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读书有关的作文三年级(与读书有关的作文)

不后悔
精选回答

1、我与书 书,让少年立志;书,是人类灵魂的净化剂。

2、我喜欢读书,在万物复苏的春天,躺在柔软的草地上,拿着冰心的散文集,品味着,或沉思或联想,意味深长; 我喜欢读书,在快乐的夏天,坐在游泳池边,拿本杂志,品着冰柠檬水,悠哉地幻想着旅游时的情景; 我喜欢读书,在果实累累的秋天,拿一本《小考满分作文》,结合着窗外的意境,体会着小作者们的真实感受; 我喜欢读书,在白雪皑皑的冬天,坐在温暖的小屋里,朗读着教科书,背着公式定律,为来年的功课打下基础。

3、读书让我快乐。

4、快乐在回答出很难问题的课堂上;快乐在答得十分流畅的卷纸上;快乐在和同学高谈阔论上……是书,给了我这些。

5、书,净化着人类的灵魂;书,让人的知识更加丰富;书,创造出一个又一个伟大人物;书,把知识带入科技的殿堂。

6、《意林》告诉我做人的道理;《百科全书》让我的视野更加开阔;《上下五千年》让我汲取前人的教训、经验,继而创造美好的未来…… 每次在书店看到好书,都想买回家。

7、每得到一本好书,我高兴得简直欣喜若狂。

8、把它抱在怀里,捧在胸前,接着,便如饥似渴地读起来。

9、书,让我着迷。

10、读书,让我快乐!书香飘扬一 书是岁月的记事本,我们之所以写下文字,是对生命的热爱。

11、读书对于写作者至关紧要。

12、心灵是河流,书是河流上的船,你喜爱的作家就是灯塔,远远地发出呼唤。

13、一个真正的读书人是孤独的,在路上很少有伴侣。

14、他不可能投机钻营,走进平庸的圈子,迎合别人的口味。

15、他有高贵的品质,注视冷漠无情的时代,按自己的思想行动和说话。

16、无论什么时候,都有得宠者和寂寞的艺术家。

17、读书像储蓄一样地积累,坚持不懈地劳动,这样才能强大起来。

18、一本好的作品是痛苦的产儿,不像昙花一现。

19、一本时髦的作品,一时赢得成功,得到鲜花、金钱和赞美,但它不是永恒的,瞬间即逝。

20、朴素女神的微笑,需要我们付出艰辛和生命的代价。

21、二 一个人,找到一本好书,就像遇到一位师长、朋友。

22、一本好书,决定人的命运。

23、人们过多地依赖于电视、报纸对新书的炒作,很少注意心灵的需求。

24、我常去的书店门面不大,它在一所高校的马路对面,透过窗子望到学校庄严的大门。

25、我在书店里常常碰到学生们,他们手中拿着租借的书,大多是金庸的武侠小说,港台缠缠绵绵的言情小说。

26、这些书的书脊和封面破损、陈旧,不知经过多少人翻看,耗掉多少宝贵的时间,赚回多少金钱。

27、架子上摆的经典世界名著,几乎没人翻阅。

28、他们拒绝崇高的作品,追求时尚、平庸的潮流。

29、他们喜欢矫情的编造,远离伟大的作品。

30、他们夹着新租的书走了,青春的身影,在门口一闪便消失。

31、我想问他们,这样的书有何意义?难道年轻就可以挥霍、浪费生命吗? 书店的老板身后的书架子上总是一排排的书:《雪莱全集》、《纪伯伦全集》、《雨果文集》……还有一盒精装的《鲁迅全集》,盒子上印着鲁迅的肖像,先生深沉的眼睛在注视。

