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花落尽子规啼小说

永远年轻
精选回答

李白送王昌龄的诗里,为什么写的是“闻道龙标过五溪”?而不是“闻道昌龄过五溪”?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知道在这句“闻道龙标过五溪”诗句里的“龙标”二字是地名,而不是王昌龄的名讳或字之类的。

那李白为什么要写这么一首诗送与王昌龄?俩人是什么关系,交情如何?此诗当时是怎样的一个背景下写的呢?这些问题,就让寒柏陇卧子为大家细细解答一下。

【一】王昌龄其人其事王昌龄(公元约690—757年),字少伯,京兆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人。

唐玄宗开元十五年(727年)考中进士及第,官为补秘书郎。

开元二十二年又中宏词科,授官汜水尉,迁到江宁丞。

晚年的时候晚节不修,被贬到龙标(今湖南省黔阳县)任龙标尉。

后打算告老还乡,经过毫州(今安徽省毫县),为刺史闾丘晓所杀害。

王昌龄擅长七言绝句,风格雄浑、豪迈,他写的七绝被人们誉为“神品”。

描写唐代边疆将士军旅生活的边塞诗,是王昌龄最佳的作品,尤其以写边塞、闺怨、移情者为世人所传诵。

在开元、天宝年间有“诗家天子王江宁”之称,著有《王昌龄集》。

王昌龄的《从军行(七首)》中第四首诗中的“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以及《出塞》中的“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这些诗句,都很好的描写了唐朝将士在边塞大漠保卫边境,战士在万里之外戍边布防的情景,和坚决不让敌人越过边境滋扰侵掠豪迈的气魄。

【二】此诗内容简析和背景介绍《闻王昌龄左迁龙标尉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整首诗的意思是说:正在杨花落尽,杜鹃鸟叫的时候,听说你(指王昌龄)在路经五溪的旅途上。

我寄上这颗忧愁的心及明月般晶莹的友情,随着风儿送你到夜郎。

李白和王昌龄,不仅都是最著名的七绝圣手,同时俩人又是要好的朋友。

唐玄宗天宝七年(公元748年),王昌龄被贬为龙标尉。

李白当时正在东南一带漫游,知道此事后,写下了这首七绝遥寄给被贬路途上的王昌龄。

注;题目:还有一种写法为《闻王昌龄左迁龙标》。

左迁:贬谪。

古人尊右卑左,降纸贬官,调离原地,叫左迁。

龙标:今湖南省黔阳县,唐时为荒凉边远之地。

遥有此寄:李白与之友好,闻他贬官,遥寄此诗,表示慰问关心。

诗如脱口而出,自然真挚。

第一、二句:写李白于杨花落尽子规啼血的暮春时节,听说王昌龄被贬官至五溪之外,边远的龙标。

子规:即杜鹃,至春啼血,用以渲染悲凉的气氛。

五溪:唐朝时黔中道的辰溪、酉溪、沅溪及巫溪、武溪(或称雄溪、满溪),位于今天的湖南西部与贵州边境。

第三、四句:写自己把一颗为朋友担忧的心,和这一份真诚的友情,寄托给天边的明月,跟随王昌龄一直到古代夜郎国的西边去。

夜郎:古国名,在贵州境内,接近王昌龄所贬的龙标。

夜郎是汉代在今贵州西、北部等地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唐代在今贵州桐梓和湖南沅陵设过夜郎县,诗中指王昌龄的贬地。

龙标本在夜郎之东,为了诗句协韵,便改东为西。

就是言其贬谪之远,含恨之深。

以上,就是寒柏陇卧子对这个问题的一些浅见薄识。

如果各位还满意的话,请<关注>寒柏陇卧子。

本人专注于文化写作、文玩收藏、邮票知识、诗词对联、谜语谚语等方面,大家关注后可以看到我的其它文章、微头条与问答。

李白送王昌龄的诗“闻道龙标过五溪”,为什么不用昌龄,因为很多人没弄懂这句诗的意思,龙标是地名,不是指人!这首诗来自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从题目看李白说了写诗的目的,听闻好友贬官至龙标,很是惊讶,但时隔已久,无法亲自相送,只好遥寄一诗以表对好友遭遇的同情和对好友的慰问。

