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晋学人——乐圣师旷

一帘幽梦 音乐百科
精选回答

春秋晋国悼公、平公时期,出现了一位杰出的音乐家师旷。师旷不仅音乐造诣高深,而且关心民生,以乐论政,具有高明的治国理念,后人尊之为“乐圣”。因他是盲人,他又自称为“盲臣”或“瞑臣”。

师旷(前570年前后),字子野。春秋晋国杨邑(今山西洪洞师村)人。他是晋人,字又称晋野。据早年碑记云,师旷本为范氏,曾行医于世,又琴艺高超,徒弟甚众而待以师礼,所以他便以师为姓。

目盲者往往听力发达,师旷辨音能力超强,又善演奏各种乐器,技艺不凡。长期的音乐艺术实践,使师旷达到了高深的艺术造诣,故而被任为晋国的高级乐师,历事悼公、平公,名显于世。师旷的事迹散见于《逸周书》、《左传》、《国语》、《吕氏春秋》、《史记》等古籍篇章中,没有专传。这当是古人不看重乐师的地位,视其为贱业的等级偏见所致。

师旷精通音律,有一套成熟的音乐理论。师旷通晓五音、十二律,尤擅古琴。据说他创作了《阳春》、《白雪》、《玄默》、《无射》、《北鄙》、《峤》等乐曲,流行一时。楚大夫宋玉称《阳春》、《白雪》,曲弥高、和弥寡,是典型的雅乐。明代乐家朱权《神奇秘谱》称,《白雪》为师旷所制。因有《白雪》,继作《阳春》宫调,其乐取万物之春,和风淡荡之意;《白雪》商调,取凛然清洁,雪竹琳琅之音。这样高雅的乐曲,到唐代已无传人。据知今人所传《阳春》、《白雪》乃取旧谱而增修者,已非原本。师旷生前声誉极高,诸侯纷纷聘请他到各处演奏。师旷曾到魏国大梁(今河南开封市)吹奏献艺,后世有“古吹台”遗址,亦称“繁台”。1963年开封市将此古迹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供人凭吊和纪念这位2000年前杰出的音乐家。

师旷的特殊才能,表现在他精于审音辨律,尤善琴艺。师旷认为古乐有《清商》、《清徵》、《清角》三种。他继承了西周杰出政治家周公创制的礼乐文化传统,认为音乐的高雅低俗品位关乎时代风气,反映着政治清明昏暗程度。他指出《清商》属不祥之音,而《清徵》是吉祥之音,《清角》品位最高,不可多得,是盛世之音。他之所以有这样的见解,是因为音乐有道德教化的功能,流行于四方,对民间风俗有潜移默化的引导涵养作用。《礼记》称“情动于中,故形于声。声成文,谓之音。是故,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声音之道,与政通矣。”师旷吸收了这种儒家乐论的精华,强调音乐反映时代风气,政治的好坏影响着音乐的品位。这种见解有着深刻而合理的内涵,与唯物史观主张上层建筑诸因素发生相互作用的原理,颇有一致性,值得今人科学地把握和借鉴。

“审乐以知政”,“乐者,通伦理者也。”(《乐记》)这就是师旷乐论的核心。师旷不仅以此建构他的音乐理论,而且积极地干预政事,以自己的擅长为有益于国计民生的事业尽力服务。晋悼公时期,能修旧功,施德于民,复兴霸业,政治一度清明。悼公曾问政于师旷,师旷只回答一句:“惟仁义为本。”说明师旷对儒家民本思想的深刻理解。孟子称赞师旷“……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师旷之聪,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即反映了乐理通于政理的儒家理念。《左传》载,晋悼公十四年(前558年),卫献公暴虐,被国人驱逐,悼公认为卫人做得过分了。师旷则借此劝谏:献公虐民过甚,作为一国之君不能爱敬民众,反而使国人绝望,这样的国君要它何用,能不驱逐他吗?悼公听后觉得师旷说得对,连连称是。《韩非子》载晋平公设宴招待齐景公,景公向师旷请教治国之道,师旷即刻回答:国君必须施惠于民。景公一连问了三次,师旷都是这样回答。景公归齐后深悟其理,放粮济民,散财于众,采取施惠政策,从而赢得民心,驱除了政敌,巩固了政权。可见,师旷并不是一位单纯以乐悦君的音乐家,而是一位正直有良知的关心民众利益的思想家,他是很有政治头脑的人才。#p#分页标题#e#