32、很多年前,我就学习了《孔乙己》。

33、直到今天,孔乙己鲜活的形象,未能在记忆中消逝。

34、那色彩,那酒香味,那涨红的脸色……每一个细节,仍然新鲜。

35、人长大以后,对于浮华的、虚假的作品不会去碰。

36、更愿读真实的,我们经过的痛苦,不是像创可贴似的东西能治愈的。

37、阅读是艰难的,在找寻自己的精神的“父亲”。

38、三 一个人的心灵、经历、思索,决定一本书的形成。

39、这是一些旧照片,像一首首诗,记录下梦一样的回忆和怀念。

40、我倾听…… 那是神奇的土地,在那个大院我度过了童年、少年时代。

41、这是人生美好的时光,留下了我纯真的欢乐、痛苦和对未来的期待。

42、我目睹了许多“悲欢离合”,在那特殊的年代、特殊的环境中,我一天天长大了。

43、很多年后,我写下了这些文字。

44、我格外珍惜这一段美好的日子。

45、重新审视自己的作品,像是看到了青春的影子,不成熟的囿限。

46、弹指间不觉地写了十几年。

47、文学使生命的性质和意义有了不同。

48、我努力地回避公式化的活着,文学让生命鲜亮,痴迷地向往明天。

49、我手中的笔,抒写自己的事情。

50、她使我抵抗了世俗的潮水,精神背景一天天扩大,我的心沉静了。

51、在文学的大海,追逐一个个美丽的梦。

52、我走进了野地,那是战士的故乡,离母亲的心最近…… 一个真正的读书人,需要勇敢和倔强。

53、尽可能地确定劳动者的态度,把执著的精神发扬光大。

54、一个真正的读书人,也许不一定只做观众 四 雪覆盖了大地,几幢尖顶的木屋落满了雪。

55、屋子的旁边有一条隐隐的、蜿蜒的河水,光裸的树木和山冈呈现了雪国的宁静…… 新买的书画面淡雅,蕴藏无限的意义。

56、岁末人的心思,静不下来,期待新年的钟声。

57、今年的冬天是很少见的天气,连续几天的大雾弥漫,城市被浓雾包裹。

58、接着一场大雪,一扫灰暗,一片洁白。

59、雪后的空气干净、清冷,大院的篮球场铺着厚雪,我踩下第一个脚印,雪让我忘记了烦恼,回到了童年书中那个无法触及的世界。

60、一夜好读,清晨,推开窗子,满眼银装素裹。

61、书香伴冬雪悄然地划过,新年的钟声。

思想的主角 2023-08-21 18:25:30

相关推荐

雨果的创作生涯可分为几个时期

雨果1802年2月26日出生于法国东部城市贝桑松,出生6周后,雨果随父母到处奔波。雨果幼时便显露出极高的文学天赋,后来的创作产生了不小的影响。雨果的创作生涯可分为几个时期雨果的创作生涯可分为四个时期。第一个创作...
展开详情

游鉴湖秦观原文翻译

宋朝是文学作品发展的高峰时期,有很多文人留下了不少经典的作品。比如说苏轼、李清照、辛弃疾、秦观等一大批优秀的诗词作家,都有脍炙人口的作品。游鉴湖秦观原文翻译游鉴湖[宋]秦观画舫珠帘出缭墙,天风吹到芰荷乡。水光入...
展开详情

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是一部什么小说

歌德1749年8月28日出生于法兰克福镇的一个富裕家庭。小时候歌德的父亲非常严肃,相反,母亲用不同于父亲的温柔母爱来安慰、保护着歌德、鼓励和引导他的学习兴趣,努力培养歌德正确理解文学的能力。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
展开详情

李清照对项羽的评价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她改革了宋代时期的词风,对宋词的发展有着巨大的贡献,引领了宋代词风的发展。李清照写词极佳,她的诗作也是一绝,李清照的诗作代表《夏日绝句》,其中的“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为千古名句,流传至今...
展开详情

李清照前后词风的变化

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的词人李清照,在宋代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她开创了新的词体,将婉约的风格发挥到了极致,引领着宋代婉约词做的发展。李清照在古典文学史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冠绝一时,被誉为“婉约之词宗”、“词国...
展开详情

精选推荐更多>

列那狐的故事作者

《列那狐的故事》是由法国让娜·勒鲁瓦·阿莱改编的童话。该作讲述的是代表新兴市民阶级的列那狐在面对狮王的强权、公狼的霸道、雄鸡的弱小无助时,总是能以自己的聪明机警左右逢源。它一方面欺压平民百姓,一方面同强权豪门勾心斗角,乃至战胜强大的对手。
作品所展示的是中世纪法国各种社会力量矛盾和斗争的错综复杂的局面。作品以出色的喜剧手法以及市民文学机智幽默的风格,对后来的文学产生了较大影响。
让娜·勒鲁瓦·阿莱生活在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初。在当时的法国,女性作家还是凤毛麟角,让娜·勒鲁瓦·阿莱却成为了其中的佼佼者,她的作品大多关注儿童成长,如:《孩子的权利》、《一个诚实男孩的故事》。其最出名的作品是对《列那狐的故事》的改编。