左迁,指降职贬官,调离原地。

龙标:唐时为荒凉边远之地,靠近夜郎,今湖南省黔阳县。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这里要重点强调“五溪”,不是五道河流,而是地名,今天湘西、黔东一带,呼应全诗中“龙标”、“夜郎”,都是在指偏远地区,强调李白对好友贬官到龙标的担忧之情。

把五溪搞错了,诗句也完全走入了歧路。

闻道龙标过五溪,译为:听说昌龄要经过五道河流,这合适吗?这句话应该译为:听说(您)贬官到比五溪更远的龙标。

结合《新唐书》说王昌龄贬官的原因是“不护细行”,即行为有失检点,当时影响较大,因此被贬至龙标,而李白得知消息时,已是次年杨花落时,为此事遗憾的李白于是写了此诗以表关心和担忧之情。

整首诗翻译如下。

杨花飘零殆尽,子规凄鸣,听说(您)贬职到比五溪更远的龙标,我只好将担忧和关切寄给明月,让它照着你踯躅的身影直到夜郎西。

诗外的意境如下。

似花非花的扬花已飘零殆尽,只有子规在凄鸣着“不如归去”,这种凄厉是否能唤醒人们对当初杨花飘落的惋惜之情?那时杨花如雪,人人流连不去;如今花落,却遭人嫌弃。

花尽春去,惹我淡淡忧伤。

这时传来您被贬官的消息,那可是个荒远的地方,比五溪还远的龙标,这怎不让人担忧和伤心。

最让人遗憾的是我没能亲自送行,递上一杯薄酒,执手道一声珍重。

你前去如此偏远之地,晓行夜宿,没有朋友相陪,只能迈着孤独的步子,丈量着夕阳的寂寞;只能萧缩着孤单的身影,映照着月光的清冷。

千里相隔,只能将我关切之意寄予月亮,愿她照着你就如同见到我的问候,抚去你眉头的紧皱,慰去你心中的失意。

晓月直照,伴你到夜郎,那是我注视你的目光!

安安分分做我自己 2023-09-02 15:29:08

相关推荐

电脑如何添加域

先点击计算机,然后单击右键,选择属性项,更改设置选择更改。计算机名字更改为使用者名字,这样是为了区分域中的计算机,域填写需要加进去的域名,点击确定,弹出对话框,填写域管理员的账号密码。点击计算机,然后单击右键,...
展开详情

形容高考的成语有哪些

形容高考的成语有:寒窗苦读:在寒冷的窗下苦读:形容读书的艰辛。倒背如流:背:背诵。把书或文章倒过来背,背得像流水一样流畅。形容背得非常熟练,记得非常牢。成语出处:郭沫若《苏联纪行日记六月廿七日》。她把说明小册子...
展开详情

表示队伍整齐的四字词语

1、堂堂之阵:形容阵容盛壮整齐,也用来形容光明正大;2、鳞次栉比:形容房屋或船只等排列得很密很整齐;3、正正之旗:排列整齐的军旗。借喻强盛整肃的军队;4、匪匪翼翼:形容车马行走时阵容整齐、威武;5、井然有序:整...
展开详情

显卡的6P供电怎么接

1、首先需要准备显卡电源线,保证质量完好无损,方可进行接下来的操作;2、接着观察电脑的插口有哪些具体样式,是否与自身的电源线接口相匹配;3、接着准备连接,首先找到电源插口上六加二中的六插口,随后插在显卡上,此时...
展开详情

儿子欠债父母有义务还吗

成年子女自己欠下的钱,债权人只能让这个成年子女还,法律上成年子女和父母的财产分的很清楚,不存在连带责任。父母对于成年子女的债务不负偿还义务,除非父母作为继承人,在成年子女死亡后继承死者遗产,就需要承担遗产价值以...
展开详情

