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中考化学总复习第1编教材知识梳理第4章认识化学变化(精练)练习

不惑之道 范文 工作总结范文
精选回答

遵义中考化学总复习第1编教材知识梳理第4章认识化学变化(精练)练习本文简介:第4章认识化学变化课时1常见的化学反应——燃烧,五年中考命题规律)年份题型题号涉及内容分值2017选择题、非选择题10(B)、15(2)(3)红磷燃烧、燃烧尾气0.5+22016选择题8用“控制变量法”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0.52015非选择题13(2)不完全燃烧12014选择题10AB燃烧与爆炸2

遵义中考化学总复习第1编教材知识梳理第4章认识化学变化(精练)练习本文内容:

第4章

认识化学变化

课时1

常见的化学反应——燃烧,五年中考命题规律)

年份

题型

题号

涉及内容

分值

2017

选择题、非选择题

10(B)、15(2)(3)

红磷燃烧、燃烧尾气

0.5+2

2016

选择题

8

用“控制变量法”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0.5

2015

非选择题

13(2)

不完全燃烧

1

2014

选择题

10AB

燃烧与爆炸

2

2013

非选择题

11(1)

防水与灭火的原理

1

燃烧与灭火是中考的常考内容,分值在0.5~2.5分,主要考燃烧、燃烧的条件、灭火原理及安全知识,常以选择题或探究题的题型考查,预计2018年中考中以选择题或填空题考查的可能性很大,分值有1~3分。,知识网络),考点梳理)

燃烧与灭火

1.燃烧

(1)定义:一种__发光__、__发热__的剧烈的__化学__反应。

(2)燃烧的条件

(3)实验突破:燃烧条件的探究

①实验装置

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4P+5O22P2O5__。

②实验设计中运用的实验方法

a.对比实验法:铜片上的白磷与红磷是一组对比点;铜片上的白磷与水中的白磷是另一组对比点。

b.条件控制法:把白磷放在热水中,通过液封而隔绝空气,其设计意图是提供可燃物与反应所需的温度,同时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绝,探究其是否能够燃烧(提供燃烧所需的任意两个条件而控制另外一个条件)。

③实验设计

对比实验

现象

燃烧条件

铜片上白磷

铜片上红磷

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

水的温度达到了白磷的着火点而未达到红磷的着火点,说明__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__

铜片上白磷

水中白磷

铜片上白磷燃烧,水中白磷不燃烧

烧杯中的白磷没有与足量的氧气接触,铜片上的白磷与足量氧气接触,说明__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__

④实验结论

燃烧需要的条件是:可燃物、__与空气(或氧气)__接触、__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__,三者缺一不可。

⑤实验装置的改进

⑥实验结论的拓展

通过该实验还可说明铜具有导热性,对装置加以改进还可将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与灭火原理结合起来。

2.灭火的原理与方法

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

1.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的比较(以碳为例)

完全燃烧

不完全燃烧

条件

①__氧气__充足

②__氧气__不充足

特点

燃烧速率③__快__,

放出的热量④__多__

燃烧速率⑤__慢__,放出的热量⑥__少__

产物

⑦__CO2__

⑧__CO__

化学方

程式

⑨__C+O2CO2__

⑩__2C+O22CO__

2.CO的性质

(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比空气密度略小,难溶于水。

(2)化学性质

①可燃性: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2CO+O22CO2__;

②还原性:如CO+CuOCu+CO2;

③剧毒性:吸入人体内的一氧化碳与血液里的血红蛋白结合,使血红蛋白丧失了输氧功能,会导致人体缺氧;

④用途:作燃料、用于冶炼金属。

【特别提醒】碳三角如图所示。

相关的化学方程式:

(1)2C+O22CO

(2)C+O2CO2

(3)CO2+C2CO

(4)2CO+O22CO2

易燃易爆物的安全常识

1.爆炸

如果急速的燃烧发生在__有限的空间__内,短时间聚积__大量的热__,使气体的体积__迅速膨胀__,就会引起爆炸。

2.一些与燃烧有关的图标

3.日常生活的安全常识

(1)家用天然气、煤气或液化石油气等泄漏,切不可__开灯检查__,应关闭阀门并轻轻开窗通风。

(2)启用闲置的沼气池前,切不可用燃着的蜡烛进行试验。

(3)加油站、面粉加工厂和煤矿的矿井内,应该__严禁烟火__。

(4)室内着火,不能__立即打开门窗__,因为会提供更充足的氧气。

(5)遭遇火灾的自救方法。

①如果火势很小,根据起火原因,可以用适当的灭火器材和方法将它扑灭;

②火势较大,有蔓延的可能,就应立即拨打火警电话119求救;

③当被困在火灾区时,用湿毛巾或口罩捂住口鼻,低下身子沿墙壁或贴近地面跑出火灾区,到窗口呼救等。,中考重难点突破)

燃烧的条件

【例1】(2017,原创题)如图是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装置,有关该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

A.只有左侧试管中的红磷能燃烧

B.只有右侧试管中的白磷能燃烧

C.红磷和白磷都是可燃物

D.烧碱溶液的作用是吸收燃烧产物,减轻污染

【解析】A.红磷的着火点为240

℃,用热水加热不可达到此温度,红磷不能燃烧,错;B.白磷的着火点较低,白磷能燃烧,正确;C.红磷和白磷都是可燃物,正确;D.燃烧生成的五氧化二磷能被氢氧化钠吸收,减少污染,正确。

【答案】A

【方法指导】用控制变量法来探究燃烧的条件,使样本的其他条件处在相同条件下进行实验,只保持一个条件不同进行比较,找出样本燃烧需要的条件。这是初中化学中采用控制变量法进行探究的通常做法。

1.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燃烧的条件,有关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D

)

A.该实验只能得出燃烧需要氧气这一结论

B.该实验使用了相同的可燃物

C.该实验现象是铜片上的白磷不燃烧,红磷燃烧

D.该实验说明燃烧需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2.如图实验说明,燃烧需要的条件是(

C

)

A.有可燃物

B.有助燃剂

C.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D.可燃物与火焰直接接触

灭火原理和措施

【例2】煤炉越扇越旺,蜡烛一扇就灭,以下对该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

)

A.扇蜡烛会隔绝空气

B.扇蜡烛会降低蜡烛着火点

C.扇煤炉会增大空气进入量

D.扇煤炉会增加新的易燃物

【解析】本题考查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蜡烛燃烧放出的热量少,扇子扇来的冷空气使其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所以蜡烛一扇就灭;而煤火的热量较多,扇来的冷空气不能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相反带来了大量的新鲜空气,增大了氧气供应量,所以越扇越旺。

【答案】C

3.(2017,雅安)目前,许多烧烤店都改用机制炭作燃料,引燃机制炭可以使用固体酒精,盖灭机制炭可以使用炭灰,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

A.酒精的燃烧会升高机制炭的着火点

B.炭灰可以隔绝空气而使机制炭熄灭

C.酒精的燃烧是为了升高温度

D.机制炭做成空心可以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4.(2017,徐州)下列关于燃烧与灭火的解释,不合理的是(

A

)

A.粮库失火用水浇灭——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B.扑灭森林火灾时开辟隔离带——清除和隔离可燃物

C.用扇子扇煤炉,炉火越扇越旺——提供充足的氧气

D.图书档案起火,用二氧化碳灭火——隔绝氧气

与燃烧有关的安全常识

【例3】(2017,湘潭)每年5月12日是我国的防灾减灾日,以下有关火灾现场处理方法错误的是(

C

)

A.身上着火不可乱跑,要就地打滚使火熄灭

B.用水浇湿毛巾或衣物,捂住口鼻,低姿行走到安全通道

C.人员被火势围困在高层建筑时使用楼内电梯撤退

D.逃生路线被火封住,应退回室内,关闭门窗,向门窗浇水,发出求救信号

【解析】A.身上着火,就地打滚隔绝氧气,使火熄灭,正确;B.用湿毛巾或湿衣物,捂着口鼻低姿行走到安全通道,正确;C.人员被火围困在高楼,不能从电梯撤退,错误;D.逃生路线被火封住,应退回室内,关闭门窗,向门窗浇水,发信号求救,正确。

