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语言综合运用专项突破作业(21)

浪纯 范文 工作总结范文
精选回答

全国2019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语言综合运用专项突破作业(21)本文简介:语言综合运用专项突破作业(21)一、语言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9分,每小题3分)经过20年的发展,网络文学已日趋成熟,也更被主流文化认可。大批的网文作者,以“精品化”“责任感”取代了“非主流”“民工文学”等标签,网络文学的社会价值不断提升。同时,()。我国网络文学从学习幻想、演义等通

全国2019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语言综合运用专项突破作业(21)本文内容:

语言综合运用专项突破作业(21)

一、语言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9分,每小题3分)

经过20年的发展,网络文学已日趋成熟,也更被主流文化认可。大批的网文作者,以“精品化”“责任感”取代了“非主流”“民工文学”等标签,网络文学的社会价值不断提升。同时,(

)。

我国网络文学从学习幻想、演义等通俗类型文学作品中,形成了当代

的故事创作方式。网络文学中的仙侠、玄幻、古言、穿越等类型,在很大程度上源自作者对

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网络文学作为最直观、最贴近读者的

的文艺作品,更应把五千多年文明发展进程中的灿烂文化继承起来,在现有文化基因上做到“内核有文化,笔下有乾坤”。

到2017年12月,中国手机网络文学用户达3.44亿人,签约作者约68万人。中国IP改编剧在国外热播、一部小说吸引数万乃至数十万读者“追更”的情景已经在全球上演。当下,网络文学运用广博的民族文化资源讲好中国故事,是中国文化进行系统性挖掘、思考与重构的过程,也是中国文化的独特性得以彰显、获得尊重的方式之一。

1.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网络文学的自我驱动性被赋予了更多角色,对中国传统文化传播与传承成为网络文学的重要功能

B.网络文学的自我驱动性被赋予了更多角色,中国传统文化传播与传承成为网络文学的重要功能

C.中国传统文化传播与传承成为网络文学的重要功能,被网络文学的自我驱动性赋予了更多角色

D.中国传统文化传播与传承成为网络文学的重要功能,因网络文学的自我驱动性而被赋予了更多角色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夺胎换骨

卓尔不群

汗牛充栋

下里巴人

B.脱胎换骨

自出机杼

汗牛充栋

曲高和寡

C.夺胎换骨

自出机杼

博大精深

下里巴人

D.脱胎换骨

卓尔不群

博大精深

曲高和寡

3.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是中国文化进行系统性挖掘、思考与重构的过程,也是使中国文化的独特性得以彰显、获得尊重的方式之一。

B.是对中国文化进行系统性挖掘、思考与重构的过程,也是使中国文化的独特性得以彰显、获得尊重的方式之一。

C.是对中国文化进行系统性挖掘、思考与重构的过程,也是中国文化的独特性得以彰显、获得尊重的方式之一。

D.是中国文化进行系统性挖掘、思考与重构的过程,也是对中国文化的独特性得以彰显、获得尊重的方式之一。

4.仿照下面的示例,利用所给材料续写三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所给示例相同。(5分)

朝三暮四,见异思迁,这山望着那山高,奉劝我们做事要专心致志。

材料

主见

全面

坚持

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墙头上草顺风倒

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一曝十寒

人云亦云

兼听则明

半途而废

随波逐流

偏信则暗

5.下面是某产品供销流程图,请把流程图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得当,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00个字。(6分)

二、语言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9分,每小题3分)

中国人擅长在石头上进行书法创作,取

的材料气质,达到永存文字的理想。石头取材方便、质地坚硬、镌刻困难、端正严肃、

等特性,让石头上的书法与其他材料上的书法早早有所区别。(

)。但秉承的文明理念,拥有的核心价值始终保持一致,就是代表仪式与权力。

金属出现时,正是文字发展成熟的关键期,在如此珍贵的材料上铸造文字,与当时使用文字的重要地位相匹配。先秦的金文,甚至更久远的甲骨文,它们的一些基本特点,都被后来石头上的书法所继承。随着青铜文明很快退出历史舞台,石头上的书法成为可以和纸张上的文字相抗衡唯一的书写形式。

