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考历经38年仍是中国最公平制度

抓住机遇
精选回答

近950万考生汇聚的高考大军,让6月的7、8、9日成为中国近千万家庭最重要的日子。中国恢复高考38年来,从高考人数到考生时间、考试内容、录取方式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其中也折射出社会发展的变迁。

考试时间:从“黑色七月”到“黑色六月”

1977年10月,中国公布恢复高考的消息,宣布本年度高考于一个月后进行。当年的高考不是在夏天,而是在冬天,当年有来自各行各业的570多万人报名参加。

从1978年开始,高考固定在每年7月7日举行。“黑色七月”也成为“60后”、“70后”、“80后”对高考的代称。

考虑到7月天气太热,2003年开始,高考被移到6月举行。高考也催生出许多商机,如考点附近的宾馆推出高考房、高考营养餐等。随着高考时间的提前,聚会宴、谢师宴、旅游热持续的时间更长,也带热了暑期经济。

2000年,北京、安徽开始试行春季高考,29所高校开始春季招生。在春暖花开的时节考试被认为有利于考生发挥,但由于众多重点院校还是在夏季高考后录取,春季高考最终式微。

考试内容:从文理分科到文理不分科

对于学生和家长来说,最关注的还是考试内容的变化。1983年,英语被列入高考科目。1985年,理科7门、文科6门考试各减为5门。1989年,当时的国家教委决定在全国推行标准化考试。

标准化考试推广10年后,弊端逐渐显现。文科学生不懂基本理化常识,理科学生人文素养缺乏,受到普遍诟病。1999年,广东率先进行高考“3+X”试点。“3”是语文、数学、英语三科为必考,“X”则是在化学、物理、生物、政治、地理、历史等科目中选择。

之后,各省单独命题成为潮流。但随之而来的是各地考试难易程度的差异,掩盖了学生水平的差异。近几年,各地又逐步回归全国一张试卷。今年使用全国统一命题的省份达到18个,比去年增加两个。

去年9月,备受关注的《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公布。除语文、数学、外语科目由统一高考完成,其他自选三个科目将由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完成。高考不分文理科、外语科目考两次,成为最大热点,在高考是教育“指挥棒”的中国,此举影响将在两年后逐步显现。

招生人数:从近30万到近700万

1977年高考制度恢复时首次招生只有27万人,1978年增至40万人。此后20多年里,高校招生人数都是缓慢增加,到1998年也只招收108万人。

1999年开始的高校扩招,让中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当年招生人数达到160万人,此后年年猛增。2001年录取率首次突破50%,录取260万人。2009年高校招生人数首次超过600万,当年录取率超过70%。2014年全国高校招生达到698万人。

大学生越来越多,“天之骄子”的光环逐渐消失,就业压力也随之而来。2003年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212万,此后年年都是“史上最难就业季”。2015年将有749万大学生面临就业。

录取方式:从分批次录取到平行志愿

西南某高校的招生办公室副主任李老师发现近年来学校在招生方面花费的精力越来越大,但学生却越来越喜欢往“北上广”跑,现在的平行志愿最大限度地保障了考生不落榜,却让他们这些地处偏远的一类院校录取时总是“望分兴叹”。

2013年高校录取开始实行“平行志愿”,第一批次可填报五到六个志愿,均为并列关系的“第一志愿”,考生只要合理填报都能被第一批次院校录取,最大限度地保障了考生利益。

与此同时,学校招生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过去等着学生上门的高校,现在要反过来求着考生。高考刚出分数,高分考生就接到各个高校打来的电话,给奖学金、承诺选专业、硕博连读等种种优惠条件不一而足,就是为了争夺优质生源。

这种变化在自主招生中更为明显。考生为拿到名校加分春节后就要进入备考状态,严重增加了学生负担。教育部规定今年的自主招生考核推迟到全国统考结束后至成绩公布前约两周内完成。同时从今年起取消体育、艺术等特长生加分项目,成为又一项受欢迎的政策。

尽管民间有许多对高考不满的声音,但绝大多数人仍认为高考是中国最公平的一项制度,仍是社会阶层流动的重要通道。在保证公平的前提下,稳步推进高考改革仍是一项艰巨任务。

鲜花怒放 2021-04-04 16:28:40

相关推荐

国考研究生能不能以本科专业报名

在国家公务员考试中,招录职位表中所要求的学历为报考人员所获得的最高学历。社会在职人员应以获得的最高学历进行报考,应届高校毕业生以即将获得的最高学历进行报考。如,招录职位表中要求限本科学历的,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
展开详情

