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让的解释和意思 禅让的读音和意思

从新开始
精选回答

禅让的含义是什么?

近日读书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从秦始皇称帝到清帝逊位两千多年的历史,帝位的更迭虽让人眼花缭乱如荧屏之美女,但除了北魏、辽、金、元、清五个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及两汉、明代三个汉人建立的王朝是明目张胆抢夺而来,其他的大王朝在法统上竟然都是以“禅让”的形式建立的。

新陈代谢是不变的规则。在我看来,新旧的更替,和平气氛尤为重要。走的终须走,来的总归来,何必死赖着闹得腥风血雨呢?举个例子,后周时期,赵匡胤领兵出征,刚出城十里抵达陈桥驿就造反杀将回来,赵匡胤那厮特能装孙子,见了宰相范质仍作痛哭流涕状,说什么“为六军所迫”“愧对天地”云云,识时务的周恭帝连忙颁了《禅让制书》,把帝位让给了他,赵匡胤这才心安理得地做了皇帝建立了大宋王朝。虽然“禅让”只是形式而已,但却使政权的交接显得从容平和甚至有了点谦让的意思。重要的是老百姓少受了战争之苦。由此可见,“禅让”实乃功德无量!

“禅让”就是力不从心者识时务地把占着的位子适时地让出来给后来者。我觉得娱乐界也应该从中借鉴!

不久前看好莱坞影片《麻辣女皇》,见美国小姐竞选在舞台上乱作一团地争抢皇冠的一幕,总觉得不如香港小姐竞选来得文明。香港小姐竞选每年都由上届冠军亲手将皇冠佩戴到新冠军的头上,这就是一种禅让仪式,多好!

史泰龙当年凭《第一滴血》成名,而后连续拍了两部续集,最近却断然拒绝出演第四集的邀请,史泰龙表示:“尽管梦想多演几部《第一滴血》,但一位五十多岁的阿伯不适合再绑条红头巾买肉了。”史泰龙主动把角色让给其他人,真是深谙禅让之道!

而与史泰龙相比,有些人却似乎成了任我行的徒子徒孙,总梦想着“千秋万代、一统江湖”,其结果只能是自找苦吃,“死得很难看”!

比如,那两位总不肯撒手让位的综艺节目主持人,最后收获的只能是一片骂名和臭鸡蛋,那个在春节联欢晚会上的自慰式小品更成了笑谈和靶子,再不走口水都能给淹死,这又何必?

比如,台湾最近疯了似地拍武侠片,主角全是要形象没形象要气质没气质要演技没演技的任贤齐,结果无论是令狐冲、杨过还是谁,全是一个模样一个操性,要说糟蹋金庸的小说,这小子是“一览众山小”,黄健中算什么,小儿科!

比如,张卫建演方世玉成功,演韦小宝又成功,于是又有了《棋武士》、《聪明小不懂》等,没想到的是从扮相到举手投足都是“方世玉”,简直烦死人!

比如,《少年包青天2》开拍,主角由陆毅出演。演了第一集的周杰与陆毅就干上了,最近网上关于他们之间唇枪舌剑的报道不少,这跟一个女人的前夫找她的现任丈夫争论所有权一样可笑。

比如,香港歌坛的“四大天王”,都是老大不小一把年纪了,还在努力地发挥余热,跟儿女辈们争各种各样的音乐奖项,搞得颁奖单位好生为难,给也不是不给也不是。

比如,张铁林在《还珠格格》中演了个弱智皇帝后像抽大烟上了瘾又接着“弱智”,连后来演蒲松龄也透着这股子“皇帝”味,哪来落泊书生的气质?早该让贤了!

……

懂得“禅让”之道对大家都有好处,明明不成了还死扛着死霸着死不撒手,结果只会破坏安定团结。按庄子老人家的意思,凡事还是顺其自然的好,想着“千秋万代、一统江湖”的,最后都没有好下场!

