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人掉进黑洞吗(黑洞)

郁金香
精选回答

第一个进入黑洞的人

高Way,这是一个即便熟读过《三体》的科幻迷们,看到也会愕然的名字。在《三体》诸多拯救人类文明的英雄们面前,这个短暂出现,名字还略显古怪的科学家,几乎注定会被所有人忽略,可当我们回顾他的故事,看到他为之付出生命的科研项目,一定会忍不住的发出一声惊叹,他居然是人类文明中,最早抵达宇宙“终点”的人。

地球

高Way是地球文明掩体纪元登场的科学家之一,了解三体宇宙纪元史的小伙伴肯定知道,这个时期正是人类族群,为了应对黑暗森林打击而把所有力量投入科研的阶段,掩体工程和缓迟光速(制造黑域)两个科研项目也是在这个时期开始高速发展,人类也成功在太阳系其他行星上建造了大量的太空城,但掩体工程也为之后的大悲剧,埋下伏笔。

三体高Way

当时的人类文明还“傲慢”的认为,降低光速制造黑域,是能够拯救人类乃至太阳系的第二条路,是不得已而为之的办法,但如果有先知能够看到之后歌者文明的降临,那么所有人都将会明白,人类只有用科学的力量征服“光速”才是生存的唯一道路,但贵为宇宙规律之一的光,除了神级文明以外,又岂是人类科学家能够“束缚”的存在?

光速

有一定科学基础的朋友都知道,在现实科学中,根据爱因斯坦相对论的定义,真空中唯一不可变量的东西就是光速,光速每秒299792458m是物理学的基础法则,同时由于光粒子本身没有质量,所以光速也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人类能够通过各种反射镜降低光的传播效率和路径,但是不可能改变光在宇宙中传播的速度。

爱因斯坦

《三体》作为硬科幻,宇宙学的基础理论自然是建立在现实科学之上,而高Way所面对的,正是光速不可改变这堵高墙,在进行各种降低光速的实验中,这个患有严重“自闭症”的天才曾几度绝望,但万幸的是,人类在确定三体智子离开太阳系以后,开始建造巨型粒子加速器(恒星级环日加速器),这种级别的加速器通过粒子碰撞,会诞生一种让所有文明恐惧的天体——黑洞。

黑洞

黑洞遇到光,相当于宇宙最狠的遇到了最快的,结果自然是不言而喻,即便是光速,也必须臣服在黑洞这位宇宙最“狠”的天体脚边,因为黑洞的属性无限接近于宇宙大爆炸的奇点,高Way正是看到了这个契机,才决定利用加速器制造一个黑洞(微纳米级),然后束缚光速进行科学研究。

黑洞引力

制造黑洞的实验非常成功,但遗憾的是,由于黑洞巨大的引力带来的视界限定,科学家根本无法取得黑洞内部的任何实验数据,也无法看到光在黑洞内部的运行规律,仅仅通过吸积盘和黑洞引力圈构造,高Way还是无法撼动光速的一分一毫,正是在这种无尽的折磨中,这个甘愿为科学献祭的男人精神彻底崩溃,做出了一件任何文明群体都不敢尝试的事情,他进入了黑洞。

黑域

高Way进入黑洞以后,他在大宇宙的一切都将瞬间湮灭,因为无论他在黑洞内部发现了任何的关于宇宙的奥秘和真相,都不可能再把它传递出去,事实上由于黑洞巨大引力造成的时间流参照物差异,直到程心和曹彬从冬眠中苏醒前往“光速2号”考察的时候,高Way依然在跌落黑洞的过程中,而且跌落的过程将持续到大宇宙的末日,永不停息。

三体宇宙

作为一个和杨冬类似的,悲情的科学家,高Way献身科学不是为了拯救人类,而是为了看到宇宙的真相,或许在黑洞内部参照系中,他已经看到了黑洞黑核的本质,看到了宇宙奇点的真实面貌,知晓了宇宙一切奥秘的真相,看到了宇宙的起源和毁灭,但这一切对于黑洞以外的人类文明来说,都无关紧要了。

黑洞有人进去过吗?

