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筝演奏中左手的运用

饮尽世俗 古筝
精选回答

在《谈谈筝的摇指》、《筝的轮刮琶技法》(分别载本刊4、5期)拙文中,将筝拨弹技术作了概括的论述,本文试就左手在弹筝中的运用再作介绍。筝的演奏技术,主要分拨弹和按弦。前者,右手是绝对重要的,左手有时也用;后者,则只用左手。

在介绍左手按弦技巧前,首先应该从筝演奏艺术的总体上对左手有个明确的认识。

1、保持演奏上的平衡

人有双手,身体才得以平衡协调,人从事的任何劳动,都是双手配合的结果。尽管双手分工不同,各有独立性,但又密切配合,保持统一性。忽略了独立性,动辄会使人“力不从心”,技术过不了关;忽略了统一性,会使人感到生硬,不协调,表现不好音乐。所谓弹筝技术的全部,也就是这个问题。搞古筝教学,也不过教会学生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下面举一个不注意独立性的例子。

常常有这样的事情,学生在学习颤音时,右手弹一下,左手颤动一下。短促的颤音,还勉强过得去,长音符的颤音,就远远不能完成。就象二胡上的打音,左手指没有独立的快速打弦能力,靠右手用力时的身躯紧张一刹那,促使左手指打弦,这样发出的音难免生硬不适。一句话,还是因为缺乏独立活动能力,不注意独立性训练的原因。只注意独立性训练而忽略统一性,同样收不到好的效果。

有的学生认为左手仅仅是用于按弦,如果不按弦,就呆停在一个地方,不知道左手必须与右手的拨弹相呼应,轻捺筝弦,时动时静,造成艺术表现的完整效果,保持演奏双手的统一性。至于右手拨弹技术娴熟,而韵味风格掌握上总使人觉得“不到家”,欠缺些什么,都是忽略了或者不明确弹奏统一性训练的原因。

2、以形传神,完整艺术表现

“以韵补声”是筝的特点,是指左手技巧的发挥,充分弥补筝弦五声的不足,左手按弦产生的韵味,胜似右手拨弹的实音效果。“以韵补声”实际是左手技巧发挥的必然。“以形传神”则是音乐表现的一部分,就是随着音乐的要求,左手按弦动作时起时伏的变化,更好地塑造音乐形象,使筝声更逼真(音乐形象准确)地传达给听众,感染听众。右手拨弹技术和左手的按弦都有具体要求,那么左手(臂)的动作,也应有大致规律,结合乐曲内容甚至有特殊要求。通常在演奏长音符和有泛音的乐音时(在乐曲、乐句结束时)左手往往随着节奏而缓慢高抬,就是以形传神,给人以余音缭绕的感觉。

在表现音乐内容、深化乐曲内容方面,左手也起着绝妙的作用。老一辈演奏家的左手运用,各有千秋,值得我们好好的继承和发扬,他们致毕生心血于筝的演奏,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这风格不仅是声调音韵的差异,就是左手使用的风貌也各有特点。有的朴实无华,手动音生;有的动作轻巧,起伏得当;有的超然洒脱,舒展大方;有的坚实有力,动静敏捷。这些都是与右手密切配合淋漓尽致表现音乐的效果。

这里试举古筝演奏家曹正在弹奏《渔舟唱晚》名曲第一句的两个抬手动作,还可进一步说明这个问题。

(谱)

上例的“↑”处,表示左手离弦上抬,“↓”表示触弦颤音。这样处理,恰好有助于欢乐的渔民生活的表现。比起那种左手附弦移动,不是随音乐抑扬而起伏的按弦,更能表现“响彻彭蠡之滨”的“渔舟唱晚”声。

下面谈谈左手的各种手法。

所谓左手技巧,就是右手拨弹后左手制音的技巧,右手弹弦后,左手将弦的张力加强或放松,使右手弹出的音变成“颤、滑、按、打”的效果。因为改变弦的张力唯一的办法,只能是左手将弦下按和放松,所以就把左手技巧总的叫按弦技巧。

左手按弦技巧,大致有以下几种:

一、颤音。颤音是筝演奏中经常用到的。右手弹出的余音,左手将弦下压使其升高随即放松使其恢复,如此反复进行而形成间波。颤音很象弦乐上的揉弦,不同的是,在弦乐上是围绕音高,手指上下微动,使音高反复出现而形成音波。在筝上,则是在原来的音高基点上,下压——升高再恢复到原来音高,再下压升高再恢复如此反复进行而产生音波。试用图示:

弦乐(图)

筝(图)

颤音通常有美化乐音、延长乐意、表现音乐、体现风格等作用。

美化乐音。前面说过,颤音相当于弦乐上的揉弦,可以使乐音美化。曹正先生生动的把颤音比作油,把乐音比作菜,菜用油一炒,美味可口,乐音经过颤以润饰,优美动听。

延长乐音。弹拨乐不同于弦乐,可以有任意的持续音,而筝上除摇指外,用单音连续,必然枯燥干涩,且连接效果差,如果加颤,则会起到好的效果,使人感到余味无穷,连绵不断,完美惬意。

