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营养食谱一周搭配一人份(夏季营养食谱)

努力才幸福
精选回答

1、夏日清凉菜谱之去火养颜美食 夏天蔬菜瓜果品种繁多,我最喜欢吃的就是西红柿了,怎么做都爱吃,而西红柿入菜,最喜欢的当属西红柿炒鸡子啦!除了炒鸡蛋,经常吃的有西红柿茄丝、西红柿菜花、西红柿土豆片、西红柿圆白菜、西红柿菜瓜或者西葫芦、西红柿牛肉、西红柿排骨,最近学了道番茄苦瓜,回去一实践,真好味道,这样做出来的苦瓜就不那么苦了, 夏天还是少吃些荤的,咱们就说说西红柿素菜吧! 西红柿炒素菜有两种完全不同的形式,大多数情况下是先放西红柿,把炒锅放油烧热,然后下西红柿块,油煸成红色,西红柿香味飘出再下其他素菜,这样做出的菜,西红柿不成形,成糊状裹在其他蔬菜上,西红柿味道浓郁,下蔬菜前可以在放少许糖,以减轻西红柿的酸味。

2、这样西红柿配茄丝、菜花,都可以做成比较软烂的口味;而洋白菜切片、瓜片、土豆片在与西红柿相配后是脆口,很好吃。

3、还有一种作法是后放西红柿,这样可以保持西红柿的形状,下面就说说番茄炒苦瓜。

4、番茄炒苦瓜 ⒈苦瓜去瓤切片, 要是为了漂亮的话,把瓤那面冲案板,表面冲上,用刀正向斜削下来,瓜片呈月牙形;西红柿切片待用。

5、切一些蒜片。

6、⒉炒锅放油烧热,下蒜片炝锅,蒜片焦黄后下苦瓜片翻炒片刻,加适量盐; ⒊下西红柿片快速翻炒,趁西红柿片还没破相,放些鸡精起锅装盘即可。

7、此菜极富营养,味道鲜酸略苦,清口去火,适于夏天食用。

8、回答人的补充 2011-06-23 08:31 民以食为天。

9、下面以一个三口之家(夫妻加一个14岁左右的男孩)为例,来配制一份适合夏季的食谱,大家可据此更换搭配。

10、早餐:薏米绿豆百合粥、咸蛋、牛奶、香蕉。

11、食物:薏米150克,绿豆100克,百合90克,咸蛋3个(约180克),牛奶750毫升,香蕉3根(约300克)。

12、14岁的孩子还可以加耐饥的面包50克。

13、午餐:米饭(或馒头)、鱼片青椒胡萝卜、葱油蛤蜊、肉片苦瓜、炒米苋、虾皮番茄紫菜汤。

14、食物:米或面粉500克,青鱼100克,青椒100克,胡萝卜50克,蛤蜊300克,肉100克,苦瓜300克,米苋250克,虾皮5克,番茄100克,紫菜5克,植物油40克。

15、点心: 300克。

16、饮料:绿茶。

17、晚餐:米饭(或面条)、盐水河虾、鸡肫茭白毛豆肉、糖醋黄瓜、鸭块冬瓜汤。

18、食物:米或面粉500克,河虾150克,鸡肫100克,茭白150克,毛豆肉50克,黄瓜300克,鸭块150克,冬瓜300克,植物油40克。

19、水果:西瓜3000克。

文竹掀起中年风 2023-08-18 21:23:00

相关推荐

雨果的创作生涯可分为几个时期

雨果1802年2月26日出生于法国东部城市贝桑松,出生6周后,雨果随父母到处奔波。雨果幼时便显露出极高的文学天赋,后来的创作产生了不小的影响。雨果的创作生涯可分为几个时期雨果的创作生涯可分为四个时期。第一个创作...
展开详情

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是一部什么小说

歌德1749年8月28日出生于法兰克福镇的一个富裕家庭。小时候歌德的父亲非常严肃,相反,母亲用不同于父亲的温柔母爱来安慰、保护着歌德、鼓励和引导他的学习兴趣,努力培养歌德正确理解文学的能力。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
展开详情

游鉴湖秦观原文翻译

宋朝是文学作品发展的高峰时期,有很多文人留下了不少经典的作品。比如说苏轼、李清照、辛弃疾、秦观等一大批优秀的诗词作家,都有脍炙人口的作品。游鉴湖秦观原文翻译游鉴湖[宋]秦观画舫珠帘出缭墙,天风吹到芰荷乡。水光入...
展开详情

曾巩的老师是谁

在唐宋八大家中,若论资质最平庸、性格最踏实、学习最刻苦的人,那一定是曾巩。曾巩的名气远不如其他几位大家,但这才是一个普通人原本的模样。曾巩的老师是谁欧阳修。曾巩的老师,是大名鼎鼎的欧阳修,欧阳老先生可是当时的文...
展开详情

曾巩那届状元是谁

宋朝是我国历史上文化最繁荣的时代,文人最向往的时代,今天通过北宋一届科举考试的榜单,来向大家诠释什么叫做群英荟萃、群星闪耀。曾巩那届状元是谁状元是章衡。在宋朝,有这么一届科举榜单,可以说是科举史上的第一名榜,可...
展开详情

