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点评2023年上海高考语文试卷

追忆
精选回答

以文化人、以美育人、涵养新时代品格

6月7日上午,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文化考试上海语文科目考试结束后,市教育考试院邀请相关专家对试卷进行了评析。

专家一致认为,今年的语文试卷以《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为命题依据,坚持立德树人,培根铸魂,守正创新,考查核心素养,落实教学评一致,符合高校人才选拔要求。

一、坚持立德树人,培育新时代高尚品格

试卷注重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引导考生提升思想道德修养,促进新时代高尚品格的形成。默写中《论语·卫灵公》《史记·屈原贾生列传》的名句、诗歌《酬李少府见赠》、文言文《儒贾传》《游京师郭南废园记》等材料所传达的坚贞、豁达、义善、乐道等品格均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内容。社科类现代文节选自关于进化论的科普著作,谈及伦理道德和法律对人类社会生活的意义,有利于考生增强道德观念,坚守社会约束机制。写作题激发考生求知欲,启发考生全面思考探索精神应有的积极因素,充分发挥语文学科“以文化人”的功能。

试卷在反映时代风貌、科技进步的同时,致敬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坚守,引导考生树立文化自信。积累运用部分充电机器人的材料,贴近现代生活实际,反映时代新风貌。文学类现代文《篾匠阿爷》礼赞劳动的价值和工匠精神,思考时代进步对传统手工艺的影响,意味悠长,实现“以美育人”的功能。

二、落实课标理念,考查核心素养

试卷以新课标为命题依据,紧扣学习任务群,创设贴近考生学习、生活实际的情境,考查考生核心素养发展水平。

试卷中渗透了新课标学习任务群的理念,注重整本书阅读、多文本阅读的方法养成。社科类现代文阅读部分兼顾“整本书阅读与研讨”“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科学与文化论著研习”学习任务群的要求,考查考生利用图书目录、试读内容、读者评论等把握整本书的主要内容和重要旨趣的能力。同时又要求考生对有偏颇的读者评论表达自己的看法,考查其理性思维和表达能力。文言文《儒贾传》阅读试题引导考生比较作者小序与正文中传主的话,在辨析多个文本不同观点中形成自己的观点。这些试题有利于综合、深入地考查考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品质。

试卷创设了多样的情境,如修改给老师的邀请函、阅读图书馆网页内容、体会篾匠的内心世界、分析给传主的新店取名“义善坊”的原因;还设置了以情境为载体的综合性试题,如请考生综合多方面信息写一条读者评论。这类试题让考生在真实情境中充分展示核心素养发展水平,体现语文学科的综合性与实践性。

三、坚持守正出新,落实教学评一致

试卷整体结构、分值比例、题型、题量基本保持稳定,试题难度设置严格依据学业质量标准,具有较好的区分度,有利于科学选拔和人才培养。

试卷在创新试题形式的同时,选材方面亦有突破。如文言文《儒贾传》以“儒贾”形象引导考生关注商人身上的“儒者之行”,使考生能够立足文本,多角度认识、评价人物形象。

全卷或显性或隐性地关联教材内容。文学类现代文《篾匠阿爷》的主人公在时代变化中坚守自我,彰显工匠精神,与以“崇尚劳动、热爱劳动”为主题的统编教材必修上册第二单元呼应;古诗文相关考查内容关联部分课文中体现的儒家思想和道德追求;社科类现代文阅读试题涉及“逻辑谬误”,须以统编教材选择性必修上册第四单元《逻辑的力量》的学习为基础。试卷的选材和设题均引导高中语文教学关注课堂,重视教材,优化师生的教与学。

一条寂寞的鱼 2024-05-17 16:06:41

相关推荐

国考研究生能不能以本科专业报名

在国家公务员考试中,招录职位表中所要求的学历为报考人员所获得的最高学历。社会在职人员应以获得的最高学历进行报考,应届高校毕业生以即将获得的最高学历进行报考。如,招录职位表中要求限本科学历的,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
展开详情

考研后第一学历是什么

考研后第一学历是什么如果读完本科后直接进行考研,进修研究生,那第一学历为硕士;如果本科毕业参加工作后,才进修研究生,那第一学历就是本科。第一学历是不间断的普通全日制教育的最高学历。考验后的第一学历是什么1、如果...
展开详情

