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中国的古典音乐来培养孩子的审美

坐在花园看日落 音乐百科
精选回答

德音(《国乐启蒙》编辑制作者):

在现时代的民众观念里面,一提到古典音乐大家脑子里反映出的就是贝多芬、莫扎特、交响乐等,而我们中国的音乐在大陆统称叫“民乐”,基本上尤其是给年轻一代的概念,我问过很多年轻人这样的问题“你觉得民乐怎么样”,他们会说“太吵了”,然后,“你知道有哪些曲目呢?”最多能说出几首:“《二泉映月》、《春江花月夜》、《十面埋伏》……”,翻来覆去不出十大名曲。而我们国乐宝库中那么多优秀的曲目,比如《国乐启蒙》推荐给大家的第一首曲目《神人畅》、后面的《文王操》,代表赤子忠贞、爱国情怀的《潇湘水云》等等,都不被大家知道,甚至在音乐界也不是很全面地被了解和研究,这些都是古典音乐,代表深厚的人文精神、文化精神的内涵,它是圣贤文化传承的代表。传统音乐中应该是民间戏曲的一个部分,当然这个划分很粗略,今天这么多专家老师,有很多种不同的学术划分,我初步是这样去理解它。所以在《国乐启蒙》的出发点上,就有一项,那就是:树立中国古典音乐的概念给大家。

樊祖荫(著名音乐学家,原中国音乐学院院长):

《国乐启蒙》提出了一个很重要的概念“中国古典音乐”,我们过去虽然也提过,但没有特别的重视,就是把中国传统音乐分为古典音乐和民间戏曲音乐,当然分法还可探讨,但大致就是这个意思,按黄翔鹏先生讲法是高文化音乐,这有它的积极意义。近几年来,我们对民间音乐这一块,尤其是艺术研究院那边还是做了大量的工作。但古典这部分,中国传统文化断层、断代的问题非常突出,一般学音乐的人可能古琴音乐都没有听过,这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是一个客观存在的现象,所以现在提出是非常有意义的。

《国乐启蒙》是面向大众做启蒙教育工作,但把重点放在对儿童的教育,这也是非常有道理的。1986年我去莫斯科访问,参观幼儿园给我的印象非常深。我原以为他们是放“小鸭、小鸡”之类给孩子听,不是。听的是什么呢?肖斯塔科维奇的第七交响乐《列宁格勒》,放完之后与孩子们讨论,孩子们都积极地反映,说得都不一样,不管说什么意见,老师都说好,我就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让孩子们听这么难、这么复杂的东西?后来明白,他们的目的就是灌输俄罗斯的优秀文化给儿童,孩子理解力深浅都不要紧,学文化的时候不一定要由浅入深。所以中华乐教对儿童的教育一定要优先考虑,这是我非常大的体会。复杂与简单是相对的,主要的目的是培养感性的东西,培养接受能力,孩子们如果每天听的是交响乐,听多了就习惯。而且,还是要讲究我们中国自己的东西,交响乐也可以听,但俄罗斯人放的都是他们自己的东西,绝没有听到中国的东西,我们也应以中国的为主,这还是应该很清楚的。如果从小培养,从小听中国音乐,大了就不会不习惯,他就会有感情,而不是一放中国音乐就觉得土。

李西安(著名音乐学家,原中国音乐学院院长):

《国乐启蒙》的选曲非常用心,非常好,录音也做得很好,因为我做过大量CD的录制,知道其中的艰难,能做到这样,让我非常钦佩。这件事情我认为现在已经有成品出来,还在一些地方做了实践的推广试验,我觉得这件事情意义很大,可能是件影响很深远的事情。

我觉得至少有这么几点:首先,它是对当代人文生存环境的挑战。大家都知道,现在这个社会,人们越来越追求物质方面的东西,相对来讲,精神方面的东西越来越少,在这样一个大环境下,艺术方面,大量的是大众文化、快餐文化,真正的高雅文化所占的比重很少,在这样的比重中,像德音所做的古琴为代表的中国古典音乐就更加少。因此,在这样一个大环境下,推出《国乐启蒙》这样的事情,实际上是对文化生存环境的挑战。……#p#分页标题#e#

