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育要以崇高为价值取向阅读答案

雨润静荷
精选回答

审美活动的本质在于养成生命主体纯粹而积极的情趣、奋发而有为的精神和高雅而致远的气度,所谓“以美育人、以文化人”,完成的正是这样一个富有生命力的美育任务。然而,在社会转型和持续开放的过程中,美育观念则暴露出某些偏颇和消极倾向,一些美育实践表现出技术化、狭隘化或表面化等问题。

对于美育而言,应以其滋养主体生命崇高的人生理想。这里涉及人的基本审美价值判断小而言之,是对现实生活中事物或现象的高尚、优雅的审美判断;大而言之,是对超越现实功利的长远的审美理想、对创造幸福、和谐、刚健有为的生活境界的一种美丽梦想的审美认知。后者尤其需要培育国民卓越的审美理想,激发其对中国未来美好愿景的创造激情,否则,何谈一个民族精神生活应当具有的高贵、卓越品质?回望20世纪,历史的残酷和惨烈与袅袅升腾的崇高美,巧妙地融合在民族理想之中;今天,以“崇高感”为核心的审美理想,依然应当是置身于和平与现代化建设中的人们发奋进取、积极建树的精神世界的亮丽灵魂,改革征途中跋山涉水的突破与创新很大程度源自崇高灵魂对理想境界的前瞻。

想象是审美活动的重要内吝,而通过美育练就审美主体的诗性想象力,则是美育的重要目标。一个伟大的民族,必然需要超越安然生活形态的诗性想象力。这种诗性想象力,对国民精神文明程度的提升与各种人生价值的达成具有不可估量的孵化作用。尤其在当前,我们亟待摆脱学科教学中将求知与求美割裂开来的“唯知”主义倾向和技术主义的刻板训练对诗性想象力的束缚。将求知与求美机械割裂开来的“唯知”主义倾向,抽空了教育本应具备的审美内涵,降低了人文学科本应具有的促进生命全面、圆融、和谐发展的积极能量,无助于审美主体想象力的健康生长。实然的知识及其体系固然重要,但是比对单一知识的接受更重要的是审美主体对意象的“玩味”和“浸润”。超越文本景象的诗性想象力,才是审美价值提升的精神源泉。

美育之境界,是要通过“体验”和“觉悟”将人的情感世界过滤洁净。高尚的审美情感,应该具有超越卑微的高贵、超越渺小的真纯,从而成为主体人格精神的情意内核和卓越生命的诗意写照。正是基于情感所具有的如此重要的作用,王国维才直接视美育为“情育”。当前,我们正置身于为实现美好梦想而不懈奋斗的艰辛征程,需要培植那种浩气冲天,志在创新的高尚民族精神,需要一种“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乃至“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高尚的人文主义情怀——这正是以“崇高”为内核的大时代美育的深远目标。

(摘编自潘涌《美育要以“崇高”为价值取向》)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目前,某些美育实践呈现技术化、狭隘化或表面化等问题,未能使生命主体更好地养成应有的情趣、精神、气度。

b.美育是通过审美活动促进生命主体培养纯粹而积极的情趣、奋发而有为的精神和高雅而致远的气度的富有生命力的过程。

c.在社会转型和持续开放过程中,需要培养国民卓越的审美理想,培养精神生活所应具有的高贵卓越品质。

d.不具备基本审美价值判断,改革征途中的突破与创新会遇到阻碍,很难实现崇高灵魂对理想境界的前瞻。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想象是审美活动的重要内容,而当前的学科教学中将求知与求美割裂的倾向和技术主义的刻板训练束缚了诗性想象能力的培养。

b.人文学科本应具有的促进生命全面、圆融、和谐发展的积极能量降低,于审美主体想象力的健康生长无益。

c.伟大的民旅必然需要超越实然生活形态的诗性想象力,审美主体对意象的“玩味”和“浸润”比单个的知识的接受更为重要。

d.高尚的审美情感,是审美主体人格精神的情意内核和卓越生命的诗意写照,正是基于此,王国维才直接视美育为“情育”。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准确的一项是(3分)

a.历史的残酷和惨烈与崇高美融合在民族理想之中,置身于和平与现代化建设中,也应树立以“崇高感”为核心的审美理想。

b.以美育滋养人崇高的人生理想,完全是培养人们对超越现实功利的长远的审美理想以及对这种美丽梦想的审美认知的需要。

c.以美育催生人诗性想象力,促进生命全面、圆融、和谐发展的积极能最,是提升国民的精神文明程度与达成其各种人生价值的需要。

d.以美育陶冶主体生命高尚纯粹的情感,超越卑微、渺小,是置身于为美好梦想而打拼的艰辛征程的需要。

参考答案

1.d 2.c 3.b

成熟仔 2024-04-18 14:01:39

相关推荐

如果你在宋代过春节,那么你会遇到的情况是 ①祭祀祖先,迎神供佛,挂年画,贴“桃符”。

题目内容:如果你在宋代过春节,那么你会遇到的情况是①祭祀祖先,迎神供佛,挂年画,贴“桃符”。②围炉而坐,饮酒唱歌,“守岁”。③早起登高,祝福新年。④燃放鞭炮,穿新衣,往来拜年。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
展开详情

某同学举办主题为“多彩的城市生活”图文展览。“闲听瓦内讲评书,粉怪传奇胜翻读。打诨烟

题目内容:某同学举办主题为“多彩的城市生活”图文展览。“闲听瓦内讲评书,粉怪传奇胜翻读。打诨烟花皆悦众,全凭利口誉京都”。这首诗与下列哪一幅图片搭配在一起最合适A.唐都长安B.北宋东京C.元朝大都D.明朝北京最...
展开详情