【答案】C

5.(2017,遵义航天中学期末考试)下列灭火方法中,利用“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这一原理的是(

B

)

A.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可用锅盖盖灭

B.堆放杂物的纸箱着火时,可用水浇灭

C.扑灭森林火灾时,将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

D.熄灭酒精灯时,用灯帽盖灭

6.(2016,遵义北关中学期中测试)下列关于燃烧与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

B

)

A.放在空气中的木桌椅没有燃烧,是因为木桌椅不是可燃物

B.防止森林大火蔓延,开挖隔离带,是为了将可燃物与火隔离

C.油锅着火,用锅盖盖上,是为了降低可燃物的温度

D.住房失火,消防队员用水扑灭,是为了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经典考题冲关)

1.(2017,遵义七中中考一模)最近“纸火锅”(如图)逐渐流行起来。“纸火锅”是用纸张代替金属材料作容器盛放汤料,当酒精燃烧时纸张不会燃烧,对此现象,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C

)

A.纸张不是可燃物,不能燃烧

B.纸张被水浸湿,导致着火点降低

C.水蒸发时吸收热量,温度达不到纸张的着火点

D.空气不充足,纸张不会燃烧

2.(2017,海南)下列关于燃烧和灭火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

A.可燃物燃烧一定会生成二氧化碳

B.在加油站使用手机可能引发燃烧、爆炸

C.酒精灯不慎打翻起火,立即用湿抹布扑灭

D.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可用锅盖盖灭

3.(2017,内江)据统计中国每年有上千家庭发生火灾,酿成悲剧,如果掌握一些灭火措施和安全知识,可以减少悲剧的发生。下列说法你认为正确的是(

C

)

A.电视机等电器着火用水扑灭

B.夜晚打开厨房中的电灯检查液化气罐是否漏气

C.油锅着火可用锅盖盖灭

D.高楼住宅发生火灾,可使用楼内电梯逃生

4.(东营中考)(多选)“防火胜于救火”,科学认识燃烧,增强安全防范意识是每个公民应具备的安全素养之一。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BC

)

A.身上着火不可乱跑,要就地打滚使火熄灭

B.水能灭火,是因为水能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C.对于不明原因引起的失火,我们宁可让其自生自灭也不能贸然采取灭火措施

D.油库、面粉厂、纺织厂、轮穀厂、橡胶厂和煤矿的坑道内等场所要严禁烟火,以避免爆炸的发生

5.(2017,自贡)强化安全意识,提升安全素养。下列采取的安全措施错误的是(

A

)

A.不必检验纯度,直接点燃氢气

B.在火灾逃生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C.在加油站张贴严禁烟火标志

D.在燃气灶的厨房内上方安装报警器

6.(昆明中考)俗话说“水火不相容”,然而化学老师给我们演示了一个“水中起火”的实验,如图所示,该实验中白磷能在热水中燃烧是因为:

①白磷是可燃物;②白磷与__氧气__接触;③温度达到了白磷的__着火点__。

7.(2017,正安七中中考二模)林老师在“燃烧的条件”教学中,改进了教材中的实验,如图所示,在铜片中放置仪器a,请回答:

(1)仪器a的名称是__烧杯__。

(2)罩上仪器a的作用是__防止产生的白烟逸散到空气中,污染空气__。

(3)对照①和③,能获得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_温度达到着火点__。

(4)课后,小明查阅《化学实验手册》获知,切割白磷时,应在水下进行,其原因是__白磷的着火点较低,在水下切割,避免白磷自燃__。

课时2

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化学方程式,五年中考命题规律)

年份

题型

题号

涉及内容

分值

2017

选择题、

非选择题

6、7、12(3)、13(4)、14(2)(3)、15(3)、16(3)

