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大海是无私的

梦中飞翔
精选回答
大海为什么会有海浪?大海是个神奇的地方,多少人向往的美人鱼,为啥只是个传说?

美人鱼的传说由来已久,它们是古老帆船上寂寞水手心灵的寄托。

按现在的说法,水手们口中的美人鱼其实就是儒艮,因为这种海洋哺乳动物怀抱幼崽喂奶的姿势和人类一模一样。

美人鱼很美,但它注定只能是一个传说。

原因很简单:按照人类为它们设计的形象,它们根本无法在海洋中生存。

今天咱们就抛开魔法之类的玄幻,通过科学方法分析一下美人鱼。

不靠谱的传说人的上半身,鱼的下半身。

小小的头部,细长的脖子,平直的香肩,修长的玉臂……您觉得这样的体形符合水中生物的特性吗?即使它们像游泳运动员那样前伸双臂,合并双手,靠腹部和下肢的波动驱动前行,也很难获得较高的前进速度。

致密的水会在它们头、肩、双臂附近形成涡流,鱼尾提供的动力有一半都浪费在克服涡流上了。

以美人鱼那不足两米的体形,不可能成为海洋食物链的顶端生物。

那么如果没有足够的速度,它们如何摆脱捕猎者的追捕呢?海洋这么凶险的生存环境,要么靠速度,要么靠伪装,要么靠毒液才能保命,可据我所知,美人鱼一样都没有。

如果美人鱼不在开阔水域生活,而是在暗礁、泻湖生活的话倒是可以,不必担心捕食者了,那它吃什么呢?鱼类都是有完美流线型身体的,几乎是个鱼就能比它们游得快,抓不着啊。

看来只能吃海草和贝类甲壳类了。

再说美人鱼那一头披肩长发,那简直就是增阻利器和寄生生物的天堂呀。

你看其他海洋哺乳动物全都褪去了体毛,就是因为要减少阻力和不胜寄生虫们的骚扰。

还有,传说中的美人鱼都是雌性的,嗯……咋繁殖呢?最后,它们身材太苗条了。

做为哺乳动物,美人鱼的体温应该是高于海水的,如果像大白鲨那样,一直靠燃烧体内糖分保持体温未免太浪费了,食物需求太高,很难满足。

其他海洋哺乳动物都会屯积厚厚的一层脂肪来保暖,以此降低营养消耗,美人鱼看来是没有这样做。

咱们在海水里呆久一点都会冻得嘴唇发紫,如美人鱼般纤瘦的恒温动物肯定是难以在海洋里生存的。

生存比美丽重要如果非要弄出这么个物种来,那它们长得肯定不会是传说和电影中的模样——应该比那丑多了。

首先它们应该没有界限明显的脖子,肩膀更高更厚,肌肉发达,这样有利于提高游速;其次它们不会很苗条,应该长有相对浑圆的身体,以便容纳消化海草所需的复杂的消化道,还得有在冷水中保持体温的脂肪层;最后,那一头秀发就别想了,它们应该全是秃子。

没脖子、肥胖、大肚、秃头……这不就是儒艮(海牛)吗?说半天还是绕回来了。

落笔至此吧,欢迎喜欢科学的朋友们关注:纯野生科学家,每天分享通俗易懂的科学小知识。

图片源自网络,侵删。

大海神奇,美人鱼只是传说的原因是大海因为浩瀚无际不、多姿多变、富幼神奇,所以,人们对他既有向往,又有畏惧。

就产生了“美人鱼”这种类虚幻,让人有向往又有敬畏的物种,类似图腾。

可从三方面看“美人鱼”的意义:1、对无知认识的追求: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人类对海洋文明的探索都是永无止尽的。

一方面认识的领域越来越宽,对海洋物种、海洋气候的认知越来越多;对海洋资源、海洋力量的利用也越来越深;如潮汐发电、洋流运动等应用;另一方面随着探寻的深入,人类的对深海资源、海底世界的极限探索又有更深更广的要求、争夺从海面到海底的控制权,更人类的追求更加无尽;2、对大海恩泽的感恩:大海目前从海运到捕捞给人类提供了大量的物质和运力,为人类文明的交往提供了宽阔的空间,这就让人对大海的无私供给有了感恩的心。

所以人们一边在获取,一边也渐渐重视保护,比如海洋污染、过度捕捞等都缔结公约,规范人类的作业行为。

让人类的享受恩泽时,又能不对其破坏,成为可循环再生的良性过程;3、对海洋力量的拟人诠释:由于海洋蕴藏的力量,很多既有很大的破坏性或人类不可探,比如海啸、海底地震、台风等对陆地生活的人造成重大影响,人类在不能很好的抵御前,总是渴望有一种海洋神的力量,代表一种对善对弱的保护的神奇力量存在,保护我们有正常的生活,如东方的妈祖、西方传说中的“美人鱼”一样,让人在无力的情况下,去心怀美好的向往。

所以“美人鱼”存在的意义,在于人类对大海美景美好的向往与感恩,在于对海洋自然力量和生态的敬畏、对海洋未知领域探索的勇气和信息的存在和解释。

正是这一种感恩、敬畏、向往的情感,就集身于“美人鱼”这似人似鱼结合形像的诞生,用一种像征善意和美好的形像,完成一种希望的诉说。

人间至味是清欢 2023-08-24 14:03:39

相关推荐

游鉴湖秦观原文翻译

宋朝是文学作品发展的高峰时期,有很多文人留下了不少经典的作品。比如说苏轼、李清照、辛弃疾、秦观等一大批优秀的诗词作家,都有脍炙人口的作品。游鉴湖秦观原文翻译游鉴湖[宋]秦观画舫珠帘出缭墙,天风吹到芰荷乡。水光入...
展开详情