喜马拉雅山仍在不断上升的原因是[ ]A、位于板块交界处 B、位于板块扩张部位 C、位

题目内容:喜马拉雅山仍在不断上升的原因是A、位于板块交界处B、位于板块扩张部位C、位于火山、地震带上D、位于板块挤压部位最佳答案:D答案解析:该题暂无解析考点核心:板块漂移学说:解释地壳运动和海陆分布﹑演变的学...
展开详情

自负和自卑的相同点是( )①都是成功的绊脚石 ②都是自信的误区 ③都以自我为中心④都

题目内容:自负和自卑的相同点是()①都是成功的绊脚石②都是自信的误区③都以自我为中心④都是良好的心理素质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最佳答案:A答案解析:自卑的人轻视自己,自负的人过高的估计自己,它...
展开详情

a mol FeS与b mol FeO投入到V L、c mol/L的硝酸溶液中充分反

题目内容:amolFeS与bmolFeO投入到VL、cmol/L的硝酸溶液中充分反应,产生NO气体,所得澄清溶液成分可看作是Fe(NO3)3、H2SO4的混合液,则反应中未被还原的硝酸可能为()①(a+b)×6...
展开详情

精选推荐更多>

西门豹课文主要内容是什么

《西门豹》课文主要内容是魏王派西门豹管理邺这个地方,西门豹巧施妙计,和群众一起破除迷信,兴修水利,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历史故事,刻画了一个为老百姓做好事、办实事的古代地方官的形象,赞扬了他反对迷信、尊重科学的品质。
课文按照事情发生发展的顺序,先写了西门豹到邺这个地方后,通过调查研究,弄清这里贫穷的原因;随后重点写了西门豹是怎样巧妙破除迷信的;最后略写西门豹发动老百姓兴修水利,使庄稼年年得到好收成。《西门豹》是人教版课标本语文第六册第八单元中的一篇精读课文。

雪月是什么意思

雪月,汉语词语,拼音是xuě yuè,意思是指明月。雪和月。
释义:
1、明月。
出自唐代贾岛《酬胡遇》:“游远风涛急,吟清雪月孤。”
2、雪和月。
出自唐代李商隐《无题》:“如何雪月交光夜,更在瑶台十二层。”
造句:
1、透过书籍,人们可以以主人翁的姿态去观察百般生态,去感知风花雪月,去领略高山流水,去体验世态炎凉。
2、大理美景“风花雪月”一如其名,自是美不胜收。

关于眼光和格局的诗句

关于眼光和格局的诗句有:

1、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唐代高适《别董大二首·其一》
译文:不要担心前路茫茫没有知己,普天之下哪个不识君?
2、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唐代李白《行路难·其一》
译文:相信乘风破浪的时机总会到来,到时定要扬起征帆,横渡沧海!
3、仰天长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唐代李白《南陵别儿童入京》
译文:仰面朝天纵声大笑着走出门去,我怎么会是长期身处草野之人?
4、列士暮年,壮心不已。——三国曹操《步出夏门行·龟虽寿》
译文:英雄到了晚年,壮志雄心并不衰减。
5、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唐代杜甫《望岳》
译文:定要登上那最高峰,俯瞰在泰山面前显得渺小的群山。

6、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宋代王安石《登飞来峰》

译文:不怕层层浮云遮挡我远望的视线,只因为如今我站在最高层。

7、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出自唐代王之涣《登鹳雀楼》

译文:想要看到千里之外的风光,那就要再登上更高的一层楼。

8、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清代龚自珍《己亥杂诗》

译文:我奉劝上天要重新振作精神,不要拘泥一定规格以降下更多的人才。

9、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出自唐代杜牧《题乌江亭》

译文:江东子弟大多是才能出众的人,若能重整旗鼓卷土杀回,楚汉相争,谁输谁赢还很难说。

10、君子务知大者远者,小人务知小者近者。春秋左丘明《左传·襄公·襄公三十一年》

译文:掌管大事的人一定要考虑到宏观的、长远的事情,而具体去实施的人却一定要清楚细节的、切近的事情。

11、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唐代李白《上李邕》

译文:大鹏总有一天会和风飞起,凭借风力直上九霄云外。

12、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宋代苏轼《题西林壁》

译文:之所以辨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身处在庐山之中。
13、假金方用真金镀,若是真金不镀金。——唐代李绅《答章孝标》

译文:只有虚假的,不好的东西才需要一个好的包装。如果是真实的,好的东西就不需要华丽的包装来掩饰了。

14、经事还谙事,阅人如阅川。——唐代刘禹锡《酬乐天咏老见示》

译文:经历过的世事见多识也就广,阅历人生如同积水成川一样。

15、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唐代杜荀鹤《小松》

译文:世上的人不认识这是将来可以高入云霄的树木,一直要等到它已经高入云霄了,才承认它的伟岸。

归宿感什么意思?

归宿感的意思是回到家的感觉,家里安全、放松、有关爱、认同、包容、和谐与温暖。
归宿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为guī sù,意思是意向所归;止宿;结果,结局;最终着落。出自《荀子·非十二子》:“终日言成文典,反紃察之,则倜然无所归宿。”
示例:宋·秦观《韩愈论》:“别白黑阴阳,要其归宿,决其嫌疑,此论事之文,如苏秦、张仪之所作是也。”
感是汉语一级字,读作gǎn或hàn,最早见于金文,本义是外界事物在人们思想情绪上引起的反应,即《说文解字》所谓的“动人心也”,由此引申出触碰、觉得、受外界事物的影响而激动等含义;由受外界事物的影响而激动引申为向对方表示谢意;由觉得引申出生物体因病菌或病毒侵入而发生病变的含义。又用作名词,指对人或事物关切、喜爱的心情等。
常见热点问答
热点搜索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
作文大全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