乔建中(著名音乐学家,原艺术研究院音研所所长):

……另外,已经做出的《国乐启蒙》这份教材,跟我们的想法真的不一样。要是我们来做,我们一定考虑程度啊,由浅入深啊,通常是分级、分类,但她不这样,她一下子就单刀直入。为什么?就用我们中国原有的国学教育的那种理念,我自己昨晚也在想这样的问题,同样想到了私塾的教育,小孩子读四书五经的时候,什么都不懂,恰恰就是感性的东西,就是靠背诵。我们音乐界有个非常好的例子,杨荫浏先生。他从小读四书五经,十几岁和阿炳、道士和尚们成天接触,他的音乐是这么学起来的,学音乐的经历完全是感性的东西,没有影响杨先生成为20世纪的大音乐学家。这说明,这个观念上的程度深浅问题,在我们这里是有障碍的,我们更多看到的是技术层面的东西,好像应该从最简单的开始,这是长期受到专业音乐教育桎梏以后,一定会有的。但她没有这个东西,一下子进入,就进到中国文化精神。现在这套教材做的没有问题,关键是怎么去在一个层面去实践,在学校里实施,我想可能将来会是配套的,进入一个领域以后,按照国学的教育方式来进行教育。很多是尝试,现在存在的问题,怎么打破已经形成的非常顽固的框框,为什么从五十年代到现在,音乐教育这些问题,一直在讲,却收效甚微,包括目前这次的普通学校音乐教材的制定,从教材标准到现在已经开始出的东西,我的第一个反映是,台湾的音乐教育学家的反映也是,认为我们这次改的不大。还是那个病,我们究竟得的是什么病,我们只是从表面看了一下,不知道我们病在什么地方。所以我觉得德音现在做的这件事情,很可能在这方面是个突破。最后想说,重建中华乐教,这六个字,份量非常重非常重,我们面对的是已经100年的西式的教育体系,任务艰巨、任重道远!在理论上一起来做这篇文章,可能是几本书,要建立自己的学术体系;实践层面,逆流而上,非常困难,任重道远。我们要利用我们每个人的岗位,利用一切机会,像她那样,包括家庭,身边的孩子,从一点一滴去努力,我们的后人才能记住今天开过这个会,叫“重建中华乐教”。

曾田力(北京广播学院音乐传播学教授、研究生导师):

我从小是中央音乐学院学钢琴的,怎么会忽然对传统音乐产生非常强烈的渴求呢?为什么对德音做的这些事觉得如滴甘露呢,说起来大家可能难以相信,就是我在居庸关的山里住了八年,真山真水,让我突然对中国的传统音乐产生强烈的情绪,并且非常的惭愧,50多岁了,我都没有找到自己的文化身份,如果我对中国文化的精髓都没有感觉到,我还算是一个中国人吗?这几年我非常强烈的彷徨,这是一个巧合,让我在广播学院给学生开了一个学期的中国音乐课,为了上这个课,就钻到这里面,这一轮课讲下来之后,就在想,我们文化中有李白、杜甫这样的诗人,传统的音乐,能低于他吗?中国传统的音乐它美在哪儿?它的价值何在?现代人如何去感受它?我在真山真水中获得一种感觉,我觉得中国文化是在自然中产生的,产生了一个动力,在山里听古琴。我做了一个试验,请了中央院的一个博士生弹琴,把北广的硕士生拉到山里去听,我说出来就非常感动……。我受到的文化教育是在误读中国文化,我这一代人没有受过中国传统教育,都是批判的,这责任不在我。我听到的中国音乐也不都是真正的中国音乐,已经改造、肤浅化了。自然山水,不能离开乐舞诗、中国的哲学。