化学方程式书写,质量守恒定律

2+2+1+1+2+1+1

2016

非选择题

12Ⅰ(1)、Ⅲ(1)、13(2)、15(1)(5)、17

质量守恒定律,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1+2+2+2+5

2015

选择题

5D、8

质量守恒定律

2+2

非选择题

15.方案(一)(1)、18.方案(二)(1)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2+4

2014

选择题

8AD、9

质量守恒定律,书写化学方程式及计算

2+2

非选择题

16.方案3、17

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1+5

2013

选择题

10

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2

非选择题

12(2)、14(4)、15(2)(3)、17、18

质量守恒定律,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2+1+4+5+5

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方程式,近几年来是中考的必考内容,它是最基础的化学用语,在中学化学课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考查分值在4~17分,它几乎分布在试题的各种题型中,既考查方程式的书写,也考查它的应用。预计2018年中考中,考查此内容必不可少,且份量较大,仍将分布在各种题型中,分值仍占4~10分,同学们在学习中必须高度重视此内容。,知识网络),考点梳理)

质量守恒定律

1.质量守恒定律

(1)内容

__参加化学反应__的各物质的__质量总和__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__质量总和__。

【特别提醒】

质量守恒定律的特点

(2)宏观与微观解释

五个“不变”

两个“一定改变”

两个“可能改变”

2.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1)解释化学变化和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2)推断某反应物、生成物的组成元素。

(3)推断化学方程式中的未知化学式及化学式前的系数。

(4)判断化学方程式书写是否正确。

(5)利用质量守恒定律进行简单的计算。

3.实验突破:质量守恒定律的验证

(1)实验装置

(2)探究质量守恒定律的条件和要求

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状态

实验要求

没有气体参与或没有气体生成的反应

发生化学反应,且反应现象明显

续表

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状态

实验要求

有气体参与或有气体生成的反应

在密闭容器中发生化学反应,且反应现象明显

(3)现象分析

①发生化学反应的现象(说明肯定发生了化学反应)。

②天平的平衡情况(说明反应前后的质量关系)。

③对天平不平衡的解释(反应中是否有气体生成;外界物质是否进入;用气球收集反应生成的气体时浮力的影响等)。

化学反应的表示方法

1.定义

用__化学式__来表示__化学反应__的式子叫化学方程式。

2.书写原则

以__客观事实__为依据,符合__质量守恒__定律。

3.书写步骤,写)—写出反应物、生成物的①__化学式__

↓,标)—标明化学反应的②__条件__,标出产物的

③__状态__,把短线改为④“__===__”

↓,配)—⑤__配平__化学方程式,查)—一查化学式是否正确

二查是否配平

三查生成物状态是否标注、标注是否恰当

四查反应条件是否标明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1.计算依据: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间的质量关系。

2.计算步骤

煅烧100

kg的石灰石,最多可得到氧化钙多少千克?

分析过程

①按题意设未知数。

②写出题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③找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关系。

④建立已知量和未知量的比例关系。

⑤计算x,并作答。解答格式

解:设最多可得到氧化钙的质量为x。

CaCO3CaO+CO2↑

100

56

100

kg

x

=,x=56

kg

答:最多可得到氧化钙56

kg。,中考重难点突破)

用配平方法判断化学方程式中未知物的化学式

【例1】(2013,遵义)“碳循环”是自然界中重要的一类物质的转化,二氧化碳在该转化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图是这种作用的具体体现之一。

某有机物R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R+3O32CO2+3H2O,R的化学式为________。

【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各种元素的原子个数不变,R除外,反应前氧原子个数为6,反应后氧原子个数为7,碳原子个数为2,氢原子个数为6,由此推导出,R分子中含有氧原子1个,碳原子2个,氢原子6个,则R的化学式为C2H5OH。

【答案】C2H5OH

【方法指导】熟练掌握和应用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结合化学方程式,利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原子的数目不变,可以推断反应中某物质的分子构成,确定该物质的化学式。

1.(2017,广东)现有反应:2Cu(NO3)22CuO+O2↑+4X↑,则X的化学式为(

B

)

