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临安府陈宅经籍铺刻本宾退录是什么?

成王败寇
精选回答

[拼音]:Song Lin’anfu Chenzhai Jingjipu keben Bintui Lu

中国南宋杭州地区书棚刻南宋赵与旹所撰的笔记类著作。赵与旹字行之,宋宗室,以《宋史》宗室世系考之,当为太祖七世孙,《宋史》 无传。书中陈崇礼序,称其从慈湖先生问学,当系宋儒杨简门人。此书汇集平日见闻及与宾客所谈论的内容,宾退后笔录成编,故名《宾退录》。书中考证经史,辨析典故,大半精核,所记两宋人物掌故亦多翔实可信。据书中作者后序,书成于嘉定十七年(1224)。

此书半叶10行,行18字,白口,左右双边,共10卷。书中语涉朝廷皆空格,宋讳玄、徵、朗、匡、贞、桓、慎、敦、惇,又轩辕二字皆缺笔。字体版式与南宋书棚本相同。前人著录此书有朱彝尊家影宋抄本, 卷末有“临安府睦亲坊南陈宅经籍铺印”一行,傅增湘所见明抄本及何焯校旧抄本也有此一行。王国维《两浙古刊本考》著录南宋临安陈宅经籍铺所刻有《宾退录》,可证此即陈氏经籍铺所刻世称书棚本。按临安陈宅、尹宅诸经籍铺刻本传于后者,多唐、宋人小集,子部书唯此本与《画继》、《续幽怪录》等数种。

卷末有“元统二年八月 日重装于乐志斋吴下张雯”二行,下钤“张氏子昭”墨文方印。铁琴铜剑楼旧藏元抄本《简斋诗外集》一卷,亦有张子昭印。元郑元祐《侨吴集》有张子昭墓志铭,称吴人张雯字子昭,其先浚仪人,祖父世居吴,遂为吴人。少嗜学,家临市衢,构楼蓄书。自经传子史,下逮稗官百家之言无不备。日翻阅研究,年六十四,卒于至正十六年(1356)。据此雯当生于至元三十年(1293)。常熟翁氏旧藏明抄本《征南录》,系据张雯藏本传录。卷中过录张雯题识二行,“至正四年岁在甲申四月七日浚仪张雯书于吴门乐志斋家塾”,与《宾退录》题识,正可对照。

书中还有光霁、子弌、古杭光霁周绪子弌书、志雅斋等印,其款式印色及钤印位置当在张雯之前。

此书民国初年出现于北京琉璃厂书肆,为傅增湘收得。后转让蒋汝藻,由蒋归入商务印书馆涵芬楼。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之初,涵芬楼藏书捐献国家,今藏北京图书馆。

独行侠 2023-09-11 13:58:04

相关推荐

雨果的创作生涯可分为几个时期

雨果1802年2月26日出生于法国东部城市贝桑松,出生6周后,雨果随父母到处奔波。雨果幼时便显露出极高的文学天赋,后来的创作产生了不小的影响。雨果的创作生涯可分为几个时期雨果的创作生涯可分为四个时期。第一个创作...
展开详情

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是一部什么小说

歌德1749年8月28日出生于法兰克福镇的一个富裕家庭。小时候歌德的父亲非常严肃,相反,母亲用不同于父亲的温柔母爱来安慰、保护着歌德、鼓励和引导他的学习兴趣,努力培养歌德正确理解文学的能力。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
展开详情

游鉴湖秦观原文翻译

宋朝是文学作品发展的高峰时期,有很多文人留下了不少经典的作品。比如说苏轼、李清照、辛弃疾、秦观等一大批优秀的诗词作家,都有脍炙人口的作品。游鉴湖秦观原文翻译游鉴湖[宋]秦观画舫珠帘出缭墙,天风吹到芰荷乡。水光入...
展开详情

曾巩的老师是谁

在唐宋八大家中,若论资质最平庸、性格最踏实、学习最刻苦的人,那一定是曾巩。曾巩的名气远不如其他几位大家,但这才是一个普通人原本的模样。曾巩的老师是谁欧阳修。曾巩的老师,是大名鼎鼎的欧阳修,欧阳老先生可是当时的文...
展开详情

