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读完《楚辞》,写诗纪念屈原,赞他是手握“杀人刀”的战士

开错季节的玫瑰
精选回答

屈原是中国古代第一位有名有姓的大诗人,他的《离骚》是华夏民族爱国主义精神的源头。

毛主席从少年时代起,就非常喜欢屈原。他在湖南第一师范学校求学的时候,学校并没有开设《楚辞》相关的课程,但是他却把屈原的《离骚》全文抄写了一遍。

在上个世纪的五、六十年代,毛主席多次重读《离骚》,在1961年的秋季写下了《七绝·屈原》。毛主席这首绝句中的屈原形象,给人的感受非常不同。

在我们传统的印象中,屈原是一位中年文人模样。不过到了毛主席的笔下,他却变成了一位手握“杀人刀”的战士。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呢?等你读懂了这首诗就知道了。

一、《七绝·屈原》赏析

《七绝·屈原》

屈子当年赋楚骚,手中握有杀人刀。

艾萧太盛椒兰少,一跃冲向万里涛。

白话翻译:

屈原当年作《楚辞·离骚》,手中好像握着一把杀人的刀。然而楚国那些奸佞,多如野地里疯长的艾蒿,品德像椒兰一样芳香的君子太少。屈原满怀愤怒,纵身一跃,投进了万里浪滔。

毛主席的这首七绝,是在替屈原之死做注脚。屈原在五月初五,投汨罗江殉国。从此每年的端午节,国人都要祭祀他。但是在封建时代,并不是所有学者都赞同屈原的做法。

比如汉书的作者班固就认为,屈原“露才扬己,忿怼沉江”,而《文心雕龙》的作者刘勰则认为,屈原“依之遗则,从子胥以自适,狷狭之志也”。

班固和刘思勰等人认为,屈原动不动就在自己的诗歌里面谈“自杀”,是性格偏激,心胸狭窄的表现。

但是,毛主席则写诗表达了完全相反的观念,认为屈原的死是被迫的。因为屈原并不是因为自己的政治主张不能实现,就怀着不忿的心情去投河。

屈原也曾经手握杀人刀,与黑暗势力战斗过。他最后投江行为,显然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他深爱的楚国,《离骚》就是最好的证明。

屈原手中的笔,就是那一把“杀人刀”。当楚国里面的佞臣、小人,就像艾蒿那种臭草一样疯长时,哪里还有椒兰这种芳草的出头之日。

屈原的殉国,是以自己肉体的毁灭来唤醒楚人的爱国意识。所以他的死,并不是因为他心胸狭窄,性格有缺陷,也不是因为他在逃避失败。

《离骚》是爱国主义名篇,明代的学者孙月峰评价其为:“前世未闻,后世莫继。”在屈原之前,从来没有《离骚》这样精彩的诗歌;在屈原之后,《离骚》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

毛主席曾用“投枪、匕首”形容鲁迅的文章,又曾以“两把刀子”比喻列宁、斯大林。可见,“手握杀人刀”,正是他对屈原战斗精神的一种肯定。

二、屈原的“家乡人”

