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窗理论由来与启示
破窗理论是一种犯罪学理论,认为如果在一个社区中,有一个窗户被破坏了,而该窗户没有被及时修复,那么其他人就会认为这个社区不重视维护治安,从而更加容易破坏公共财产和制造犯罪。因此,如果及时修复破损的窗户,就能够预防更多的犯罪行为。这个理论最早由詹姆斯·威尔森和乔治·凯林于1982年提出,被广泛应用于城市治安和社区犯罪预防工作中。
一、理论由来
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菲利普·津巴多(Philip Zimbardo)于1969年进行了一项实验,他找来两辆一模一样的汽车,把其中的一辆停在加州帕洛阿尔托的中产阶级社区,而另一辆停在相对杂乱的纽约布朗克斯区。他把车牌摘掉,把顶棚打开,结果记录设备都还没陈设好,停在纽约布朗克斯的跑车就已经出现第一组“破坏者”,并且想私吞这辆跑车。爸爸吩咐妈妈清理车厢,自己则动手拆电瓶,不忘提醒儿子查看置物箱。来来往往的不论开车或行走的路人,都停下来在这个拆除大赛中抢走车子上任何值钱的东西。紧接着重头戏来了,一位“破坏者”在有系统地拆卸后,成功扒走这辆置于纽约的跑车。而放在帕洛阿尔托的那一辆,人们路过、开车经过它,看着它,整整一个星期,竟然没有任何人对它“下手”。
以这项实验为基础,政治学家威尔逊和犯罪学家凯琳提出了一个“破窗效应”理论,认为:如果有人打坏了一幢建筑物的窗户玻璃,而这扇窗户又得不到及时的维修,别人就可能受到某些示范性的纵容去打烂更多的窗户。久而久之,这些破窗户就给人造成一种无序的感觉,结果在这种公众麻木不仁的氛围中,犯罪就会滋生、猖獗。
二、五个阶段
1.社区开始出现失序的情形,部分居民迁出社区。
2.未能迁离社区的居民因担心自身安全,对区内的事务漠不关心。
3.地区的监察力下降,社区的治安进一步恶化。
4.区内更多的居民迁走,仍然留在区内的居民则更加退缩,减少外出时间。
5.外来的犯罪分子入侵社区,令犯罪数字持续上升。
三、企业化解危机
﹡ 苦练内功,提高开发自己和竞争优势。
﹡树立危机管理意识,设立危机预警系统,使企业能根据预先显现的危机信号,及时发现破窗或即将成为破窗的那块玻璃。
﹡ 与外界积极沟通,让其他反映迅速的人站在你这边。
﹡高度警惕,保持组织结构的简单并加强其对外界反映的灵活性。
﹡将危机管理作为现代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来对待,形成独特的危机管理机制。
﹡ 出现危机后,要妥善处理各种突发的危机事件。
核心理念:任何一种不良现象的存在,都在传递着一种信息,这个信息必然导致这种不良现象的无限扩展。
应用要诀:维护制度,营造环境,及时补漏。
应用领域:社会生活、组织管理。
四、破窗理论有哪些启示
1. 小问题不可忽视。一个小问题可能会引起更大的问题,因此应该及时解决。
2. 环境对人的影响很大。一个良好的环境可以让人感到舒适和安全,而一个破旧的环境可能会引发犯罪和其他不良行为。
3. 预防胜于治疗。及时修补破窗玻璃可以防止更大的犯罪发生,这也告诉我们,预防问题比解决问题更为重要。
4. 团队合作很重要。社区中的每个人都应该为社区的安全和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只有团结合作才能让社区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