师旷有着很强的政治敏感性和社会正义感。刘向《新序》载,一次,晋平公讽刺他的目盲残疾,说他是“墨墨”,意思是他眼中一团漆黑。师旷即答,政令不善才是墨墨。天下有五种墨墨,那就是群臣行贿,君臣相蒙;任用坏人,贤者受压;贪污浪费,奸臣当道;人民贫困,国家空虚;法令不行,吏民不正。国君对此不省悟,便是五墨墨。我虽是瞎子,只是小墨墨,于国无害;而国君的五墨墨将会亡国丧身,那才是最大的危害。这一番话,使平公无言以对,十分愧疚。

师旷的正义感还表现在他不盲从,不迷信,敢于说真话。《左传》载,晋平公听说在魏榆(今晋中市)有人传言一块石头能说话。他问师旷这是怎么回事。师旷断然回答:石头根本不会说话。如果国君不恤民力,大造宫室,劳民伤财。民众就会怨声载道,无处申诉,那样就会逼得石头也会说话,为民伸冤。这番话实际上是对平公的巧妙讽刺。《说苑·君道》亦载师旷对晋平公纵论人君之道,要致力博爱,任用贤能,顺乎自然,谨慎从政。其中有许多高明见解。《韩非子》又载,晋平公纵酒大言,人莫敢违,师旷听后,愤怒地以琴撞击平公的故事,可见师旷不畏权贵的大丈夫精神。

师旷也受过极大的屈辱,如晋平公为泄愤,命他赤腿跪于蒺藜之上。师旷为之仰天长叹,预言“人生妖孽,必定自毁。”由于师旷的刚直不屈,晋平公对他强加罪名,打算杀害。只是有群臣反对,平公才将他削职为民。师旷的高洁人品和睿智政见,极受后人尊崇,以至被人们神化。传说晋平公再三逼迫师旷演奏《清角》,师旷明言国君德薄,我不能演奏这一高雅的音乐。但平公非逼迫他演奏不可,师旷无奈只好操琴,结果乐音初起,便召来一阵狂风,吹浪坠瓦,平公被惊吓得狼狈而退。类似的故事传说,古籍与民间还有不少,不能遍举。这些都证明,师旷作为一位杰出的音乐家,他的艺术生涯不是象牙塔中的玩物,而是与民众利益息息相关的事业。师旷是一位始终关注人民疾苦的贤哲,是一位正直的进步思想家、政治家。

没了对象省了流量 2023-08-14 13:36:51

相关推荐

什么情况会被开除公职

根据《公务员法》第八十八条规定,公务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予以辞退:(一)在年度考核中,连续两年被确定为不称职的;(二)不胜任现职工作,又不接受其他安排的;(三)因所在机关调整、撤销、合并或者缩减编制员额需要调整...
展开详情

泰式玉米浓汤如何做

1、先将洋葱和火腿切丁,取热锅,倒入淡奶油和面粉,小火滑炒成糊。2、在面糊中加入清水,加入玉米番茄和火腿文火慢煮。3、将洋葱在化开的黄油油锅中煎出香味后加入浓汤中。4、当玉米的香气出来时再向浓汤中加入甜辣酱焖煮...
展开详情

大厦管理员的工作内容是什么啊

1、积极参加政治,业务知识学习和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自觉遵守规章制度;2、熟悉大厦楼宇结构、单元户数面积、住户的数量、管线路的走向、各种设施设备的位置、管理费的收取依据标准和做到应知应会;3、遵守劳动纪律,...
展开详情

历史上真的有陈传老人吗

历史上存在有“陈传老人”。陈抟为五代宋初著名道教学者,字图南,自号“扶摇子”,宋太宗赐号“希夷先生”,后人称其为“陈抟老祖”、“睡仙”、“陈传老人”等。陈抟是道教中的一个重要人物,一生著述颇丰,著有《指玄篇》《...
展开详情

带鹏字的成语有哪些

带鹏字的成语有鹏程万里、鹏路翱翔、鹏抟九天、鹏抟鹢退、凤翥鹏翔等。鹏程万里是一个汉语成语,意思是比喻前程远大。出自《庄子·逍遥游》:“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用法:作谓语、宾语,指前程...
展开详情

