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第一课”读后感

往复随安
精选回答

看了《开学第一课》让我感触良多。那么,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收集的“开学第一课”

读后感

供大家

阅读

参考。

“开学第一课”读后感1

今天,在校老师统一让我们观看了《开学第一课》,这节课专递的主题是“我的梦,中国梦”。长城是中国伟大的象征,这次开学第一课就是在中国伟大的象征上,上课的。

梦想,每个人都拥有过,在灾难来临时,不管发生了什么,伤害了多少,我们的梦始终都在。这次,还邀请了许多明星来诉说他们(她们)梦想的过程,梦想的坚持。这节课分为四节课,用不同的方式来了解梦,比如水稻之父袁隆平,因为他的坚持,不仅实现了自己的梦想,还实现了中国的梦想。试飞英雄李中华,不顾自己的利益,只为祖国做贡献,勇敢的精神是人佩服。一位父亲在泥石流发生,想去看自己女儿的情况,却发现女儿已远离人世,但父亲还是把女儿打扮的漂漂亮亮,并也会一直持续女儿的梦想。每到那煽情的部分,心灵就会触动,眼泪就会情不自禁的流下,因为父亲对女儿的爱,因为对梦想的坚持,因为对梦想的尝试,一次次都实现了。

从小学到中学,从小孩到青年,我们心中一直都有梦,从未断过,梦想也在不断的变化,但因为心中有梦想,梦想就是希望。梦想就是想要实现。那么我们要学会坚持,因为坚持,才可能成功。让我们带着心中的梦想,放飞在中国伟大的长城上!

“开学第一课”读后感2

今天,我看了一部名叫《开学第一课》的节目。看过了这个节目,我产生了很多的感想。

今年《开学第一课》的主题是“美就在你身边”。

如果想让生活充满美,首先先要学会发现美。生活中不是不充满美,而是缺少一双发现美的眼睛。这种美不单单是视觉上的美,外表的美。这种美,可以是妈妈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美,可以是老师美丽温柔的美;也可以是环卫工人朴实,善良的美。

我们不但要发现美,还要学会创造美。就像于丹老师和他的学生一样,那种关系已经远远超过了师生关系。我们也要学会创造美,只要多做好事,我们这些小孩子也可以创造美。

传递美也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现在我还可以回想起来在六月六日中午是一点三十五分二十七秒在大巴车上发生的那一幕,吴斌叔叔被一块重大七公斤重的铁块砸中了腹部。那时,吴斌叔叔忍着痛苦把车平稳的停了下来,而这一切的一切,吴斌叔叔只用了四十五秒的时间。最后,吴斌叔叔还是因抢救无效而离开了我们。他一个人感动了一座城,他牺牲了自己,却把车上二十四个人的生命延续了下去。我们一定要把这种美传递下去!在常石磊哥哥的《爱的接力》的歌声下,第三节课结束了。

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完美的团队。说的没错啊,一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而一个团体的力量是无比巨大的。就像以陈一冰为队长的中国体操男团一样,如果没有团队合作零失误的情况下,我们中国队肯定会与伦敦奥运会的男子体操金牌擦肩而过的。团队之间的和谐也是美的,我们一定要留住这样一份非常可贵的美。

看了《开学第一课》我知道了“四美”。我也要把和生活连接到一起,学会“发现美”“创造美”“传递美”“和谐美”!

