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文言文审美教学初探

丛林赤枫 范文 工作总结范文
精选回答

论文:文言文审美教学初探本文简介:文言文审美教学初探【内容提要】传统的文言文教学模式僵化,严重地束缚着学生的思维,遏止了学生的创造力,淡化了学生对美的追求,迫切需要改革创新。现代课堂更应该结合现代教育技术,引领学生去文言文中感知美、发现美、创造美。本文结合作者自身教学实践试图论述:文言文教学应该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诵读中

论文:文言文审美教学初探本文内容:

文言文审美教学初探

【内容提要】

传统的文言文教学模式僵化,严重地束缚着学生的思维,遏止了学生的创造力,淡化了学生对美的追求,迫切需要改革创新。现代课堂更应该结合现代教育技术,引领学生去文言文中感知美、发现美、创造美。本文结合作者自身教学实践试图论述:文言文教学应该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诵读中感知美的韵律,品味优美生动的人物形象和领悟美的情感,想象优美的意境,学会整合资源,自主地学习。

【关键词】

文言文

审美教学

自主学习

整合资源

中华民族,是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五千年来,在我们民族的发展进程中,形成了辉煌灿烂、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文言文就是这种文化的载体,它广泛涉及到各个朝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天文、地理、军事、科技、教育等方面。学习文言文,是传承古代文明,弘扬民族精神,提高语文素养的一条重要途径。新编初中语文教材所选的文章,都是历代作品中的脍炙人口的名家名篇,这些作品都是结合中学生的认知特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安排的

。它们在形式上富有语言美、音韵美、结构美,在思想上蕴含着深刻的思想美,广泛的艺术美、科学美等因素。教师教学文言文,就是带领学生去感知美、品味美、发现美,最后让学生学会创造美。然而遗憾的是,我们有些教师,往往步入了一个误区:在教学中要么肤浅地认为学习文言文就是“读一读、背一背”,要么将“字字落实,句句清楚”的“八字真经”奉为至宝,

“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充斥在文言文教学的课堂中;教学的流程方式机械、刻板,缺少创意;不重视文章自身特点,用同一种模式组织教学……这种课堂教学导致教和学的脱节,缺少探索与研究,缺少师生的互动,严重地束缚着学生的思维,遏止了学生的创造力,这些程式化的教学模式,淡化了学生对美的追求,本来非常优美的文章被分解得支离破碎,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是被动的,迫于考试压力才学习,教师在课堂上忙于灌输,学生忙于作笔记,课后忙于死记硬背、、、、、、哪里还有什么美感可言。所以,作为一个新时代的教师,思想绝不应该僵化,而是应该与时俱进,让每堂课都成为一次愉快的旅行,让学生愉快的出发,每到一处都有欣喜的发现,让美景尽收眼底,而且结束旅程时只有收获的惊喜,没有恼人的疲惫!如何做到这样的境界呢?我认为教师要针对自己的学生实际,从以下几个方面因势利导:

一、创设情景,精彩导入,激发兴趣。

古罗马时期著名文艺理论家贺拉斯曾经说过:“寓教于乐,既劝谕读者,又使他喜爱,才能符合众望。”寓教于乐,就是要让学生快乐的学到知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春秋时期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不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吗?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由此可见,教师应该努力设计好每堂课的导入语、过渡语、总结语,妙语连珠,聆听一堂课就是聆听一堂精彩的演讲。合理创设情景,学生才能有较好的学习效果。

那么应该如何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合理地利用教学资源,挖掘教材内涵,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机智地选择适合的教学方式了。

1、科学利用已有资源,认真分析教材,巧妙情景导入

比如在教学《木兰诗》时,先让学生欣赏动画片《花木兰》或者比赛讲述木兰从军的故事来激趣;学习

《三峡》、《与朱元思书》、《爱莲说》等文章,可以先让学生欣赏与课文有关的配乐的优美的图片风光,让他们获得感性认识;学习《口技》可以让学生先观看现代的口技表演的影像资料,再引导他们去了解古人精彩绝伦、惟妙惟肖的口技技艺。这样一来,上课伊始,教师就激起学生旺盛的求知欲,牢牢抓住他们的心。