禅让制是什么意思

禅让制指在位君主生前便将统治权让给他人。

禅让的解释和意思 禅让的读音和意思

禅让制中国统治者更迭的一种方式,指中国原始社会部落联盟民主推选首领的制度,中国上古时期的禅让制度,最早记载于《尚书》之中,但其真实性一直存在争议,后来中国的王朝更替,也有以禅让之名,行夺权之实的,尧、舜、禹之间的禅让,虽然已经被证明是伪造的历史。

中国上古时期的禅让制度,最早记载于《尚书》之中,但其真实性一直存在争议,是中国上古时期推举部落联盟首领或帝王让位给别人的一种方式,即部落各个人表决,以多数决定,相传尧为部落联盟领袖时,四岳推举舜为继承人,尧对舜进行三年考核后,使帮助为事,尧死后,舜继位,用同样推举方式,经过治水考验,以禹为继承人。

禅让制的起源

禅让的解释和意思 禅让的读音和意思

由于远古时代生产力极为落后,人类必须依靠集体的力量,共同劳动、平均分配食物才能生活下去,因此,人们需要选举出贤能、公正的人当首领,以带领大家抵御外来的侵袭,进行生产劳动和平均分配食物,形式上,禅让是在位君主自愿进行的,是为了让更贤能的人统治国家。

通常,禅让是将权力让给异姓,这会导致朝代更替,称为外禅,而让给自己的同姓血亲,则被称为内禅,让位者通常称太上皇,不导致朝代更替,生产力的发展导致生产资料的私有化,结果就是阶级的分化,过去各自实力相当而产生的部落联盟最终被某个最强大的部落统一或者控制,所以以禅让制为代表的原始部落共和制度必然被父系社会的终极体制世袭制取代。

禅让是什么意思

禅让

禅让:统治者把首领之位让给别人。尧是黄帝以后比较著名部落联盟首领,尧去世后,尧把部落联盟首领位置让于舜,推舜为帝。这种让位,历史上称为“禅让”。[1]

唐尧传位给虞舜,同时传了允执厥中四个字;虞舜传位给大禹,同时传了尧舜十六字心传(简称中华心法),成为五千年治国的国家哲学。

禅让制名词解释

禅让制(「禅」,拼音:shàn),中国统治者更迭的一种方式,指在位君主生前便将统治权让给他人.指中国原始社会部落联盟民主推选首领的制度.中国上古时期的禅让制度,最早记载于《尚书》之中,但其真实性一直存在争议.后来中国的王朝更替,也有以禅让之名,行夺权之实的.

形式上,禅让是在位君主自愿进行的,是为了让更贤能的人统治国家.通常,禅让是将权力让给异姓,这会导致朝代更替,称为“外禅”;而让给自己的同姓血亲,则被称为“内禅”,让位者通常称“太上皇”,不导致朝代更替.

禅让制的实质是以禅让之名,行夺权之实的.

禅让的解释和意思 禅让的读音和意思

是禅让还是禅让,禅让是指什么

1.禅让是一种很古老的推举部落首领的礼制。

2.上一代君王老了的时候,就会大力推荐一位能人,把帝位让给他,这个就叫做禅让。

3.受禅:受是动词,可以是接受的意思。

4.禅,可作禅让的意思,字面理解就是接受禅让。

笑望人非 2024-05-07 16:39:42

相关推荐

雨果的创作生涯可分为几个时期

雨果1802年2月26日出生于法国东部城市贝桑松,出生6周后,雨果随父母到处奔波。雨果幼时便显露出极高的文学天赋,后来的创作产生了不小的影响。雨果的创作生涯可分为几个时期雨果的创作生涯可分为四个时期。第一个创作...
展开详情

游鉴湖秦观原文翻译

宋朝是文学作品发展的高峰时期,有很多文人留下了不少经典的作品。比如说苏轼、李清照、辛弃疾、秦观等一大批优秀的诗词作家,都有脍炙人口的作品。游鉴湖秦观原文翻译游鉴湖[宋]秦观画舫珠帘出缭墙,天风吹到芰荷乡。水光入...
展开详情