毛主席从少年时代开始,就非常喜欢屈原的《离骚》和《九歌》。他在湖南第一师范学校上学时,不但全文抄写《离骚》和《九歌》,还给离骚的每一段,都写了简短的内容提要。

1918年,毛主席在送别罗章龙的时候,曾经赠给他一句诗词,“少年峥嵘屈贾才”。这句诗里的“屈贾”,就是指屈原和贾谊。

五十年代初,毛主席邀请老友周世钊等人到中南海,其间他多次向友人推荐《离骚》说,“有一读的价值”。他的书房里面,收藏了五十多个版本的屈原相关著作,可见研究之深。

毛主席每一次重读屈原的作品之后,都有新的心得体会。那么,为什么毛主席会这么喜欢屈原的《离骚》呢?毛主席赞《离骚》是自《诗经》以来,中国最伟大的诗歌。

《离骚》的叙事艺术,一开始就到达了中国古诗的“天花板”。是浪漫主义精神和现实主义思想的结合体,是思想与情感的交融。

王国维在《屈子文学之精神》一书中说:“南人想象力之伟大丰富,胜于北人远甚。”屈原最后被贬于沅、湘之地,而“沅”正是指湖南的“沅水”。

湖南奇幻瑰丽的山川风物、各种瑰丽的神话传说、奔放的民间歌谣,激发了他的想象力,赋予了《离骚》独特的审美与思想内涵。作为湖南人,毛主席天然具有诗人的浪漫气质。

毛主席的诗词,也大多和《离骚》一样,兼顾现实主义与神话般的浪漫。比如说《蝶恋花·答李淑一》,开始写的是现实世界,中间就写到月宫里的吴刚、嫦娥。

毛主席喜欢屈原的诗歌,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屈原义无反顾的爱国主义精神,以及无惧牺牲的个人品质。

上个世纪三十年代,革命烈士陈天华,为唤醒国人,在日本蹈海而亡。他的事迹曾激励无数国人,为拯救国家而奋发图强。但是中国第一个这样做的人,正是伟大的屈原。

革命是需要流血牺牲的,儒家说“明哲保身”,“聪明”的士大夫,绝对不肯为了看不到出路的理想,牺牲自己的生命,他们提倡的是“天下有道则显,无道则隐”。

但是,如果所有的人都如这般想的话,那么当需要革命的时候,又由谁来带领我们,干真正的“革命”呢?

1949年的12月,毛主席和汉学家费德林谈起屈原时说:他是中国首屈一指的诗人,他生活过的地方,我都很熟悉,那也是我的家乡。

如今,我们就生活在他流放过的那片土地上,我们是这位天才诗人的后代。他无私无畏,勇敢高尚的形象,将永远保留在每一个中国人的脑海里,我们就是他生命长存的见证。

结语

屈原因为爱国而不能,最后怀着满腔的悲愤投江而亡。不过,很多儒家的“聪明”人却觉得他心胸狭隘,个性偏激。

儒家要求君子“温良如玉”,行事端方。又因为主张孝道,不提倡对身体的自我摧残。但是我们并不能,因此就否定屈原的牺牲是有价值的。

毛主席从二十岁开始研读《离骚》,读了四十余年,到六十八岁高龄才写下了这首《七绝·屈原》。这首诗的创作本意,就是在为“屈原之死”正名,高度赞扬屈原的爱国精神。

流绪微梦 2023-09-14 15:32:06

相关推荐

比亚迪生产基地 比亚迪生产基地有哪些

比亚迪生产基地相信很多小伙伴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比亚迪生产基地比亚迪生产基地有哪些1、比亚迪生产基地在中国的西安、上海、北京、商洛、惠州、韶关、长沙、宁波、深圳。2、比亚迪生产基地有西安、上海、北...
展开详情

昆明市高新区管委会 昆明市常务副市长

小然给大家谈谈昆明市高新区管委会,以及昆明市常务副市长应用的知识点,希望对你所遇到的问题有所帮助。昆明市高新区管委会昆明市常务副市长1、第一条u3000为了促进和保障昆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高新区)的可...
展开详情

抖音粉丝最多的是谁2022排名 抖音粉丝最多的人排行榜

抖音粉丝最多的是谁2022排名抖音粉丝最多的人排行榜怡怡今天给分享抖音粉丝最多的是谁2022排名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抖音粉丝最多的人排行榜进行解释,希望能解决你的问题,请看下面的文章阅读吧!1、;很多网友想了解2...
展开详情

汉语成为全球通用语言(汉语成为全球通用语言的标志)

汉语被列为全球通用语言汉语被联合国列为全球通用语言的消息传遍网络,许多国人因此而自豪不已。但事实上,这是一条没有任何官方媒体证实的“假消息”。汉语使用人数:汉语是目前全世界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但并不能称为所谓“...
展开详情

电子小报模板 电子小报模板word版可编辑

小天给大家谈谈电子小报模板,以及电子小报模板word版可编辑应用的知识点,希望对你所遇到的问题有所帮助。1、求军训电子小报模板军训必需品:1电风扇(一定要带,千万要带,不带必死---热死的,民生之所需)2毛巾杯...
展开详情

