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悯是什么意思
一个人经常悲悯众生之苦,这个人会是什么样的人?
这样的人,是不以自己的处境和立场为唯一立场的人,不以自己的利益为重。
他的眼睛能越过自己已有的,看到更广大的与他处境不同的人群,感同身受地体味到他们的悲哀。
王尔德童话中的《快乐王子》就是这样的人。
王子锦衣玉食,他自述:以前我住在逍遥自在的王宫里,那是个哀愁无法进去的地方。
白天人们伴着我在花园里 玩,晚上我在大厅里领头跳舞。
沿着花园有一堵高高的围墙,可我从没想到去围墙那边有什 么东西,我身边的一切太美好了。
我的臣仆们都叫我快乐王子,的确,如果欢愉就是快乐的 话,那我真是快乐无比。
我就这么活着,也这么死去。
一切在他死后发生了变化。
因为他被做成一个雕塑站在很高的地方,这其实是一个隐喻,隐喻他的立场和视野已经产生了变化,他能看到的,就不再仅仅是王宫的墙壁所环绕保护的。
当他开始作为雕塑存在的时候,他仍然光环万丈,非常漂亮,非常快乐,神采奕奕。
沮丧的人们走过来了,凝视着这座非凡的雕像喃喃自语地说:“世上还有如此快乐的人真让我高兴”。
但后来,他看到的越来越多,看到这座城市里的丑恶和贫苦,那是以前无法进入王宫的一切事物,他看到了这样的情景:“远处的一条小街上住着一户穷人。
一扇 窗户开着,透过窗户我能看见一个女人坐在桌旁。
她那瘦削的脸上布满了倦意,一双粗糙发 红的手上到处是针眼,因为她是一个裁缝。
她正在给缎子衣服绣上西番莲花,这是皇后最喜 爱的宫女准备在下一次宫廷舞会上穿的。
在房间角落里的一张床上躺着她生病的孩子。
孩子 在发烧,嚷着要吃桔子。
他的妈妈除给他喂几口河水外什么也没有,因此孩子老是哭个不停。
快乐王子让小燕子把自己身上钉着那些宝石啄下来,飞去送给这些可怜的穷人们。
燕子是他的伙伴,是他的眼睛的延伸。
因为有了燕子,他看到了更多更多这样的穷人。
比如,乞丐们坐在大门口,饥饿的孩子们坐在巷子里望着昏 暗的街道,桥洞里面两个孩子相互搂抱着想使彼此温暖一些,“你们不准躺在这儿,”看守驱赶他们,两个孩子又跚蹒着朝雨中走去。
燕子把这一切告诉了王子,王子身上的宝石就全让小燕子啄去送给他们了。
在这里我们可以深入地说一点快乐王子的宝贵。
世间可能有乐善好施,那是在保存着自己的大部分利益之余,很少有人像快乐王子那样,使自己最后真正地一无所有,所有的宝石全部分散,变成一个身上灰不溜秋的像乞丐一样的雕像。
市长们都说,这个雕像太难看了,把它拿下来烧掉吧。
他真的就被这样烧掉了。
这是真正的千金散尽并把自己彻底舍弃。
烧掉的时候,快乐王子的心怎么都烧不溶,人们把那颗铅做的心扔在垃圾桶。
《快乐王子》是英国童话,而在我们中国,顾城虽然是一个备受争议的诗人,也有一首诗,跟《快乐王子》有着相近的心态。
诗是这样的我是一个悲哀的孩子我从北方的草滩上走出,沿着一条发白的路,走进布满齿轮的城市走进狭小的街巷板棚,每颗低低的心孩子和王子,本来都是人世间最快乐的人,但是在王尔德笔下,王子是悲哀的,在顾城笔下,孩子也是悲哀的。
他们的悲哀,是因为他们看到了“布满齿轮的城市,狭小的街巷,板棚,每颗低低的心”。
他们的悲哀,正是他们的悲悯,是他们从自己的这具狭小的肉身出发和出离,代入了万千其他人。
佛祖为什么说很慈悲,因为佛祖一直悲悯众生之苦,但是佛祖却是个无情而有大爱的人,大爱是什么,是包容一切的心,而无情什么,当你做到无情的时候你才能看不到自己,不为情所困,你才能去悲悯众生之苦。
现实中的悲悯众生之苦的人,你可以说是消极主义心态,喜欢同情别人的遭遇,用别人的痛苦来安慰自己的心理,虚伪的伪善,我觉得是不正常的,错非这个人真是个真正有大智慧的人,不然就是一个看不得别人好,巴不得别人都比自己过的不好的心理变态者,到处传播消极思想,这种人看似慈悲,其实本身就是个悲观主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