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的军师是谁

大叔
精选回答

三国时期一直以来都深受历史爱好者们的追捧,所发生的很多历史故事直到现在都还让大家津津乐道。“三国迷”们最喜欢的就是讨论三国中的各种各样的排名,例如各种版本的武将排名。而在三国时期同样有一样让“吃瓜群众”所关注的,那就是三国时期的谋士。

孙权的军师是谁

陆逊(公元183年-公元245年),本名陆议,字伯言,吴郡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附近)人,出身江东世家大族,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的著名军事家、吴国的开国元勋之一。

陆逊幼年丧父,早年依附叔父陆康,青年时期在孙权幕府任职,担任东西曹令史、海昌屯田都尉等职,有政绩,后迎娶孙策女儿。

东汉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陆逊任偏将军右部督,随吕蒙攻取荆州,因功进封娄侯。孙吴黄武元年(公元222年),孙权任命陆逊为大都督抵御刘备,陆逊利用火攻战术取得夷陵之战的胜利。孙吴黄武七年(公元228年),陆逊被任命为平北大都督,在石亭之战中击败曹休。

之后陆逊被任命为上大将军、右都护,辅佐太子处理政事。孙吴嘉禾五年(公元236年)与曹魏的襄阳之战中,陆逊在局势不利的情况下击败魏军并全身而退。孙吴赤乌七年(公元244年),陆逊接替顾雍担任丞相,后卷入东吴太子之争中而被孙权冷落,次年陆逊病逝,享年六十三岁,孙休即位后追赠陆逊的谥号为昭侯”。

陆逊是三国时期最杰出的军事家、为孙吴建立三分天下的王霸之业立下赫赫战功,在三国史上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他的去世是孙吴由盛转衰、由强转弱的重要标志。

唐建中三年(公元782年),陆逊被唐德宗李适追封为古代六十四名将之一,并配享武成王庙。北宋宣和五年(公元1123年),陆逊又被宋徽宗列为从祀武成王庙的七十二名将之一。清代著名的文学批评家金圣叹评价:“陆逊是三国第一人。”

孙权的经济举措

1、由于当时江东地区生产较落后,人口也较稀少,为了巩固江东,首先要发展农业。因此,东吴政权一面设法引入境外人口,派兵把海岛人口驱进大陆,又浮海至辽东一带掳回男女人口。一方面将生荒地分给无地人民,并自孙权父子以下,都分受生荒,以奖励开垦,孙权还颁布了“宽息”“增广农亩”等诏令。

2、在征战年间,东吴赋税严重,百姓苦不堪言。战事减少后,孙权便下诏减轻赋税,嘉禾三年(公元234年),颁布了第二次有关减免征役赋调的诏令。赤乌三年,颁布了第三道和第四道诏令,制止“侵夺民事”“开仓廪以赐贫穷”,以减轻农民负担。东吴政权还兴修水利,充分利用水力资源和防止水灾,孙权在黄龙二年(公元230年)筑东兴堤以遏巢湖,其余重点水利工程大都是围绕首都建业(今江苏南京市)而兴修的,还开凿了从云阳到达长江的运道。

3、孙权还注意国内贸易的发展,并为其创造条件,甚至还重视与敌国之间经济交往。对于远域,包括西域、天竺、大秦等国商人来做买卖都表欢迎。三国时期,货币经济处于衰落。孙权也采用了刘备铸大钱的办法,但未能解决实际问题,后只能又颁布禁大钱的诏令。

4、当时,东吴的手工业有了明显进步。晋人左思《吴都赋》说,吴地葛布之细者比绫罗丝绢还柔软。造船业,烧瓷业、建筑业、水上交通和航海技术都取得了可喜成就。另外,吴地盛产盐铁,孙权也很重视产盐地方,设司盐校尉、盐池司马等官;产铁的地方,置冶令、冶丞等。