精选推荐更多>

K9教育是指什么阶段

K9教育是指从小学一年级到初中三年级。K12,教育类专用名词(kindergarten through twelfth grade),是学前教育至高中教育的缩写,现在普遍被用来代指基础教育。
k9和k12教育模式的差别并不是很大,其主要差距在于k12指的是从幼儿园到高中,学生们要接受12年的教育,而k9只有九年。
但是k9和k12都更加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学生们不论是参加k9教育还是k12教育,学生们都可以获得优质的教学资源,老师们也会一心一意的为学生服务,学生在不仅可以参加正常的课程,还能够参加很多艺术培训。
在语文和英语的课堂上,老师除了讲课之外,还会帮助学生提高口语表达的能力和写作的能力,这两项技能对学生来说是极其重要的,而在数学,物理课堂上,老师会帮助学生锻炼学习思维,提高思维能够让学生尽快走上正确的学习轨迹。
除此之外,学生们还能够参加绘画,音乐,科学等课程,可这可能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艺术修养,对学生来说也是有很多好处的。

虔的含义是什么

“虔”的含义是恭敬。本义:虎行走的样子。引申为勇武、强固。诚敬;诚心。江西省赣州市的简称,古代赣州先称为虔州,宋朝时,虔州更名赣州,赣州的简称由此而来。
出处:
1、东汉·许慎《说文》:“虔,虎行皃。”
2、《诗·商颂·长发》:“有虔秉钺。”
3、《左传·庄公二十四年》:“以告虔也。”
4、《左传·成公十二年》:“虔卜于先君也。”
5、《国语·鲁语》:“纠虔天刑。”
造句:
1、她俩都是虔诚的基督徒。
2、人们喜欢外表的虔诚,可是里面却罪大恶极。
3、虽然祭拜神明有许多繁文縟节,但是虔诚的信徒们丝毫不以为苦。

张良,字子房,其先韩人也翻译

“张良,字子房,其先韩人也。”意思是张良字子房,他的祖先是韩人。出自《汉书·张良传》。
原文节选:张良,字子房,其先韩人也。良少,未宦事韩。韩破,良家僮三百人,弟死不葬,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王,为韩报仇,以五世相韩故。良尝学礼淮阳,东见仓海君,得力士,为铁椎重百二十斤。
译文:张良字子房,他的祖先是韩人。张良当时年轻,没有在韩国做官。韩国灭亡后,张良家有三百家奴,弟弟死了都没有发丧,而以全部的财产寻求刺客刺杀秦王,替韩报仇,因为他的父祖做过五代韩相。张良曾学礼于淮阳,在东面见到仓海君,发现一个大力士,做了重一百二十斤的铁锤。
在叙事上《汉书》的特点是注重史事的系统、完备,凡事力求有始有终,记述明白。这为我们了解、研究西汉历史,提供了很大的方便。至今,凡是研究西汉历史,无不以《汉书》作为基本史料。
在体裁方面《汉书》与《史记》同为纪传体史书。不同的是,《史记》起于传说“五帝”,止于汉武帝时代,是一部通史;而《汉书》却是专一记述西汉一朝史事的断代史。这种纪传体的断代史体裁,是班固的创造。以后历代的“正史”都采用了这种体裁。这是班固对于我国历史学的重大贡献。

《采莲曲》整首诗的意思

《采莲曲》整首诗的意思:采莲少女的绿罗裙融入到田田荷叶中,仿佛融为一色,少女的脸庞掩映在盛开的荷花间,相互映照。混入莲池中不见了踪影,听到歌声四起才觉察到有人前来。出自唐代王昌龄《采莲曲》。
原文: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赏析:
这首诗写的是采莲少女,但诗中并不正面描写,而是用荷叶与罗裙一样绿、荷花与脸庞一样红、不见人影闻歌声等手法加以衬托描写,巧妙地将采莲少女的美丽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全诗生动活泼,富于诗情画意,饶有生活情趣。
王昌龄(698年——757年),字少伯,唐朝时期大臣,著名边塞诗人。开元十五年(727年),进士及第,授校书郎,迁龙标县尉。参加博学宏辞科考试,授汜水县尉,坐事流放岭南。开元末年,返回长安,授江宁县丞。安史之乱时,惨遭亳州刺史闾丘晓杀害。王昌龄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人交往深厚。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边塞诗最为著名,有“诗家夫子”、“七绝圣手”之称。著有《王江宁集》六卷。
常见热点问答
热点搜索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
作文大全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