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吹又生是什么意思

持之以恒
精选回答

春风吹又生含义是什么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是什么意思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春风吹又生是什么意思

1、春风吹过,被野火烧死的小草又复活了,长出了绿芽。

2、诗的表面意思是表达野草得生命力顽强,我们可以把他引用到人生中,人应该有野草一样的顽强,遇到困难不要认输,一但遇到机会就跟野草一样,咸鱼翻身的。

春风吹又生是什么意思?“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是什么意思?出自哪首诗?

酬悟空邀答:白居易十六岁那年,经友人介绍,在长安拜访当时担任着作佐郎的顾况,顾况听其名字后,就开玩笑说:“长安米贵,想白居不易。

但当白居易呈上其应试之作时,顾况又笑着说:“有此才情,居亦何难?”而所呈之诗,正是这首:题解:赋得古原草送别凡是我们在诗题前读到“赋得”两字,则代表这是一首应试诗。

相当于考试时的命题作诗,诗的题目是“送别”,限定以“古原草”作兴,也就是说,要借咏古原草写送别。

由于是限时,限题,限内容,限形式之作,所以这类题目传下来的佳作并不多,即使这首,也不能代表白居易的诗作水平。

起联(首联):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春草(芳草),是离别的意象。

出自《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诗词中也有很多借春草写离别的佳句,如李煜的“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苏轼的“天涯何处无芳草”等等。

由于题目限定以此作兴。

所以用春草切入,估计大部分考生都会如此。

离离是指茂盛的样子,枯荣与荣枯字序不同,意思就不同,枯荣是说春草,荣枯则是写秋草。

而此句的目的一是为了点题,二是为了带出颔联。

承联(颔联):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在对仗形式上,这是一句流水对。

在格律上是拗救句,句式是:仄仄平仄仄, 平平平仄平。

起句的“不”是入声字,这里应平用了仄,在对句中作了救。

周啸天说乐天用“野火”这个意象,是为了营造一种壮烈的意境。

白居易当时是否这么想难以定论。

但有一点肯定的,起句写了“原上草”,但尚未写出“古”意。

所以承句一定要补述,否则扣题就会不紧。

“野火”的意象源于“烧荒”。

烧荒是汉代时防范北方游牧民族入侵的一种举措。

在秋天时,卫戍将士纵火焚烧野草,使敌方骑兵缺乏水草给养。

承句是借此意象补述题目的“古原草”要求。

转联(颈联):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颔联的流水对,妙在自然浑成,此联的比肩对,则胜在精炼工整。

但也有人认为此联,出句与对句意同,有合掌之疑。

由于主题要求是写送别,所以转句必须带出主题,这句的运笔很精妙,远芳和晴翠,仍是春草的意象。

侵和接是“吹又生”的延申,又连出古道、荒城两个离别的意象,为结句作了铺垫。

结联(尾联):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结联化楚辞句而成,王孙在这泛指要送别之人。

此联结得凑合,笔力有所不继。

仅仅为应试扣题交代了离别之事。

既乏力度,也缺高度,显庸弱。

比起唐诗写离别的名句,如“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等等尚有一段距离,即使比起白居易后来的大手笔,也相差甚远。

