是为了实现个人价值。而这种价值伴随着对外征服、改造和索取。也便是典型的个人主义与实践主义结合之后的产物。

而便利的海洋条件顺从这种性本恶的意愿。披着探索的外衣而对外侵略,成为了实现个人价值的最佳途径。这种思潮的大肆兴起,导致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血泪史。

而中国人认为人之初,性本善。所有的恶都是后天形成的,所以一切都是可以避免的。从而形成了中国人独特的道德伦理观。

中国人讲究的不是征服自然,而是主张和谐共存。也就是道家所讲的天人合一,水利万物而不争。

同时,这种看似良性的约束,也导致了所谓的中庸之道,将人性发展的本质推向了顺从和循规蹈矩。

中国人长时间生存在相对封闭的封建社会环境下,秉持知足常乐的处世态度。有利的一面表现为和谐稳定,弊端为,面对攻击性的外来威胁,要么报以不屑争执的态度,要么就是在无法取胜的情况下,干脆顺从到底。

直到在苦难中无法压抑,这种情况才得以改变。从而导致了,中国人遭受了百年近代血泪史。

交际观念上的差异。

西方人善于用语言表现自己,在竞争激烈的情况下,善用攻击性的语言手段,可以表现出自我的特殊性。这样不但不会让人反感,反而会获得不少的掌声。

而中国人恰恰相反,健谈并不是什么美德,反而会让人觉得轻浮、沽名钓誉。所谓事实胜于雄辩,就是这个道理。

中国人在交际活动中,更倾向于含蓄和察言观色,以顺应对方的态度去赢得好感。这样更利于为人处世。同时,也是一种保持和谐的体现。

如此想来,一个善于语言攻击,一个保持含蓄的两人交锋。最后的结果不言而喻。

历史观念上的差异。

西方人的历史是一场掠夺史,毫无值得铭记的价值。因此,西方人将历史简单理解为一条线,过去的就是过去,应该要展望未来,挖掘出更新鲜的事物。而这种挖掘显然也没有脱离攻击性。

而中国人的苦难史和王朝变迁史,从古老的以前,就决定了重视历史的鲜明态度。

唐太宗尝言: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

因此,中国开创未来的基础,就是要从过去中汲取教训。这样才能避免犯同样的错误。

可惜的是,中国历史上明知故犯的例子比比皆是。每一个皇帝都知道水可载舟亦可覆舟,但还是避免不了王朝的更迭。

新旧观念上的差异。

在西方的价值观中,年轻意味着竞争中的活力。而年龄的增长代表着丧失竞争力,即将被社会抛弃。因此,很多老人在孤独和沮丧中度过余生。

这种观念在中国人眼中难以接受。俗话说,家有一老胜有一宝,年龄意味着资历、智慧和知识的积累。加之儒家孝道的影响,尊老一直是中国人的美德之一。当然,也不乏有极端的例子出现。

综上所述,便是中西双方截然不同的价值观,也是导致双方冲突的根源。如有不同意见,请写在评论区,共同讨论。

少年已不年少 2023-08-10 15:35:11

相关推荐

验车几年一次 多久年审一次

相对来说,2013年1.如果在2020年已经上线年审过的车辆,在2021年是不用年审的,等2022年再次年审。两年一次。2.如果在2020年没有上线年审的车辆,需要在2021年上线年审,之后也是两年一次年审。当...
展开详情

牙结石怎么去除妙招 牙结石可以自己抠掉吗

是咀嚼食物和用牙齿消化食物的第一关。它起到了防死、警惕的作用。食物进入胃后,第一次必须通过牙齿磨碎,然后通过食道进入胃。如今,人们的牙齿健康已经成为一个非常大的隐患。人们或多或少都有某些牙齿问题。有些人有蛀牙,...
展开详情

婆媳关系的经典句子 婆媳关系之间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坦白说,海外婆媳关系没有国内复杂。因为外国人有很强的边界感,我们中国人心中非常注重孝道,所以只要我们用孝道约束我们的妻子和儿媳;当期待婆媳关系好的时候,通常是得不偿失的。为什么不说“婆媳关系”之类的,而是要注意...
展开详情

一年养车费用 养一辆车一年大概要花多少钱呢

对于潜在的车主来说,他们确切地知道一辆车要花多少钱。但是,这个问题对于还没有买车的车主来说是非常陌生的。那么,养车一年要多少钱?今天简单分析一下,供新手车主参考。根据“二八定律”,我们重点分析普通紧凑型车和中型...
展开详情