孙权的轶事典故

1、奇特体貌

据《江表传》记载,孙权出生时长得十分奇特,蓝眼睛、紫头发,方颐大口,目光颇有神采。其父孙坚认为这孩子有贵相,对他特别寄予希望。裴松之注引《献帝春秋》记载孙权为“紫髯将军,长上短下,便马善射”。《世说新语》中记载,孙权相貌威武,司马懿与东晋权臣桓温都颇为神似他。

2、孙郎射虎

建安二十三年(公元218年)十月,孙权亲自骑着马去庱亭这个地方射虎,他所骑乘的马被老虎抓伤,孙权把双戟投向老虎,老虎受伤并试图逃走,孙权的侍从张世趁机用戈再击老虎,最后成功把老虎抓住。重臣张昭一看,脸色都变了,立马上前询问孙权刚刚是用什么去抵挡老虎的,并说为人君者,应该是能够驾御英雄,驱使群贤的人,怎么能驰逐于原野,与一头猛兽比骁勇。

如果一旦发生危险的事情,岂不是要被天下人耻笑。孙权感谢了张昭的提醒,并说自己少年不懂事,还好有张昭在身边。但经过此事之后,孙权还是不能控制自已想要骑马射虎的心情,于是命人做了一辆射虎车,车中不设盖,有一人驾驶,自己则站在里面射兽。当时有脱群的野兽扑向他的车,但孙权每次都亲手搏斗并以此为乐。张昭尽管苦谏,孙权却常笑而不答。

迷鸟归林 2024-06-11 16:15:48

相关推荐

喜马拉雅山仍在不断上升的原因是[ ]A、位于板块交界处 B、位于板块扩张部位 C、位

题目内容:喜马拉雅山仍在不断上升的原因是A、位于板块交界处B、位于板块扩张部位C、位于火山、地震带上D、位于板块挤压部位最佳答案:D答案解析:该题暂无解析考点核心:板块漂移学说:解释地壳运动和海陆分布﹑演变的学...
展开详情

某同学举办主题为“多彩的城市生活”图文展览。“闲听瓦内讲评书,粉怪传奇胜翻读。打诨烟

题目内容:某同学举办主题为“多彩的城市生活”图文展览。“闲听瓦内讲评书,粉怪传奇胜翻读。打诨烟花皆悦众,全凭利口誉京都”。这首诗与下列哪一幅图片搭配在一起最合适A.唐都长安B.北宋东京C.元朝大都D.明朝北京最...
展开详情

如果你在宋代过春节,那么你会遇到的情况是 ①祭祀祖先,迎神供佛,挂年画,贴“桃符”。

题目内容:如果你在宋代过春节,那么你会遇到的情况是①祭祀祖先,迎神供佛,挂年画,贴“桃符”。②围炉而坐,饮酒唱歌,“守岁”。③早起登高,祝福新年。④燃放鞭炮,穿新衣,往来拜年。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
展开详情

自负和自卑的相同点是( )①都是成功的绊脚石 ②都是自信的误区 ③都以自我为中心④都

题目内容:自负和自卑的相同点是()①都是成功的绊脚石②都是自信的误区③都以自我为中心④都是良好的心理素质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最佳答案:A答案解析:自卑的人轻视自己,自负的人过高的估计自己,它...
展开详情

a mol FeS与b mol FeO投入到V L、c mol/L的硝酸溶液中充分反

题目内容:amolFeS与bmolFeO投入到VL、cmol/L的硝酸溶液中充分反应,产生NO气体,所得澄清溶液成分可看作是Fe(NO3)3、H2SO4的混合液,则反应中未被还原的硝酸可能为()①(a+b)×6...
展开详情

精选推荐更多>

五音不全指的是哪五音

五音不全指的是宫、商、角、徵、羽,古代的人们是以这五个音为音阶。五音不全在汉语中是一个成语,通常指“音盲”,他们对音乐缺乏理解,不能正确唱出准确的音高。
五声音阶是中国古乐基本音阶,五音指“宫、商、角、徵、羽”,相当于简谱的“1、2、3、5、6”。律历志说:宫者,中也,居中央畅四方,唱始施生为四声之径。商者,章也,物成事明也。角者,触也,阳气蠢动,万物触地而生也。征者,祉也,万物大盛蕃祉也。羽者,宇也,物藏聚萃宇复之也。
五音中宫音浑厚较浊,长远以闻;商音嘹亮高畅,激越而和;角音和而不戾,润而不枯;征音焦烈燥恕,如火烈声;羽音圆清急畅,条达畅意。

