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台诗案是谁救了苏轼 曹皇后起到关键作用

悬世尘埃
精选回答

1079年,何正臣弹劾苏轼,称苏轼上表的内容安讽朝政,还拿出了不少他的诗文举例,这便是乌台诗案。此案爆发,苏轼遭贬是免不了,但他能保住一命实际上已经非常不错了。那究竟是谁救下了苏轼呢?当时朝中有很多人替苏轼求情,包括宰相吴充、王安石等大臣,不过曹皇后的出面干预算是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实际上当我们在观看宋仁宗时期的历史,曹皇后绝对是一个不可忽略的重要人物。

1、曹氏出身名门风范非凡

曹氏的祖父曹彬是北宋的开国元勋,文武兼备,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

她出生在这样一个家庭,从小受到良好家风的熏陶,成年后成为了一个令人敬佩的女子,面对危机真可谓稳如泰山,心思缜密,颇有巾帼不让须眉的风范。

曹氏系宋仁宗的第二任皇后,开初两人不是很亲密,按现在的话说就是关系一般吧。1048年闰正月的一天晚上,宋仁宗难得的留宿于曹氏后宫内,睡到半夜,突然听到宫外一片杂乱之声,其中夹杂着宫人的惨叫声。

曹氏想到可能有人乘夜逼宫,立马就警惕起来。从小就生活在宫中的宋仁宗那里经历过这种事情?显得惊慌失措,跳下床就要往外跑。曹氏一把抓住他,关上门,说到:皇上出去身边没有护卫,万一惨遭毒手,天下黎民百姓该怎么办?

宋仁宗觉得曹氏言之有理,就规规矩矩地待在寝宫里了,但不知如何调兵遣将来处理这件事。曹氏却是稳若泰山,略为思考后,就派人速召卫士来护驾。宦官何承用怕皇帝受惊,谎称是乳母殴打小宫女发出来的叫声。

曹氏听后心生愤怒,正色喝斥道:反贼在殿前杀人,皇上正想往外跑,你还敢胡说?这时皇宫护卫还没赶来,情况已十分紧急,心思缜密的曹氏料到,反贼没找到皇上,可能要放火纵烧。

她当机立断召来宦官,命令他们提着水桶暗地跟踪。一些宦官怕死不愿意去。曹氏找出剪刀剪下愿意出力的宦官的头发作为论功行赏的依据,不去的立马明白了不去的下场。

哎!就是这么一激,个个都争先恐后,配合跟着赶来的卫士一起当场***了三个刺客,另一个逃到宫城北楼的刺客被生擒,浇水扑灭了烧到帷幔上的火。

这件北宋宫内的行刺案,在史书上有记载,但事发原因和最后处理结果却令人扑朔迷离,限于篇幅不再赘述。为何曹氏能如此料事如神呢?原来当年农历正月,江宁府驻兵纵火致灾,就引起了曹氏的警惕。仅凭一个女子的临危不惧,就这样化解了一场江山易主的危机,曹氏可算第一人。事后宋仁宗深深佩服曹氏,大加赞扬。

2、为维护皇权殚精竭虑

宋仁宗朝时,由范仲淹组织实施“庆历新政”,虽然造成了社会的一些波动,但在不危害朝堂的情况下,曹氏不加以干涉,却把宋仁宗的一系列操作方法看到眼里记到心头,成为她日后谋划决策纠正王安石变法中不妥之处的经验之源。

据史载,宋神宗继位后大力支持王安石变法。但不幸的是,宋神宗和王安石所倚重的变革大臣,可以说个个都不是堪当大任之辈,甚至还有一些是贪官污吏。

王安石变法举步维艰不见成效时,不是总结经验教训加以改进,而是提出更加激进的变法新政,使得王安石大有独断之势,颇有结党营私之嫌疑,其恶果就会造成大臣之间无法达到制衡,继而会危及到皇权。曹氏劝说宋神宗无效后,开始致力于人事问题以此维系朝政的平衡。

在欧阳修、韩琦、富弼等名臣因反对变法相继被贬后,爆发了轰动朝野的乌台诗案。苏轼步入仕途正值王安石变法期间。元丰二年苏东坡调任湖州知州,在例行向皇上表示感谢的奏章中,写了“难以追陪新进”的牢骚话,被当时掌权的“新党”抓住把柄,以讥讽朝政的罪名,抓进大牢,受尽百般折磨,人们都说这次苏轼必死无疑。

面对这样的情况,曹氏不顾自己年事已高,且身染重病卧床,把宋神宗请到床前,说道:当年宋仁宗在科考中得到苏轼、苏辙两兄弟,高兴地给我讲,为子孙觅得了两个宰相之才。苏轼入狱很可能是仇人中伤,既使他的诗有所不妥,也只是小过错,不可伤了朝廷的中正平和之本。宋神宗点头称是,于是将其贬职任黄州团练副使。苏轼由此保全了性命。

