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徒王允是什么官(司徒王允)

心若磐石
精选回答

1、王允(137——192年),字子师,东汉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

2、他出身于名门旺族的官僚家庭,饱受封建教育,从小好大节,习经传,练骑射,立志报国,被同郡人介休郭泰誉之为“王佐才也”。

3、 青年时代的王允,痛恨宦官专权,19岁为郡吏时,即主持正义杀掉了宦官党羽,为害一县的巨患赵津。

4、壮年之后,官拜豫州刺史,与中常待张让拼力争斗,被诬陷下狱,倍经迫害,几乎丧命,只好隐名埋姓,躲避于河内、陈留之间。

5、 中平六年( 189年),汉灵帝死,何太后临朝。

6、外戚大将军何进执掌朝政,召王允参与策划诛灭宦官的计划。

7、 王允这才重蹈官场,先为从事中郎,继任河南尹。

8、不曾想到何进不慎泄谋,被宦官杀掉,袁绍又率兵一举歼灭宦官,而久怀不测之心的凉州刺史董卓,则乘机移重兵于洛阳,废皇子,杀太后,立傀儡帝刘协,扶持朝政,迁都长安。

9、此时,王允已代杨彪为司徒,又兼守尚书今,是为朝廷重臣。

10、他见董卓凶横不道,图谋篡夺帝位,便决心铲除这个奸贼。

11、然而,董卓“挟天子以令诸侯”,手中又握有重兵,无法以强取胜,遂时时矫情曲意,一味逢承,佯装忠诚,以待后举。

12、董卓虽多疑狡诈,却被王允假象蒙蔽,对他推心置腹,以密友相待。

13、 王允见董单对自己已无嫌疑,就暗中与司隶校尉黄琬、尚书郑公业等密谋诛杀董卓,表请护羌校尉杨瓒行左将军事,执金吾士孙瑞为南阳太守,并率兵出武关,名为进攻袁术,实则分路征伐董卓,然后奉驾还洛阳,复旧都。

14、不料老奸刁滑的董卓对此行动竟动了疑心,不准举兵,王允此计,遂告夭折。

15、 初平三年( 192年)四月,王允与士孙瑞、杨瓒在一起重议前谋。

16、士孙瑞认为时机已经成熟,应当立即动手除奸。

17、王允也同意士孙瑞的看法,但董卓有勇将吕布常在身侧,是执行谋杀董单的障碍。

18、于是,王允便暗中以厚礼馈赠吕布,与吕布相互往来,结为密友。

19、吕布原是并州刺史丁原的部下,任主簿,极受丁原信任。

20、丁原带兵到洛阳本是与何进共诛宦官的,后何进谋败被杀,董卓入京,诱使吕布斩杀丁原,并其兵众为己有,擢升吕布为骑都尉,誓为父子。

21、董卓自知平素待人无礼,担心被人谋害,行止总以勇将吕布为心服侍卫。

22、可是董卓气量狭小,性情暴戾。

23、有一次竟为一件小事动怒,拔出手戟刺杀吕布。

24、吕布艺高急躲,才未被击中,从此暗很董卓。

25、加之,吕布与董卓的一个侍婢私通,也担心董卓发觉,很是不安。

26、王允在与吕布的交往中知道了这些情况,遂选一次酒席之际,告诉吕布他们准备刺杀董卓,要吕布作为内应。

27、吕布虽已动心,可又觉为难。

28、他说:“我与董卓父子关系,这怎么能行呢?”王允遂动之情理说:“太师姓董,将军姓吕,本非骨肉。

29、而且将军在他手下忧死不暇,何有父子之情?”吕布经王允这么一激,幡然醒悟,便应允做为内应。

30、 一个极好的时机来了,没几日,汉献帝久病新愈,要在皇宫召见群臣。

31、吕布率先布置同乡人骑都尉李肃带领亲兵十余人,扮作卫士守在未央宫掖门内。

32、等到董卓下马进门,李肃等人突然一齐动手,持戈直刺董卓。

33、董卓惊呼吕布何在?此时吕布由后厉声喝道:“有诏讨贼!”遂一戟刺入董卓咽喉,结束了他的性命。

34、 王允计诛董卓之后,与吕布共执朝政,查究董卓党羽,或黜或诛。

35、董卓将校多是凉州豪强,追随董卓以来,作逆甚多,尤其是其战将李催、郭汜、樊稠、李蒙等,担心被杀,索性带兵攻打长安。

36、吕布等寡不敌众,便派人叫王允与他一起出逃。

37、王允见汉朝大势已去,已作殉死准备,对来人叹息道:“若蒙杜稷威灵,得安国家,这是我的愿望。

38、万一无成,则只有奉身以死。

39、主人年幼,所恃唯我。

40、临难苛免,我不忍为。

41、请替我传语关东诸公,如能使国家易危为安,我死也瞑目了!” 长安城被董卓残部攻破,李催纵兵屠城,百姓几被杀尽,死尸狼藉。

42、王允以封建士大夫的忠勇,完成他认为应该尽忠的朝廷,临危不逃不惧,被李催等处死长安,尸弃于市,时年56岁。

一帆风顺 2023-08-16 15:32:53

相关推荐

提高生物成绩的方法是什么 窍门有哪些

即通过分析教材,找出要点,将知识简化成有规律的几个字来帮助生物知识记忆。例如DNA的分子结构可简化为“五四三二一”,即五种基本元素、四种基本单位、每种基本单位有三种基本物质、很多基本单位形成两条脱氧核酸链、成为...
展开详情