摩崖是中国人创造的、体量最大的书法,选址多在断崖峭壁之上,因此其内容与形式必须与所处环境,既突出周围景观地貌的主题,起到点题作用,又隐身于大山大水之间,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

“石文”兴起的初期,正是纸张发明的时候。其后,石头上的书法与纸张上的书法交织前行,聪明的中国人充分利用石头与纸张不同的载体特性,,各自发挥长处,共同建构中国文字、文化与文明的摩天大厦。

1.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石头与书法的这种结合被中国人巧妙地利用了,创造性地发明了许多不同的样式

B.中国人巧妙地利用了石头与书法的这种结合,许多不同的样式被创造性地发明了

C.这种石头与书法的结合被中国人巧妙地利用了,创造性地发明了许多不同的样式

D.中国人巧妙地利用了石头与书法的这种结合,创造性地发明了许多不同的样式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亘古不灭

朴素无华

息息相关

扬长避短

B.亘古不灭

朴素无华

休戚相关

相得益彰

C.亘古不变

质朴无华

息息相关

扬长避短

D.亘古不变

质朴无华

休戚相关

相得益彰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青铜文明在很快退出历史舞台后,石头上的书法成为唯一可以和纸张上的文字相抗衡的书写形式。

B.随着青铜文明很快退出历史舞台,石头上的书法成为唯一可以和纸张上的文字相抗衡的书写形式。

C.随着青铜文明很快退出历史舞台,石头上的书法成为唯一可以和纸张上的文字相抵抗的书写形式。

D.随着青铜文明很快退出历史舞台,使石头上的书法成为可以和纸张上的文字唯一相抗衡的书写形式。

4.下面是某位高三毕业生发给班主任的一则短信的片段,其中有五处词语使用不当,请找出并作修改。(5分)

张老师好,我在高三几次考试中成绩都不理想,能在高考时有所建树,成功卫冕,这都是您慧眼识金并鼎力相助的结果。您精湛的教学技艺,超凡入圣,令同学们刮目相看,今日分别,谨祝教祺!

5.仿照下面画线的句子,从你熟悉的中国古代文化名人中任选两人,续写两句话。(6分)

中国自古以来都不乏脊梁的人,“举世皆浊我独清,举世皆醉我独醒”,这是屈原正道直行的无悔誓言;“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这是李白倔强清高的浪漫告白;,;,。

答案:

1.B

解析

根据前后文的逻辑可知,这段文字谈网络文学已日趋成熟,也更被主流文化认可。下一段中说“网络文学中的仙侠、玄幻、古言、穿越等类型,在很大程度上源自作者对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根据这句话推测,补写的句意是说“网络文学的自我驱动性被赋予了更多角色,中国传统文化传播与传承成为网络文学的重要功能”。故选B项。

2.C

解析

“夺胎换骨”,比喻学习前人不露痕迹,并能创新。“脱胎换骨”,现在用来比喻彻底改变立场观点。语段说的是“我国网络文学从学习幻想、演义等通俗类型文学作品中”,应选“夺胎换骨”。“卓尔不群”,优秀卓越,超出常人。“自出机杼”,比喻诗文的构思和布局别出心裁,独创新意。语境说的是“故事创作方式”,应选“自出机杼”。“汗牛充栋”,形容书籍极多。“博大精深”,(思想、学说等)广博高深。语境中用于修饰“中国传统文化”,应选“博大精深”。“下里巴人”,泛指通俗的普及的文学艺术。“曲高和寡”,曲调高深,能跟着唱的人很少。旧时指知音难得,现比喻言论或艺术作品不通俗,能理解或欣赏的人很少。语境说的是网络文学通俗易懂,应选“下里巴人”。

3.B

解析

“中国文化进行系统性挖掘、思考与重构的过程”有语病,成分残缺,要在“中国文化”前加上介词“对”。“也是中国文化的独特性得以彰显、获得尊重的方式之一”有语病,成分残缺,应是“网络文学运用广博的民族文化资源讲好中国故事,……,也是使……得以……”。

