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想对礼仪什么想法

倾听幸福
精选回答
对礼貌礼仪的感想有关礼仪课程的意义体会建议想法

礼仪课程的意义体会建议想法,礼仪看似虚假并不真实,但却是非常有用的东西,比如人与人之间的各种交往都会需要礼仪,所以学习礼仪课程,不要把它当作课程来学习,要把它当作你与别人交往时的理论,在实际交往中你会发现它很有用。

建议你去看看金正昆教授的关于礼仪课程,他的课程风趣幽默,仿佛在听相声中就学习了东西

作文写文明礼仪的心得感受,急需!孔子对古代礼仪持什么态度?对我们今天的学生“礼仪教育”有什么启发?

孔子之礼,表面看是“礼仪”,实则是礼仪背后的那个——理!《论语》中多处提到孔子对礼仪的论述,孔子晚年还编修了《礼记》,于是人们就想到了孔子要恢复周朝的礼,治理春秋礼崩乐坏的不堪局面,殊不知,孔子要恢复的却是礼仪背后那个能够代表宇宙(莫往自然界的宇宙想)万物规律的“天理”!《论语》有一句名言“君子不器”,君子且不器,何况圣人孔子!形而下者谓之器,礼仪是什么,礼仪是形而上吗?当然不是!那大圣人孔子为什么毕一生之力去搞一个“周礼”,难道孔子不知道这是个形而下的工程?孔子借“礼”说“理”,是在讲人人心中本有的那个“天理”,(天是天然,不是我们头顶上的天,也不是物理上的宇宙)。

这个天理,就是道,孔子五十岁知了天命,就是知了这个天理,就是悟了这个道!《道德经》里老子说“使民不争”、“以百姓为刍狗”,今人就把民、百姓解释为人民、老百姓,殊不知老子说的民和百姓都是心内的事!圣人说事,往往不用直语,而善用比喻和隐晦之语,老子不知道道该叫什么,就单反复进行比喻,又是道冲,又是谷神,又是玄牝,又是寂兮又是湛兮又是廖兮。

在这方面,释迦更是个大拿,他把一个悟道,完全说成了一个大神话,又是西方极乐又是净土又是彼岸。

而我们就依文解义,圣人写什么我们就信什么,完全不懂圣人的文字只不过是“指月之指”,文字不过是表义,月亮才是真实义。

学习儒释道,凡是没有读懂文字背后真实义的都是没有真正学明白的!到宋代,儒学家才彻底搞明白了孔子说的“礼”实际上是“理”,于是就有了“存天理”之说,发展到明代王阳明更直接了当说“心即理”,天理即是良知,于是又提出“致良知”今天的礼仪教育,重在外形,穿一身汉服,教一个鞠躬拱手作揖,以为就是教授了礼仪,何等肤浅!真正的礼仪教育,要通过“致礼”而“致理”!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其一,孔子认为古代礼仪是社会回归和谐的钥匙,也是修行儒学的途径。

其二,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孔子强调礼仪得体,文质相当。

孔子重视礼仪,倾其一生致力于“克己复礼”。

克己,克制私心、私欲,很好地约束自己;复礼,即恢复礼仪,因袭礼制,以及相应的接人待物的礼数等。

孔子所讲的礼,主要是周礼。

孔子说:“克己复礼为仁。

显然,孔子推行周礼并不是最终目的,周礼只是实现终极目的的手段和路径。

孔子的真正目的是实现“仁”,使社会达到和谐有序。

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礼,是孔子要求学生、门人的行为方式。

因此礼仪是孔子思想的外在体现,也是表象的。

正因为礼仪是外在表象,所以礼仪贯穿于生活的方方面面。

如父子、君臣、兄弟、夫妇、朋友等等,都有许多礼仪。

纵观孔子礼仪,并非迎来送往的繁枝缛节,而是从封建宗法制直至国家建设和社会架构。

既有礼节性的内容,也有管理、协调乃至变通的治理因素。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君子的礼仪既关乎个人行为,也关乎社会责任,因此孔子要求每个人都要认真践行,都要做好。

孔子认为,克己复礼是全民性和全时性的,从君王大臣到平民,并且贯彻始终。

尤其是居高位者,应该成为百姓的表率。

“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

草上之风,必偃。

贤能之人的先进性和示范性,会在社会上起到积极作用。

孔子试图通过“礼仪”来实现他所说的“仁”的理想境界,人与人之间都能亲善,社会和谐。

子曰:“麻冕,礼也;今也纯,俭,吾从众。

拜下,礼也;今拜乎上,泰也;虽违众,吾从下。

仔细体味这一段话,你会发现:孔子所主张的礼仪不是刻板的、一成不变的。

相反,孔子的礼仪是有开拓性和时代特色的。

这也正是孔子儒学保存鲜活生命力的表现。

孔子被后人称作“至圣先师”,历朝历代也开始了将儒学神化、变为己用的过程。

以我个人观点,宋代的程朱理学对儒学研究有突出贡献,但是破坏也最大。

尊孔,进而将孔子所倡导的思想按照礼仪的外壳来程式化,程式化势必僵化。

学习传统文化,应该抓住精髓。

切不要机械地学。

今天的学生学习礼仪,可以简单习知一点历史和传统文化。

古代礼仪,是中华文化上追本溯源的敲门砖。

同时,孔子所倡导的礼仪只是儒学思想的外在表象,其内核是“仁”,构建和谐社会。

通过学习礼仪,努力使自己的行为不偏不倚,中庸,止于至善,做的恰到好处。

如果学到位,孔子的礼仪还是我们前进的问路石。

我是履和斋史话,以上是我对孔子礼仪话题的一些认识,欢迎大家品评、指导。

到此为止 2023-08-26 12:04:22

相关推荐

苹果ipcc是什么意思

苹果ipcc是爱思助手,具体的意思是:爱思助手又称爱思苹果刷机助手,是一款专业的苹果刷机助手、苹果越狱助手。免费为苹果用户提供百万正版苹果软件、热门游戏、苹果铃声、高清壁纸,免AppIeID高速一键下载。备份数...
展开详情