2、利用巧设悬念、合理质疑、竞赛等方法激趣

比如我教学《唐雎不辱使命》《公输》时向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当你要去说服别人做他本来不愿意做的事情,并且你的说服对象的身份地位又远远高于你时,你将如何去完成这一艰巨的任务呢?生活中,我们经常要说服别人,那么,怎样才能取得最好的说服效果呢?怎样才能争取别人接受自己的观点呢?古人在这方面给我们留下了极为生动丰富的材料和极其宝贵的经验,让我们穿越时空的隧道,去领略那些机智善辩的大师们的精彩表演吧。用这样的导入,可以激起学生对课文的“向往”,从而提起学生的兴趣。教学《狼》这课,就让学生比赛讲故事或者画连环画,教学《核舟记》时让学生一边学习,一边画核舟的结构,既加深理解课文,又能让他们觉得学习文言文并不枯燥。当然,无论采取哪种激趣方式,都应该力求形式多样,富于变化,不断地给学生以新鲜感和美感。实践证明,只要教师深入钻研教材,认真研究学生心理,找到两者的契合点,就能够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满足学生要求的材料,用来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达到优化目的。

二、独具慧眼,善于发掘文中美的因素

学生有了兴趣后,会对每节课,每个环节都充满期待,犹如到了旅游胜地,他会对下一道风景充满憧憬。所以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牢牢抓住每个环节,让学生有移步换景的新鲜感,有游山玩水的愉悦感,有赏心悦目的满足感,让他美不胜收、赞不绝口!如何达到这样的境界呢?当然要有一个高明的“导游”——教师!

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当好“导”的角色。抛砖引玉,带领学生充分发掘文章中的美的因素,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进行美点追踪。

1、在朗读中感受朗朗上口的音韵之美

中国语言是世界上最古老而又最富生命力的语言。历朝各代,均有美丽的奇葩绽放。君不见,自诗经以来,有“风骚”并举,有百家争鸣,有汉赋铺陈,有唐宋古文,更有那璀璨夺目的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各种体裁,或韵或散,或律或绝,五彩斑斓,绚烂多姿。步入其间,犹如步入琳琅满目、珠光宝气的殿堂,让人叹为观止;又如踏访山林,既聆听溪水淙淙,又闻惊涛拍岸;恍如置身至境,真是目不暇接,流连忘返。置身美文,那真的可以“三月不知肉味”!初中六册的入选篇目,历史人文色彩极为浓重。从语言上来看,这些文章,或音韵谐调,或整散结合,或写实朴素,或比拟夸张,或气势磅礴,或娟秀优美,或情景交融,或直抒胸臆,等等等等,不一而足。在教学中,把准文体特点,挖掘语言特色,引领学生自主感悟,倾心陶醉,对学生的诵读加以科学指导。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我们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教师范读,辅之以配乐,学生听读。成功的范读,本身就是对学生诵读的指导,给学生提供一个模仿的范本,再辅之以表情和身体语言的感染,教师会在学生心目中产生敬佩感、信服感,进而对学生形成多功能的辐射和带动,提高了他们诵读文言文的兴趣,最终引导学生把诵读文言文作为自觉的行为。

(2)、读准字音,注意停顿。

文言文中多有生僻字、多音多义字、词,又间有通假字和破读字,对于这几种类型的字词,教学前要广泛查阅工具书,教学时要对学生进行认真训练,及时地予以纠正。例如《马说》中,“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的“食”,根据意思来确定读音;“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木兰诗》)此句中“可汗”是对我国北方部族首领的称呼,应读为“kè

hán”,而不要读为“kê

hàn”。

例如:“子曰:“学耐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学而》)这里的“说”是“悦”的通假字,因此,就应该读成它所通的“悦”字音“yuè”,

