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父母去世真的是守孝三年吗

我的字典里没有不可能
精选回答

守孝制度是古礼,它的形成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大致在春秋末期形成。不过,关于守孝期问题,却争议不断。

古代的基本守孝制度

按照礼法,亲人去世,守孝期根据亲疏关系分为五档:斩衰三年、齐衰一年、大功九个月、小功五个月、缌麻三个月。所谓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是五种不同等级的丧服,代表服丧者与逝者关系的亲疏,即所谓的“五服”。

比如儿子为父母、嫡孙为祖父母、妻为夫都要服斩衰,守孝三年。子为庶母、夫为妻、侄为伯叔等要服齐衰。已经出嫁的女人为伯叔兄弟、为堂兄弟及未嫁的堂姐妹,皆服大功。等等,随着亲缘关系越远,服丧期越短。

至于为父母守孝期为何是三年,孔子的解释是:“子生三年,不免于父母之怀。”守孝三年就是为了感恩。

我们经常看到影视剧中,官员经常因父母去世而去职丁忧,如果不执行丁忧,就会被视为不孝,轻则丢官,重则下狱!守孝制度已经成了一项法律。

不过,这个制度也不是一下子形成的,有个演变过程。春秋战国时期,服丧和守孝制度还存在争议,儒家弟子虽然制定了相关礼节,但仅限于一家之言,不是共识,它甚至遭到了包括墨家在内的流派,激烈诋毁。

从西汉开始,守孝制度逐步成型,形成共识,但关于守孝期依然不是硬性规定。有人说,汉武帝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了守孝期,这肯定是误传。

以西汉末年两个事件,就能清晰地反映出这个问题。汉元帝时期有个叫陈汤的官员,因为隐瞒父亲去世的消息,没回家奔丧,被下狱判处死刑。汉成帝时期的丞相薛宣,养母去世后,他跟弟弟因为守孝期问题发生了争执,弟弟守满三年,他则没有。

以上两件事说明,到西汉末年,奔丧守孝已经是一项很严格的法律,但是守孝期究竟多长时间,还没有严格规定,很少人能做到明清时期的三年。所以,汉武帝规定了守孝期的说法不成立。

古人守孝期的变通法则

关于守孝三年的问题,即便在儒家内部也有不同的声音。孔子有一次和他的一个爱睡觉的学生宰予,就是“朽木不可雕也”的那位有一次辩论如下,宰予说:“三年之丧,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旧谷既没,新谷既升,钻燧改火,期可已矣。”“子曰:‘食夫稻,衣夫锦,于女安乎?’曰:‘安。’‘女安则为之。夫君子之居丧,食旨不甘,闻乐不乐,居处不安,故不为也。今女安,则为之!’宰我出,子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孔子的弟子宰予质疑了守孝三年的这一套理论,并不按照孔子所说的“守孝三年”理论为行为的指导。

其实,宰予的话很现实。按照古代守孝的规矩,三年内守孝人不能出门、不能参加社会活动、不能婚娶娱乐,甚至夫妻不能同房。请问人一辈子有几个三年?每个人都是一堆亲人,加起来光守孝就得至少十年呐!即便父母在天之灵,也不希望后人白白浪费这么多年的时光吧?

如果说官员丁忧三年,还可以由别人顶替,皇帝呢?他的权力总不能让别人代行吧?所以,就有了变通法则。

第一个变通法则是打擦边球:三年的数字是虚数,并非整整三年,而是二十五个月或二十七个月。

《礼记》载:“三年之丧,二十五月而毕。”为何是二十五个月?一年十二个月,二十五个月就是两年零一个月,算作三年。

不过,后来一般通行二十七个月的守孝期,这又是为什么呢?因为古代的历法就是我们现在的农历,农历经常会出现闰月,也就是说常常会出现一年十三个月的情况。也就是说,极端情况下,连续两年出现闰月,这两年就是二十六个月。所以,守孝二十七个月的话,无论什么情况,都保证了两年零一个月。

第二个变通则是专门为皇帝制定的:以日易月,即一天当作一个月,也就是说,皇帝守孝二十七天,就相当于二十七个月。

这项制度什么时候成为正式法律,我没查到原始资料,我觉得它本身就不是法律,而是潜规则,逐渐演变成惯例。汉文帝临终前的遗令,可能是第一个以遗诏的方式对丧期做了变通规定:“其令天下吏民,令到出临三日,皆释服;毋禁取妇、嫁女、祠祀、饮酒、食肉;自当给丧事服临者,皆无跣;绖带毋过三寸;毋布车及兵器;毋发民男女哭临宫殿。宫殿中当临者,皆以旦夕各十五举声,礼毕罢。非旦夕临时,禁毋得擅哭。已下,服大红十五日,小红十四日,纤七日,释服。它不在令中者,皆以此令比类从事。”

从遗诏中,汉文帝要求自己死后,吊丧期只有三天,守孝期变更为:守孝九个月的,以十五天代替,守孝五个月的,以十四天代替,守孝三个月的,以七天代替。

该守孝三年和一年的呢?比如汉景帝,该为父亲守孝三年,怎么办?没说,不过有一句“以此令比类”,就是按这个诏书的精神,灵活变通吧!