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是一部什么小说

歌德1749年8月28日出生于法兰克福镇的一个富裕家庭。小时候歌德的父亲非常严肃,相反,母亲用不同于父亲的温柔母爱来安慰、保护着歌德、鼓励和引导他的学习兴趣,努力培养歌德正确理解文学的能力。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
展开详情

雨果的创作生涯可分为几个时期

雨果1802年2月26日出生于法国东部城市贝桑松,出生6周后,雨果随父母到处奔波。雨果幼时便显露出极高的文学天赋,后来的创作产生了不小的影响。雨果的创作生涯可分为几个时期雨果的创作生涯可分为四个时期。第一个创作...
展开详情

李清照对项羽的评价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她改革了宋代时期的词风,对宋词的发展有着巨大的贡献,引领了宋代词风的发展。李清照写词极佳,她的诗作也是一绝,李清照的诗作代表《夏日绝句》,其中的“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为千古名句,流传至今...
展开详情

李清照前后词风的变化

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的词人李清照,在宋代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她开创了新的词体,将婉约的风格发挥到了极致,引领着宋代婉约词做的发展。李清照在古典文学史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冠绝一时,被誉为“婉约之词宗”、“词国...
展开详情

精选推荐更多>

亏贼是什么意思

亏贼的意思是损害。
亏贼,读音为kuī zéi,汉语词语。
出处:《墨子·兼爱下》:“又与今人之贱人,执其兵刃毒药水火,以交相亏贼,此又天下之害也。”
亏(拼音:kuī),汉语一级通用规范汉字(常用字)。“亏”和它的繁体字“虧”原是音义都不同的两个字。简体“亏”原是“于”的异体字,字形、字义关系不详,清代王筠认为是“吁”的本字,假借为动词“往”义,并由此引申出“到达”、“在”、“比”义,进而虚化出一系列介词用法,这些意思后世多写作“于”。“亏”字后来成为“虧”的简化字。
出处:《易·谦卦》:“天道亏盈而益谦。”
例句:《战国策·魏策一》:“夫事秦必割地效质,故兵未用而国已亏矣。”
近义词:损、缺。

什么是标兵

标兵,读作:biāo bīng,意思是:
1、阅兵场上用来标志界线的兵士。泛指群众集会中用来标志某种界线的人。
2、比喻可以作为榜样的人或单位:树立标兵;服务标兵、生产标兵、安全标兵、质量标兵。
出处:
1、明沈德符《野获编·督抚·整饬兵备之始》:“但承平日久,仍如守土之吏,无标兵可练,无军饷可支。”
2、《花月痕》第四十六回:“试问各道节度共带枢部之衔,且有标兵之掌,如何说得不知兵。”
3、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八章:“他杀得性起,不再同刘芳亮等互相照应,率领着自己的标兵追着一股敌人不放。”
造句:
1、他对自己能当选学习标兵感到十分荣耀。
2、王大伯过去是捕猎的能手,现在是野生动物保护的标兵。
3、他的母亲不仅在厂里是生产标兵,在家里也是个好主妇,大家都称赞她精明强干。
4、丘盈盈是我们班当之无愧的学习标兵。
5、我们学校中午都会公布星级达标班级,每到念我们几星的时候,我的心就会七上八下,生怕没有得到了标兵班。

此之谓大丈夫的之意思

“此之谓大丈夫”的“之”是结构助词,不译。出自《富贵不能淫》。
原文节选: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译文:告诫她说:“到了你的丈夫的家里,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以顺从为做人原则的,是妾妇之道。居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里,站立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上,行走在天下最宽广的道路“义”上。能实现理想时,就同人民一起走这条正道;不能实现理想时,就独自行走在这条正道上。富贵不能使他的思想迷惑,贫贱不能使他的操守动摇,威武不能使他的意志屈服,这才叫作有志气有作为的大丈夫。
孟子的挖苦是深刻而尖锐的,对公孙衍、张仪之流可以说是深恶痛绝了。遗憾的是,虽然孟子对这种“以顺为正”的妾妇之道已如此痛恨,但两千多年来,这样的“妾妇”却一直生生不已,层出不穷。时至今日,一夫一妻已受法律保护,“妾妇”难存,但“妾妇说”却未必不存,甚或还在大行其道哩。

苏轼哪里人

苏轼是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一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坡仙,汉族,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美食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
苏轼对社会的看法和对人生的思考都毫无掩饰地表现在其文学作品中,其中又以诗歌最为淋漓酣畅。在二千七百多首苏诗中,干预社会现实和思考人生的题材十分突出。苏轼对社会现实中种种不合理的现象抱着“一肚皮不入时宜”的态度,始终把批判现实作为诗歌的重要主题。更可贵的是,苏轼对社会的批判并未局限于新政,也未局限于眼前,他对封建社会中由来已久的弊政、陋习进行抨击,体现出更深沉的批判意识。
苏轼在词的创作上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就一种文体自身的发展而言,苏词的历史性贡献又超过了苏文和苏诗。苏轼继柳永之后,对词体进行了全面的改革,最终突破了词为“艳科”的传统格局,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使词从音乐的附属品转变为一种独立的抒情诗体,从根本上改变了词史的发展方向。
苏轼擅长写行书、楷书,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为“宋四家”。他曾经遍学晋、唐、五代的各位名家之长,再将王僧虔、徐浩、李邕、颜真卿、杨凝式等名家的创作风格融会贯通后自成一家。
苏轼在文、诗、词三方面都达到了极高的造诣,堪称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而且苏轼的创造性活动不局限于文学,他在书法、绘画等领域内的成就都很突出,对医药、烹饪、水利等技艺也有所贡献。苏轼典型地体现着宋代的文化精神。
常见热点问答
热点搜索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
作文大全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