而不能再读它的本音“shuō”了。

其次,要读准句子的节奏,因为节奏体现了你对句子的含义的理解。比如《出师表》中“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稍有历史知识的人都知道指目前天下一分为三,所以“今”字后面必须暂停;让学生分清哪里该停顿,哪里不该停顿,停顿错了,意思理解就会发生错误。《公输》中“荆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地”和“方”之间要暂停;第三,要读出和谐的音韵。文言文中有的句式整齐,字音抑扬顿挫、铿锵悦耳;有的骈散结合,如行云流水,轻快飘逸。例如《爱莲说》中赞美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句式骈散结合,音韵和谐,我们可以边读边模仿古人,摇头晃脑,读出节奏;《陋室铭》、《与朱元思书》句式整齐,韵律和谐,轻快飘逸。读好韵律,就像弹奏好一支优美的乐曲,给自己和听众以美感,如余音绕梁,让人回味无穷。先秦诸子散文,虽大多为政论文,但它们也是文学艺苑中的奇葩异蕾。《论语》平实质朴,富含哲理;《孟子》文笔雄健,铿锵有力;《荀子》行文气魄雄浑;《老子》清远深邃《庄子》汪洋恣肆,想象丰富,气势壮阔。如果我们能理解了他们的思想,再回头来品读这些美文,该是一件多么惬意的事情啊!第四,灵活运用多种诵读方式。一般来说,诵读方式可分为领读、齐读、分组读、自读,教学中应以自读为主,在学生读的过程中,老师可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一边想象一边诵读。同时,学生每读一遍,教师可提出不同要求,就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2、在分析中感知人物的形象美。

许多文言文尽管篇幅不长,却为我们塑造了许多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既有临危不惧的爱国志士,又有巧言善辩的使者说客;有精忠报国的民族英雄,又不乏虚伪奸诈的无耻小人;有义薄云天的义士,还有深明大义的女子这些人物的性格需要我们在对文章的进一步分析里才能准确把握。君不见:东汉末年,天下大乱,豪杰蜂起。刘备有心兴汉却无计安邦。一番隆中应对,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勾画战略蓝图的卓越的军事家诸葛亮;《曹刿论战》以对比手法给我们展示了一位驽钝浮躁的君王——庄公,和一个出身下层却为国为民、深谋远虑的谋士;苦干实干、坚持不懈的愚公更是多少年来让人敬佩;花木兰替父从军,驰骋沙场的矫健英姿让人过目难忘;敢于冒天下之大不韪的陈胜、巧妙进谏的邹忌……所有这些,无不充满着浓墨重彩的人文气息,无不让人心往神驰。当学生在阅读中为这些历史人物深感动、神采飞扬时,我们的教学,就已经走上了成功之路.

3.品味中接受人物的感情美的陶冶,捕捉思想美的光华。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优秀的文化传统,在浩瀚的传统文化的海洋中,情感美犹如一朵朵浪花,常开不败,留香千载,不绝如缕。引导学生通过细致的阅读,领会蕴涵在文章中的情感美,接受情感美的陶冶。

朱光潜论古诗词的鉴赏要学会“知人论世”,让学生通过阅读去了解作品中所包含的情感,走进作品,和作者同喜同悲、共乐共怒,如能更进一步,在对人物的生平事迹、写作背景、写作缘起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之后,更深入地感动于情感之美,产生共鸣,产生向往。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杜甫茅庐为秋风所破,却有“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忧国忧民之心;孔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人不知而不愠”的宽容、范仲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这些高尚的情感,闪烁着多么动人的光芒!这些胸怀,多么让人敬佩!让学生走进作品,接受高尚情感的洗礼

,让灵魂得以净化。千百年来,思想的发展更是无比丰富。对古代伟大思想有一些初步的了解,能初步接受思想光华的照耀,是文言文教学要达到的目的之一。我们的学生,处在科技进步社会变革的环境,他们的成长,需要正确的引导,需要优秀的思想文化的熏陶。他们要有正确的思想,才会有远大的理想,才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这才合乎我们教书育人的教育目的。在语文教学中,思想教育的责任是不容回避的。而且,作为一个有责任感的语文教师,决不会拒绝语文教学所担负的历史重任。