在表现音乐、体现风格方面,还有细腻的颤音、粗犷的颤音。特别是重颤音,极有特点。在表现忧心伤感一类音乐时,往往一个重颤音可催人泪下。有人说这个乐器揪人心,也正是有颤音等技巧而形成的一些特殊效果的原因。所谓重颤音,就是用力按弦和放松的辐度较一般颤音大。在谱面上以两道曲线表示。

(谱)(河南筝曲《闺怨》)

如果在一个上滑或下滑的音上加颤,又叫颤滑。这种颤滑也突出的代表了一种风格韵味。在河南筝曲中使用较多。

(谱)

二、滑音。滑音是左手将右手弹弦后的余音,下压或放松作出二度至小三度的滑奏,是左手的主要技巧。滑音是“以韵补声”的主要手段,而声韵又是体现各地不同风格的主要特征。

滑音有以下三种:

1、上滑音(谱):右手弹弦后或在弹弦同时,左手将弦下压产生不同时值的上滑音。一般来说滑音占原来音符的一半。如(谱)奏成(谱)奏成(谱)。

这种滑音,在现代创作筝曲中较为常见,就是说不拘泥于某种地方风格和韵味,其记谱也较准确。在各地流派筝曲中的上滑音,其记谱和演奏往往是比较复杂的,有时,虽然记谱一样,但实际上效果不大相同。如“(谱)”或“(谱)”,这是在la弦上的上滑音,在河南筝曲中就演奏成“(谱)”了,在山东筝曲中而演奏成“(谱)”,至于滑音的时值是几分音符,滑音的速度又是怎样,一概从谱子上看来出来。这只能从河南与山东的语言上去找答案。

2、下滑音(谱):其演奏方法,是左手先压高某弦,右手弹奏后左手再松弦,产生下滑的效果,其时值情况与上滑音同。

3、上下滑音结合使用形成的;回音和猱音。

回音,就是在音符上标记“∽”符号,使这个音上滑到上方弦音高,再回到原音。如(谱)

猱音,就是以“W”表示,与回音奏法相反,先下滑后再上滑。如(谱)

三、按音。顾名思义,按音就是左手按出来的音,而不是筝弦列的自然定音,但它不包括fa、ci两音,而指原来音列中有却不用,另按其下方相邻弦使之升高的音,在谱上标以被按的弦音,并加圈作记。如“(谱)”就是用“mi”弦按奏出“so”的,而不弹原有的“so”弦很象二胡上,空弦往往一用,而用按出的同度音代替,这种按音,实际上是为了充分满足风格的需要而形成的。大凡在按音上,总是带着微小的上滑音,使人听起来,不仅是一个乐音,而且是风格性很强的一个音,滑音往往不被人注意。如果不用按音,用弦列音,就会是干巴巴,至于风格韵味就更谈不到了。

如山东筝曲《书韵》

(谱)

四、打音。打音也称点音,是快速的短促的下滑音,一般用于轻快活泼的乐曲或模拟某种自然效果。就是在右手弹弦的同时,左手快速有弦上轻按,按后迅速离开。其符号以“↓”或“V”表示。这种打音在潇洒流畅的潮州筝曲中用得较多。

如:(谱)(潮州筝曲《秋思》)

也有表现鸟鸣的:(谱)(河南筝曲《唧唧咕》)

筝这个乐器之所以流传两千多年而不被历史所淘汰,就是因为有颤、滑、按、打这些为任何乐器所不能代替的独特技巧。解放以来,虽然双手拨弹技术得到极大的发展,但是决不能对左手按弦技巧有丝毫轻视。前者只是作为后者的对衬而存在,前者是绿叶,后者才是红花。左手技术的丰富和发展,筝才由秦地流传到全车各地和亚洲不少国家,形成现在的河南、山东、潮洲、武林、蒙古、福建、客家等流派。从笔者的艺术实践中,也证明了左手技巧对形成流派的作用。25年前全国古筝专业学生学习曲目,已故著名筝教育王巽之谈古筝筝流派时说,“陕西派多抒情”(见1962年文汇报)说明了古筝弹奏婉转悠扬的陕西音调是恰到好处的,也是左手技巧得到了充分发挥的原因。

一九八五年十二月

墨染安然 2023-08-14 13:37:49

相关推荐

投档会参考学考成绩吗 学考成绩有什么用

将成绩符合的学生的档案投给招生院校。这就是投档,投档不参考于学生的其他条件,只参考他的总成绩和志愿。而根据学校的调档比例省教育考试院确定他的投档比例,只要学生的档案被投档,决定他是否被录取的因素就会包含他的学考...
展开详情

