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和什么一起走过作文700字

无所畏惧 中考作文
精选回答

半命题作文是中考作文的一种形式,本文整理了3篇“初三和什么一起走过”作文,欢迎阅读。

初三,和你一起走过

在初三的小院中,有一面墙上全是爬山虎,它的春夏秋冬,它的兴盛凋零,在他人看来,也许是自然现象,在我眼中,那是我成长的见证。

第一天走进初三小院,秋风已起,在暑气减退的温暖中有一丝凉意。爬山虎的叶子深绿,每个班级都会在爬山虎下面留影:着着翠绿的爬山虎,蓝白相间的校服,清一色的短发,灿烂的笑脸,这一刻,我有种慕名的感动。“破釜沉舟,背水一战!”实验班的呐喊把我唤醒,从今天起,我就走上奋斗的战场了。站在爬山虎下,夕阳照过来,我举起双手,形成一个大大的“V”形,我留下了爬山虎前我的第一张照片。

初三的第一次期末大考就要来临了,这半年我跌跌撞撞,曾经名列前茅,也曾经被学霸们挤下红校,每当这个时候,我就拿出那张在爬山虎前拍的照片,看着自己胜利的造型,就又投入题海之中了。有时,我会抬起头,看看只剩下枯枝的爬山虎,它依然没有倒下,几片干枯的叶子女,静静地挂在枝头,仿佛在对我说“不要气馁,不要骄傲,我在陪着你。”雪天,爬山虎上积了雪,那造型让我在寒冷中感到一丝独享的喜悦。大考果然波澜不惊,没有绽放,也没有凋谢,妈妈说:“冬天来了,春天就不会远了。”

春天在匆忙中就过去了,爬山虎悄然长大了。在百日誓师那天,在爬山虎前,我又留下了一张照片,这次没有“V字”手势,我知道,胜利不是喊来的,它是循序渐进,全力以赴拼搏得来的。照片中的自己,褪去了激动,留下了思考,这也许就是成长吧。

今天,我坐在考场上,那绿色的爬山虎在初三的小院中正静静休息,等待下一批小主人的到来。初三,我和爬山虎一起走过,看似“荒诞不经”,却很有收获。

初三和深夜一起走过

九年级,和“深夜”一起走过

搏一年春秋,换此生无悔。——题记

远离城市的喧哗,乡村的夜市宁静的,甚至是寂寞的。

然而,十几户人家之间,有一户灯仍亮着,一个身影仍未停歇。

纸是他的战马,笔是他的宝刀。此刻,他与数学竞赛题撕杀。笔于纸间跳跃、舞动,留下了一列证明过程,并得出了最终的答案。然而,校对后的试卷,却是“血流成河”鲜红一片。一个刺眼的红叉位于试卷中央。

他失败了……已经是第几次了?他记不得了。乌云已将明月遮住,只留下一丝残光。少年望向墙壁上的海报——上面是上海的夜晚,灯火阑珊,车流不息。这一张普通的海报,却是被揉了又揉,补了又补。

他捏紧了拳头,继续拿起了笔。

日历由原来的“胖子”,慢慢消瘦了下来。一天一天过去,离中考越来越近了,离上“战场”的时间越来越近了。小学六年苦读,初中三年夜读,只为一朝“金榜”题名!

他重新摊开了草稿本,用笔一遍一遍演算着,重复着。

笔尖在书页上飞驰的“沙沙”声是勤奋给他的乐章;蛾儿们的舞动是昆虫给他的鼓励;黑夜是大自然给他的磨练。

终于,少年的答案正确了。他笑了,是那种发自内心的笑,是那种迷失的人终于发现道路的笑,是那种于沙漠中发现绿洲的笑。

他突然间想起了什么,翻开了蜡纸般的日记本,写下一行字:“挥洒今朝汗水,搏得中考无悔!”力透纸背,如战士利刃划过!

此时,明月已从乌云中出来,照在他的脸上,一片清辉。

九年级,和“深夜”一起走过!