A.NO

B.NO2

C.NH3

D.N2O3

2.(2017,鄂州)煤油中含有噻吩(用X表示),噻吩有令人不愉快的气味,其燃烧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X+6O24CO2+SO2+2H2O,则噻吩的化学式为(

B

)

A.C4H6S

B.C4H4S

C.C4H4S2

D.C8H8S

3.(安顺中考)在细菌的作用下,可以用氨气处理含有甲醇(CH3OH)的工业废水,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5CH3OH+12O2+6NH33N2+5X+19H2O,则X的化学式为(

B

)

A.NO

B.CO2

C.H2

D.CO

4.(2017,兰州)“84消毒剂”是以次氯酸钠为主要有效成分的消毒液,制备次氯酸钠的原理可表示为:2NaOH+Cl2===NaClO+X+H2O,则X的化学式是(

B

)

A.Na2O

B.NaCl

C.NaH

D.NaClO3

判断物质的元素组成

【例2】某物质W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后的产物只有二氧化碳和水。根据以上信息,下列关于物质W组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含有C、H、O三种元素

B.只含C、H元素

C.含有C、H元素,可能含有O元素

D.含有C元素,可能含有H、O元素

【解析】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物质W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后的产物只有二氧化碳和水,表明W中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但是由于反应物中有氧气参加,根据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无法推断W中是否含有氧元素。

【答案】C

【方法指导】解答此类试题,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元素的质量不变。题中提供了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的,要根据化学式计算出各元素的质量,由数值来判断某元素在未知物中是否含有。

5.4.6

g某可燃物在足量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8.8

g二氧化碳和5.4

g水,则该可燃物的组成为(

A

)

A.一定含碳、氢、氧三种元素

B.一定含碳、氢元素,可能含氧元素

C.一定含碳、氢元素,不含氧元素

D.所含元素大于三种

6.(2012,遵义)完全燃烧2.8

g某有机物,生成8.8

g

CO2和3.6

g

H2O,下列对该有机物的判断正确的是(

D

)

A.该有机物一定含碳、氢、氧元素

B.该有机物的化学式为CH4

C.该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6

D.该有机物由碳、氢元素组成,且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6∶1

7.(2017,遵义十中模拟)物质X在4.8

g氧气中恰好完全燃烧,反应的方程式为X+3O2RO2+2SO2,测得RO2和SO2的质量分别为2.2

g和6.4

g,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B

)

A.参加反应的X的质量为4.3

g

B.X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6

C.X中含有R元素、S元素和O元素

D.X中含有R元素的质量1.2

g

用微观粒子表示的化学反应

【例3】(2017,乌鲁木齐)如图表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有关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B.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和数目不变

C.甲物质中氮、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3

D.参加反应的甲、乙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4∶5

【解析】从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看出甲为NH3,乙为O2,丙为NO,丁为H2O,由此可以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NH3+5O2===4NO+6H2O。A.该反应不是复分解反应,错误;B.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和数目都发生了变化,错误;C.甲物质为氨气,氮、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4∶3,不为1∶3,错误;D.从方程式可以看出参加反应的甲、乙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4∶5,正确。

【答案】D

【方法指导】用微观粒子表示的化学反应,解答此类题时,首先要将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转化为化学方程式,再用方程式求解;特别注意的是:要按照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将化学方程式写完整。

8.(2017,河南)如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C

)

A.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B.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是NH3

C.生成丙和丁的质量比为1∶3

D.氢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前后没有发生变化

9.(2017,汇川中考模拟)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关于该反应的说法错误的是(

A

)

A.丁的化学式为H2O2

B.丙中C、H、O的质量比为12∶3∶8

C.甲有毒性

D.该反应不属于置换反应

利用质量守恒定律的计算

【例4】(2017,郴州)在一定条件下,一个密闭容器内发生某反应,测得反应过程中各物质的质量部分数据如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物质