王安石的新政触动了贵族的利益,在变法失败处于危难的时候,爱惜人才的曹氏不搞“墙倒众人推”那一套,反复叮嘱宋神宗,王安石的确有才学,可惜仇人太多,你若真爱惜人才,让他暂时离京外任。在知人善任方面,可看出曹氏有非一般的政治才能。

3、辅佐新君贤德可彰

宋代常常出现无嫡亲子嗣继承大统的局面,真格算一个奇葩的现象。宋仁宗把侄子赵允接入宫中,打算将其作为继嗣,由曹氏亲自抚养。巧合的是曹氏把他妹妹的女儿高滔滔接来作为养女。这两个娃娃同年,在曹氏的悉心教育下,感情甚好。宫中之人称两人为“官家儿”、“皇后女”。成人后由宋仁宗和曹氏分别作为男女方媒人,结为了伉俪。“天子娶妇、皇后嫁女”一时传为美谈。

嘉估八年(1063年)三月的一天夜里,宋仁宗突然病危随之去世。

为了保证朝廷政权的平稳过渡,曹氏当机立断作出安排,关闭宫门,封锁消息,第二天一大早召赵曙(即改名前的赵允)进宫继位。赵曙叫着“某不敢为”,转身就要往处走。如果让其走了就要闹出大事。

曹氏令韩琦抱住赵曙,安排人给其穿上御衣龙袍,立为新君,是为宋英宗。宋英宗继位没多久,可能由于多年来处于紧张的原因,突然精神错乱,不能正常视事,曹氏垂帘代为执政。待宋英宗病愈后,主动归权于皇帝,大臣们夸奖她气度非凡,深明大义。

治平四年(1067年)仅做了两年皇帝的宋英宗病逝,儿子赵顼继位,是为宋神宗。

曹氏尽心尽力辅佐宋神宗,与其关系极为融洽,胜过亲生的祖孙之情。有天宋神宗令人制作了一辆装饰精美的车辇送给曹氏。曹氏坐上后,宋神宗和其母亲高太后为她扶辇。曹氏逝世后,宋神宗为她服丧三年,尽孝至极。

曹氏堪称严于律己的典范。

宋代一直担心外戚干政,制订有不少清规戒律。曹氏从当皇后开始,一直到当上太皇太后,从没越礼半分。入宫后,她从不单独和娘家人见面,即使需要见面也定要有外人在场。宋神宗几次提议让曹氏上了年纪的弟弟进宫来和其拉拉家常,好不容易找了个机会让姐弟俩见面,为了方便姐弟俩谈话,相陪一会后宋神宗起身刚离开,曹氏马上对弟弟说,这里不是你久留之地。请弟弟随即离开后宫。

曹氏比古代中国著名的女强人吕后、武则天、慈禧太后的形象高大得多哦。她的弟弟以后成了传说“八仙过海”中的曹国舅,也是对曹氏的一种褒扬吧?

流逝的岁月 2023-08-10 15:52:02

相关推荐

投档会参考学考成绩吗 学考成绩有什么用

将成绩符合的学生的档案投给招生院校。这就是投档,投档不参考于学生的其他条件,只参考他的总成绩和志愿。而根据学校的调档比例省教育考试院确定他的投档比例,只要学生的档案被投档,决定他是否被录取的因素就会包含他的学考...
展开详情

艺考生集训注意事项 有什么要了解知道的

艺术生集训不要忽略了文化课,作为艺术生必须要做到文化课和专业课双赢,才能被心中理想大学录取,在这期间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文化课也是非常重要的,不要忽略文化课,要一直学习专业课。艺考生集训注意什么学会针对性强化技...
展开详情

提高生物成绩的方法是什么 窍门有哪些

即通过分析教材,找出要点,将知识简化成有规律的几个字来帮助生物知识记忆。例如DNA的分子结构可简化为“五四三二一”,即五种基本元素、四种基本单位、每种基本单位有三种基本物质、很多基本单位形成两条脱氧核酸链、成为...
展开详情

艺术生什么时候集训好 有必要去集训吗

艺术生集训指的是艺术类学生在完成学业水平测试之后,由学校或自己向学校申请,暂时停掉学校的文化课,到专业的艺术培训学校进行封闭式训练,直到校考结束。美术生集训时间美术生集训,通常从高二下学期开始,5月份开始报名,...
展开详情

艺术生集训注意事项有哪些 需要注意什么

艺术生在集训的时候也要同步文化课学习,夯实文化基础。考生在专业课集训期间,文化课千万不要丢,专业课和文化课的学习一定要兼顾。艺术生集训的注意事项一定要选择一个靠谱的培训学校。因为一个好的培训学校,懂得怎么以最快...
展开详情