艺考生集训注意事项 有什么要了解知道的

艺术生集训不要忽略了文化课,作为艺术生必须要做到文化课和专业课双赢,才能被心中理想大学录取,在这期间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文化课也是非常重要的,不要忽略文化课,要一直学习专业课。艺考生集训注意什么学会针对性强化技...
展开详情

提高生物成绩的方法是什么 窍门有哪些

即通过分析教材,找出要点,将知识简化成有规律的几个字来帮助生物知识记忆。例如DNA的分子结构可简化为“五四三二一”,即五种基本元素、四种基本单位、每种基本单位有三种基本物质、很多基本单位形成两条脱氧核酸链、成为...
展开详情

艺术生什么时候集训好 有必要去集训吗

艺术生集训指的是艺术类学生在完成学业水平测试之后,由学校或自己向学校申请,暂时停掉学校的文化课,到专业的艺术培训学校进行封闭式训练,直到校考结束。美术生集训时间美术生集训,通常从高二下学期开始,5月份开始报名,...
展开详情

艺术生集训注意事项有哪些 需要注意什么

艺术生在集训的时候也要同步文化课学习,夯实文化基础。考生在专业课集训期间,文化课千万不要丢,专业课和文化课的学习一定要兼顾。艺术生集训的注意事项一定要选择一个靠谱的培训学校。因为一个好的培训学校,懂得怎么以最快...
展开详情

精选推荐更多>

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的言外之意:家父没有效仿袁公,袁公也没有效仿家父。既照顾了对方的尊严,又保存了自己的体面,不卑不亢落落大方。
出自《陈元方候袁公》:“周公、孔子,异世而了,周旋动静,万里如一。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
译文:周公、孔子生在不同时代,虽然相隔遥远,但他们的所作所为却是那么一致。周公不效法孔子,孔子也不效法周公。
陈元方机智应变,“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如此巧妙回答,既照顾了对方的尊严,又保住了自己的体面,不卑不亢落落大方,不损人也不损己,袁公听了,也会暗暗点头称奇。
在《世说新语》里,直接介绍陈元方言行的有八条,分布在《德行》、《言语》、《政事》、《方正》、《规箴》、《夙慧》六门。

判断电流产生磁场方向用什么定则

判断电流产生磁场方向用安培定则。安培定则,也叫右手螺旋定则,是表示电流和电流激发磁场的磁感线方向间关系的定则。通电直导线中的安培定则(安培定则一):用右手握住通电直导线,让大拇指指向通电螺线管N极,那么四指指向就是电流的环绕方向;通电螺线管中的安培定则(安培定则二):用右手握住通电螺线管,让四指指向电流的方向,那么大拇指所指的那一端是通电螺线管的N极。
科学上把单位时间里通过导体任一横截面的电量叫做电流强度,简称电流,电流符号为I,单位是安培(A),简称“安”(安德烈·玛丽·安培,1775年—1836年,法国物理学家、化学家,在电磁作用方面的研究成就卓著,对数学和物理也有贡献。电流的国际单位安培即以其姓氏命名)。

司马光砸缸是几年级的课文

《司马光砸缸》这篇课文是小学人教版一年级的课文。
《司马光砸缸》内容是:
有一次,司马光跟小伙伴们在后院里玩耍,有个小孩爬到大缸上玩,失足掉到缸里的水中。别的孩子们一见出了事,放弃他都跑了,司马光却急中生智,从地上捡起一块大石头,使劲向水缸击去。水涌出来,小孩也得救了。
司马光出生于宋真宗天禧三年(公元1019年11月17日),当时,他的父亲司马池正担任光州光山县令,于是便给他取名“光”。司马光家世代官宦,其父司马池后来官至兵部郎中、天章阁待制,一直以清廉仁厚享有盛誉。
司马光字君实,陕川夏县人。父亲名字叫司马池,任天章阁待制(宋代官名)司马光深受其父影响,自幼便聪敏好学。
据史书记载,司马光非常喜欢读《左传》,常常“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七岁时,他便能够熟练地背诵《左传》,并且能把二百多年的历史梗概讲述得清清楚楚,可见他自幼便对历史怀有十分浓厚的兴趣。

直觉是什么意思

直觉是汉语词汇,拼音是zhí jué,意思指直观感觉;没有经过分析推理的观点。语出鲁迅《花边文学·算账》:“但我直觉的感到,这恐怕是折了本,比用庚子赔款来养成几位有限的学者,亏累得多了。”
直觉是指不以人类意志控制的特殊思维方式,它是基于人类的职业、阅历、知识和本能存在的一种思维形式。
造句:
1、真正的直觉是来自你对不同事物的明察秋毫。明察秋毫造句。
2、他似乎凭直觉知道如何做。
3、真正的直觉是来自你对不同事物的明察秋毫。
4、直觉告诉我一定要中奖,果然不出所料。
5、你要相信自己的直觉,不要莫衷一是的,不然到时候你什么事都不能决定了。
常见热点问答
热点搜索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
作文大全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