4.答案示例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奉劝我们做事要注重全面。

一曝十寒,半途而废,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奉劝我们做事要贵在坚持。

人云亦云,随波逐流,墙头上草顺风倒,奉劝我们做事应有自己的主见。

解析

本题考查续写能力。就本题而言,解答时先要对材料的词语意思进行理解归类,然后再比对示例句子,分析其句间关系,最后参照示例作答即可。

5.参考答案

家庭或餐馆向专门生产有机蔬菜的农庄下订单,农庄以一定价格和一定量跟农户签约收购。农户出货给农庄,农庄供货给客户,从而让原本容易浮动的有机蔬菜的“量”“交货期”“价格”“品质”稳定下来。

解析

解说此图,重在理清关系。应由“家庭或餐馆向农庄”下订单开始,最后以交代这种供货的优势结束。注意箭头的顺序和相关文字说明。

1.D

解析

此题要求选填衔接句。从语境角度看,由“秉承的文明理念,拥有的核心价值始终保持一致”可知,其主语应为“中国人”,故可排除A、C两项,再根据语句应用主动句式的要求,可排除B项。结合句式的一致性,前三项都是主动句式与被动句式的混合,前后两个分句主语不一致,造成句意不连贯。故选D项。

2.C

解析

“亘古不灭”,从古到今,永不绝灭。形容永久的生命力。“亘古不变”,从古到今,永不改变。根据语境,第一空选“亘古不变”。“朴素无华”,俭朴、不浮华。“质朴无华”,朴实而毫不虚夸。此处二者都可。“休戚相关”,彼此间祸福相互关联。“息息相关”,呼吸相关联,形容关系密切。根据语境,应选“息息相关”。“扬长避短”,发扬长处,避开短处。“相得益彰”,指互相帮助,互相补充,更能显出各自的好处。根据后面的“各自发挥长处”,应选“扬长避短”。

3.B

解析

答题时从结构和内容的角度分析句子,对照错例,找到错误。A项,结构混乱,中途易辙,可将“在”放至“青铜文明”之前。C项,搭配不当,“抵抗”可改为“抗衡”。D项,成分残缺,应去掉“使”;语序不当,将“唯一”提到“可以”前。

4.参考答案

(1)“建树”应改为“提高”。(2)“卫冕”应改为“考上大学”。(3)“慧眼识金”应改为“不放弃”(意思对即可)。(4)“超凡入圣”应改为“超越别人”。(5)“刮目相看”,改为“非常敬重”。

解析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1)“建树”,词义太重,用词不当。(2)“卫冕”,指竞赛中保住上次获得的冠军称号。(3)“慧眼识金”,自称“金”,用语不得体,没有注意谦敬辞的用法。(4)“超凡入圣”,形容学识修养达到了高峰,用在此处过于夸张。(5)“刮目相看”不得体,用语没有注意对象。

5.参考答案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这是柳宗元傲岸不屈的赤子衷情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这是文天祥视死如归的慷慨壮歌

解析

首先要注意仿写语句要切合语境,合乎情感基调;其次,取例要恰当,阐释要准确;再次,要注意句式一致,诗文引用恰当,能凸显文化名人的精神特质。

牡丹 2022-06-24 23:07:27

相关推荐

艺术生集训注意事项有哪些 需要注意什么

艺术生在集训的时候也要同步文化课学习,夯实文化基础。考生在专业课集训期间,文化课千万不要丢,专业课和文化课的学习一定要兼顾。艺术生集训的注意事项一定要选择一个靠谱的培训学校。因为一个好的培训学校,懂得怎么以最快...
展开详情

艺术生什么时候集训好 有必要去集训吗

艺术生集训指的是艺术类学生在完成学业水平测试之后,由学校或自己向学校申请,暂时停掉学校的文化课,到专业的艺术培训学校进行封闭式训练,直到校考结束。美术生集训时间美术生集训,通常从高二下学期开始,5月份开始报名,...
展开详情