精选推荐更多>

亏贼是什么意思

亏贼的意思是损害。
亏贼,读音为kuī zéi,汉语词语。
出处:《墨子·兼爱下》:“又与今人之贱人,执其兵刃毒药水火,以交相亏贼,此又天下之害也。”
亏(拼音:kuī),汉语一级通用规范汉字(常用字)。“亏”和它的繁体字“虧”原是音义都不同的两个字。简体“亏”原是“于”的异体字,字形、字义关系不详,清代王筠认为是“吁”的本字,假借为动词“往”义,并由此引申出“到达”、“在”、“比”义,进而虚化出一系列介词用法,这些意思后世多写作“于”。“亏”字后来成为“虧”的简化字。
出处:《易·谦卦》:“天道亏盈而益谦。”
例句:《战国策·魏策一》:“夫事秦必割地效质,故兵未用而国已亏矣。”
近义词:损、缺。

什么是标兵

标兵,读作:biāo bīng,意思是:
1、阅兵场上用来标志界线的兵士。泛指群众集会中用来标志某种界线的人。
2、比喻可以作为榜样的人或单位:树立标兵;服务标兵、生产标兵、安全标兵、质量标兵。
出处:
1、明沈德符《野获编·督抚·整饬兵备之始》:“但承平日久,仍如守土之吏,无标兵可练,无军饷可支。”
2、《花月痕》第四十六回:“试问各道节度共带枢部之衔,且有标兵之掌,如何说得不知兵。”
3、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八章:“他杀得性起,不再同刘芳亮等互相照应,率领着自己的标兵追着一股敌人不放。”
造句:
1、他对自己能当选学习标兵感到十分荣耀。
2、王大伯过去是捕猎的能手,现在是野生动物保护的标兵。
3、他的母亲不仅在厂里是生产标兵,在家里也是个好主妇,大家都称赞她精明强干。
4、丘盈盈是我们班当之无愧的学习标兵。
5、我们学校中午都会公布星级达标班级,每到念我们几星的时候,我的心就会七上八下,生怕没有得到了标兵班。

此之谓大丈夫的之意思

“此之谓大丈夫”的“之”是结构助词,不译。出自《富贵不能淫》。
原文节选: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译文:告诫她说:“到了你的丈夫的家里,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以顺从为做人原则的,是妾妇之道。居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里,站立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上,行走在天下最宽广的道路“义”上。能实现理想时,就同人民一起走这条正道;不能实现理想时,就独自行走在这条正道上。富贵不能使他的思想迷惑,贫贱不能使他的操守动摇,威武不能使他的意志屈服,这才叫作有志气有作为的大丈夫。
孟子的挖苦是深刻而尖锐的,对公孙衍、张仪之流可以说是深恶痛绝了。遗憾的是,虽然孟子对这种“以顺为正”的妾妇之道已如此痛恨,但两千多年来,这样的“妾妇”却一直生生不已,层出不穷。时至今日,一夫一妻已受法律保护,“妾妇”难存,但“妾妇说”却未必不存,甚或还在大行其道哩。

苏轼哪里人

苏轼是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一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坡仙,汉族,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美食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
苏轼对社会的看法和对人生的思考都毫无掩饰地表现在其文学作品中,其中又以诗歌最为淋漓酣畅。在二千七百多首苏诗中,干预社会现实和思考人生的题材十分突出。苏轼对社会现实中种种不合理的现象抱着“一肚皮不入时宜”的态度,始终把批判现实作为诗歌的重要主题。更可贵的是,苏轼对社会的批判并未局限于新政,也未局限于眼前,他对封建社会中由来已久的弊政、陋习进行抨击,体现出更深沉的批判意识。
苏轼在词的创作上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就一种文体自身的发展而言,苏词的历史性贡献又超过了苏文和苏诗。苏轼继柳永之后,对词体进行了全面的改革,最终突破了词为“艳科”的传统格局,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使词从音乐的附属品转变为一种独立的抒情诗体,从根本上改变了词史的发展方向。
苏轼擅长写行书、楷书,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为“宋四家”。他曾经遍学晋、唐、五代的各位名家之长,再将王僧虔、徐浩、李邕、颜真卿、杨凝式等名家的创作风格融会贯通后自成一家。
苏轼在文、诗、词三方面都达到了极高的造诣,堪称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而且苏轼的创造性活动不局限于文学,他在书法、绘画等领域内的成就都很突出,对医药、烹饪、水利等技艺也有所贡献。苏轼典型地体现着宋代的文化精神。
常见热点问答
热点搜索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
作文大全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