精选推荐更多>

浮想联翩哪个字错了

浮想联翩没有错别字。
浮想联翩,汉语成语,拼音是fú xiǎng lián piān,意思是飘浮不定的想象,比喻连续不断,许许多多的想象不断涌现出来。
出自晋·陆机《文赋》:“沈辞怫悦;若游鱼衔钩而出重渊之深;浮藻联翩;若翰鸟缨缴而坠曾云之峻”。
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形容思绪活跃。多用作贬义,有时也用作褒义,具体视语境而定。
示例:这幅画饱含诗情,使人浮想联翩,神游画外,得到美的享受。
造句:
1、李先生每次收到国内的来信,都浮想联翩,夜不能寐。
2、每次回到故乡,我就浮想联翩,昔日和小伙伴们玩耍嬉戏的情景仿佛就发生在昨天。
3、那天夜里,奥克睡在科根家。他合着眼,但却浮想联翩。
4、映在护城河里水面上的樱花仿佛彩灯,让人浮想联翩。

杨志的人物关系

杨志是中国古典小说《水浒传》中的人物,绰号青面兽,杨家将后人,武举出身,曾任殿帅府制使,因失陷花石纲丢官。后在东京谋求复职不果,穷困卖刀,杀死泼皮牛二,被刺配大名府,得到梁中书的赏识,提拔为管军提辖使。
他护送生辰纲,结果又被劫取,只得上二龙山落草。三山聚义后加入梁山,一百单八将之一,在梁山排第十七位,上应天暗星,位列马军八骠骑兼先锋使。征方腊时病逝于丹徒县,追封忠武郎。
杨志是三代将门之后,五侯杨令公之孙,因脸上生有一大块青记,人称青面兽。他自幼流落关西,早年曾应武举,官至殿司制使官。后押送花石纲,却在黄河里翻船失陷,不敢回京赴命,只得避难江湖。

邯郸学步文言文翻译

《邯郸学步》文言文翻译:燕国寿陵有个少年,千里迢迢来到邯郸,打算学习邯郸人走路的姿式。结果,他不但没有学到赵国人走路的样子,而且把自己原来走路的步子也忘记了,最后只好爬着回去。
原文:
寿陵余子之学行于邯郸,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
《邯郸学步》出自《庄子·秋水》,寓意:燕国人努力向别人学习,应该肯定,但是他依样画葫芦的生搬硬套并不可取,不但没学到别人的精髓,反而连自己原有的也丢了。
学习不是不能模仿,但必须先细心观察别人的优点,研究邯郸人之所以能够走得优雅的关键之处,除了步法外,那种优雅是否和他们的神态、心境,甚至文化有关?再从自己的实际状况来检视,要将步伐调整成邯郸人的样子,需要做出哪些改变?这样才能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如果像燕国人那样盲目,一味崇拜别人,结果必然是功夫没学成,不切实际,自己的长处也丢光了。
不过若从“刻苦学习”的角度来看,燕国人的精神应该受到肯定,虽然他的学习方式不对,但是至少“肯学”,比起很多不肯学习、任由自己安于现状的人,燕国人更有改变的勇气。如果有朝一日他领悟诀窍,要优雅地走路便指日可待。

北宋诗人晏几道和晏殊是什么关系

北宋词人晏殊和晏几道是父子关系。
晏几道(1038年5月29日-1110年),北宋著名词人。字叔原,号小山,抚州临川文港沙河(今属江西省南昌市进贤县)人。晏殊第七子。
历任颍昌府许田镇监、乾宁军通判、开封府判官等。性孤傲,中年家境中落。与其父晏殊合称“二晏”。词风似父而造诣过之。工于言情,其小令语言清丽,感情深挚,尤负盛名。表达情感直率。多写爱情生活,是婉约派的重要作家。有《小山词》留世。
晏殊(991年-1055年2月27日),字同叔,江南西路抚州临川县(今江西进贤)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晏殊以词著于文坛,尤擅小令,风格含蓄婉丽,与其第七子晏几道被称为“大晏”和“小晏”,又与欧阳修并称“晏欧”。后世尊其为“北宋倚声家初祖”;亦工诗善文,其文章又能“为天下所宗”。原有文集,今已散佚。存世作品有《珠玉词》、《晏元献遗文》、《类要》残本。
常见热点问答
热点搜索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
作文大全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