白杨礼赞的作者

《白杨礼赞》是现代作家茅盾于1941年所写的一篇散文。作者以西北黄土高原上“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的白杨树,来象征坚韧勤劳的北方农民,歌颂他们在解放斗争中的朴实和力求上进的精神,同时对于那些“贱视民众,顽固的倒退的人们”也投出了辛辣的嘲讽。文章立意高远,形象鲜明,结构严谨,语言简练。
《白杨礼赞》结构划分,全文可分为五部分:
第一部分为第一段,点明题旨,直抒对白杨树的热烈赞美之情,总起全文。
第二部分为第二至第四段,描写西北高原的雄伟景象,引出白杨树。文章开头点出白杨树“不平凡”后,不写白杨树怎样的“不平凡”,绘出了一幅生机勃勃的高原风景画。作者把自己置身画面中写出了在此时此地的感受,这为正式描写白杨树作了环境铺垫和气氛渲染。第三段,作者用“刹那间”、“猛抬眼”把视线引向“傲然地耸立、像哨兵似的树木”,有如临其境的感觉。接着用自己的惊奇之感来点出悬念。第四段,作者才点出“那就是白杨树”,并用一个转折复句对白杨树作了热情赞颂,油然而生敬意。
第三部分为第五至第六段,赞颂白杨树力争上游、紧密团结,不屈不挠的精神。一开头,作者就用“力争上游”点明白杨树的外观体现的精神气质,接着连用两个“笔直”突出了白杨树体现这种精神气质的外观特点。再接着具体描绘了白杨树,然后由“形”进一步深入到“神”,高度赞颂了白杨树“努力向上”,“不屈不挠”的坚强性格。第六段,作者再次直抒胸臆,突出了白杨树的“不平凡”。
第四部分为七至八段,歌颂白杨树朴实的风格,内在的美质,由树及人地概括白杨的象征意义。文章一连用四个反诘语气的句式,层层联想开去,一气呵成,感情激越,气势不凡。第八段囊括上文。白杨树的象征含义在作者反复吟咏不平凡的白杨树“跟北方农民相似”的赞语中,感情浓烈地揭示了出来。
第五部分为最后一段,斥责那些贱视民众、顽固倒退的人们,再一次赞美白杨树。结句再次点题,回应开头,简洁有力。

天下第三行书是谁写的

“天下第三行书”是苏轼的《寒食帖》,《寒食帖》又名《黄州寒食诗帖》或《黄州寒食帖》。是苏轼行书的代表作。这是一首遣兴的诗作,是苏轼被贬黄州第三年的寒食节所发的人生之叹。诗写得苍凉多情,表达了苏轼此时惆怅孤独的心情。此诗的书法也正是在这种心情和境况下,有感而出的。通篇书法起伏跌宕,光彩照人,气势奔放,而无荒率之笔。《寒食诗帖》在书法史上影响很大,被称为“天下第三行书”,也是苏轼书法作品中的上乘。正如黄庭坚在此诗后所跋:“此书兼颜鲁公,杨少师,李西台笔意,试使东坡复为之,未必及此。”
诗稿诞生后,几经周转,传到了河南永安县令张浩之手。由于张浩与“苏门四学士”之一的黄庭坚相熟识,元符三年(1100年)七月,张浩携诗稿到四川眉州青神县谒见黄庭坚。黄庭坚一见诗稿,十分倾倒,又思及当时远谪海南的师友,北宋绍圣四年(1097年)被谪贬在惠州的苏轼责授琼州别驾。激动之情难以自禁,于是欣然命笔,题跋于诗稿。黄庭坚论语精当,书法妙绝,气酣而笔健,叹为观止,与苏诗苏字并列可谓珠联璧合。

廓的意思

“廓”指空阔;清除;物体的周围。
“廓”的出处:
1、《图画》:“白描,以细笔钩勒形廓者也。”
2、《送李愿归盘谷序》:“窈而深,廓其有容。”
3、《荀子》:“狭隘褊小,则廓之以广大。”
“廓”造句:
1、事情比较复杂,我先说说它的轮廓。
2、远山的轮廓在雨雾地遮掩下显得有些模糊。
3、美术老师几笔就勾画出一个人体的轮廓。
4、他用五分钟的时间,就勾勒出了她的大致轮廓。
5、我只知道这件事的大体轮廓,具体的情况不太清楚。
常见热点问答
热点搜索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
作文大全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