3公顷500平方米多少公顷

1公顷等于10000平方米,500平方米等于零点零五平方米,3公顷500平方米等于三点零五公顷。...
展开详情

什么原来什么写句子

1、教室里天天早晨这么干净,原来是小明提前到校打扫的。2、这里原来是一片沙漠,现在已经绿树成阴了。3、坑害顾客的“精品”原来是伪劣产品冒充的。4、身后响起了叮当的车铃声,我回头一看,原来是好朋友李彤。5、噢,原...
展开详情

苹果11如何关机重启

苹果11关机重启的方法:同时按住左侧任意音量键和右侧关机键。在出现的滑块中,滑动即可关机。按一次音量加键,长按电源键,直到出现开机标志就可以了。iPhone是美国苹果公司研发的智能手机系列,搭载其研发的iOS操...
展开详情

银行卡开户行名称是什么意思

银行卡开户行名称就是办理开户手续的银行营业网点。一般来讲就是用户最初办理存折或者银行卡时发卡的银行。开户行名称在存折上会有登记,银行开具的开户凭单上也是会有显示的。准确的开户行名称有利于财务人员的汇款处理速度,...
展开详情

精选推荐更多>

白杨礼赞的礼赞是什么意思

《白杨礼赞》中“礼赞”的意思就是崇敬而赞美,以“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作为抒情线索,把白杨树生长环境的不平凡,外部形态的不平凡和内在气质的不平凡构成一体。
《白杨礼赞》是茅盾1941年在重庆写的。茅盾耳闻目睹在党领导下抗日根据地人民的沸腾生活,体验到抗日军民质朴、刚强、团结一致、艰苦奋斗的精神,受到极大的鼓舞,对民族解放的光明前途充满信心,满怀激情。这篇文章采用象征手法,通过对白杨树不平凡的形象的赞美,歌颂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和整个中华民族的紧密团结、力求上进、坚强不屈的革命精神和斗争意志。

天门中断楚江开的开字妙在何处

“天门中断楚江开”中“开”字妙在以下三个方面:
1、体现出楚江的霸气和恢弘。
2、体现出楚江的雄浑和刚强。
3、形象地描绘了天门山被楚江隔开的景象。
出自《望天门山》:“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译文:
天门山从中间断裂是楚江把它冲开,碧水向东浩然奔流到这里折回。
两岸高耸的青山隔着长江相峙而立,江面上一叶孤舟像从日边驶来。
《望天门山》是唐代大诗人李白于开元十三年(725年)赴江东途中行至天门山时所创作的一首七绝。此诗描写了诗人舟行江中顺流而下远望天门山的情景:前两句用铺叙的方法,描写天门山的雄奇壮观和江水浩荡奔流的气势;后两句描绘出从两岸青山夹缝中望过去的远景,显示了一种动态美。全诗通过对天门山景象的描述,赞美了大自然的神奇壮丽,表达了作者初出巴蜀时乐观豪迈的感情,展示了作者自由洒脱、无拘无束的精神风貌。作品意境开阔,气象雄伟,动静虚实,相映成趣,并能化静为动,化动为静,表现出一种新鲜的意趣。

什么叫沟通

沟通,汉语词语,拼音为gōu tōng,意思是使双方互相通连,也指人与人之间、人与群体之间思想与感情的传递和反馈的过程,以求思想达成一致和感情的通畅。
没有出处。
近义词:交流、商议、商量。
反义词:堵塞、封闭。
用法:作动词;作谓语;中性词;可用于人,也可用于事物。
例句:有效的沟通并不只是说话就行的,应该是言简意赅,也就是用最少的话把意思表达清楚。
造句:
1、虽然同是中国人,各地区的方言却千差万别,很难互相沟通。必须普及普通话,达到用语言交流的目的。
2、沟通是春天的暖流,充满渴望;沟通是夏天的骄阳,炽热无比;沟通是秋天的大雁,盼望南飞;沟通是冬天的火炉,温暖人间。
3、如果沟通是漆黑的深夜,那么语言便引着你走向皓月当空,繁星满天;如果沟通是通向一望无际的沙漠,那么语言是引领你走向鸟语花香的绿洲;如果沟通是浩瀚无边的大海,那么语言便引领你走向乘风破浪的境界。

风雪夜归人是什么意思

“风雪夜归人”意思是风雪夜回宿的家人回来了。出自唐代诗人刘长卿的《逢雪宿芙蓉山主人》,这首诗首句写日暮山远,次句写投宿的人家,后两句写风雪交加、犬吠人归的情景。全诗语言朴实浅显,写景如画,叙事虽然简朴,含意十分深刻。
原文: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译文:
暮色降山苍茫愈觉路途远,天寒白屋显得更贫困。
柴门外忽传来犬吠声声,风雪夜回宿的家人回来了。
这首诗用极其凝炼的诗笔,描画出一幅以旅客暮夜投宿、山家风雪人归为素材的寒山夜宿图。诗是按时间顺序写下来的。首句写旅客薄暮在山路上行进时所感,次句写到达投宿人家时所见,后两句写入夜后在投宿人家所闻。每句诗都构成一个独立的画面,而又彼此连属。诗中有画,画外见情。
常见热点问答
热点搜索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
作文大全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