初三,与好友一起走过

人生的道路,漫长又漫长,有无数个陌生人和你擦肩而过,也有无数个生命中的过客慢慢淡出你的世界,但总有一个人对你不离不弃。

放学时天黑沉沉的,乌云压阵,明显是“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架势,但我仍不肯在学校里等待父母来接我。我丢下了以往和我一起回家的同学。还没走到家,就刮起了大风,沙尘和着来势迅疾的雨,打在身上火辣辣的疼。

伞撑不起来,我只能往不远处的商场跑。我垂头丧气地走着,却突然看见了一个熟悉的身影——是那个以往和我一起回家的同学!我向她跑去,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能在这种时候遇到一个能共患难的人是多么不容易!我们凝视着雨,此刻无声胜有声。

雨渐渐地小了,她看着不远处的车站,说:“我们乘公交车吧。”我答应了,没有生活经验的我想不到这些。

到了车站,雨又变大了,车站门成了万里银河似的飞瀑。我们感叹着自己的英明。看着一排一模一样的车,我犯难了:那辆才能到家呢?

这时,同学指着其中一辆车跟我说:“就是那辆。”我承认我在这方面确实比她差得远。上了车,同学告诉我这样的情况已经不是第一次,遇到这种情况要冷静应对。下了车,她一路将我“护送”到家,还跟我说如果家人不在可以去她家。

我感动了,也惭愧了——她失意的时候我从来没有安慰过她,还屡次叫她的外号——我知道她不喜欢这个的。班里的同学都说她是个闷葫芦,开开玩笑都会生气,而我经常附和这些言论。我实在没有尽到一个朋友的本分。

她却会在我放学磨磨蹭蹭收拾书包时耐心的等我,在我不懂问题时认真解答,而且除非我让她生气,她从不喊我外号,她在放学路上一路伴我而行,从来都只是我扔下她。她像一个亲切温柔而博学的邻家大姐姐,容忍我所有的缺点。我们初三同桌一年,她却比同桌四载的同学还要好。她在我放学遇到大雨时和我一起回家,那时我真的有生死相依的感觉,因为在暴风雨面前我只是一个什么也不会只会害怕的小孩。她在我的人生路也成为了一起走过的知交好友。

我们一起走过风雨,走过阳光,走过秋风,走过冬雪,从此再也不分开。

时光叫我别回头 2022-04-21 09:43:48

相关推荐

心理学类大学排名 有哪些比较好的院校

我国心理学类比较好的院校有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大学、华南师范大学、西南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浙江大学、陕西师范大学等。心理学类大学排名排名学校名称1北京师范大学2北京大学3华南师范大学4西南大学5华东师范大学6浙江...
展开详情

会计学专业大学排名 有哪些比较好的院校

会计学比较好的院校有上海财经大学、东北财经大学、江西财经大学、厦门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北京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清华大学等。会计学专业大学排名排名高校名称1上海财经大学2东北财经大学3江西财经大学4厦门大学5...
展开详情

2022氢能技术应用专业大学排名最新 高职专科学校哪个好

在2022氢能技术应用专业大学排名中,长春汽车工业高等专科学校排名第一位,武威职业学院排名第二位。2022氢能技术应用专业大学排行榜最新排名高校名称等级学校数1长春汽车工业高等专科学校5★22武威职业学院4★2...
展开详情

浙江美术综合分530的大学 可以报考哪些院校

浙江省美术综合分530分的考生可以选择的院校也有很多,如浙江万里学院、丽水学院、衡水学院、内蒙古师范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华北理工大学等。浙江美术综合分530的大学1、浙江万里学院的以下专业动画:综合分538环...
展开详情

2024年450分左右的警校 有哪些院校

2024年450分左右的警校有中央司法警官学院、南京森林警察学院、湖北警官学院、江西警察学院、吉林警察学院、浙江警官职业学院、福建警察学院等。每年分数线都有所不同,具体以当年实际录取情况而定。450分左右的警校...
展开详情

精选推荐更多>

列那狐的故事作者

《列那狐的故事》是由法国让娜·勒鲁瓦·阿莱改编的童话。该作讲述的是代表新兴市民阶级的列那狐在面对狮王的强权、公狼的霸道、雄鸡的弱小无助时,总是能以自己的聪明机警左右逢源。它一方面欺压平民百姓,一方面同强权豪门勾心斗角,乃至战胜强大的对手。
作品所展示的是中世纪法国各种社会力量矛盾和斗争的错综复杂的局面。作品以出色的喜剧手法以及市民文学机智幽默的风格,对后来的文学产生了较大影响。
让娜·勒鲁瓦·阿莱生活在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初。在当时的法国,女性作家还是凤毛麟角,让娜·勒鲁瓦·阿莱却成为了其中的佼佼者,她的作品大多关注儿童成长,如:《孩子的权利》、《一个诚实男孩的故事》。其最出名的作品是对《列那狐的故事》的改编。