另外还有一个,《发现东方》北京大学博导王文山写的,不是说西方人发现东方,是东方人自己发现东方,这是一个很现实的东西。今天我们的学生接受起中国音乐的时候比接受西方音乐更难,这个观点如果大家认同的话,就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所以德音做的这件事,它的意义不止是几首曲子,即使这几首曲子,也应该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我很想学习中国传统的文化,我到哪里去学?我不认同《国乐飘香》那样的栏目,金色大厅的演出,这些东西文化少,演技多,中国人都感觉不到其中的文化内容,还想让外国人感受到吗?西方的古典音乐是从贵族音乐发展的,中国的不能仅仅只是民间的,文人音乐中渗透着精神的东西。我对你(指德音)的理解,是想从音乐中发掘人性的伸展和中国人对宇宙的感悟。我们要痛苦的承认我们的文化断层,我们要痛苦的承认我们的文化身份在失去,几十年的教育都让人家把魂给拿去了,要有勇气承认,要把她找回来,要找到我作为一个中国人灵魂驻扎的地方。所以我非常感动,我现在非常想学,开始学书画、也买了古琴,我们的传统文化在感悟的同时,也必需去做……。#p#分页标题#e#

冬约夏至 2023-08-15 12:37:00

相关推荐

投档会参考学考成绩吗 学考成绩有什么用

将成绩符合的学生的档案投给招生院校。这就是投档,投档不参考于学生的其他条件,只参考他的总成绩和志愿。而根据学校的调档比例省教育考试院确定他的投档比例,只要学生的档案被投档,决定他是否被录取的因素就会包含他的学考...
展开详情

艺考生集训注意事项 有什么要了解知道的

艺术生集训不要忽略了文化课,作为艺术生必须要做到文化课和专业课双赢,才能被心中理想大学录取,在这期间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文化课也是非常重要的,不要忽略文化课,要一直学习专业课。艺考生集训注意什么学会针对性强化技...
展开详情

提高生物成绩的方法是什么 窍门有哪些

即通过分析教材,找出要点,将知识简化成有规律的几个字来帮助生物知识记忆。例如DNA的分子结构可简化为“五四三二一”,即五种基本元素、四种基本单位、每种基本单位有三种基本物质、很多基本单位形成两条脱氧核酸链、成为...
展开详情

艺术生集训注意事项有哪些 需要注意什么

艺术生在集训的时候也要同步文化课学习,夯实文化基础。考生在专业课集训期间,文化课千万不要丢,专业课和文化课的学习一定要兼顾。艺术生集训的注意事项一定要选择一个靠谱的培训学校。因为一个好的培训学校,懂得怎么以最快...
展开详情

艺术生什么时候集训好 有必要去集训吗

艺术生集训指的是艺术类学生在完成学业水平测试之后,由学校或自己向学校申请,暂时停掉学校的文化课,到专业的艺术培训学校进行封闭式训练,直到校考结束。美术生集训时间美术生集训,通常从高二下学期开始,5月份开始报名,...
展开详情

精选推荐更多>

鸟的第一笔是撇还是点

鸟的第一笔是撇。鸟的笔顺:撇、横折钩、点、竖折折钩、横。
鸟,汉语常用字,读作niǎo或者diǎo,最早见于甲骨文,其本义为长尾飞禽,后引申为能飞的昆虫、地名等。
引证解释:
1、又星名,朱鸟,南方七宿名。《书·尧典》:“日中星鸟。”
2、又国名。《山海经》:“盐长之国有人鸟首,名曰鸟氏。”
3、又山名,鸟䑕。《地志》:“在陇西郡首阳县西南,禹贡,终南惇物至于鸟䑕。”
4、又《山海经》:“鸟危之山,鸟危之水出焉。”
5、又官名。《左传·昭十七年》:“少皡挚之立也,纪於鸟,为鸟师,而鸟名。”
6、又秦之先有鸟俗氏。《史记·秦本纪》:“大费生子二人,一曰大廉,实鸟俗氏。索隐曰:‘以仲衍鸟身人言,故为鸟俗氏。’”
7、又丹鸟,白鸟,俱虫名。《夏小正》:“丹鸟者,丹良也。白鸟者,蚊蚋也。”
8、又妙音鸟。《法华经偈颂》:“圣主天中王,迦陵频伽声。”注:“迦陵频伽,妙音鸟也。鸟未出声时,卽发音微妙,一切天人声皆不及,惟佛音类之,故以取况。”
9、又《正韵》:“尼了切,音袅。义同。”
10、又《集韵》《类篇》并与岛同。
11、又《字汇补》:“子削切,音爵。”
12、又叶都缕切,音女。《史记·自序》:“穆公思义,悼肴之旅。以人为殉,诗歌黄鸟。”
13、又叶丁柳切,音近斗。《前汉·叙传》:“沐浴尸鄕,北面奉首。旅人慕殉,义过黄鸟。”