主要原因,估计是当时的白居易还年轻,缺乏阅历,对离别之情尚未有深刻体会。

诗写得较浑朴。

亮点为题目中的句子:“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广为人称道。

句子借起联的枯荣展开,用尽和生作出强烈对比,语言朴实有力,让人过目难忘。

《唐律消夏录》则认为全诗枯率窄狭,未能展动,全因得此佳句所累。

有句无诗,我亦有此感,但作为一篇应试之作已是难得。

《唐诗别裁》曰:“此诗见赏于顾况,以此得名者也。

然老成而少远神,白诗之佳者,正不在此。

至于此句的意思,《唐诗三百首》认为:“诗以喻小人也。

消除不尽,得时即生干犯正路。

我觉得有点过分解读了,是否白居易之本意,也难考。

诗词的魅力在于以意象代言,全凭读者的际遇去感受,故不同的心境便会有不同解读,较真反而失味。

也有人认为,前有刘孝绰妹诗:“落花扫更合,丛兰摘复生。

又有孟浩然:“林花扫更落,径草踏还生”之句,故此句属于袭意。

我则不认同,古人作诗,大多都有所本,只要脱化出新意,就不算蹈袭。

我在玩共咏秋草时,也曾化用此句意:最后说说,《苕溪渔隐丛话》认为,同说一事,题目句子不及刘长卿的“春入烧痕青”。

我认为因为此句是孤句,所以不宜比较。

孤句的意思是只留传下来一句,是原诗已佚,还是刘长卿仅写了此一句则难考,不过我也觉得:“春入烧痕青”诗味十足,可惜连一出句也找不到,大家有兴趣的不仿试试为其续一上联。

阳明新学来回答这个问题,欢迎指导、关注、讨论。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有生”出自唐朝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全诗如下: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根据宋朝《全唐诗话》中记载,白居易十六岁时从江南家乡来到长安,带着自己之前的诗作来拜见当时大名人顾况。

帖子递上去,顾况见了白居易这三个字,调侃着说道:“长安居,大不易!”及看到这首诗的时候,特别是这两句的时候,不禁大为赞叹:“如此有才,居亦何难!”可见这首诗是把这位爱开玩笑的文坛老前辈给深深地折服了。

这首诗章法严谨,平仄对称,用字自然流畅,写景色抒情交相辉映,意境浑然天成,是白居易的成名之作,也是唐诗里面的巅峰之作。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野草离离,生生不息,熊熊烈火也不可能烧掉,等到来年春天到来的时候,又会残根发芽,恢复勃然生机。

比喻人在遇到极端的困难的时候,只要还有一息尚存,就有再次强大的可能。

这句话也是自然现象,用火把枯草烧掉以后,小草的根还是完好无损的。

所以白居易用自然道理来比喻人生道理,浑然天成,才会使这首诗流传千古。

当时年少春衫薄 2023-09-05 12:22:21

相关推荐

表示队伍整齐的四字词语

1、堂堂之阵:形容阵容盛壮整齐,也用来形容光明正大;2、鳞次栉比:形容房屋或船只等排列得很密很整齐;3、正正之旗:排列整齐的军旗。借喻强盛整肃的军队;4、匪匪翼翼:形容车马行走时阵容整齐、威武;5、井然有序:整...
展开详情

儿子欠债父母有义务还吗

成年子女自己欠下的钱,债权人只能让这个成年子女还,法律上成年子女和父母的财产分的很清楚,不存在连带责任。父母对于成年子女的债务不负偿还义务,除非父母作为继承人,在成年子女死亡后继承死者遗产,就需要承担遗产价值以...
展开详情

形容高考的成语有哪些

形容高考的成语有:寒窗苦读:在寒冷的窗下苦读:形容读书的艰辛。倒背如流:背:背诵。把书或文章倒过来背,背得像流水一样流畅。形容背得非常熟练,记得非常牢。成语出处:郭沫若《苏联纪行日记六月廿七日》。她把说明小册子...
展开详情

显卡的6P供电怎么接

1、首先需要准备显卡电源线,保证质量完好无损,方可进行接下来的操作;2、接着观察电脑的插口有哪些具体样式,是否与自身的电源线接口相匹配;3、接着准备连接,首先找到电源插口上六加二中的六插口,随后插在显卡上,此时...
展开详情

青团的绿色是用什么做的

青团的绿色是用一种草头汁做成的绿色糕团。其做法是先将嫩艾、小棘姆草等(做青团用的野菜一般有泥胡菜、艾蒿、鼠曲草三种。泥胡菜氽后色做碧绿,曾常用,现用的已不多见)放入大锅,加入石灰蒸烂,漂去石灰水,揉入糯米粉中,...
展开详情

