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岁儿童归属感及其发展

风生水起 幼教理论
精选回答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由个体到群体,即从我自己到他人、群体。(4)由熟悉到陌生,即交往对象从亲人到陌生人,社会环境、社会规则等从熟悉到陌生。儿童首先体会到自己是家庭中的一员,感受到父母的爱和爱自己的父母,亲近与信赖长辈,接着了解生活的社区,感受邻里和睦;入园后,能感受到同伴、老师、班级、幼儿园的温暖;然后,从知道和了解自己家乡的建筑特色、风俗习惯到了解本国的民族和文化,热爱家乡和祖国;最后,知道世界上虽然有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和不同的文化,但
是世界是一个大家庭,对不同文化要接纳和相互借鉴、学习,和平是大家向往的。
3~6岁儿童各年龄的归属感的情感体验对象与认知内容都有所不同。
1.3~4岁儿童归属感的主要特点
3~4岁儿童归属感的最重要对象是家庭,他们在情感上表现出对家庭的依恋,尤其是对于主要照料者的信赖与亲近。他们大多知道自己的家所在社区的情况、家庭成员的情况等。在刚入园阶段,面对幼儿园新环境,他们大多会表现出与家庭成员分离后所产生的焦虑情绪,这其实也是幼儿归属感的一种表现。这种分离焦虑说明幼儿对于家庭有着深切的归属感,而对幼儿园以及班级还未产生信赖感与认同感。3~4岁儿童分离焦虑的表现大致可分为如下三个阶段:(1)反抗阶段——嚎啕大哭,又踢又闹。(2)失望阶段——仍然哭泣,但是断断续续的,带有动作的吵闹减少,不理睬他人,表情迟钝。(3)超脱阶段一接受外人的照料,开始正常的活动,如吃东西,玩玩具,但是看见母亲时又会出现悲伤的表情。
3~4岁儿童归属感发展的重要标志就是克服分离焦虑,对于幼儿园和班级中的同伴及教师产生信赖感与认同感,从而产生对于幼儿园及所在班级的归属感。在这个过程中,幼儿逐渐调整依恋对象的范围,除了家庭中的主要照料者以外,还会扩大到老师,表现为寻求老师的关注与赞许,并开始适应幼儿园与班级的新环境,在新环境中获得安全感。
《指南》对于3~4岁儿童归属感的特征作了如下概括:
●知道和自己一起生活的家庭成员及与自己的关系,体会到自己是家庭的一员。
●能感受到家庭生活的温暖,爱父母,亲近与信赖长辈。
●能说出自己家所在街道、小区(乡镇、村)的名称。
●认识国旗,知道国歌。
其中,前两项是3~4岁儿童归属感的真正体现,而后两项是为了对社区、家乡与国家产生归属感而进行的认知上的准备。
2.4~5岁儿童归属感的主要特点
4~5岁儿童归属感的主要表现是归属对象扩大至幼儿园和班级。该阶段儿童产生了对自己所在班级的集体荣誉感,表现出喜欢自己所在的幼儿园和班级,为自己是班级中的一员而感到高兴,也十分愿意参加集体活动,比较关心所在班级和小组是否获得荣誉,在被老师和同伴认可与接纳时感到愉快,反之则会感到沮丧、失落。这一阶段儿童的归属感主要和其集体融合感密切相关,他们开始在意老师和同伴对自己的看法。
4~5岁儿童除了归属对象的范围有所扩大之外,在对归属对象的认知上也产生了变化,表现为对归属对象有了更为深入与全面的认知。例如,开始了解和知道自己居住地周围的
环境和标志性建筑,知道自己是什么地方的居民,意识并且知道自己是中国人,认识国旗,会跟唱国歌。这些对于周围环境的深入认知是儿童以后对于家乡、国家及民族产生归属感的重要基础。
《指南》对于4~5岁儿童归属感的发展作了如下概括:
●喜欢自己所在的幼儿园和班级,积极参加集体活动。
●能说出自己家所在地的省、市、县(区)名称,知道当地有代表性的物产或景观。
●知道自己是中国人。
●奏国歌、升国旗时能自动站好。
3.5~6岁儿童归属感的主要特点
5~6岁儿童归属感发展的第一个特征是集体归属感的情绪体验更为深刻。与4~5岁儿童相比,5~6岁儿童的集体归属感表现出更多的自觉性和自主性。他们愿意承担集体的责任和义务,积极参加集体活动。他们很喜欢集体活动,为了集体的荣誉竭尽全力、加油呐喊,非常在意竞赛的成绩,很在意自己是否被老师和同伴肯定与接纳。这一阶段儿童的归属感与其集体荣誉感和责任心密切相关,他们开始关注集体的荣誉及自己在集体中的作用和地位。
5~6岁儿童归属感发展的第二个特征就是产生了对于国家与民族的归属感。他们非常喜欢听老师和家长介绍社会热点新闻、家乡的变化以及祖国取得的重大成就,知道汉族和主要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及民族文化,而且也开始关注国家和民族,为自己是中国人而感到自豪。
随着5~6岁儿童对于国家与民族的归属感的产生,他们开始知道其他国家、文化与民族的存在。因此,5~6岁儿童归属感发展的另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对多元文化有了初步的体验与认知。美国学前教育专家莫里逊(George Morrison)认为,多元文化教育是帮助儿童理解、欣赏、尊重其他种族、性别以及社会经济、语言和文化背景不同的人,使儿童能够在一个不同文化的世界中生活、学习、交往和工作的教育。多元文化教育能够让儿童以客观、公正、开放、包容的态度对待外来文化,培养其初步的文化认知感与判断力。事实上,在对儿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国家归属感的同时,引导儿童意识到文化的独特性和多样性,使儿童学会尊重别人、友好地与别人合作,也是帮助儿童形成归属感的重要教育途径。
《指南》对于5~6岁儿童归属感发展的典型行为作了如下描述:
●愿意为集体做事,为集体的成绩感到高兴。
●能感受到家乡的发展变化并为此感到高兴。
●知道自己的民族,知道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各民族之间要互相尊重,团结友爱。
●知道国家一些重大成就,爱祖国,为自己是中国人感到自豪。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归属对象,归属感的产生能使人获得安全感与认同感,归属感是人的基本需求之一。学前儿童归属感的发展有其自身的特征与发展脉络,把握其内涵与发展特征,有助于我们提供一个能够促进学前儿童归属感发展的教育环境。

