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2021年公安院校公安专业招生体能测评须知

少年郎
精选回答

体能测评项目、标准和流程

根据公安部办公厅、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21年公安普通高等院校招生工作的通知》(公政治〔2021〕202号)要求,体能测评的项目和标准,按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的有关规定执行,具体如下:

(一)立定跳远

1.合格标准。男≥2.05米,女≥1.5米。可测次数:3次。

2.测试方法。测试时,测评者两脚自然分开站立,站在起跳线后,脚尖不得踩线,原地两脚同时起跳,不得有垫步或连跳动作。丈量起跳线后沿至最近着地点垂直距离,每人试跳3次,取最好成绩,以米为单位,取两位小数。发现犯规时,此次成绩无效,3次试跳均犯规,该项目成绩为零。

(二)男子引体向上、女子仰卧起坐

1.合格标准。男子引体向上≥9次/分钟,女子仰卧起坐≥25次/分钟。可测次数:1次。

2.男子引体向上测试方法。受测者跳起双手正握杠,两手与肩同宽呈直臂悬垂。静止后,两臂同时用力引体(身体不能有附加动作),上拉到下颌超过横杠上缘为完成一次,记录引体次数。引体向上时,身体不得做大的摆动,也不得借助其他附加动作撑起,两次引体向上的时隔时间超过10秒终止测试。

3.女子仰卧起坐测试方法。测试时,受测者全身仰卧于垫上,两脚稍微分开,屈膝呈90度角左右,两手指交叉贴于脑后,测试辅助员压住其踝关节。受测者坐起时双肘触及或超过双膝算完成一次规范动作。仰卧时双肩胛必须触垫。测试人员发出“开始”口令的同时开表计时,记录1分钟内完成次数。1分钟到时,受测者坐起但未达到双膝者不计该次数,记录精确到个位。如受测者坐起时但双肘未达到双膝,仰卧时双肩胛未触垫,借用手、肘部或臀部起落的力量坐起时,该次不计数。记录员应向受测者报数。

(三)50米跑

1.合格标准。男≤9.2秒,女≤10.4秒。可测次数:1次。

2.测试方法。受测者至少两人一组,起跑姿势不限。当听或看到信号(口令、枪音、哨音或发令旗)后开始起跑,计时员听音或看旗开始计时,当受试者躯干部到达终点线的垂直面停表,记录以秒为单位记录测试成绩,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小数点后第二位小数按非零进1原则进位,如10.11秒计为10.2秒。抢跑者重跑,抢跑两次,取消测试资格。

(四)男子1000米、女子800米跑。

1.合格标准。男≤4分35秒,女≤4分36秒。可测次数:1次。

2.测试方法。受测者至少两人一组进行测试,站立式起跑。当听或看到信号(口令、枪音、哨音或发令旗)后开始起跑。计时员听音或看旗开始计时,当受测者躯干部到达终点线的垂直面停表,记录以分、秒为单位记录测试成绩,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测试时,受测者如没在规定的跑道内进行测试,不计成绩。

体能测评的有关规定

公安部办公厅、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21年公安普通高等院校招生工作的通知》(公政治〔2021〕202号)要求,省级公安机关遴选政治坚定、作风过硬、公道正派、敢于担当、熟悉业务、经验丰富的公安机关人民警察担任裁判员,严格按照有关实施规则开展体能测评工作,裁判长由具备国家二级及以上技术等级的田径裁判员担任。体能测评实行全程录像。

体能测评的4个项目中有3个及以上达标的,体能测评结论为合格。体能测评结论现场告知考生,由考生在体能测评表上签名确认。体能测评均不进行复测。

违规情况处理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违规行为处理暂行办法》(教育部令第36号)第十一条规定:考生有提供虚假姓名、骗取报名资格,提供虚假材料、影响录取结果,由他人替考,其他严重违反高校招生规定的弄虚作假行为之一的,应当如实记入其考试诚信档案。上述行为在报名阶段发现的,取消报考资格;在入学前发现的,取消入学资格;入学后发现的,取消录取资格或者学籍;毕业后发现的,由教育行政部门宣布学历、学位证书无效,责令收回或者予以没收;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注意事项

(一)应当携带的物品

1.身份证原件;

2.准考证原件;

3.运动服、运动鞋。

未携带以上物品影响测评及个人测评成绩的,后果自负。

(二)严禁携带的物品

1.严禁携带手机及其他电子设备进入测试场地;

2.严禁携带易燃易爆、管制器具及其他危险品,一经发现,移交有关部门按照有关法律规定予以处罚;

3.严禁携带贵重物品进入测试场地,如有丢失、损毁等情况后果自负。

(三)自我身体状况评估

要评估自身是否适合剧烈运动。考生因身体健康状况不良等自身原因,导致体能测评过程中出现受伤、致病和无法完成体能测评项目的,一切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如考生身体出现不良状况,可向现场医疗急救人员寻求帮助。

严格执行各项纪律要求

考生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视为个人品行不良,缺乏组织纪律和法制观念,取消参加体能测评资格。

1.不服从工作人员管理、扰乱测试秩序的(如:故意损毁测试表格、阻碍其他考生测试等行为);

2.不尊重裁判员或工作人员,与其发生争执或打架的;

3.考生与考生之间发生争执或打架的;

4.其他严重违法违纪行为的。

请考生认真阅读上述须知并告知家长,如体能测评过程中存在违规行为,后果由考生自负。

清风月影 2024-05-18 15:10:27

相关推荐

江西农业大学是一本吗

江西农业大学是一本吗江西农业大学是一本。江西农业大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与江西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是中国首批具有学士学位、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之一,是江西...
展开详情