白杨礼赞的作者

《白杨礼赞》是现代作家茅盾于1941年所写的一篇散文。作者以西北黄土高原上“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的白杨树,来象征坚韧勤劳的北方农民,歌颂他们在解放斗争中的朴实和力求上进的精神,同时对于那些“贱视民众,顽固的倒退的人们”也投出了辛辣的嘲讽。文章立意高远,形象鲜明,结构严谨,语言简练。
《白杨礼赞》结构划分,全文可分为五部分:
第一部分为第一段,点明题旨,直抒对白杨树的热烈赞美之情,总起全文。
第二部分为第二至第四段,描写西北高原的雄伟景象,引出白杨树。文章开头点出白杨树“不平凡”后,不写白杨树怎样的“不平凡”,绘出了一幅生机勃勃的高原风景画。作者把自己置身画面中写出了在此时此地的感受,这为正式描写白杨树作了环境铺垫和气氛渲染。第三段,作者用“刹那间”、“猛抬眼”把视线引向“傲然地耸立、像哨兵似的树木”,有如临其境的感觉。接着用自己的惊奇之感来点出悬念。第四段,作者才点出“那就是白杨树”,并用一个转折复句对白杨树作了热情赞颂,油然而生敬意。
第三部分为第五至第六段,赞颂白杨树力争上游、紧密团结,不屈不挠的精神。一开头,作者就用“力争上游”点明白杨树的外观体现的精神气质,接着连用两个“笔直”突出了白杨树体现这种精神气质的外观特点。再接着具体描绘了白杨树,然后由“形”进一步深入到“神”,高度赞颂了白杨树“努力向上”,“不屈不挠”的坚强性格。第六段,作者再次直抒胸臆,突出了白杨树的“不平凡”。
第四部分为七至八段,歌颂白杨树朴实的风格,内在的美质,由树及人地概括白杨的象征意义。文章一连用四个反诘语气的句式,层层联想开去,一气呵成,感情激越,气势不凡。第八段囊括上文。白杨树的象征含义在作者反复吟咏不平凡的白杨树“跟北方农民相似”的赞语中,感情浓烈地揭示了出来。
第五部分为最后一段,斥责那些贱视民众、顽固倒退的人们,再一次赞美白杨树。结句再次点题,回应开头,简洁有力。

天下第三行书是谁写的

“天下第三行书”是苏轼的《寒食帖》,《寒食帖》又名《黄州寒食诗帖》或《黄州寒食帖》。是苏轼行书的代表作。这是一首遣兴的诗作,是苏轼被贬黄州第三年的寒食节所发的人生之叹。诗写得苍凉多情,表达了苏轼此时惆怅孤独的心情。此诗的书法也正是在这种心情和境况下,有感而出的。通篇书法起伏跌宕,光彩照人,气势奔放,而无荒率之笔。《寒食诗帖》在书法史上影响很大,被称为“天下第三行书”,也是苏轼书法作品中的上乘。正如黄庭坚在此诗后所跋:“此书兼颜鲁公,杨少师,李西台笔意,试使东坡复为之,未必及此。”
诗稿诞生后,几经周转,传到了河南永安县令张浩之手。由于张浩与“苏门四学士”之一的黄庭坚相熟识,元符三年(1100年)七月,张浩携诗稿到四川眉州青神县谒见黄庭坚。黄庭坚一见诗稿,十分倾倒,又思及当时远谪海南的师友,北宋绍圣四年(1097年)被谪贬在惠州的苏轼责授琼州别驾。激动之情难以自禁,于是欣然命笔,题跋于诗稿。黄庭坚论语精当,书法妙绝,气酣而笔健,叹为观止,与苏诗苏字并列可谓珠联璧合。

廓的意思

“廓”指空阔;清除;物体的周围。
“廓”的出处:
1、《图画》:“白描,以细笔钩勒形廓者也。”
2、《送李愿归盘谷序》:“窈而深,廓其有容。”
3、《荀子》:“狭隘褊小,则廓之以广大。”
“廓”造句:
1、事情比较复杂,我先说说它的轮廓。
2、远山的轮廓在雨雾地遮掩下显得有些模糊。
3、美术老师几笔就勾画出一个人体的轮廓。
4、他用五分钟的时间,就勾勒出了她的大致轮廓。
5、我只知道这件事的大体轮廓,具体的情况不太清楚。
常见热点问答
热点搜索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
作文大全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