考研后第一学历是什么

考研后第一学历是什么如果读完本科后直接进行考研,进修研究生,那第一学历为硕士;如果本科毕业参加工作后,才进修研究生,那第一学历就是本科。第一学历是不间断的普通全日制教育的最高学历。考验后的第一学历是什么1、如果...
展开详情

兰州理工大学学费

兰州理工大学学费兰州理工大学学费为建筑学、城市规划专业5500元/学年;工科类专业4700元/学年;艺术类专业6800元/学年;理科类专业4300元/学年;外语类专业4400元/学年;其他类专业学费为4000元...
展开详情

适合专科生考研的学校

适合专科生考研的学校适合专科生考研的学校有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天津大学、南开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湖南大学、吉首大学、湘潭大学、吉林大学、延边大学、长春理工大学、河北大学、河南大学...
展开详情

高考农村专项计划报名条件

高考农村专项计划报名条件高考农村专项计划报名条件为需要为国家专项计划定向招收贫困地区学生;需要为地方专项计划定向招收各省实施区域的农村学生;需要为边远、贫困、民族等地区县以下高中勤奋好学、成绩优良的农村学生。高...
展开详情

精选推荐更多>

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的言外之意:家父没有效仿袁公,袁公也没有效仿家父。既照顾了对方的尊严,又保存了自己的体面,不卑不亢落落大方。
出自《陈元方候袁公》:“周公、孔子,异世而了,周旋动静,万里如一。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
译文:周公、孔子生在不同时代,虽然相隔遥远,但他们的所作所为却是那么一致。周公不效法孔子,孔子也不效法周公。
陈元方机智应变,“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如此巧妙回答,既照顾了对方的尊严,又保住了自己的体面,不卑不亢落落大方,不损人也不损己,袁公听了,也会暗暗点头称奇。
在《世说新语》里,直接介绍陈元方言行的有八条,分布在《德行》、《言语》、《政事》、《方正》、《规箴》、《夙慧》六门。

判断电流产生磁场方向用什么定则

判断电流产生磁场方向用安培定则。安培定则,也叫右手螺旋定则,是表示电流和电流激发磁场的磁感线方向间关系的定则。通电直导线中的安培定则(安培定则一):用右手握住通电直导线,让大拇指指向通电螺线管N极,那么四指指向就是电流的环绕方向;通电螺线管中的安培定则(安培定则二):用右手握住通电螺线管,让四指指向电流的方向,那么大拇指所指的那一端是通电螺线管的N极。
科学上把单位时间里通过导体任一横截面的电量叫做电流强度,简称电流,电流符号为I,单位是安培(A),简称“安”(安德烈·玛丽·安培,1775年—1836年,法国物理学家、化学家,在电磁作用方面的研究成就卓著,对数学和物理也有贡献。电流的国际单位安培即以其姓氏命名)。

司马光砸缸是几年级的课文

《司马光砸缸》这篇课文是小学人教版一年级的课文。
《司马光砸缸》内容是:
有一次,司马光跟小伙伴们在后院里玩耍,有个小孩爬到大缸上玩,失足掉到缸里的水中。别的孩子们一见出了事,放弃他都跑了,司马光却急中生智,从地上捡起一块大石头,使劲向水缸击去。水涌出来,小孩也得救了。
司马光出生于宋真宗天禧三年(公元1019年11月17日),当时,他的父亲司马池正担任光州光山县令,于是便给他取名“光”。司马光家世代官宦,其父司马池后来官至兵部郎中、天章阁待制,一直以清廉仁厚享有盛誉。
司马光字君实,陕川夏县人。父亲名字叫司马池,任天章阁待制(宋代官名)司马光深受其父影响,自幼便聪敏好学。
据史书记载,司马光非常喜欢读《左传》,常常“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七岁时,他便能够熟练地背诵《左传》,并且能把二百多年的历史梗概讲述得清清楚楚,可见他自幼便对历史怀有十分浓厚的兴趣。

直觉是什么意思

直觉是汉语词汇,拼音是zhí jué,意思指直观感觉;没有经过分析推理的观点。语出鲁迅《花边文学·算账》:“但我直觉的感到,这恐怕是折了本,比用庚子赔款来养成几位有限的学者,亏累得多了。”
直觉是指不以人类意志控制的特殊思维方式,它是基于人类的职业、阅历、知识和本能存在的一种思维形式。
造句:
1、真正的直觉是来自你对不同事物的明察秋毫。明察秋毫造句。
2、他似乎凭直觉知道如何做。
3、真正的直觉是来自你对不同事物的明察秋毫。
4、直觉告诉我一定要中奖,果然不出所料。
5、你要相信自己的直觉,不要莫衷一是的,不然到时候你什么事都不能决定了。
常见热点问答
热点搜索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
作文大全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