“开学第一课”读后感3

开学第一课对我们来讲是十分特殊的一课,如诗如画般映入我的眼帘。一课之中是我印象最深刻地是第二课题,关于“爱”的那段感人的故事。爱有很多种:爱生活、爱自己、爱生命、爱亲人、爱他人。亲人是血浓于水,与自己最亲密无间的人,亲人带我如同栽培一株正待哺育地小苗,百般呵护,恰似一枝娇嫩地花骨朵儿,悉心打理着。回忆起心中就会有一股暖流滋润我的心田。

“可怜天下父母心”,不是每个人都能如父母的意愿与希望的寄托,但是父母却任劳任怨,默默无闻、无私的奉献了他们的青春与心血。

爱的一个微妙的眼神,一个动作都弥足珍贵。“我们从父母那儿索取的一切,可曾馈赠回父母呢?”每问到这句话时,往往有许多的人做不出铿锵有力地回答。

人的天性就是这样顽劣,拥有时表现的满不在乎,当失去并且再也无法挽回时且又感到那么遥远,那么温柔,而又那么肯定的一去不复返。爱不是酸涩悲伤的,而是甘甜美好的。悲伤的爱并不是真正的爱,而是一种失去的惋惜之情罢了。

沉甸甸的爱意充溢在心田的果实,却不曾摘下给予他人,感受那滋润甜美味道。丝丝缕缕在你的心间,片片刻刻的时间由自己掌控,时间的流里尘封着陈旧的片花。只要勇敢地踏进这里的一个步伐,水平如镜的镜面被踏碎,即而欣赏到美丽的心境,闻见歌禽的妙音和无量闲花草馥予的芳香,月儿的步伐已迈过这心坎更贴进所爱人的心境的彼岸。岸上的杏桃花绽开了油光滑亮粉嘟嘟的面庞,红、黄、蓝、紫、橙的小草花点缀在绿茵上头,蔚蓝天空里的彩虹桥倒映在潭水中,粼光闪闪,引人注目。

简易而明了的行径为何偏在一切怠谢的时境才顿悟到时光的流逝,可惜岁月不待人,大好春光不惜,就只能擦肩而过,遗憾终生。问时间都躲藏到何处去了,问别人不如问自己来得跟清楚,时间可以

证明

一切。

此时此刻正是一道全新的起跑线,珍惜现在,迎接明天。将一颗颗善意的珍珠用牢固的金丝颗颗串起来,就是世界上最珍贵的一条无价项链。爱心项链串起了颗颗真诚的心,让大家心系一处,播撒爱的种子。让我们拾起这根金线,也做一个串项链的人吧!

隐心 2024-04-21 10:51:30

相关推荐

如果你在宋代过春节,那么你会遇到的情况是 ①祭祀祖先,迎神供佛,挂年画,贴“桃符”。

题目内容:如果你在宋代过春节,那么你会遇到的情况是①祭祀祖先,迎神供佛,挂年画,贴“桃符”。②围炉而坐,饮酒唱歌,“守岁”。③早起登高,祝福新年。④燃放鞭炮,穿新衣,往来拜年。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
展开详情

某同学举办主题为“多彩的城市生活”图文展览。“闲听瓦内讲评书,粉怪传奇胜翻读。打诨烟

题目内容:某同学举办主题为“多彩的城市生活”图文展览。“闲听瓦内讲评书,粉怪传奇胜翻读。打诨烟花皆悦众,全凭利口誉京都”。这首诗与下列哪一幅图片搭配在一起最合适A.唐都长安B.北宋东京C.元朝大都D.明朝北京最...
展开详情

喜马拉雅山仍在不断上升的原因是[ ]A、位于板块交界处 B、位于板块扩张部位 C、位

题目内容:喜马拉雅山仍在不断上升的原因是A、位于板块交界处B、位于板块扩张部位C、位于火山、地震带上D、位于板块挤压部位最佳答案:D答案解析:该题暂无解析考点核心:板块漂移学说:解释地壳运动和海陆分布﹑演变的学...
展开详情

王国维说:“中国政治与文化之变革,莫剧于殷、周之际。”“殷、周之际”的政治变革是:

题目内容:王国维说:“中国政治与文化之变革,莫剧于殷、周之际。”“殷、周之际”的政治变革是:A.从“公天下”到“家天下”B.从方国联盟到封邦建国C.从方国联盟到郡国并立D.从封邦建国到中央专制最佳答案:B答案解...
展开详情

