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飞雪

了结
精选回答

历史上被称为“无夏之年”的1816年,夏天结了冰霜,具体是什么情况?

在绝大部分中国人的印象中,夏天就是炎热高温的象征,即便是部分高原山区,夏天也至少是十来度的温度,基本上是不会出现结冰或者下雪的情况。

但是,历史上却出现过这样的一个夏天,它不仅结冰下雪,甚至还冻死人,而且波及整个全球。

这个夏天,是在1816年,这是人类历史最难以忘怀的一年,也是历史上温度最低的一年,整个北半球在夏季均出现霜冻和降雪,由此它又被称之为“无夏之年。

在咱们中国,又将它称之为“冻死人的1816年”。

当时的天气有多冷?我们可以分别从美国、欧洲和中国来看。

首先据美国民间的历史资料记载,1816年的春天还算正常,农民们忙于耕种农作物,但从5月开始,天气突然变得寒冷起来,晚春的积雪也随之而来,大多数牲畜冻死在草场上,人们从没经历过这么寒冷的春天。

然而这种寒冷天气才刚刚开始,从6月份开始,美国大地上就开始飘起雪花和冰屑,水塘和河里也结了半英寸的冰,当时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有一位88岁的医生叫爱德华,他还是一位天文爱好者,曾在日记中曾这样写道:“6月17日早晨气温就开始下降到零度以下;7月伴随着冰雪而来,纽约和宾夕法尼亚州部分地方覆盖上一层厚玻璃似的冰雪。

等到8月,几乎所有绿色的植物都冰封在霜降之下。

天气极其寒冷,土地冻得坚硬,风雪呼啸了一天,在中午的暗影处,冰柱有12英寸那么长。

在欧洲大陆,当时他们刚结束对拿破仑的战争,本来都在迎接春暖花开的日子到来,结果从六月份开始,欧洲最主要的河流都出现大规模的结冰,这寒冷的天气还造成大量的农作物和家畜被冻死,越来越多的人们填不饱肚子,据估计欧洲约有20万人饿死或冻死于这个夏天。

在中国,当时正值嘉庆二十一年,据史书上记载,农历八月时“天气忽然寒如冬”。

昆明及滇西等地连续三年冬天降雪。

东北黑龙江在农历七月出现严重霜冻;安徽、江西等地亦有农历六、七月出现降雪的纪录。

在台湾新竹、苗栗等地,都纪录到罕有的霜冻。

那么,很多人肯定会很好奇,为什么会出现这样一个天气反常现象呢?根据历史记载的文献来看,主要原因是因为受到1815年印度尼西亚坦博拉火山爆发的影响。

在1815年4月份,沉睡了两个多世纪的坦博拉火山突然爆发,大面积的岩浆喷薄而出。

这次坦博拉火山的爆发,是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火山爆发,威力为火山爆发指数的7级,所喷出的火山灰总体积多达150立方公里,而且抵达高至44公里之平流层,远至英国伦敦和美国纽约都可以清洗看到因火山灰而出现的日落彩霞。

也正因为这次火上爆发的力度实在太大,其爆发的火山灰将地球整个大气层覆盖,加上坦博拉火山喷出到高空中的近1000万吨到1.2亿吨二氧化硫,这些硫酸盐气溶液弥漫于空气中,遇冷会逐渐形成干雾,严重影响太阳对地球的光照,这种危害等到1816年夏天时,就被集中爆发出来,最终酿成人类历史上的一场大灾难。

1816年,是人类历史上黑暗的一年,也是历史上最冷年份之一,欧洲、北美和亚洲地区的夏季均出现了霜冻和降雪,全球陷入饥荒,被称为“无夏之年”。

那么1816年,到底发生了什么具体情况呢?1、全球大部分地区变冷原因。

1815年,位于南半球印度尼西亚的坦博拉火山发生喷发,其规模之大,堪称历史之最。

坦博拉火山的爆发指数达到次高级的7级,喷出高达160立方公里的火山灰,到达了44公里的平流层,火山高度也从喷发前的4300米,降到喷发后的2851米,造成了92000人的死亡。