01

在现实生活中,目前没有任何人类掉入过黑洞。只有电影《星际穿越》中的宇航员库珀有过此经历。

当一个宇航员掉进黑洞中会发生什么,是永生不死还是瞬间灰飞烟灭?黑洞的引力如此强悍,宇航员将被拉扯成意大利面条,然后被撕碎成基本粒子乃至能量弦吗?其实现实比幻想更加诡异,当然,目前一切只能停留在理论猜测阶段,毕竟至今仍没有任何人类曾拥有掉入黑洞的经历。

科学家推测,当宇航员落入黑洞的一瞬间,对他而言,整个宇宙将被一分为二,宇航员自己将永远向奇点前进。而在外界的人看起来,他则已经定格为一座在视界边缘的丰碑,保持着向黑洞中心前进的姿态,永远也不会消失。

《星际迷航》中库珀掉入黑洞没有被撕裂,这是因为他掉入是一个古老温和的黑洞,该黑洞质量是地球的1亿倍。有一个裸奇点,当物质通过这个奇点就可以进入四维空间或是新的宇宙,黑洞的奇点是一个世界和时空的节点,有着超小体积和无限大的空间曲率。库珀实际是已经被撕裂死了,但是那一瞬间得以永恒,他可以永存至宇宙毁灭。最后我们总结一下,宇航员在掉入黑洞那一瞬间可以永存,他由三维转为二维保存在黑洞边界,如果他足够好运恰好掉入黑洞奇点,那么他可以说是进入一个新世界,出现在他眼中可能是四维空间也可能是一个新宇宙。

爱因斯坦指出,黑洞的时空曲率无限大,将严重的扭曲时空,当时空扭曲到无限,这就是黑洞中心“奇点”。这里时间和空间失去意义,一切宇宙规律全部失效,但没有人知道靠近奇点会发生什么,还是那句话,毕竟目前仍没有宇航员掉进黑洞。

在电影《星际穿越》中,曾有过宇航员靠近大质量星球的场景,几个人在此短暂停留了几小时,可在外围空间轨道等待的宇航员却度过了20年,这就是强悍引力所造成的时间变慢效应。也就是说,距离黑洞越近,时间越慢,而黑洞外界有一个事件视界,半径大小就是黑洞的史瓦西半径。

当宇航员在视界之外,以光速还是可以逃逸的,一旦进入视界,光速也无法逃离,只能滑向黑洞中心奇点。此时视界内和视界外已分成两个宇宙,宇航员认为自己正匀速直线运动,但观察者却看到宇航员的速度越来越慢,当接近视界边缘,宇航员变得完全静止不动,变成了人类探险史上的丰碑。

最好玩的是,在黑洞外,时间是单向的,空间是双向的;我们不能穿越回到过去,但可以前后移动;可黑洞内时空扭曲太厉害,时间成了双向,空间却变成单向,掉进去的宇航员只能向前朝着奇点运动,且永远不可能朝外界传递信息。

有人进去过黑洞吗

一般情况下,没有人进入黑洞,因为距离太远,到达不了。

黑洞是相对论中预言的密度极大、体积极小的天体,连光都无法逃脱它的引力。爱因斯坦曾经告诉我们,重力会导致时空扭曲。当一颗恒星燃烧殆尽的时候,会产生极端的密度。体积变得无限小,引力却变得异常庞大。在边界范围内的任何物体都无法逃脱。连时间都被引力拉扯的非常长!最后形成了黑洞。吸引着一切靠近的物体!

黑洞的由来:

1916年,德国物理学家史瓦西通过计算,终于给出了广义相对论的第一个严格解。然后,他发现所有的星体都存在一个史瓦西半径,如果星体的实际半径比它的史瓦西半径要小,那么它就会变成一个黑洞。

从那以后,关于黑洞的理论研究便拉开了序幕。不过一直到现在,我们对黑洞的研究也仅仅停留在理论阶段,科学家们用了几十年的时间,也仅仅用射电望远镜和计算机合成出了一张照片。

至今为止,科学家们对黑洞的研究仍在继续,并且提出了许许多多的理论。其中有白洞理论,该理论认为在黑洞的背面存在一个与黑洞完全相反的天体,黑洞吞噬物质,白洞则会释放物质。还有宇宙通道理论,该理论认为黑洞是连接空间以及宇宙的通道。只有穿过黑洞,就能快速抵达宇宙的任意地方,甚至去往其他的宇宙中。

温柔体贴 2024-05-07 11:56:03

相关推荐

游鉴湖秦观原文翻译

宋朝是文学作品发展的高峰时期,有很多文人留下了不少经典的作品。比如说苏轼、李清照、辛弃疾、秦观等一大批优秀的诗词作家,都有脍炙人口的作品。游鉴湖秦观原文翻译游鉴湖[宋]秦观画舫珠帘出缭墙,天风吹到芰荷乡。水光入...
展开详情

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是一部什么小说

歌德1749年8月28日出生于法兰克福镇的一个富裕家庭。小时候歌德的父亲非常严肃,相反,母亲用不同于父亲的温柔母爱来安慰、保护着歌德、鼓励和引导他的学习兴趣,努力培养歌德正确理解文学的能力。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
展开详情