曾巩那届状元是谁

宋朝是我国历史上文化最繁荣的时代,文人最向往的时代,今天通过北宋一届科举考试的榜单,来向大家诠释什么叫做群英荟萃、群星闪耀。曾巩那届状元是谁状元是章衡。在宋朝,有这么一届科举榜单,可以说是科举史上的第一名榜,可...
展开详情

精选推荐更多>

未雨绸缪是什么意思

未雨绸缪,拼音:wèi yǔ chóu móu,是一个汉语成语,意思是天还没有下雨,先把门窗绑牢。比喻事先做好准备工作。成语结构为复杂式;在句中作谓语、定语。
出自清·无名氏《官场维新记》第四回:“那是不关我教习的事,在乎你们自己未雨绸缪的。”
造句:
1、面对这个充满竞争的社会,我们要未雨绸缪,早做准备。
2、做事应该未雨绸缪,居安思危,这样在危险突然降临时,才不至于手忙脚乱。
3、我们要未雨绸缪,各位同学应及早温习功课以迎接考试。
4、如何预测这些变化,未雨绸缪,取得市场的先机,对企业的未来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
5、年轻时就要未雨绸缪,为年老生活所需做好储蓄。

好的故事写于几年几月几日

《好的故事》创作的时间是1925年1月28日。《好的故事》是现代文学家鲁迅于1925年创作的一首散文诗。此文通过对梦境中“好的故事”的描绘,反映了作者鲁迅在希望与失望的矛盾中,启示人们毁掉“昏沉的夜”,实现充满“好的故事”的生活的强烈愿望,表现了作者鲁迅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歌赞,对理想的热烈憧憬。全文景物写得真实、细致,且景中有情,景中有意。
原文节选:河边枯柳树下的几株瘦削的一丈红,该是村女种的罢。大红花和斑红花,都在水里面浮动,忽而碎散,拉长了,如缕缕的胭脂水,然而没有晕。茅屋,狗,塔,村女,云,……也都浮动着。大红花一朵朵全被拉长了,这时是泼剌奔迸的红锦带。带织入狗中,狗织入白云中,白云织入村女中……在一瞬间,他们又将退缩了。但斑红花影也已碎散,伸长,就要织进塔,村女,狗,茅屋,云里去。
这篇散文以梦幻的形式,描写了一个没有“故事”的“好的故事”,寄寓了作者深邃的思想和执著的追求,全文以情绘景,情景交融,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作者把自然景物写得优美、壮观,创造了饱含作者美的情感和美的理想的诗的意境。

关于江南五言绝句

关于江南五言绝句:
1、《鸟鸣涧》唐·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2、《采莲曲》唐·刘方平:
落日清江里,荆歌艳楚腰。
采莲从小惯,十五即乘潮。
3、《春晓》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4、《偶步》清·袁枚:
偶步西廊下,幽兰一朵开。
是谁先报信,便有蜜蜂来。
5、《相思》唐·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不论和无论的区别

不论和无论的区别:
1、含义不同:
无论,表示连词:不管;不论。古义是不要说,更不用说。
不论,指不进行深入讨论、考察或评论;不管,无论;表示条件或情况不同而结果不变,下文多用“都、总”与它呼应。
2、引证释义不同:
无论:
①连词。不论,不管。表示在任何条件下结果都一样。
②不必说;且不说。
③犹不止,岂止。
④不追究。
不论:
①不考察,不评论。
②不议论,不谈论。
③连词。不仅;不但。
④连词。表示条件或情况不同而结果不变。
3、出处不同:
“无论”出自东晋·陶渊明《桃花源记》:“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不论”出自战国·荀子《荀子·性恶》:“不恤是非,不论曲直,以期胜人为意,是役夫之知也。”
4、词性不同:
在现代汉语中“无论”仅作为无条件连词使用。
“不论”既作为连词使用,又同时保留了动词词性,成为兼类词。
常见热点问答
热点搜索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
作文大全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