云雨飘零 2024-01-15 13:09:17

相关推荐

乌鱼为什么说是孝鱼

刚出生的小乌鱼为了报答母鱼的养育之恩自动进入母鱼口中,以保证母鱼不会被饿死,所以被称之为孝鱼。乌鱼在繁衍小鱼的时候眼睛会有一段失明时间,这段时间母鱼不能出去觅食,一部分幼鱼就会自动进入母鱼口中,成为它的食物。乌...
展开详情

2022年12月7日是什么节气

北京时间2022年12月7日11时46分将迎来大雪节气,标志仲冬季节开始。此时节,天气更加寒冷,零摄氏度以下的气温成为我国北方地区常态。雪和小雪、雨水、谷雨等节气一样,都是直接反映降水的一种概念。公历每年12月...
展开详情

潘冬子的精神品质

潘冬子是电影《闪闪的红星》的主角,他的精神品质包含了很多,勇敢、坚强、机智、果敢等。潘冬子是一位被刻画的很好的少年英雄,新时代新青年应该学习和具备的精神在他身上已被体现得淋漓尽致。在电影里,潘冬子在面对母亲罹难...
展开详情

红包名字写在哪个位置

红包名字写的位置有以下几种,第一,红包背面的正中,一般没有任何祝福语,只是表明送礼人就直接写上全名,第二,右下角,如果横着书写祝福语,那么署名落在右下角,第三,左下角,如果竖着写祝福语,一般名字署在左下角。红包...
展开详情

蛋壳破了膜没破能孵吗

大部分蛋生动物理论上蛋壳破了但是里面的膜没破的话,在无菌有氧的环境下是可以孵出来幼仔的。比如常见的蛋生动物,鸡,我国早些时候就已经有过实验,在无壳的情况下成功孵化小鸡。蛋壳对于胚胎是起到了一个保护作用,原理就是...
展开详情

精选推荐更多>

汝只患不能自立,勿患人之不己知翻译

“汝只患不能自立,勿患人之不己知”的翻译是你只需要担心自己能否自立,不要担心别人不懂你。
该句话出自晚张之洞所写的《诫子书》。
节选内容:汝之前途,正亦未有限量,国家正在用武之秋,汝纵患不能自立,勿患人之不己知。志之志之,勿忘勿忘。
译文:你的前程,正可谓不可限量,国家正是在用兵的时候,你只需担心自己不能够成才,不需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记住记住,别忘别忘。
思想:《诫子书》是修身立志的名篇,其文短意长,言简意赅,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澹泊宁静中下工夫,最忌荒唐险躁。

志存高远的前面是什么

原句为“志当存高远”,前面是“夫”。出自《勉侄书》:“夫志当存高远,慕先贤,绝情欲,弃凝滞,使庶几之志,揭然有所存,恻然有所感。忍屈伸,去细碎,广咨问,除嫌吝;虽有淹留,何损美趣?何患于不济?”
译文:
一个人的志向应当保持高尚远大,仰慕先贤人物,断绝情欲,不凝滞于物,使贤者的志向高高地有所保存,诚恳地有所感受,能屈能伸,抛弃琐碎的东西,广泛地向他人咨询、学习,除去狭隘、悭吝,这样即使未得升迁,又何损于自己美好情趣?何愁理想不能实现?如果意志不坚定,意气不昂扬,徒然随众附和,沉溺于习俗私情,碌碌无为,就将继续伏匿于凡庸人之中,终究不免于卑下的地位。
《勉侄书》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为勉励侄子诸葛恪而作。全文虽87字,字字珠玑,却包含着对侄子诸葛恪的种种期盼,并演变出志存高远一词。

望天门山把什么比作什么

《望天门山》诗中“天门中断楚江开”用了奇妙的比喻,把天门山比作打开的天门。
原文: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译文:
天门山从中间断裂是楚江把它冲开,碧水向东浩然奔流到这里折回。
两岸高耸的青山隔着长江相峙而立,江面上一叶孤舟像从日边驶来。
《望天门山》是唐代大诗人李白于开元十三年(725年)赴江东途中行至天门山时所创作的一首七绝。此诗描写了诗人舟行江中顺流而下远望天门山的情景:前两句用铺叙的方法,描写天门山的雄奇壮观和江水浩荡奔流的气势;后两句描绘出从两岸青山夹缝中望过去的远景,显示了一种动态美。全诗通过对天门山景象的描述,赞美了大自然的神奇壮丽,表达了作者初出巴蜀时乐观豪迈的感情,展示了作者自由洒脱、无拘无束的精神风貌。作品意境开阔,气象雄伟,动静虚实,相映成趣,并能化静为动,化动为静,表现出一种新鲜的意趣。

山居秋暝古诗翻译20个字

《山居秋暝》古诗翻译:空旷的群山沐浴了一场新雨,夜晚降临使人感到已是初秋。皎皎明月从松隙间洒下清光,清清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竹林喧响知是洗衣姑娘归来,莲叶轻摇想是上游荡下轻舟。春日的芳菲不妨任随它消歇,秋天的山中王孙自可以久留。
译文: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山居秋暝》是唐代诗人王维的诗作。此诗描绘了秋雨初晴后傍晚时分山村的旖旎风光和山居村民的淳朴风尚,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田园并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足心情,以自然美来表现人格美和社会美。全诗将空山雨后的秋凉,松间明月的光照,石上清泉的声音以及浣女归来竹林中的喧笑声,渔船穿过荷花的动态,和谐完美地融合在一起,给人一种丰富新鲜的感受。它像一幅清新秀丽的山水画,又像一支恬静优美的抒情乐曲,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的创作特点。
常见热点问答
热点搜索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
作文大全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