在路上的励志句子 30句充满力量的励志句子

有人问我,最近在看什么书?每次说一本书的书名,对方的回应往往是:《心灵鸡汤》。我好像一直都很喜欢看这种书,因为它总能在我有负面情绪的时候给我一些鼓励,偶尔喝点鸡汤,我觉得挺好的。也许是因为工作。每次看一些金句美...
展开详情

精选推荐更多>

汝只患不能自立,勿患人之不己知翻译

“汝只患不能自立,勿患人之不己知”的翻译是你只需要担心自己能否自立,不要担心别人不懂你。
该句话出自晚张之洞所写的《诫子书》。
节选内容:汝之前途,正亦未有限量,国家正在用武之秋,汝纵患不能自立,勿患人之不己知。志之志之,勿忘勿忘。
译文:你的前程,正可谓不可限量,国家正是在用兵的时候,你只需担心自己不能够成才,不需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记住记住,别忘别忘。
思想:《诫子书》是修身立志的名篇,其文短意长,言简意赅,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澹泊宁静中下工夫,最忌荒唐险躁。

志存高远的前面是什么

原句为“志当存高远”,前面是“夫”。出自《勉侄书》:“夫志当存高远,慕先贤,绝情欲,弃凝滞,使庶几之志,揭然有所存,恻然有所感。忍屈伸,去细碎,广咨问,除嫌吝;虽有淹留,何损美趣?何患于不济?”
译文:
一个人的志向应当保持高尚远大,仰慕先贤人物,断绝情欲,不凝滞于物,使贤者的志向高高地有所保存,诚恳地有所感受,能屈能伸,抛弃琐碎的东西,广泛地向他人咨询、学习,除去狭隘、悭吝,这样即使未得升迁,又何损于自己美好情趣?何愁理想不能实现?如果意志不坚定,意气不昂扬,徒然随众附和,沉溺于习俗私情,碌碌无为,就将继续伏匿于凡庸人之中,终究不免于卑下的地位。
《勉侄书》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为勉励侄子诸葛恪而作。全文虽87字,字字珠玑,却包含着对侄子诸葛恪的种种期盼,并演变出志存高远一词。

望天门山把什么比作什么

《望天门山》诗中“天门中断楚江开”用了奇妙的比喻,把天门山比作打开的天门。
原文: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译文:
天门山从中间断裂是楚江把它冲开,碧水向东浩然奔流到这里折回。
两岸高耸的青山隔着长江相峙而立,江面上一叶孤舟像从日边驶来。
《望天门山》是唐代大诗人李白于开元十三年(725年)赴江东途中行至天门山时所创作的一首七绝。此诗描写了诗人舟行江中顺流而下远望天门山的情景:前两句用铺叙的方法,描写天门山的雄奇壮观和江水浩荡奔流的气势;后两句描绘出从两岸青山夹缝中望过去的远景,显示了一种动态美。全诗通过对天门山景象的描述,赞美了大自然的神奇壮丽,表达了作者初出巴蜀时乐观豪迈的感情,展示了作者自由洒脱、无拘无束的精神风貌。作品意境开阔,气象雄伟,动静虚实,相映成趣,并能化静为动,化动为静,表现出一种新鲜的意趣。

山居秋暝古诗翻译20个字

《山居秋暝》古诗翻译:空旷的群山沐浴了一场新雨,夜晚降临使人感到已是初秋。皎皎明月从松隙间洒下清光,清清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竹林喧响知是洗衣姑娘归来,莲叶轻摇想是上游荡下轻舟。春日的芳菲不妨任随它消歇,秋天的山中王孙自可以久留。
译文: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山居秋暝》是唐代诗人王维的诗作。此诗描绘了秋雨初晴后傍晚时分山村的旖旎风光和山居村民的淳朴风尚,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田园并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足心情,以自然美来表现人格美和社会美。全诗将空山雨后的秋凉,松间明月的光照,石上清泉的声音以及浣女归来竹林中的喧笑声,渔船穿过荷花的动态,和谐完美地融合在一起,给人一种丰富新鲜的感受。它像一幅清新秀丽的山水画,又像一支恬静优美的抒情乐曲,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的创作特点。
常见热点问答
热点搜索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
作文大全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