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是一部什么小说

歌德1749年8月28日出生于法兰克福镇的一个富裕家庭。小时候歌德的父亲非常严肃,相反,母亲用不同于父亲的温柔母爱来安慰、保护着歌德、鼓励和引导他的学习兴趣,努力培养歌德正确理解文学的能力。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
展开详情

曾巩的老师是谁

在唐宋八大家中,若论资质最平庸、性格最踏实、学习最刻苦的人,那一定是曾巩。曾巩的名气远不如其他几位大家,但这才是一个普通人原本的模样。曾巩的老师是谁欧阳修。曾巩的老师,是大名鼎鼎的欧阳修,欧阳老先生可是当时的文...
展开详情

曾巩那届状元是谁

宋朝是我国历史上文化最繁荣的时代,文人最向往的时代,今天通过北宋一届科举考试的榜单,来向大家诠释什么叫做群英荟萃、群星闪耀。曾巩那届状元是谁状元是章衡。在宋朝,有这么一届科举榜单,可以说是科举史上的第一名榜,可...
展开详情

精选推荐更多>

森是木字旁还是木字头

“森”是木字旁,森(读音sēn)是汉字通用规范一级字(常用字)。此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说文》中说“森,木多貌。”可见,“森”的本义是树木茂密的样子。后引申为众多。又由本义引申为阴森,幽暗的样子。
“森”是始见于商代甲骨文。“森”字由三个“木”字按照品字结构组成。但商代甲骨文刚开始时并不是按照这种结构组成的,而是在一条直线上。经过一段时间后,“森”的结构才开始变化,且延续到后世。
“森”字是会意字。由三“木”构成,意思是由特别多的树连在一起,由此也产生了森林的含义。“森”的本义是指树木茂密的样子。杜甫《蜀相》中说“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这里引申为众多之义。张九龄《奉和圣制早发三乡山行》中说“羽卫森森西向秦,山川历历在清晨。”森林里光线幽暗,故引申为阴沉、幽暗的样子。

后是半包围结构吗

“后”是半包围结构。
后,读音hòu,是合并字,合并“后”与“後”。“后”,从人从口,司的镜像,君后也,继体君也,象人之形。施令以告四方,故之从一,口。发号者,君后也。本义是发号施令者,即君主。上古称君主:商之先后(先王)。帝王的妻子:皇后、太后。指空间在背面,反面的,与“前”相对。
出处:
1、东汉·许慎《说文》:后,继体君也。
2、《左传·僖公三十二年》:夏后皋之墓也。
组词:青后、后镜、后郑、主后、后叙、后时、望后、后幅、后开。
反义词:先、前。

金瓯是什么意思

金瓯的意思是金的盆盂;比喻疆土之完固,亦用以指国土;酒杯的美称。
金瓯,汉语词语,拼音是jīn ōu。
出处:晋·干宝《搜神记》卷四:“妇以金瓯、麝香囊与婿别,涕泣而分。”
例句:
1、《明史·钱龙锡传》:“帝仿古枚卜典,贮名金瓯,焚香肃拜,以次探之。”
2、清·黄遵宪《感事》诗:“金瓯亲卜比公卿,领取冰衔十日荣。”
3、唐·司空图《南北史感遇》诗之五:“兵围梁殿金瓯破,火发陈宫玉树摧。”
4、明·陈继儒《大司马节寰袁公家庙记》:“翻图史,凿田畴,睢阳世世如金瓯。”

浅尝辄止,逾而不规什么意思

“浅尝辄止,逾而不规”的意思是略微尝试一下就停下来,不越出规矩。
浅尝辄止,汉语成语,拼音是qiǎn cháng zhé zhǐ,意思是略微尝试一下就停下来。指不深入钻研。又指博而不精。
成语出处:清·彭养鸥《黑籍冤魂》第二十四回:“此物非不可尝,苟文人墨客,浅尝辄止,用以悦性陶情,有何不可?”
成语用法:作谓语、定语;指害怕困难。
示例:做事情不能浅尝辄止,要持之以恒,这样才能成功。
近义词:半途而废、浮光掠影。
反义词:持之以恒、坚持不懈。
常见热点问答
热点搜索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
作文大全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