野荷的香馥 2022-05-07 11:33:59

相关推荐

soft的用法总结大全

adj.软的,柔软的,温和的,柔和的,不含酒精的,轻松的n.柔软之物,柔软的部分adv.柔和地,温柔地变形:比较级:softer;最高级:softest;soft可以用作形容词soft用作形容词时,多作“柔软的...
展开详情

slow的用法总结大全

adj.慢的,迟钝的,温和的,慢于…的adv.慢慢地,缓慢地vt.&vi.(使)缓行,(使)减速vi.变慢,变萧条vt.放慢,阻碍变形:比较级:slower;最高级:slowest;过去式:slowed;现在分...
展开详情

soon的用法总结大全

adv.立刻,马上,一会儿,不久,快,宁愿变形:比较级:sooner;最高级:soonest;soon可以用作副词soon用作副词,意思是“不久”,可指“将来”,表示“预期的时刻不久就会到来”,用以谈论不久将来...
展开详情

smart的用法总结大全

adj.聪明的,敏捷的,漂亮的,整齐的vi.疼痛,感到刺痛,难过n.创伤,刺痛,疼痛,痛苦vt.引起…的疼痛(或痛苦、苦恼等)adv.聪明伶俐地,轻快地,漂亮地变形:副词:smartly;比较级:smarter...
展开详情

solid的用法总结大全

adj.固体的,实心的,结实的,可靠的,可信赖的n.固体,立体图形,立方体solid可以用作形容词solid用作形容词,可作“固体的”“结实的”“实心的”解;也可作“可靠的”“纯质的,纯色的”解;还可作“连续的...
展开详情

