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老有三怕,这样做就不用再怕

花开无声
精选回答

人到老年有三怕,一怕摔跤,二怕激动,三怕便秘。

三、怕便秘

便秘又是一种多发病、常见病。

有的人就经常便秘,一便秘就用开塞露。中医养生中,手阳明大肠经上的“商阳穴”(位置在食指桡侧指甲角旁)是治便秘的要穴。只要一遇便秘,就用大拇指指甲掐“商阳穴”,3—5分钟就可排便。如果便秘比较厉害,就每天掐两次,每次5—10分钟。

需要说明的是,掐“商阳穴”不治气虚引起的便秘(就是觉得肚子胀却拉不出来),而专治大便已到肛门却拉不出来,一掐这个穴就出来了,相当于用开塞露。

二、怕激动

老人情绪激动易致病,太激动易猝死。

报道称,英国研究人员在对200多万人进行研究统计后发现,生日使心脏病、中风、坠楼、自杀,甚至癌症的风险都大大增加,造成死亡人数激增。60岁以上的人群中,平均有14%的人死于生日那天。瑞士研究人员近40年的研究结果也支持了这一结论。他们发现,生日当天,老人因心脏病发作死亡的几率比平时增加了18.6%;因中风死亡的几率增加了21.5%,女性尤其明显;因癌症死亡的几率增加了10.5%。

我们也看到很多老年人,是心脏不好的病人,为什么等孩子都回来了,特别高兴,哈哈一笑就走了?因为喜则气散,过于高兴的时候,他的心气就耗散了。所以高兴是件高兴事,但是过度的高兴,也未必是件好事。

老人年遇事一定要心平气和,保持镇静的态度,万事都看开,这样才不会对身体造成威胁。

年纪越大,由于对周围环境的感知越来越差,会有较大的陌生感和不安全性,所以容易焦虑,导致情绪不稳定,所有容易发脾气

老年人经常性地发脾气,实际上是心理衰老、性格变异的反映。这些老年人进入老年期后,社交能力逐渐减弱,自我封闭性增强,遇事固执过敏,急躁易怒,情绪波动大。有时候也是疾病征兆,有些老人脾气暴躁,可能与身患某种疾病有关。如肝病患者,虚火亢盛,心情烦躁,平时容易发脾气。

生活中有许许多多过去爱发脾气的同志,后来都学会了正确的自我控制。建议常爱发脾气的老年朋友,平时多参加一些集体社交活动,多找那些心胸开朗、脾气好的邻居、朋友聊天,经常与他们作伴。同时,也可请家人子女随时随地督促,这样,爱发脾气的毛病是可以改掉的。如果属于病症反应的脾气急躁者,应及时到医院检查就诊。

一、怕摔跤

老人常说:摔一跤,中风了。可见摔跤队老年人健康的威胁之大。

老年人在走路或做事时由于身体平衡能力差,很容易摔跤。摔跤不仅会导致骨折,还可能因此长期卧床不起,成为致残和致死因素。因此预防老年人摔跤非常重要。

参加合适的运动。研究显示,参与体育锻炼和平衡练习的80岁以上的老年人,发生摔跤的次数比不参加者少35%。太极拳是很好的平衡练习手段。美国哈佛大学斯伯丁康复医院的研究显示,70~80岁之间的老年女性经过12周太极拳的练习,腿部力量和柔韧性有明显提高。《美国老年医学杂志》报道,练习太极拳的老年人摔跤的发生率可减少50%。

可帮助老人锻炼平衡力的小运动

1、坐在凳上,全身放松,排除杂念。两手慢慢上抬,至与肩平时,转动上身,两手随之转动,上身先转向左,两眼注视左侧片刻,然后上身转向右,两手随之转向右,两眼注视右侧片刻,反复做10次。

2、正身站立,身前放置桌、椅各1个,慢慢地从桌子上拿起一物体,把它放在椅子上,然后再把它放回桌子,如此反复搬动物体,连做10至30次。接着将这个物体在桌子与地面间上下搬动,连做10至30次。

3、正身站立,全身放松,排除杂念。先将重心移到左腿上,慢慢从1数到20,再将重心移到右腿上,慢慢从1数到20,重心交替在左右腿上移动,重复做10次以上。

4、坐在凳上,凳脚高与膝齐平,上身慢慢下俯,先伸出左手触摸右足趾,然后恢复端坐姿势,接着再上身慢慢下俯,伸出右手触摸左足趾,如此反复,两手交替触摸两足趾,反复做10至30次。