反应前的质量/g

12

26

3

0

反应中的质量/g

9

22

3

b

反应后的质量/g

0

a

3

28

A.a等于10

B.该化学反应为复分解反应

C.丙一定为催化剂

D.b等于12

【解析】从图表可看出:甲物质反应前为12

g,反应后为0

g。变化量为12

g,是反应物;乙物质反应前的质量为26

g,反应后质量未知;丙物质反应前后不变,可能是催化剂;丁物质反应前为0

g,反应后为28

g,变化量为28

g,是生成物。由质量守恒定律推算出乙物质(参加反应)的质量为28

g-12

g=16

g,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甲+乙→丁。A.a=26-16=10,正确;B该反应为化合反应,错误;C丙可能为催化剂,错误;D如果反应中同一时间测定,b=(12-3)+(26-22)=7,错误。

【答案】A

【方法指导】根据化学反应前后的变化量,来确定反应物和生成物,再由质量守恒定律确定未知物的质量,写出可以表示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就很容易判断答案的正误。

10.(2017,兰州)在一密闭容器中,有X、O2、CO2、H2O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某种反应,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物质

X

O2

CO2

H2O

反应前的质量/g

19

34

6

2

反应后的质量/g

11

待测

28

20

A.表中的待测值为32

B.X中一定含有C、H、O元素

C.该反应是置换反应

D.反应中CO2+H2O的质量比为11∶9

12.(连云港中考)有机化合物R与足量氧气置于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CO2和H2O,实验测得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如表:

物质

R

O2

CO2

H2O

反应前质量/g

46

128

0

0

反应后质量/g

0

32

x

54

则x为__88__,已知参加反应的物质R与氧气的分子个数之比为1∶3,R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46__。,经典考题冲关)

1.(2017,眉山)10

g

A和足量B混合加热,充分反应后生成8

g

C和4

g

D,则参加反应的A和B的质量比为(

D

)

A.1∶1

B.2∶1

C.4∶1

D.5∶1

2.(2017,遵义汇仁中学一模)如图表示某个化学反应,据图分析判断,下列各项中正确的是(

B

)

A.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B.图示中x的数值为4

C.反应中乙、丙两物质的质量比为2∶1

D.反应前后氢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发生改变

3.(衡阳中考)FeS2常用于在接触法制硫酸过程中产生SO2,其化学方程式为:4FeS2+11O22X+8SO2,则X的化学式为(

B

)

A.FeO

B.Fe2O3

C.Fe3O4

D.FeSO4

4.(2017,哈尔滨)下列有关叙述、对应的化学方程式、所属基本反应类型都正确的是(

C

)

A.拉瓦锡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Hg+O2HgO化合反应

B.甲烷燃烧

CH4+2O2CO2+2H2O氧化反应

C.实验室用锌和稀硫酸反应制氢气Zn+H2SO4===ZnSO4+H2↑置换反应

D.钟乳石的形成CaHCO3===CaCO3↓+H2O+CO2↑分解反应

5.(孝感中考)以下是老师引导学生探究“质量守恒定律”的教学片段,请你参与探究并帮忙填写空格(包括表中的空格)。

【提出问题】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是否相等?

【猜想与假设】猜想1:不相等。猜想2:相等。

【实验探究】甲、乙两组同学同用托盘天平分别称量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

甲组

乙组

实验方案

(反应后略)

续表

甲组

乙组

实验现象

有气泡产生,天平的指针向右偏转

铁钉表面有红色物质生成,溶液的颜色发生改变,天平的指针没有偏转

结论

猜想1正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Na2CO3+2HCl===2NaCl+H2O+CO2↑__

猜想2正确

【反思与评价】究竟哪种猜想正确?通过讨论,同学们发现甲组中有气体溢出,导致指针向右偏转,得到启示,在探究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是否相等时,凡有气体生成或参加的反应一定要在__密闭__容器中进行。

【优化装置】同学们对甲组左盘中的反应装置进行了如下三种改进,你认为最佳装置是__B__(填序号),从另外两种装置中任选一种指出其不足:__A中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充满气球,使整个装置所受空气浮力增大,因此反应后天平不能平衡(或C中碳酸钠粉末与稀盐酸反应太快,橡皮塞易弹出)__。