精选推荐更多>

名列前茅一般是指前几

名列前茅并不固定指前几,名列前茅是汉语的一则成语,原指古代楚国军队行军时,前哨如遇敌情,则举茅草发出警报,后来以“名列前茅”字面意思是指名次排在前面,形容成绩优异。其本身结构为主谓式,在句子中可作谓语、定语,含褒义。出自春秋·左丘明《左传·宣公十二年》:“蔿敖为宰,择楚国之令典,军行,右辕,左追蓐,前茅虑无,中权,后劲,百官象物而动,军政不戒而备,能用典矣。”
“名列前茅”这个成语乍一看来是说楚国军队训练有素,严整有序,实际上反映了楚国的德、刑、政、事、典、礼这六项都不违背常规,这样的国家、军队是不可战胜的。

强调句型结构及用法

强调句型结构及用法是如强调句型指现在或未来的情况用It is指过去用It was.
例如:
It is I who、that am wrong.被强调部分为人强调词可用who也可用that.指现在的情况所以以It is开头,被强调部分是I谓语用“am”.原句:I am wrong.
基本定义:强调句(The Emphatic Pattern)是一种修辞,是人们为了表达自己的意愿或情感而使用的一种形式。通过各种方式对句子中的某个部分进行强调,从而起到修辞的作用。英语常用的强调结构是It is(was)+被强调部分(主语、宾语或状语)+who(that)…….一般说来,被强调部分指人时,用who指事物时用that,但that也可以指人。在美国英语中指事物时常用which来代替that.
常用句型:
1、陈述句的强调句型:
It is、was+被强调部分(通常是主语、宾语或状语)+that/ who(当强调主语且主语指人)+其他部分。
例句:It was yesterday that he met Li Ping.
2、一般疑问句的强调句型:
同上,只是把is、was提到it前面。
例句:Was it yesterday that he met Li Ping.
3、特殊疑问句的强调句型:
被强调部分(通常是疑问代词或疑问副词)+ is、was + it + that、who+其他部分。
例句:When and where was it that you were born.

孙敬是历史人物吗

孙敬是历史人物,汉朝著名政治家,纵横家,成语“悬梁刺股”中“悬梁”的主人公。
孙敬是汉朝信都(今衡水市冀州区)人。他年少好学,博闻强记,而且视书如命。晚上看书学习常常通宵达旦。邻里们都称他为“闭户先生”。
孙敬读书时,随时记笔记,常常一直看到后半夜,时间长了,有时不免打起瞌睡来。一觉醒来,又懊悔不已。有一天,他抬头苦思的时候,目光停留在房梁上,顿时眼睛一亮。随即找来一根绳子,绳子的一头拴在房梁上,下边这头就跟自己的头发拴在一起。这样,每当他累了困了想打瞌睡时,只要头一低,绳子就会猛地拽一下他的头发,一疼就会惊醒而赶走睡意。从这以后,他每天晚上读书时,都用这种办法,发奋苦读。年复一年地刻苦学习,使孙敬饱读诗书,博学多才,成为一名通晓古今的大学问家,在当时江淮以北颇有名气,常有不远千里的学子,负笈担书来向他求学解疑、讨论学问。

内能增加温度一定升高吗

物体内能增大,温度不一定升高。内能大小与物体的质量、体积、温度及构成物体的物质种类都有关系。如晶体熔化、液体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但要吸热,内能增加。
在一般的物理问题中(不涉及电子的激发电离,化学反应和核反应),内能中仅分子动能和势能两部分会发生改变,此时我们只关心这两部分,而将这两部分之和定义为内能。这是一种简化的定义,即狭义内能。在涉及电子的激发电离,化学反应和核反应时,为不引起误解狭义内能应严格称为热力学能(以前称为热能,热能这一概念在一些工程领域内仍广泛使用)。
常见热点问答
热点搜索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
作文大全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