提高生物成绩的方法是什么 窍门有哪些

即通过分析教材,找出要点,将知识简化成有规律的几个字来帮助生物知识记忆。例如DNA的分子结构可简化为“五四三二一”,即五种基本元素、四种基本单位、每种基本单位有三种基本物质、很多基本单位形成两条脱氧核酸链、成为...
展开详情

艺考生集训注意事项 有什么要了解知道的

艺术生集训不要忽略了文化课,作为艺术生必须要做到文化课和专业课双赢,才能被心中理想大学录取,在这期间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文化课也是非常重要的,不要忽略文化课,要一直学习专业课。艺考生集训注意什么学会针对性强化技...
展开详情

投档会参考学考成绩吗 学考成绩有什么用

将成绩符合的学生的档案投给招生院校。这就是投档,投档不参考于学生的其他条件,只参考他的总成绩和志愿。而根据学校的调档比例省教育考试院确定他的投档比例,只要学生的档案被投档,决定他是否被录取的因素就会包含他的学考...
展开详情

精选推荐更多>

有志不在什么

是“有志不在年高”。
有志不在年高:yǒu zhì bù zài nián gāo,意是指年轻人只要有志向,成就不可限量,不在年纪大。也指只要有志向,岁数大了,也可以干出一番事业。
出处: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二十三回:“樵子抚掌大笑不止,对子牙点头叹曰:‘有志不在年高,无谋空言百岁。’”
释义:樵子拍手大笑不停,对子牙点头叹道:“只要有远大志向,就算年纪大也没事,一个没有远大志向的人,即便活到很大的岁数也是虚度光阴。”
近义词:有志者,事竟成。

孟子认为造就人才的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分别是什么

孟子认为造就人才的客观因素是艰苦环境的磨炼,主观因素是思想斗争的折磨。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孟子认为造就人才的客观条件是“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造就人才的主观条件是“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选自《孟子·告子下》,是一篇论证严密、雄辩有力的说理散文。作者先列举六位经过贫困、挫折的磨炼而终于担当大任的人的事例,证明忧患可以激励人奋发有为,磨难可以促使人有新成就。接着,作者从一个人的发展和一个国家的兴亡两个不同的角度进一步论证忧患则生、安乐则亡的道理。

窥镜而自视的而的用法

“窥镜而自视”的“而”的用法表承接关系。
该句出自西汉·刘向《邹忌讽齐王纳谏》:“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译文:(邹忌)再照着镜子看看自己,更觉得远远比不上人家。
赏析:《邹忌讽齐王纳谏》出自《战国策·齐策一》,讲述了战国时期齐国谋士邹忌劝说君主纳谏,使之广开言路,改良政治的故事。文章塑造了邹忌这样有自知之明,善于思考,勇于进谏的贤士形象。又表现了齐威王知错能改,从谏如流的明君形象,和革除弊端,改良政治的迫切愿望和巨大决心。告诉读者居上者只有广开言路,采纳群言,虚心接受批评意见并积极加以改正才有可能成功。

因往晓之的之什么意思

“因往晓之”中“之”是代词,代指人或事。出自《杞人忧天》。
原文节选: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译文:杞国有个人担忧天会塌地会陷,自己无处存身,便整天睡不好觉,吃不下饭。又有一个为他的忧愁而担心的人,就去开导他,说:“天不过是积聚的气体罢了,没有哪个地方没有空气的。你一举一动,一呼一吸,整天都在天空里活动,怎么还担心天会塌下来呢?”那个人说:“天如果是气体,日月星辰不就会坠落下来了吗?”开导他的人说:“日月星辰也是空气中发光的东西,即使掉下来,也不会伤害什么。”
这则寓言故事运用对话刻画人物,人物形象分明。故事短小,但寓意深刻,耐人寻味。文章基本以对话构成,言简意赅,逻辑严谨,读来文气贯通。这则寓言也成为后世文人常用的典故,如李白有诗曰“杞国有人忧天倾”,即出于此。
常见热点问答
热点搜索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
作文大全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