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通史 太极拳劲法与技击

一直在路上
精选回答

太极拳,相传为张三丰真人所创,但是否如此,武术界中则一直存有异议。 然不论如何,太极终是一门博大精深的中华武术技法,号称:“以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它与一般武术不同,强调舍己从人,后发先至,“彼不动,己不动;彼微动,己先动。”

1技击

太极拳技击的原则主要有三点:

一,以静制动

此处静为心理之静与生理之静的合称。心理之静,指镇静应敌,不论敌人如何变化,我都保持平常心,仔细认清敌人实质,乘虚而击。而生理之静,则指对战不不论如何变化,都要保持好身体的重心,纵然飞跃急驰,亦稳如泰山。以静制动,己方静而彼方动,彼动时破绽现,我击之,彼不动时我诱之以动,彼动我击之,以待劳,劲不虚发。

二,以柔克刚

刚劲指含有抵抗性的力量,如:对方一掌斩下,我举臂挡之。柔劲指含有伸缩性力道的力量,如:对方一掌斩下,我借其势其力,以臂引其落空。刚过而易折,所以太极拳主张以柔劲对刚劲,刚劲耗力,有时而穷,我将其引入落空,使对方破绽百出,再出手击之。

三,以顺避害

太极拳的手法运动,是由无数圆形组成的。圆弧运动可有效地抵御打击,将对方的力道化解,避免了对方对我方的直接打击,是为以顺避害。我将对方圈入我方圈中,使对方欲攻无门,欲退无路,被我方圆圈粘住,束手束脚,动亦不得,静亦不得。

2劲法

太极劲法众多,在些举最典型的几种为介绍给大家:

一、沾粘劲

这是最基本的劲法,有把敌人粘住之意,敌进我退,敌退我进,形影相随,敌欲逃而不得,欲攻而无方。太极拳中的推手,实际上就是培养些劲的方法,而并非是一种实战用的招数。此劲得后,在对战中可如影子般随住对方,始终保持一定距离,如同有一根绳子边在一起一般。

二、听劲

在沾粘的基础上,由推手培养出听劲,听劲,即为以肌肤接触的方法感受对方的肌肉运动,从而知晓对方的行动,达到知敌之效。听劲的最高境界可达到不用接触,只凭感觉便可知敌意图之地,但此为极高深的层次。

三、懂劲

会了听劲,还要能懂,只有能懂对方的肌肉运动着什么,听到的劲才有用处。不懂的话就像不会英语的人和英国人说话,人家说得很明白,你也听得很清楚,可你就是不知道人家在说什么,听了也白听。懂劲其实为一种经验的积累,也是由推手中得到的。

四、走劲

此处的“走”,意为让敌人的劲走偏。对敌时不以力相抗,而是另对方的劲力走空,我遇力则松劲,使对方如击败絮,无着力之处。

五、化劲

以上四劲达到一定程度之后,便可将对方的力量化去,此为化劲。化劲并非指将对方的力量完全化去,在化时,要保留一些,不然对方力量全消,我方就无法再以沾粘劲粘住对方,易使对方逃出我方的控制之内。

六、引劲

对方不动,我引之,以虚招引对方出手,或在对方力量被我所化之际将对方攻势引空,是为引劲。

七、拿劲

我经过沾、听、化三步之后,敌人的力量已被化掉大部分,因此必会产生力量不济的停顿,我则以拿劲拿住对方,取其腕、肘、肩等关节,与敌近身,使敌身不由主。

八、发劲

发劲是个总称是太极拳中攻敌之劲,如截劲、长劲、钻劲、寸劲、分劲、冷劲、断劲等等,均为发劲。发劲如入箭,由中求直,直达肢端,发劲者未觉用劲,受之者却觉其力猛难当。

反之,若发劲者自觉用劲,则就失去了效果。

九、借劲

借劲为上乘之劲力,牵动四两拨千斤,在敌劲将出而未全出之际,以少许化劲借人之力,反击敌方。打个比方,拳击中的迎击就可说是一种最粗浅的借劲,借对方前冲之力,加上自己的击打之力,造成大伤。

十、提劲

提劲上拔,用沾粘劲拔敌,使其失根,失去重心。提时桩步须稳,气沉丹田,上步进身,用腰腿劲向上沾提,引进落空合即出。

十一、挤劲

以前臂挤击敌身,压迫敌人,补?劲之不足,将敌挤住。

十二、采劲

两手一劲前推,一劲后拉,如采花摘果之态,是擒法的基础,用于擒敌之腕、肘,使敌重心前仆。此劲并非是采敌之力,而是劲法动作如采花摘果而已。

十三、肘劲

即以肘击敌之劲,在此不多言。

十四、靠劲

以身体任意一部分,用抖动发劲的方法击敌为靠劲。靠法之篱劲处有头、肩、胸、腹、背、胯、臀等等处。近身时靠敌于无防,胜于肘劲,亦称“七寸靠”。

十五、钻劲

又名入劲,多以指或拳发出,于触及敌皮肤后方发劲,含胸拔背,气沉丹田,与形意拳中的崩拳发力法有些相似。

太极拳劲法非止于此,因种种原因,在此不能再多加叙述,相信以上内容,已足够网友们写作之需。

追逐梦想的孩子 2024-04-19 12:53:58

相关推荐

洞悉和熟悉的区别

熟悉只是表面上的认识、熟知。如这个人我们原来是同学,我比较熟悉。而洞悉不仅熟知,还能从熟知的表面现象敏感觉察到人和事物内部的本质,并能预知事物发展的方向。如他常常能从一些事物的表面现象,敏锐洞悉事情的走向,作出...
展开详情