下列属于自爱的是()①珍爱生命 ②认识自己的精神世界 ③悦纳并完善自己 ④认识自己的

题目内容:下列属于自爱的是()①珍爱生命②认识自己的精神世界③悦纳并完善自己④认识自己的发展潜力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最佳答案:D答案解析:自爱就是爱护自己的身体,珍惜自己的名誉。所以①②③是...
展开详情

精选推荐更多>

赠予的意思

赠予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zèng yǔ,送财物或他物给人。亦指赠给的财物等。当财产、物品等标的物的所有权出现了单方向的转移时,这种行为就是“赠予”。
出处:《新唐书·突厥传下》:“高祖初即位,与和,因数出军助讨贼,故诡臣之,赠予不可计。”
造句:
1、智慧不能创造素材,素材是自然或机遇的赠予,而智慧的骄傲在于利用了它们。
2、时光把它包裹住的礼物赠予。我们不带遗憾地前往。
3、不跟风,不奔俗,快乐心情追随你;不送金不给银,身体健康赠予你;不铺张不浪费,幸福人生属于你。世界问候日,祝福最爱的你。
4、太阳红着脸,披着余晖织成的锦衣,从地平线下,缓缓升起。她微笑着,把温温暖光亮大方地赠予给普天下的人。

女子之嫁也的之的意思

“女子之嫁也”的“之”用于主谓语之间的结构助词,没有实际意义。
“之”的意思解释:
1、往。
2、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限于做宾语)。
3、人称代词。虚用,无所指。
4、指示代词。这;那。
5、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组成偏正词组。
6、表示领属关系。
7、用在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它的独立性,使变成偏正结构。
组词:之后、之前、之一、兼之、总之、反之、之子、顷之、之流、之上、加之、之外、有之。

江郎才尽能形容自己吗

“江郎才尽”能形容自己,“江郎才尽”是汉语成语,原指江淹少有文名,晚年诗文无佳句;后常比喻才思减退。出自南朝·梁·钟嵘《诗品·齐光禄江淹》:“初,淹罢宣城郡,遂宿冶亭,梦一美丈夫,自称郭璞,谓淹曰:‘我有笔在卿处多年矣,可以见还。’淹探怀中,得五色笔以授之。尔后为诗,不复成语,故世传江郎才尽。”
造句:
1、在文学创作上他已是江郎才尽了。
2、有的作家写不出好的作品来,并不是江郎才尽,而是没有生活阅历。
3、一个有天分的人,若恃才傲物,不肯力学,总有一天会江郎才尽的。
4、作家难免会有文思枯竭,江郎才尽的时候。
5、他开始恐慌,他怕会失去这段旋律然后从此江郎才尽。

薄薄的水蓝色纱衣指什么

薄薄的水蓝色纱衣指的是(地球外部的)大气层。
该句出自课文《只有一个地球》:“据有幸飞上太空的宇航员介绍,他们在天际遨游时遥望地球,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晶莹的球体,上面蓝色和白色的纹痕相互交错,外面裹着一层薄薄的水蓝色‘纱衣’。”
虽然没有写出本体,但是也能很清楚知道“纱衣”指地球外部的大气层,把大气层比喻成“纱衣”。
“只有一个地球”,是1972年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的人类环境会议提出的响亮口号,《只有一个地球》是一篇说明文,从人类生存的角度介绍了地球的有关知识,阐明了人类的生存“只有一个地球”的事实,呼吁人类应该珍惜资源,保护地球。
课文层次分明、脉络清晰。先从宇航员在太空遥望地球所看到的景象写起,引出了对地球的介绍;接着从地球在宇宙中的渺小、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有限而又被不加节制地开采或随意毁坏等方面,说明地球面临着资源枯竭的威胁。
然后用科学家研究的成果证明,当地球资源枯竭时,人类无法移居到第二个合适的星球上;最后告诉读者:人类应该精心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
常见热点问答
热点搜索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
作文大全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