精选推荐更多>

言字怎么查部首

“言”字用部首查字法,查部首:言,就可以查到了。言(拼音:yán)是汉语通用规范一级字(常用字)。此字初文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其本义一般认为是说话,引申指所说的话,或者所说、所写的一个字、一句话。这些意义还存在于“言论、言语”等词语的义素中。
言是汉字部首之一。言用作左旁时简化为“讠”。用言作意符的字主要有三类:
1、表示言语行为,如:语、谈、谓、诵、誓。
2、与言语有关的品德,如:诚、谅、诈、谦。
3、与言语有关的名物,如:诗、词、谣。
“言”字构型和本义说法不一。一种说法认为是指事字,其字形是在“舌”字上部加一区别符号“一”而成的指事字。“舌”与“言”关系密切,就像“刀”与“刃”关系密切一样,都采用了加区别符号造指事字的方式。到了战国时代,舌上的一横变为两横,像舌形的部分与“口”分离,曲笔渐成直笔。秦、楚文字手写体的演变道路基本相同,殊途同归,都与汉隶相近。小篆是规范体,它们一直保持了从“舌”的写法。

师旷论学文言文道理

《师旷论学》文言文道理:
1、人生学无止境,任何时候都应该抓紧学习。终生学习,受益终生。
2、“老而好学”虽比不上“少而好学”和“壮而好学”,但总比不好学好。要活到老,学到老。
3、如果想立志学习就应该从当下开始,这样才能成就一番事业。年纪性别和成功无关,只要有目标、有恒心、有决心,一定能成功。
原文: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秉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
译文:晋平公对师旷说:“我年龄七十岁,想要学习,恐怕已经晚了。”师旷说:“为什么不把烛灯点燃呢?”晋平公说:“哪有做臣子的人戏弄国君的行为呢?”师旷说:“双目失明的我怎么敢戏弄君主呢?我听说,少年时喜好学习,如同初升太阳的阳光一样灿烂;壮年时喜好学习,如同正午强烈的阳光;晚年时喜好学习,如同拿着蜡烛照明,点上烛火照明比起在黑暗中走路,究竟哪个好呢?”晋平公说:“说得真好啊!”
晋平公想要学习,却担心自己年龄已老。而师旷认为,人的一生都应该不断学习。他形象地比喻:少年好学,好像初升的太阳;壮年好学,好像正午的阳光;老年好学,好比蜡烛的光明,也可以照亮人生的里程,虽然光线微弱,但总比摸黑走路要好得多。
本篇的特点在于采用形象的比喻。师旷的说辞不是陈述抽象的道理,而是用日常生活的常识来阐发自己的主张。为了吸引对方的注意,师旷有意利用汉语一音多义的特点,用双关的手法故意曲解晋平公的语意。

赛马失翁焉知非福是什么意思

“赛马失翁焉知非福”是错误的,正确的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意思:比喻一时虽然受到损失,反而因此能得到好处。也指坏事在一定条件下可变为好事,反之亦然。形容人的心态,一定要乐观向上,任何事情都有二面性,不好的一面,有可能向好的一面转化。
出自:西汉-淮南王·刘安《淮南子·人间训》,原文: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敌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这个故事说明,世事多变,坏事可以变成好事,好事也可以变成坏事。因此人们应当从无尽的欲望中清醒,少一些苛求,多一些满足。生活并不会遵从某一个人的愿望发展,改变随时可能发生,但积极地面对改变却会让你发现更好的奶酪。
近义词:失之东隅、因祸得福、因福得祸。

炎帝是真实存在的吗

炎帝是真实存在的,炎帝是中国上古时期姜姓部落的首领尊称,号神农氏,又号魁隗氏、连山氏、列山氏,别号朱襄。
传说姜姓部落的首领由于懂得用火而得到王位,所以称为炎帝。从神农起姜姓部落共有九代炎帝,神农生帝魁,魁生帝承,承生帝明,明生帝直,直生帝氂,氂生帝哀,哀生帝克,克生帝榆罔,传位五百三十年。
炎帝所处时代为新石器时代,炎帝故里目前有六地之争,分别是:陕西宝鸡、湖南会同县连山、湖南株洲炎陵县、湖北的随州、山西高平、河南柘城。炎帝部落的活动范围在黄河中下游,在姜水一带时部落开始兴盛,最初定都在陈地,后来又将都城迁移到曲阜。
相传炎帝牛首人身,他亲尝百草,发展用草药治病;他发明刀耕火种创造了两种翻土农具,教民垦荒种植粮食作物;他还领导部落人民制造出了饮食用的陶器和炊具。
传说炎帝部落后来和黄帝部落结盟,共同击败了蚩尤。
华人自称炎黄子孙,将炎帝与黄帝共同尊奉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成为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精神动力。
炎帝被道教尊为神农大帝,也称五榖神农大帝。
常见热点问答
热点搜索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
作文大全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