根据科研部门对数据的研究分析,这次规模最大的火山爆发,将会影响全球范围内的气候变冷,人类有可能在未来几年,将面临着灾难性的天气影响。

这次火山喷发向地球平流层释放了约1000万吨到1.2亿吨硫,遮挡了阳光,导致全球平均气温下降约0.4至0.7°C,全球气候出现异常。

火山爆发后释放的硫酸盐气溶液弥漫于空气中,遇冷形成干雾,大部分的太阳光照被遮挡住了,人类只能看到干雾颗粒里折射的暗红色阳光,甚至更是直接导致了欧洲许多城市下起了红色、黄色、肉色的雪花。

2、“无夏之年”导致的影响。

这次历史性的天气灾害,更是直接造成了全球性的灾荒。

美国夏季7、8月间,河水还是冰冻状态,一天里昼夜温差极大;德国8月,全国范围内出现霜冻,而在中国,浙江全年几乎看不到太阳,云南、江西、安徽等地更是下起了大雪。

这样的天气,低温加上没有充足阳光,农作物根本就不适宜生长。

饥荒促成了大量的人群背井离乡,大量欧洲人移民美国,而美国本土人士很多则是由西部搬到东部,单是英国就有10万人左右遣往美国,德国也有2万人左右。

以至于1816年以后的短短几年里,人口的增加,美国由四个州变成了六个州,纽约这座国际化城市也是应运而生。

天气恶劣,寒流侵袭,人们有的饿死,有的冻死,单是整个欧洲就有约20万人死亡。

甚至连树上的鸟儿,也是被冻的直接掉下来。

这次在南半球印度尼西亚史上最大规模的火山爆发,直接影响了全球人类的生活,改变了人类文明进程,“无夏之年”也是历史上最黑暗的一年。

桃花旗袍 2023-09-02 15:29:14

相关推荐

电脑如何添加域

先点击计算机,然后单击右键,选择属性项,更改设置选择更改。计算机名字更改为使用者名字,这样是为了区分域中的计算机,域填写需要加进去的域名,点击确定,弹出对话框,填写域管理员的账号密码。点击计算机,然后单击右键,...
展开详情

表示队伍整齐的四字词语

1、堂堂之阵:形容阵容盛壮整齐,也用来形容光明正大;2、鳞次栉比:形容房屋或船只等排列得很密很整齐;3、正正之旗:排列整齐的军旗。借喻强盛整肃的军队;4、匪匪翼翼:形容车马行走时阵容整齐、威武;5、井然有序:整...
展开详情

显卡的6P供电怎么接

1、首先需要准备显卡电源线,保证质量完好无损,方可进行接下来的操作;2、接着观察电脑的插口有哪些具体样式,是否与自身的电源线接口相匹配;3、接着准备连接,首先找到电源插口上六加二中的六插口,随后插在显卡上,此时...
展开详情

儿子欠债父母有义务还吗

成年子女自己欠下的钱,债权人只能让这个成年子女还,法律上成年子女和父母的财产分的很清楚,不存在连带责任。父母对于成年子女的债务不负偿还义务,除非父母作为继承人,在成年子女死亡后继承死者遗产,就需要承担遗产价值以...
展开详情

形容高考的成语有哪些

形容高考的成语有:寒窗苦读:在寒冷的窗下苦读:形容读书的艰辛。倒背如流:背:背诵。把书或文章倒过来背,背得像流水一样流畅。形容背得非常熟练,记得非常牢。成语出处:郭沫若《苏联纪行日记六月廿七日》。她把说明小册子...
展开详情