5、单腿站立:可以增强稳定性、加强腿部力量。让双脚与肩同宽站立,双臂向前伸直,一足后抬,膝部弯曲45度,保持这一姿势5秒钟或更长时间。重复练习5次,而后换腿。待有所进步后,可以再试试闭眼单腿站立。还可以把单腿站立练习与日常生活结合起来,比如打电话、刷牙、排队等公车、做饭和洗碗时,随时随地练习。

6、坐立练习:能增强踝关节、腿部和臀部的力量。在椅子上坐直(不要靠椅子的靠背),双臂交叉,在不依靠双臂的情况下尽可能快地站直和坐下。重复这一练习10次,每天1-2次。

7、前脚跟碰后脚尖式行走:任何时候都可以,但最好选择在坚固的、未铺地毯的地面上进行。将一只脚放在另一只脚前,让前脚跟刚好碰到后脚尖。一次走3米,每天重复练习1-2次。还可以试着先用脚尖后用脚跟走路,来增强踝关节力量。

8、侧步练习:面对墙壁,一条腿向一个方向侧步移动10次,另一条腿自然跟上。熟练掌握侧步后,可以试试舞蹈式的侧步移动,即右腿先向右侧移一步,然后左腿在身体后交叉移动到右腿右侧,而后右腿在身前越过左腿右移。重复该动作10次,然后再换方向进行。

改善居家环境。灯光要足够亮,在卧室可以设置夜灯。注意电器的摆设,避免电源线成为绊脚石。确保地毯的四角没有翘起。不要勉强去拿够不着的东西。浴室要铺防滑垫,浴缸和马桶边上要装上扶手。

清晨起床别太急。脑卒中的发生是老年人摔倒的一个很重要原因,而清晨起床时是发生脑血管意外的高峰。有一些老人起床后突然跌倒在地,也有的老人被家人发现时已经摔倒在洗手间。为了预防这样的意外,吴教授建议,清晨醒来后千万别急着起床,应该先平躺半分钟,再坐起上半身半分钟,接着双下肢靠床沿垂地半分钟,然后再站起来。这三个半分钟对于防止体位性低血压和老人清晨摔倒很有帮助。

老年人在衣着方面应留意以下事项:裤腿不宜太长;尽量避免穿高跟鞋、平底鞋、鞋底过于柔嫩以及穿戴时易滑倒的鞋;穿巨细适宜、合脚的鞋;尽可能选择后跟有1.5厘米至贰厘米的鞋子;尽可能选择底部带有纹理的防滑鞋。

对老年人来说,使用手杖可以协助双脚支撑住身体,使两点支撑变成了三点支撑,增加了身体的稳定性,对防止摔倒是个好办法。

出活动时,最好穿宽松的运动裤,保持动作灵活。容易行走的运动鞋最好,特别应选择有防滑性能的鞋底。尽量选择平坦的平行道,避免凹凸不平的道路和人车混乱的地方。夜间要控制外出,雨、雪等坏天气也是同样。另外,对陌生的地方,也要慎重行动。

适当的补钙,这一点很关键,因为随着年龄的增加,身体的钙会加速的流失,而血液中的钙是不能缺乏的,所以,一旦血液中的钙不足,就会从骨骼中抽取,因此,导致骨骼中的钙更加的不足,饮食上平时多吃一些含钙的食物,比如喝牛奶,吃虾皮,都是不错的,如果缺乏的厉害,还是要额外补充营养素。一起过健康。

天山雪莲 2024-01-13 15:17:07

相关推荐

游鉴湖秦观原文翻译

宋朝是文学作品发展的高峰时期,有很多文人留下了不少经典的作品。比如说苏轼、李清照、辛弃疾、秦观等一大批优秀的诗词作家,都有脍炙人口的作品。游鉴湖秦观原文翻译游鉴湖[宋]秦观画舫珠帘出缭墙,天风吹到芰荷乡。水光入...
展开详情

雨果的创作生涯可分为几个时期

雨果1802年2月26日出生于法国东部城市贝桑松,出生6周后,雨果随父母到处奔波。雨果幼时便显露出极高的文学天赋,后来的创作产生了不小的影响。雨果的创作生涯可分为几个时期雨果的创作生涯可分为四个时期。第一个创作...
展开详情

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是一部什么小说

歌德1749年8月28日出生于法兰克福镇的一个富裕家庭。小时候歌德的父亲非常严肃,相反,母亲用不同于父亲的温柔母爱来安慰、保护着歌德、鼓励和引导他的学习兴趣,努力培养歌德正确理解文学的能力。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
展开详情

李清照对项羽的评价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她改革了宋代时期的词风,对宋词的发展有着巨大的贡献,引领了宋代词风的发展。李清照写词极佳,她的诗作也是一绝,李清照的诗作代表《夏日绝句》,其中的“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为千古名句,流传至今...
展开详情