兰州理工大学学费

兰州理工大学学费兰州理工大学学费为建筑学、城市规划专业5500元/学年;工科类专业4700元/学年;艺术类专业6800元/学年;理科类专业4300元/学年;外语类专业4400元/学年;其他类专业学费为4000元...
展开详情

适合专科生考研的学校

适合专科生考研的学校适合专科生考研的学校有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天津大学、南开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湖南大学、吉首大学、湘潭大学、吉林大学、延边大学、长春理工大学、河北大学、河南大学...
展开详情

高考农村专项计划报名条件

高考农村专项计划报名条件高考农村专项计划报名条件为需要为国家专项计划定向招收贫困地区学生;需要为地方专项计划定向招收各省实施区域的农村学生;需要为边远、贫困、民族等地区县以下高中勤奋好学、成绩优良的农村学生。高...
展开详情

精选推荐更多>

未雨绸缪是什么意思

未雨绸缪,拼音:wèi yǔ chóu móu,是一个汉语成语,意思是天还没有下雨,先把门窗绑牢。比喻事先做好准备工作。成语结构为复杂式;在句中作谓语、定语。
出自清·无名氏《官场维新记》第四回:“那是不关我教习的事,在乎你们自己未雨绸缪的。”
造句:
1、面对这个充满竞争的社会,我们要未雨绸缪,早做准备。
2、做事应该未雨绸缪,居安思危,这样在危险突然降临时,才不至于手忙脚乱。
3、我们要未雨绸缪,各位同学应及早温习功课以迎接考试。
4、如何预测这些变化,未雨绸缪,取得市场的先机,对企业的未来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
5、年轻时就要未雨绸缪,为年老生活所需做好储蓄。

好的故事写于几年几月几日

《好的故事》创作的时间是1925年1月28日。《好的故事》是现代文学家鲁迅于1925年创作的一首散文诗。此文通过对梦境中“好的故事”的描绘,反映了作者鲁迅在希望与失望的矛盾中,启示人们毁掉“昏沉的夜”,实现充满“好的故事”的生活的强烈愿望,表现了作者鲁迅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歌赞,对理想的热烈憧憬。全文景物写得真实、细致,且景中有情,景中有意。
原文节选:河边枯柳树下的几株瘦削的一丈红,该是村女种的罢。大红花和斑红花,都在水里面浮动,忽而碎散,拉长了,如缕缕的胭脂水,然而没有晕。茅屋,狗,塔,村女,云,……也都浮动着。大红花一朵朵全被拉长了,这时是泼剌奔迸的红锦带。带织入狗中,狗织入白云中,白云织入村女中……在一瞬间,他们又将退缩了。但斑红花影也已碎散,伸长,就要织进塔,村女,狗,茅屋,云里去。
这篇散文以梦幻的形式,描写了一个没有“故事”的“好的故事”,寄寓了作者深邃的思想和执著的追求,全文以情绘景,情景交融,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作者把自然景物写得优美、壮观,创造了饱含作者美的情感和美的理想的诗的意境。

关于江南五言绝句

关于江南五言绝句:
1、《鸟鸣涧》唐·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2、《采莲曲》唐·刘方平:
落日清江里,荆歌艳楚腰。
采莲从小惯,十五即乘潮。
3、《春晓》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4、《偶步》清·袁枚:
偶步西廊下,幽兰一朵开。
是谁先报信,便有蜜蜂来。
5、《相思》唐·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不论和无论的区别

不论和无论的区别:
1、含义不同:
无论,表示连词:不管;不论。古义是不要说,更不用说。
不论,指不进行深入讨论、考察或评论;不管,无论;表示条件或情况不同而结果不变,下文多用“都、总”与它呼应。
2、引证释义不同:
无论:
①连词。不论,不管。表示在任何条件下结果都一样。
②不必说;且不说。
③犹不止,岂止。
④不追究。
不论:
①不考察,不评论。
②不议论,不谈论。
③连词。不仅;不但。
④连词。表示条件或情况不同而结果不变。
3、出处不同:
“无论”出自东晋·陶渊明《桃花源记》:“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不论”出自战国·荀子《荀子·性恶》:“不恤是非,不论曲直,以期胜人为意,是役夫之知也。”
4、词性不同:
在现代汉语中“无论”仅作为无条件连词使用。
“不论”既作为连词使用,又同时保留了动词词性,成为兼类词。
常见热点问答
热点搜索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
作文大全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