雨果的创作生涯可分为几个时期

雨果1802年2月26日出生于法国东部城市贝桑松,出生6周后,雨果随父母到处奔波。雨果幼时便显露出极高的文学天赋,后来的创作产生了不小的影响。雨果的创作生涯可分为几个时期雨果的创作生涯可分为四个时期。第一个创作...
展开详情

曾巩那届状元是谁

宋朝是我国历史上文化最繁荣的时代,文人最向往的时代,今天通过北宋一届科举考试的榜单,来向大家诠释什么叫做群英荟萃、群星闪耀。曾巩那届状元是谁状元是章衡。在宋朝,有这么一届科举榜单,可以说是科举史上的第一名榜,可...
展开详情

马致远元杂剧代表作

马致远,元代著名的文人代表,号东篱,常被称为马东篱,他被称为“元曲四大家”之一。马致远的作品风格典雅,语言精妙,他的作品在元代时期就很有名气,广受人们的喜爱。马致远的戏曲作品以神仙道化作品为主,故他有“马神仙”...
展开详情

精选推荐更多>

汝只患不能自立,勿患人之不己知翻译

“汝只患不能自立,勿患人之不己知”的翻译是你只需要担心自己能否自立,不要担心别人不懂你。
该句话出自晚张之洞所写的《诫子书》。
节选内容:汝之前途,正亦未有限量,国家正在用武之秋,汝纵患不能自立,勿患人之不己知。志之志之,勿忘勿忘。
译文:你的前程,正可谓不可限量,国家正是在用兵的时候,你只需担心自己不能够成才,不需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记住记住,别忘别忘。
思想:《诫子书》是修身立志的名篇,其文短意长,言简意赅,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澹泊宁静中下工夫,最忌荒唐险躁。

志存高远的前面是什么

原句为“志当存高远”,前面是“夫”。出自《勉侄书》:“夫志当存高远,慕先贤,绝情欲,弃凝滞,使庶几之志,揭然有所存,恻然有所感。忍屈伸,去细碎,广咨问,除嫌吝;虽有淹留,何损美趣?何患于不济?”
译文:
一个人的志向应当保持高尚远大,仰慕先贤人物,断绝情欲,不凝滞于物,使贤者的志向高高地有所保存,诚恳地有所感受,能屈能伸,抛弃琐碎的东西,广泛地向他人咨询、学习,除去狭隘、悭吝,这样即使未得升迁,又何损于自己美好情趣?何愁理想不能实现?如果意志不坚定,意气不昂扬,徒然随众附和,沉溺于习俗私情,碌碌无为,就将继续伏匿于凡庸人之中,终究不免于卑下的地位。
《勉侄书》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为勉励侄子诸葛恪而作。全文虽87字,字字珠玑,却包含着对侄子诸葛恪的种种期盼,并演变出志存高远一词。

望天门山把什么比作什么

《望天门山》诗中“天门中断楚江开”用了奇妙的比喻,把天门山比作打开的天门。
原文: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译文:
天门山从中间断裂是楚江把它冲开,碧水向东浩然奔流到这里折回。
两岸高耸的青山隔着长江相峙而立,江面上一叶孤舟像从日边驶来。
《望天门山》是唐代大诗人李白于开元十三年(725年)赴江东途中行至天门山时所创作的一首七绝。此诗描写了诗人舟行江中顺流而下远望天门山的情景:前两句用铺叙的方法,描写天门山的雄奇壮观和江水浩荡奔流的气势;后两句描绘出从两岸青山夹缝中望过去的远景,显示了一种动态美。全诗通过对天门山景象的描述,赞美了大自然的神奇壮丽,表达了作者初出巴蜀时乐观豪迈的感情,展示了作者自由洒脱、无拘无束的精神风貌。作品意境开阔,气象雄伟,动静虚实,相映成趣,并能化静为动,化动为静,表现出一种新鲜的意趣。

山居秋暝古诗翻译20个字

《山居秋暝》古诗翻译:空旷的群山沐浴了一场新雨,夜晚降临使人感到已是初秋。皎皎明月从松隙间洒下清光,清清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竹林喧响知是洗衣姑娘归来,莲叶轻摇想是上游荡下轻舟。春日的芳菲不妨任随它消歇,秋天的山中王孙自可以久留。
译文: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山居秋暝》是唐代诗人王维的诗作。此诗描绘了秋雨初晴后傍晚时分山村的旖旎风光和山居村民的淳朴风尚,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田园并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足心情,以自然美来表现人格美和社会美。全诗将空山雨后的秋凉,松间明月的光照,石上清泉的声音以及浣女归来竹林中的喧笑声,渔船穿过荷花的动态,和谐完美地融合在一起,给人一种丰富新鲜的感受。它像一幅清新秀丽的山水画,又像一支恬静优美的抒情乐曲,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的创作特点。
常见热点问答
热点搜索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
作文大全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