精选推荐更多>

言字怎么查部首

“言”字用部首查字法,查部首:言,就可以查到了。言(拼音:yán)是汉语通用规范一级字(常用字)。此字初文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其本义一般认为是说话,引申指所说的话,或者所说、所写的一个字、一句话。这些意义还存在于“言论、言语”等词语的义素中。
言是汉字部首之一。言用作左旁时简化为“讠”。用言作意符的字主要有三类:
1、表示言语行为,如:语、谈、谓、诵、誓。
2、与言语有关的品德,如:诚、谅、诈、谦。
3、与言语有关的名物,如:诗、词、谣。
“言”字构型和本义说法不一。一种说法认为是指事字,其字形是在“舌”字上部加一区别符号“一”而成的指事字。“舌”与“言”关系密切,就像“刀”与“刃”关系密切一样,都采用了加区别符号造指事字的方式。到了战国时代,舌上的一横变为两横,像舌形的部分与“口”分离,曲笔渐成直笔。秦、楚文字手写体的演变道路基本相同,殊途同归,都与汉隶相近。小篆是规范体,它们一直保持了从“舌”的写法。

师旷论学文言文道理

《师旷论学》文言文道理:
1、人生学无止境,任何时候都应该抓紧学习。终生学习,受益终生。
2、“老而好学”虽比不上“少而好学”和“壮而好学”,但总比不好学好。要活到老,学到老。
3、如果想立志学习就应该从当下开始,这样才能成就一番事业。年纪性别和成功无关,只要有目标、有恒心、有决心,一定能成功。
原文: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秉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
译文:晋平公对师旷说:“我年龄七十岁,想要学习,恐怕已经晚了。”师旷说:“为什么不把烛灯点燃呢?”晋平公说:“哪有做臣子的人戏弄国君的行为呢?”师旷说:“双目失明的我怎么敢戏弄君主呢?我听说,少年时喜好学习,如同初升太阳的阳光一样灿烂;壮年时喜好学习,如同正午强烈的阳光;晚年时喜好学习,如同拿着蜡烛照明,点上烛火照明比起在黑暗中走路,究竟哪个好呢?”晋平公说:“说得真好啊!”
晋平公想要学习,却担心自己年龄已老。而师旷认为,人的一生都应该不断学习。他形象地比喻:少年好学,好像初升的太阳;壮年好学,好像正午的阳光;老年好学,好比蜡烛的光明,也可以照亮人生的里程,虽然光线微弱,但总比摸黑走路要好得多。
本篇的特点在于采用形象的比喻。师旷的说辞不是陈述抽象的道理,而是用日常生活的常识来阐发自己的主张。为了吸引对方的注意,师旷有意利用汉语一音多义的特点,用双关的手法故意曲解晋平公的语意。

赛马失翁焉知非福是什么意思

“赛马失翁焉知非福”是错误的,正确的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意思:比喻一时虽然受到损失,反而因此能得到好处。也指坏事在一定条件下可变为好事,反之亦然。形容人的心态,一定要乐观向上,任何事情都有二面性,不好的一面,有可能向好的一面转化。
出自:西汉-淮南王·刘安《淮南子·人间训》,原文: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敌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这个故事说明,世事多变,坏事可以变成好事,好事也可以变成坏事。因此人们应当从无尽的欲望中清醒,少一些苛求,多一些满足。生活并不会遵从某一个人的愿望发展,改变随时可能发生,但积极地面对改变却会让你发现更好的奶酪。
近义词:失之东隅、因祸得福、因福得祸。

炎帝是真实存在的吗

炎帝是真实存在的,炎帝是中国上古时期姜姓部落的首领尊称,号神农氏,又号魁隗氏、连山氏、列山氏,别号朱襄。
传说姜姓部落的首领由于懂得用火而得到王位,所以称为炎帝。从神农起姜姓部落共有九代炎帝,神农生帝魁,魁生帝承,承生帝明,明生帝直,直生帝氂,氂生帝哀,哀生帝克,克生帝榆罔,传位五百三十年。
炎帝所处时代为新石器时代,炎帝故里目前有六地之争,分别是:陕西宝鸡、湖南会同县连山、湖南株洲炎陵县、湖北的随州、山西高平、河南柘城。炎帝部落的活动范围在黄河中下游,在姜水一带时部落开始兴盛,最初定都在陈地,后来又将都城迁移到曲阜。
相传炎帝牛首人身,他亲尝百草,发展用草药治病;他发明刀耕火种创造了两种翻土农具,教民垦荒种植粮食作物;他还领导部落人民制造出了饮食用的陶器和炊具。
传说炎帝部落后来和黄帝部落结盟,共同击败了蚩尤。
华人自称炎黄子孙,将炎帝与黄帝共同尊奉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成为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精神动力。
炎帝被道教尊为神农大帝,也称五榖神农大帝。
常见热点问答
热点搜索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
作文大全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