考研需要什么条件

考研需要什么条件只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可以参加研究生招生考试、必须拥护共产党的领导、遵纪守法、身体素质良好、有良好的道德品德、必须具备本科学历或符合报考院校招生的特殊要求。考研需要什么条件一、合法身份必须是中华...
展开详情

高考体检能带隐形眼镜吗

高考体检能带隐形眼镜吗眼科检查必须为裸视。戴隐形眼镜者要保证在检查视力前能够摘掉(需要带隐形眼镜盒及清洗液)。在检查视力前3-5分钟,也可抓紧时间望一下远方、做一下眼保健操或点几滴缓解眼部疲劳的眼药水,使眼球调...
展开详情

一般大学毕业多少岁

一般大学毕业多少岁大学毕业的年龄通常为22岁。国家规定的入学年龄为7岁,小学读6年,初中读3年,高中读3年,18岁上大学,22岁大学毕业。如果读专科3年就可以毕业,此时毕业的年龄就是21岁。大学毕业年龄偏大的原...
展开详情

东北大学在哪

东北大学在哪东北大学坐落于辽宁省沈阳市。该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由教育部、辽宁省、沈阳市三方重点共建,是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国家首批“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高校,是中国人工...
展开详情

精选推荐更多>

K9教育是指什么阶段

K9教育是指从小学一年级到初中三年级。K12,教育类专用名词(kindergarten through twelfth grade),是学前教育至高中教育的缩写,现在普遍被用来代指基础教育。
k9和k12教育模式的差别并不是很大,其主要差距在于k12指的是从幼儿园到高中,学生们要接受12年的教育,而k9只有九年。
但是k9和k12都更加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学生们不论是参加k9教育还是k12教育,学生们都可以获得优质的教学资源,老师们也会一心一意的为学生服务,学生在不仅可以参加正常的课程,还能够参加很多艺术培训。
在语文和英语的课堂上,老师除了讲课之外,还会帮助学生提高口语表达的能力和写作的能力,这两项技能对学生来说是极其重要的,而在数学,物理课堂上,老师会帮助学生锻炼学习思维,提高思维能够让学生尽快走上正确的学习轨迹。
除此之外,学生们还能够参加绘画,音乐,科学等课程,可这可能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艺术修养,对学生来说也是有很多好处的。

虔的含义是什么

“虔”的含义是恭敬。本义:虎行走的样子。引申为勇武、强固。诚敬;诚心。江西省赣州市的简称,古代赣州先称为虔州,宋朝时,虔州更名赣州,赣州的简称由此而来。
出处:
1、东汉·许慎《说文》:“虔,虎行皃。”
2、《诗·商颂·长发》:“有虔秉钺。”
3、《左传·庄公二十四年》:“以告虔也。”
4、《左传·成公十二年》:“虔卜于先君也。”
5、《国语·鲁语》:“纠虔天刑。”
造句:
1、她俩都是虔诚的基督徒。
2、人们喜欢外表的虔诚,可是里面却罪大恶极。
3、虽然祭拜神明有许多繁文縟节,但是虔诚的信徒们丝毫不以为苦。

张良,字子房,其先韩人也翻译

“张良,字子房,其先韩人也。”意思是张良字子房,他的祖先是韩人。出自《汉书·张良传》。
原文节选:张良,字子房,其先韩人也。良少,未宦事韩。韩破,良家僮三百人,弟死不葬,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王,为韩报仇,以五世相韩故。良尝学礼淮阳,东见仓海君,得力士,为铁椎重百二十斤。
译文:张良字子房,他的祖先是韩人。张良当时年轻,没有在韩国做官。韩国灭亡后,张良家有三百家奴,弟弟死了都没有发丧,而以全部的财产寻求刺客刺杀秦王,替韩报仇,因为他的父祖做过五代韩相。张良曾学礼于淮阳,在东面见到仓海君,发现一个大力士,做了重一百二十斤的铁锤。
在叙事上《汉书》的特点是注重史事的系统、完备,凡事力求有始有终,记述明白。这为我们了解、研究西汉历史,提供了很大的方便。至今,凡是研究西汉历史,无不以《汉书》作为基本史料。
在体裁方面《汉书》与《史记》同为纪传体史书。不同的是,《史记》起于传说“五帝”,止于汉武帝时代,是一部通史;而《汉书》却是专一记述西汉一朝史事的断代史。这种纪传体的断代史体裁,是班固的创造。以后历代的“正史”都采用了这种体裁。这是班固对于我国历史学的重大贡献。

《采莲曲》整首诗的意思

《采莲曲》整首诗的意思:采莲少女的绿罗裙融入到田田荷叶中,仿佛融为一色,少女的脸庞掩映在盛开的荷花间,相互映照。混入莲池中不见了踪影,听到歌声四起才觉察到有人前来。出自唐代王昌龄《采莲曲》。
原文: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赏析:
这首诗写的是采莲少女,但诗中并不正面描写,而是用荷叶与罗裙一样绿、荷花与脸庞一样红、不见人影闻歌声等手法加以衬托描写,巧妙地将采莲少女的美丽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全诗生动活泼,富于诗情画意,饶有生活情趣。
王昌龄(698年——757年),字少伯,唐朝时期大臣,著名边塞诗人。开元十五年(727年),进士及第,授校书郎,迁龙标县尉。参加博学宏辞科考试,授汜水县尉,坐事流放岭南。开元末年,返回长安,授江宁县丞。安史之乱时,惨遭亳州刺史闾丘晓杀害。王昌龄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人交往深厚。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边塞诗最为著名,有“诗家夫子”、“七绝圣手”之称。著有《王江宁集》六卷。
常见热点问答
热点搜索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
作文大全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