日暮残阳的诗句

日暮残阳的诗句:
1、李商隐《登乐游原》: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2、来鹄《惜花》:
东风渐急夕阳斜,一树夭桃数日花。
为惜红芳今夜里,不知和月落谁家。
3、白居易《暮江吟》: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4、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5、韦庄《忆昔》:
昔年曾向五陵游,子夜歌清月满楼。
银烛树前长似昼,露桃花里不知秋。
西园公子名无忌,南国佳人号莫愁。
今日乱离俱是梦,夕阳唯见水东流。
6、马戴《送僧归金山寺》:
金陵山色里,蝉急向秋分。
迥寺横洲岛,归僧渡水云。
夕阳依岸尽,清磬隔潮闻。
遥想禅林下,炉香带月焚。
7、杜牧《齐安郡中偶题二首》:
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
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秋声无不搅离心,梦泽蒹葭楚雨深。
自滴阶前大梧叶,干君何事动哀吟。
8、谭嗣同《道吾山》:
夕阳悬高树,薄暮入青峰。
古寺云依鹤,空潭月照龙。
尘消百尺瀑,心断一声钟。
禅意渺何著,啾啾阶下蛩。
9、岑参《还东山洛上作》:
春流急不浅,归枻去何迟。
愁客叶舟里,夕阳花水时。
云晴开螮蝀,棹发起鸬鹚。
莫道东山远,衡门在梦思。
10、杜牧《题扬州禅智寺》:
雨过一蝉噪,飘萧松桂秋。
青苔满阶砌,白鸟故迟留。
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
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

欲上青天揽明月全诗

“欲上青天揽明月”出自《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原文: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译文:昨天的日子渐渐离我远去,已经不可能挽留;今天的日子扰乱了我的心,充满了无限烦忧。长风吹过了几万里送来秋雁,对此可以开怀畅饮酣醉高楼。校书您的文章颇具建安风骨,又有我的诗如谢朓秀朗清发。我们都是心怀逸兴壮思飞动,想登上九天去摘取一轮明月。拔刀断水水却更加汹涌奔流,举杯消愁愁情上却更加忧愁。人生在世上不能够称心如意,不如明天披头散发驾舟漂流。
自然与豪放和谐结合的语言风格,在这首诗里也表现得相当突出。必须有李白那样阔大的胸襟抱负、豪放坦率的性格,又有高度驾驭语言的能力,才能达到豪放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境界。这首诗开头两句,简直象散文的语言,但其间却流注着豪放健举的气势。“长风”二句,境界壮阔,气概豪放,语言则高华明朗,仿佛脱口而出。这种自然豪放的语言风格,也是这首诗虽极写烦忧苦闷,却并不阴郁低沉的一个原因。

形单影只茕茕孑立什么意思

“形单影只”汉语成语,形容孤独一人,没有同伴。
“茕茕孑立”指孤独无依的样子,形容无依无靠,非常孤单。
“形单影只”的出处:《祭十二郎文》:“承先人后者,在孙惟汝,在子惟吾,两世一身,形单影只。”
“茕茕孑立”的出处:《寄许京兆孟容书》:“茕茕孑立,未有子息,荒陬中少士人女子,无与为婚。”
“形单影只”造句:
1、那只形单影只的白天鹅悲伤的鸣叫,刺痛了所有人的心。
2、王奶奶形单影只,一个人生活了30多年。
3、他没有朋友,不管去哪里,他总是踽踽独行,形单影只。
4、他的成绩开始下滑,讨厌团体活动,总是形单影只。
5、小林刚来这里,人地生疏,形单影只,大家应当主动关心他。
“茕茕孑立”造句:
1、他没有亲人,茕茕孑立,十分可怜。
2、小王因为职位被人茕茕孑立,形影相吊,他很是懊恼。
3、这位老人,没有子女,没有至亲,落得“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4、老人很早就失去了所有的亲人,多年来,茕茕孑立,一个人过着艰难的生活。
5、他对这个茕茕孑立的孩子动了怜悯之心。
常见热点问答
热点搜索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
作文大全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