艺术生什么时候集训好 有必要去集训吗

艺术生集训指的是艺术类学生在完成学业水平测试之后,由学校或自己向学校申请,暂时停掉学校的文化课,到专业的艺术培训学校进行封闭式训练,直到校考结束。美术生集训时间美术生集训,通常从高二下学期开始,5月份开始报名,...
展开详情

艺术生集训注意事项有哪些 需要注意什么

艺术生在集训的时候也要同步文化课学习,夯实文化基础。考生在专业课集训期间,文化课千万不要丢,专业课和文化课的学习一定要兼顾。艺术生集训的注意事项一定要选择一个靠谱的培训学校。因为一个好的培训学校,懂得怎么以最快...
展开详情

艺考生集训注意事项 有什么要了解知道的

艺术生集训不要忽略了文化课,作为艺术生必须要做到文化课和专业课双赢,才能被心中理想大学录取,在这期间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文化课也是非常重要的,不要忽略文化课,要一直学习专业课。艺考生集训注意什么学会针对性强化技...
展开详情

投档会参考学考成绩吗 学考成绩有什么用

将成绩符合的学生的档案投给招生院校。这就是投档,投档不参考于学生的其他条件,只参考他的总成绩和志愿。而根据学校的调档比例省教育考试院确定他的投档比例,只要学生的档案被投档,决定他是否被录取的因素就会包含他的学考...
展开详情

精选推荐更多>

有志不在什么

是“有志不在年高”。
有志不在年高:yǒu zhì bù zài nián gāo,意是指年轻人只要有志向,成就不可限量,不在年纪大。也指只要有志向,岁数大了,也可以干出一番事业。
出处: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二十三回:“樵子抚掌大笑不止,对子牙点头叹曰:‘有志不在年高,无谋空言百岁。’”
释义:樵子拍手大笑不停,对子牙点头叹道:“只要有远大志向,就算年纪大也没事,一个没有远大志向的人,即便活到很大的岁数也是虚度光阴。”
近义词:有志者,事竟成。

孟子认为造就人才的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分别是什么

孟子认为造就人才的客观因素是艰苦环境的磨炼,主观因素是思想斗争的折磨。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孟子认为造就人才的客观条件是“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造就人才的主观条件是“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选自《孟子·告子下》,是一篇论证严密、雄辩有力的说理散文。作者先列举六位经过贫困、挫折的磨炼而终于担当大任的人的事例,证明忧患可以激励人奋发有为,磨难可以促使人有新成就。接着,作者从一个人的发展和一个国家的兴亡两个不同的角度进一步论证忧患则生、安乐则亡的道理。

窥镜而自视的而的用法

“窥镜而自视”的“而”的用法表承接关系。
该句出自西汉·刘向《邹忌讽齐王纳谏》:“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译文:(邹忌)再照着镜子看看自己,更觉得远远比不上人家。
赏析:《邹忌讽齐王纳谏》出自《战国策·齐策一》,讲述了战国时期齐国谋士邹忌劝说君主纳谏,使之广开言路,改良政治的故事。文章塑造了邹忌这样有自知之明,善于思考,勇于进谏的贤士形象。又表现了齐威王知错能改,从谏如流的明君形象,和革除弊端,改良政治的迫切愿望和巨大决心。告诉读者居上者只有广开言路,采纳群言,虚心接受批评意见并积极加以改正才有可能成功。

因往晓之的之什么意思

“因往晓之”中“之”是代词,代指人或事。出自《杞人忧天》。
原文节选: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译文:杞国有个人担忧天会塌地会陷,自己无处存身,便整天睡不好觉,吃不下饭。又有一个为他的忧愁而担心的人,就去开导他,说:“天不过是积聚的气体罢了,没有哪个地方没有空气的。你一举一动,一呼一吸,整天都在天空里活动,怎么还担心天会塌下来呢?”那个人说:“天如果是气体,日月星辰不就会坠落下来了吗?”开导他的人说:“日月星辰也是空气中发光的东西,即使掉下来,也不会伤害什么。”
这则寓言故事运用对话刻画人物,人物形象分明。故事短小,但寓意深刻,耐人寻味。文章基本以对话构成,言简意赅,逻辑严谨,读来文气贯通。这则寓言也成为后世文人常用的典故,如李白有诗曰“杞国有人忧天倾”,即出于此。
常见热点问答
热点搜索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
作文大全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