葬尊是什么

葬尊是智者,是英雄。大巫贤的故事里,很久很久以前,有个在朝廷当大官的欺压百姓,捣毁了许多村子的祠堂寺庙,还到处杀人,每个村里的大巫贤都被杀了,是六葬菩萨显灵降下大雨,山石堵塞官道,奘铃村的先祖才能带着经书和冥陀...
展开详情

绣球花的赞美

1、绣球花不像玫瑰和牡丹那样娇贵,只要有土有水有阳光,它就能生长得很茂盛。给人们美的享受。2、绣球花长开不败,这簇花萎谢了,那团花又盛开了,始终药薪郁郁,生机勃勃。3、绣球花开得那么鲜艳,那么红火,几十朵小花挨...
展开详情

火车站办理临时身份证几点上班

火车站24小时都可以办理临时身份证。中华人民共和国临时居民身份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地公民在“申请领取、换领、补领居民身份证期间”可以申请领取的公民身份证明文件。2003年6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
展开详情

青春豆蔻年华的意思

青春豆蔻年华的意思是比喻十三四岁的少女。出自唐·杜牧《赠别》的诗中:“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后来称女子十三四岁的年纪为豆蔻年华。这是杜牧离开扬州的时候,写给一位只有十三岁左右名叫张好好的风尘女子的诗...
展开详情

精选推荐更多>

什么是今体书法之鼻祖

隶书是今体书法之鼻祖。
隶书是汉字的一种字体,有秦隶、汉隶等,一般认为由篆书发展而来,字形多呈宽扁,横画长而竖画短,讲究“蚕头燕尾”、“一波三折”。
根据出土简牍,隶书始创于秦朝,传说程邈作隶,汉隶在东汉时期达到顶峰,上承篆书传统,下开魏晋、南北朝,对后世书法有不可小觑的影响,书法界有“汉隶唐楷”之称。
隶书是汉字中常见的一种庄重的字体,书写效果略微宽扁,横画长而直画短,讲究“蚕头燕尾”、“一波三折”。它起源于秦朝,在东汉时期达到顶峰,书法界有“汉隶唐楷”之称。也有说法称隶书起源于战国时期。
隶书是相对于篆书而言的,隶书之名源于东汉。隶书的出现是中国文字的又一次大改革,使中国的书法艺术进入了一个新的境界,是汉字演变史上的一个转折点,奠定了楷书的基础。隶书结体扁平、工整、精巧。到东汉时,撇、捺、点等画美化为向上挑起,轻重顿挫富有变化,具有书法艺术美。风格也趋多样化,极具艺术欣赏的价值。
隶书基本是由篆书演化来的,主要将篆书圆转的笔划改为方折,因为在木简上用漆写字很难画出圆转的笔划,所以隶书的书写速度更快。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什么意思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的意思:我不是生来就有知识的人,而是爱好古代的东西,勤奋敏捷地去求得知识的人。出自《论语·述而篇》:“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译文:孔子说:“我不是生来就有知识的人,而是爱好古代的东西,勤奋敏捷地去求得知识的人。”
《论语·述而篇》是《论语》的篇章之一,共包括38章,是学者们在研究孔子和儒家思想时引述较多的篇章之一,共包含六方面的内容,提出了孔子的教育思想和学习态度,孔子对仁德等重要道德范畴的进一步阐释,以及孔子的其他思想主张。

改造国民性什么意思

改造国民性,汉语词组,拼音为gǎi zào guó mín xìng,意思是改变打造人民,使他们变得有气质,有血性。
出自闫玉刚创作的作品《改造国民性——走近鲁迅》。此书通过介绍鲁迅通过文学、革命来改造国民的精神、思想,唤醒一个民族的血性,强调鲁迅对当时社会和后世的影响。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中国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出身于破落封建家庭。青年时代受进化论、尼采超人哲学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1902年去日本留学,原在仙台医学院学医,后从事文艺工作,企图用以改变国民精神。1905—1907年,参加革命党人的活动,发表了《摩罗诗力说》、《文化偏至论》等论文。
鲁迅一生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思想研究、文学史研究、翻译、美术理论引进、基础科学介绍和古籍校勘与研究等多个领域具有重大贡献。他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发展具有重大影响,蜚声世界文坛,尤其在韩国、日本思想文化领域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影响,被誉为“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

成吉思汗四个字的寓意

“成吉思汗”四个字寓意着至高无上的荣耀,“成吉思”在蒙古语中的意思是“伟大、宽阔”,“汗”就是蒙古族的首领,也可以指权利、荣誉。成吉思汗是大蒙古国的开国君主,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成吉思汗胸怀宽广、眼界开阔,一生立下了许多赫赫有名的战功,被评价为“一代天骄”。
孛儿只斤·铁木真(1162年5月31日—1227年8月25日),蒙古帝国可汗,尊号“成吉思汗”,意为“拥有海洋四方”。世界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1162年出生在漠北草原斡难河上游地区,取名铁木真。1206年春天建立大蒙古国,此后多次发动对外征服战争,征服地域西达中亚、东欧的黑海海滨。1227年在征伐西夏的时候去世,之后被密葬。 1265年十月,元世祖忽必烈追尊成吉思汗庙号为太祖。1266年十月,太庙建成,制尊谥庙号,元世祖追尊成吉思汗谥号为圣武皇帝。1309年十二月,元武宗海山加上尊谥法天启运,庙号太祖。从此之后,成吉思汗的谥号变为法天启运圣武皇帝。
常见热点问答
热点搜索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
作文大全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