【得出结论】同学们利用改进后的最佳装置进行再次探究,均得出猜想2正确。进一步分析发现,反应体系中器材和未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在反应前后保持不变,最终得出结论:__参加化学反应__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解释应用】解释: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均不变,所以质量守恒;应用:某固体物质受热发生分解反应,生成氧化铜、水和二氧化碳三种物质,则该固体物质一定由__铜、碳、氧、氢__四种元素组成。

平凡可贵 2022-07-25 02:04:01

相关推荐

投档会参考学考成绩吗 学考成绩有什么用

将成绩符合的学生的档案投给招生院校。这就是投档,投档不参考于学生的其他条件,只参考他的总成绩和志愿。而根据学校的调档比例省教育考试院确定他的投档比例,只要学生的档案被投档,决定他是否被录取的因素就会包含他的学考...
展开详情

艺考生集训注意事项 有什么要了解知道的

艺术生集训不要忽略了文化课,作为艺术生必须要做到文化课和专业课双赢,才能被心中理想大学录取,在这期间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文化课也是非常重要的,不要忽略文化课,要一直学习专业课。艺考生集训注意什么学会针对性强化技...
展开详情

提高生物成绩的方法是什么 窍门有哪些

即通过分析教材,找出要点,将知识简化成有规律的几个字来帮助生物知识记忆。例如DNA的分子结构可简化为“五四三二一”,即五种基本元素、四种基本单位、每种基本单位有三种基本物质、很多基本单位形成两条脱氧核酸链、成为...
展开详情

艺术生什么时候集训好 有必要去集训吗

艺术生集训指的是艺术类学生在完成学业水平测试之后,由学校或自己向学校申请,暂时停掉学校的文化课,到专业的艺术培训学校进行封闭式训练,直到校考结束。美术生集训时间美术生集训,通常从高二下学期开始,5月份开始报名,...
展开详情

艺术生集训注意事项有哪些 需要注意什么

艺术生在集训的时候也要同步文化课学习,夯实文化基础。考生在专业课集训期间,文化课千万不要丢,专业课和文化课的学习一定要兼顾。艺术生集训的注意事项一定要选择一个靠谱的培训学校。因为一个好的培训学校,懂得怎么以最快...
展开详情

精选推荐更多>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的意思是什么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的意思是风静浪息,月光和水色交融在一起,湖面就像不用磨拭的铜镜,平滑光亮。出自唐·刘禹锡《望洞庭》:“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译文:风静浪息,月光和水色交融在一起,湖面就像不用磨拭的铜镜,平滑光亮。遥望洞庭,山青水绿,林木葱茏的洞庭山耸立在泛着白光的洞庭湖里,就像白银盘里的一只青螺。
刘禹锡的这首诗历来被称为咏洞庭君山诗的杰作。烟波浩渺,一岛浮翠,如果说明湖如画,那么君山实在可以说是点睛之笔。此诗写洞庭湖月夜之美,澄澈的湖水与皎皎秋月的素光交相映辉,进而将洞庭湖比作银盘,而将君山说成是置于这个银盘上的青螺杯。
洞庭湖和君山都是十分壮观的景物,在诗人的笔下却变成了案上的杯盘,可以体味出诗人荡思八极、纳须弥于芥子的诗思的旷大,而闲闲写来,妙喻天成,不仅在于诗人功力的深厚,更表现出一个真正的诗人对描写对象的独特感受。