李清照前后词风的变化

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的词人李清照,在宋代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她开创了新的词体,将婉约的风格发挥到了极致,引领着宋代婉约词做的发展。李清照在古典文学史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冠绝一时,被誉为“婉约之词宗”、“词国...
展开详情

精选推荐更多>

五音不全指的是哪五音

五音不全指的是宫、商、角、徵、羽,古代的人们是以这五个音为音阶。五音不全在汉语中是一个成语,通常指“音盲”,他们对音乐缺乏理解,不能正确唱出准确的音高。
五声音阶是中国古乐基本音阶,五音指“宫、商、角、徵、羽”,相当于简谱的“1、2、3、5、6”。律历志说:宫者,中也,居中央畅四方,唱始施生为四声之径。商者,章也,物成事明也。角者,触也,阳气蠢动,万物触地而生也。征者,祉也,万物大盛蕃祉也。羽者,宇也,物藏聚萃宇复之也。
五音中宫音浑厚较浊,长远以闻;商音嘹亮高畅,激越而和;角音和而不戾,润而不枯;征音焦烈燥恕,如火烈声;羽音圆清急畅,条达畅意。

木石之心什么意思

木石之心意思:指如木石一样坚定的意志。木石心其实是儒家的一种思想。
儒家又称儒学、儒教、孔孟思想、孔儒思想,为历代儒客尊崇,是起源于中国并同时影响及流传至其他周遭东亚地区国家的文化主流思想、哲理与宗教体系。对待长辈要尊敬尊重,朋友之间要言而有信,为官者要清廉爱民,做人有自知之明,尽分内事,“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统治者要仁政爱民,“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对待上司要忠诚,“君事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对待父母亲属要孝顺,“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人要有抱负且有毅力,“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前5世纪由孔子创立,脱胎自周朝礼乐传统,以仁、恕、诚、孝为核心价值,着重君子的品德修养,强调仁与礼相辅相成,重视五伦与家族伦理,提倡教化和仁政,抨击暴击政务,力图重建礼乐秩序,移风易俗,富于入世理想与人文主义精神。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中的是心指什么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中的“是心”的意思是:是天性;是本性。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的意思是并非只是贤人有这种本性。出处:战国孟子《鱼我所欲也》。
选段: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翻译: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逃避灾祸的方法哪会不采用呢?采用这种做法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这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是因为有比生命更想要的,有比死亡更厌恶的。并非只是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只是贤人能够不丧失罢了。
《鱼我所欲也》是孟子以他的性善论为依据,对人的生死观进行深入讨论的一篇代表作。强调“正义”比“生命”更重要,主张舍生取义。孟子性善,自认为“羞恶之心,人皆有之”,人就应该保持善良的本性,加强平时的修养及教育,不做有悖礼仪的事。孟子对这一思想,认为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修养的精华,影响深远的事。
孟子先用人们生活中熟知的具体事物打了一个比方:鱼是我想得到的,熊掌也是我想得到的,在两者不能同时得到的情况下,我宁愿舍弃鱼而要熊掌;生命是我所珍爱的,义也是我所珍爱的,在两者不能同时得到的情况下,我宁愿舍弃生命而要义。

以其人之道下一句

“以其人之道”的下一句是“还治其人之身”。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是一个汉语词汇,就是使用别人自身已有的道理和方法来修养他自身。出自宋·朱熹《中庸集注》第十三章:“故君子之治人也,即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中庸集注》是朱熹对《中庸》作的注。《中庸》原是《小戴礼记》中的一篇。作者为孔子后裔子思,后经秦代学者修改整理。
朱熹(1130年10月18日-1200年4月23日),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祖籍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省尤溪县)。中国南宋时期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
朱熹十九岁考中进士,曾任江西南康、福建漳州知府、浙东巡抚等职,做官清正有为,振举书院建设。官拜焕章阁侍制兼侍讲,为宋宁宗讲学。晚年遭遇庆元党禁,被列为“伪学魁首”,削官奉祠。庆元六年(1200年)逝世,享年七十一岁。后被追赠为太师、徽国公,赐谥号“文”,故世称朱文公。
朱熹是“二程”(程颢、程颐)的三传弟子李侗的学生,与二程合称“程朱学派”。他是唯一非孔子亲传弟子而享祀孔庙,位列大成殿十二哲者。朱熹是理学集大成者,闽学代表人物,被后世尊称为朱子。他的理学思想影响很大,成为元、明、清三朝的官方哲学。
朱熹著述甚多,有《四书章句集注》、《太极图说解》、《通书解说》、《楚辞集注》,后人辑有《朱子大全》、《朱子集语象》等。其中《四书章句集注》成为钦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标准。
常见热点问答
热点搜索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
作文大全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