精选推荐更多>

白杨礼赞的礼赞是什么意思

《白杨礼赞》中“礼赞”的意思就是崇敬而赞美,以“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作为抒情线索,把白杨树生长环境的不平凡,外部形态的不平凡和内在气质的不平凡构成一体。
《白杨礼赞》是茅盾1941年在重庆写的。茅盾耳闻目睹在党领导下抗日根据地人民的沸腾生活,体验到抗日军民质朴、刚强、团结一致、艰苦奋斗的精神,受到极大的鼓舞,对民族解放的光明前途充满信心,满怀激情。这篇文章采用象征手法,通过对白杨树不平凡的形象的赞美,歌颂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和整个中华民族的紧密团结、力求上进、坚强不屈的革命精神和斗争意志。

天门中断楚江开的开字妙在何处

“天门中断楚江开”中“开”字妙在以下三个方面:
1、体现出楚江的霸气和恢弘。
2、体现出楚江的雄浑和刚强。
3、形象地描绘了天门山被楚江隔开的景象。
出自《望天门山》:“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译文:
天门山从中间断裂是楚江把它冲开,碧水向东浩然奔流到这里折回。
两岸高耸的青山隔着长江相峙而立,江面上一叶孤舟像从日边驶来。
《望天门山》是唐代大诗人李白于开元十三年(725年)赴江东途中行至天门山时所创作的一首七绝。此诗描写了诗人舟行江中顺流而下远望天门山的情景:前两句用铺叙的方法,描写天门山的雄奇壮观和江水浩荡奔流的气势;后两句描绘出从两岸青山夹缝中望过去的远景,显示了一种动态美。全诗通过对天门山景象的描述,赞美了大自然的神奇壮丽,表达了作者初出巴蜀时乐观豪迈的感情,展示了作者自由洒脱、无拘无束的精神风貌。作品意境开阔,气象雄伟,动静虚实,相映成趣,并能化静为动,化动为静,表现出一种新鲜的意趣。

什么叫沟通

沟通,汉语词语,拼音为gōu tōng,意思是使双方互相通连,也指人与人之间、人与群体之间思想与感情的传递和反馈的过程,以求思想达成一致和感情的通畅。
没有出处。
近义词:交流、商议、商量。
反义词:堵塞、封闭。
用法:作动词;作谓语;中性词;可用于人,也可用于事物。
例句:有效的沟通并不只是说话就行的,应该是言简意赅,也就是用最少的话把意思表达清楚。
造句:
1、虽然同是中国人,各地区的方言却千差万别,很难互相沟通。必须普及普通话,达到用语言交流的目的。
2、沟通是春天的暖流,充满渴望;沟通是夏天的骄阳,炽热无比;沟通是秋天的大雁,盼望南飞;沟通是冬天的火炉,温暖人间。
3、如果沟通是漆黑的深夜,那么语言便引着你走向皓月当空,繁星满天;如果沟通是通向一望无际的沙漠,那么语言是引领你走向鸟语花香的绿洲;如果沟通是浩瀚无边的大海,那么语言便引领你走向乘风破浪的境界。

风雪夜归人是什么意思

“风雪夜归人”意思是风雪夜回宿的家人回来了。出自唐代诗人刘长卿的《逢雪宿芙蓉山主人》,这首诗首句写日暮山远,次句写投宿的人家,后两句写风雪交加、犬吠人归的情景。全诗语言朴实浅显,写景如画,叙事虽然简朴,含意十分深刻。
原文: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译文:
暮色降山苍茫愈觉路途远,天寒白屋显得更贫困。
柴门外忽传来犬吠声声,风雪夜回宿的家人回来了。
这首诗用极其凝炼的诗笔,描画出一幅以旅客暮夜投宿、山家风雪人归为素材的寒山夜宿图。诗是按时间顺序写下来的。首句写旅客薄暮在山路上行进时所感,次句写到达投宿人家时所见,后两句写入夜后在投宿人家所闻。每句诗都构成一个独立的画面,而又彼此连属。诗中有画,画外见情。
常见热点问答
热点搜索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
作文大全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