蜀道难 李白全诗

李白的《蜀道难》全诗: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译文节选:
唉呀呀,多么高峻多么伟岸!蜀道真太难攀简直难于上青天。
传说中蚕丛和鱼凫建立了蜀国,开国的年代实在久远无法详谈。自从那时至今约有四万八千年,秦蜀被秦岭所阻从不沟通往返。西边太白山有飞鸟能过的小道。从那小路走可横渡峨嵋山顶端。山崩地裂蜀国五壮士被压死了,两地才有天梯栈道开始相通连。
上有挡住太阳神六龙车的山巅,下有激浪排空纡回曲折的大川。善于高飞的黄鹤尚且无法飞过,即使猢狲要想翻过也愁于攀援。青泥岭多么曲折绕着山峦盘旋,百步之内萦绕岩峦转九个弯弯。可以摸到参井星叫人仰首屏息,用手抚胸惊恐不已徒劳地长叹。
好朋友呵请问你西游何时回还?可怕的岩山栈道实在难以登攀!只见那悲鸟在古树上哀鸣啼叫,雄雌相随飞翔在原始森林之间。
《蜀道难》是中国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代表诗作。此诗袭用乐府旧题,以浪漫主义的手法,展开丰富的想象,艺术地再现了蜀道峥嵘、突兀、强悍、崎岖等奇丽惊险和不可凌越的磅礴气势,借以歌咏蜀地山川的壮秀,显示出祖国山河的雄伟壮丽,充分显示了诗人的浪漫气质和热爱自然的感情。

低伏的意思是什么

“低伏”的意思是处于低下的地位、屈服、顺从。“低伏”读音为dī fú,意同“伏低”,出自元代贾仲名《对玉梳》第二折:“则这个苏小卿怎肯伏低。”
“低伏”造句:
1、一道强猛的气息如飓风一般扫过两界原前得战场,野草低伏,万物寂声。
2、孩子们低伏的头颅,磬折的膝盖,汇成扭曲的海洋。
3、初秋的赤水河迎着西边的红日,河水透出一分璀璨的妖艳,浅草低伏着像被折弯了腰。
4、对万秀来说,那半柱香便是平生中燃的最快的一次,抬头见林剑澜坐在地上,头低低伏在胳膊上看不见表情,更加觉得心碎肠断。
5、她扑通一声向着对方跪下去,将头低伏地面不起。

普希金代表作

普希金的代表作有《自由颂》、《叶甫盖尼·奥涅金》、《黑桃皇后》、《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上尉的女儿》。
1、《自由颂》是普希金第一篇歌颂自由的诗篇,是他较早产生广泛社会影响的反专制的檄文,也是他遭到流放的原因。该诗是在尼古拉·屠格涅夫家写成的,他家住在保罗一世遇难的米歇尔王宫的对面,能看见保罗一世遇难的宫殿,因而对宫廷阴谋写得有声有色。
2、《叶甫盖尼·奥涅金》是俄国作家普希金创作的长篇诗体小说。普希金在奥涅金身上准确地概括了当时一部分受到进步思想影响但最终又未能跳出其狭小圈子的贵族青年的思想面貌和悲剧命运,从而塑造出了俄国文学中的第一个“多余人”形象。
3、《黑桃皇后》开辟了俄罗斯古典文学罪与罚的宗教神话主题的先河,体现了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原始宗教神话的正义审判观。普希金借助对被得堡上流社会日常生活的描述,旨在通过幻想和梦境等艺术手法表现现实生活中的人物和事件背后来自另一个世界的不可见的、充满毁灭的力量,营造一种神秘、离奇、奇异、具有现代神话特征的超验的世界。
4、《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是俄国诗人普希金于1825年流放南俄敖德萨同当地总督发生冲突后,被押送到其父亲的领地米哈伊洛夫斯科耶村幽禁期间创作的一首诗歌。诗歌全文表述了一种积极乐观而坚强的人生态度,并且因它亲切和蔼的口气让许多人把它记于自己的笔记本上,成为了激励自己勇往直前,永不放弃的座右铭。
5、《上尉的女儿》是一部反映普加乔夫农民起义的历史题材小说。历史上,贵族社会和沙皇政府一贯丑化普加乔夫,把他说成是十恶不赦的强盗,而普希金却怀抱琵琶另弹别调,把他塑造成一位机智勇敢、乐观豪迈、胸怀远大理想而又深受人民爱戴的农民领袖,同时在作品中生动地展示了这场运动波澜壮阔的规模和广泛的社会基础,表达了作家对封建压迫下农民的深切同情和对农奴制度与专利统治的深刻批判。
常见热点问答
热点搜索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
作文大全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