精选推荐更多>

名列前茅一般是指前几

名列前茅并不固定指前几,名列前茅是汉语的一则成语,原指古代楚国军队行军时,前哨如遇敌情,则举茅草发出警报,后来以“名列前茅”字面意思是指名次排在前面,形容成绩优异。其本身结构为主谓式,在句子中可作谓语、定语,含褒义。出自春秋·左丘明《左传·宣公十二年》:“蔿敖为宰,择楚国之令典,军行,右辕,左追蓐,前茅虑无,中权,后劲,百官象物而动,军政不戒而备,能用典矣。”
“名列前茅”这个成语乍一看来是说楚国军队训练有素,严整有序,实际上反映了楚国的德、刑、政、事、典、礼这六项都不违背常规,这样的国家、军队是不可战胜的。

强调句型结构及用法

强调句型结构及用法是如强调句型指现在或未来的情况用It is指过去用It was.
例如:
It is I who、that am wrong.被强调部分为人强调词可用who也可用that.指现在的情况所以以It is开头,被强调部分是I谓语用“am”.原句:I am wrong.
基本定义:强调句(The Emphatic Pattern)是一种修辞,是人们为了表达自己的意愿或情感而使用的一种形式。通过各种方式对句子中的某个部分进行强调,从而起到修辞的作用。英语常用的强调结构是It is(was)+被强调部分(主语、宾语或状语)+who(that)…….一般说来,被强调部分指人时,用who指事物时用that,但that也可以指人。在美国英语中指事物时常用which来代替that.
常用句型:
1、陈述句的强调句型:
It is、was+被强调部分(通常是主语、宾语或状语)+that/ who(当强调主语且主语指人)+其他部分。
例句:It was yesterday that he met Li Ping.
2、一般疑问句的强调句型:
同上,只是把is、was提到it前面。
例句:Was it yesterday that he met Li Ping.
3、特殊疑问句的强调句型:
被强调部分(通常是疑问代词或疑问副词)+ is、was + it + that、who+其他部分。
例句:When and where was it that you were born.

孙敬是历史人物吗

孙敬是历史人物,汉朝著名政治家,纵横家,成语“悬梁刺股”中“悬梁”的主人公。
孙敬是汉朝信都(今衡水市冀州区)人。他年少好学,博闻强记,而且视书如命。晚上看书学习常常通宵达旦。邻里们都称他为“闭户先生”。
孙敬读书时,随时记笔记,常常一直看到后半夜,时间长了,有时不免打起瞌睡来。一觉醒来,又懊悔不已。有一天,他抬头苦思的时候,目光停留在房梁上,顿时眼睛一亮。随即找来一根绳子,绳子的一头拴在房梁上,下边这头就跟自己的头发拴在一起。这样,每当他累了困了想打瞌睡时,只要头一低,绳子就会猛地拽一下他的头发,一疼就会惊醒而赶走睡意。从这以后,他每天晚上读书时,都用这种办法,发奋苦读。年复一年地刻苦学习,使孙敬饱读诗书,博学多才,成为一名通晓古今的大学问家,在当时江淮以北颇有名气,常有不远千里的学子,负笈担书来向他求学解疑、讨论学问。

内能增加温度一定升高吗

物体内能增大,温度不一定升高。内能大小与物体的质量、体积、温度及构成物体的物质种类都有关系。如晶体熔化、液体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但要吸热,内能增加。
在一般的物理问题中(不涉及电子的激发电离,化学反应和核反应),内能中仅分子动能和势能两部分会发生改变,此时我们只关心这两部分,而将这两部分之和定义为内能。这是一种简化的定义,即狭义内能。在涉及电子的激发电离,化学反应和核反应时,为不引起误解狭义内能应严格称为热力学能(以前称为热能,热能这一概念在一些工程领域内仍广泛使用)。
常见热点问答
热点搜索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
作文大全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