木石之心什么意思

木石之心意思:指如木石一样坚定的意志。木石心其实是儒家的一种思想。
儒家又称儒学、儒教、孔孟思想、孔儒思想,为历代儒客尊崇,是起源于中国并同时影响及流传至其他周遭东亚地区国家的文化主流思想、哲理与宗教体系。对待长辈要尊敬尊重,朋友之间要言而有信,为官者要清廉爱民,做人有自知之明,尽分内事,“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统治者要仁政爱民,“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对待上司要忠诚,“君事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对待父母亲属要孝顺,“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人要有抱负且有毅力,“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前5世纪由孔子创立,脱胎自周朝礼乐传统,以仁、恕、诚、孝为核心价值,着重君子的品德修养,强调仁与礼相辅相成,重视五伦与家族伦理,提倡教化和仁政,抨击暴击政务,力图重建礼乐秩序,移风易俗,富于入世理想与人文主义精神。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中的是心指什么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中的“是心”的意思是:是天性;是本性。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的意思是并非只是贤人有这种本性。出处:战国孟子《鱼我所欲也》。
选段: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翻译: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逃避灾祸的方法哪会不采用呢?采用这种做法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这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是因为有比生命更想要的,有比死亡更厌恶的。并非只是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只是贤人能够不丧失罢了。
《鱼我所欲也》是孟子以他的性善论为依据,对人的生死观进行深入讨论的一篇代表作。强调“正义”比“生命”更重要,主张舍生取义。孟子性善,自认为“羞恶之心,人皆有之”,人就应该保持善良的本性,加强平时的修养及教育,不做有悖礼仪的事。孟子对这一思想,认为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修养的精华,影响深远的事。
孟子先用人们生活中熟知的具体事物打了一个比方:鱼是我想得到的,熊掌也是我想得到的,在两者不能同时得到的情况下,我宁愿舍弃鱼而要熊掌;生命是我所珍爱的,义也是我所珍爱的,在两者不能同时得到的情况下,我宁愿舍弃生命而要义。

以其人之道下一句

“以其人之道”的下一句是“还治其人之身”。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是一个汉语词汇,就是使用别人自身已有的道理和方法来修养他自身。出自宋·朱熹《中庸集注》第十三章:“故君子之治人也,即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中庸集注》是朱熹对《中庸》作的注。《中庸》原是《小戴礼记》中的一篇。作者为孔子后裔子思,后经秦代学者修改整理。
朱熹(1130年10月18日-1200年4月23日),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祖籍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省尤溪县)。中国南宋时期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
朱熹十九岁考中进士,曾任江西南康、福建漳州知府、浙东巡抚等职,做官清正有为,振举书院建设。官拜焕章阁侍制兼侍讲,为宋宁宗讲学。晚年遭遇庆元党禁,被列为“伪学魁首”,削官奉祠。庆元六年(1200年)逝世,享年七十一岁。后被追赠为太师、徽国公,赐谥号“文”,故世称朱文公。
朱熹是“二程”(程颢、程颐)的三传弟子李侗的学生,与二程合称“程朱学派”。他是唯一非孔子亲传弟子而享祀孔庙,位列大成殿十二哲者。朱熹是理学集大成者,闽学代表人物,被后世尊称为朱子。他的理学思想影响很大,成为元、明、清三朝的官方哲学。
朱熹著述甚多,有《四书章句集注》、《太极图说解》、《通书解说》、《楚辞集注》,后人辑有《朱子大全》、《朱子集语象》等。其中《四书章句集注》成为钦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标准。
常见热点问答
热点搜索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
作文大全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