4、在想象中陶醉于文中的意境美

王国维说,诗人创作时需“入乎其内,又需出乎其外”,“入乎其内”就是创作主体必须潜入对象之内,这样才能写出“生气”来。那么我们在欣赏作品时也应该“入乎其内”,进入作者描绘的意境中:苏轼夜游承天寺,我们何不同往,感受“庭下如积水空明”的月色;随郦道元神游三峡,听猿声凄厉,催人泪下;随古人同观雄豪奇异的钱塘潮,看健儿于万顷碧波间勇猛弄潮……

5、在向课外拓展中创造美

老师教会学生学习文言文,除了积累优美的句子,积淀优秀的文化成果,提高语文素养,继承和发扬优良道德传统外,当然还要掌握自主学习文言文的技巧,将学习成果用于自己的表达中,古为今用。古文中的好多语言既简洁又精炼,生动形象,富有生命力,学习古人的表达方式,潜移默化,举一反三,并创造性地用到自己的创作中,将大有裨益!

三、整合资源,自主学习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现代教学手段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纲要》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能否熟练运用多媒体技术来辅助教学,日益成为衡量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标准。我们在教学实践中,结合自己学校的实际情况和课文内容,熟练制作了许多课件,把它应用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真是“声形色并茂、情景意交融”!实践证明,这些教学方式的改变对学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更多的是积极的。另外,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加强师生交流与互动,实行资源共享,使教和学都更加便捷、高效,真的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都在分享现代文明成果带给我们的快乐!轻松地教,快乐地学,这是多么令人惬意的一种境界啊!

当然,文言文的教学只是语文教学的冰山一角。教学有法,但是教无定法,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笔者是就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了一点自己肤浅的看法。其实每个老师面临的学生不同,学校条件不同,实际情况不同,要选择的教法也是千差万别。只要能因地制宜,因时制宜,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高效快乐地学习,提高学生文言文素养,就可以在自己的教学中大胆实践,努力创新,以期达到教学的最终目标——教为不教。聪明的你,何乐而不为呢?

参考文献

《文艺心理学教程》

童庆炳

《西方文论选读》

孟庆枢

《语文课程标准解读与教学改革研究》

赵福祺

《古代散文名作欣赏》

姜涛

《初中新课标优秀教案》

任志鸿

《教学技能》

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

文竹青青有风范 2022-07-17 22:51:27

相关推荐

婴儿性早熟意外险重疾险有赔吗

目前性价比比较高的,复兴联合妈咪宝贝50万保额保20年吧(到期孩子20来岁可以很好的重新调整),另外买一份医疗险,众安尊享一生、平安e生保、支付宝上的好医保性价比都还可以,至于意外险么,差距不大。...
展开详情

深圳社保可以降档吗

如果是灵活就业人员的话,那么社保的档次是可以提档,也可以降档的,因为每年的1~6月份是养老保险基数上涨的时间,7月份你就可以根据养老保险上涨的技术,进行提高你的养老保险档次,或者降低你的养老保险档次,因为一年一...
展开详情

小米电视不待机

1、先将电源板和主板的连接断开,重新测量待机电压。2、若待机电压正常,则可能是主板零部件故障,需要逐个检查,找出故障电路或故障元器件,进行修复和替换即可。3、若待机电压仍为零(无待机电压),则说明是电源板存在故...
展开详情

小米电视边角闪

1、电视机的信号源输入有问题导致闪屏,一般可以检查电视机和有线电视、机顶盒或DVD机等设备的连接是否出现松动,一般将其重新正确连接并固定好即可。2、电视机周围有其他信号干扰源导致闪屏,可以找出干扰源,移开即可干...
展开详情

支付宝异地支付会有提示吗

肯定会有提示的,一般自己经常登录的地点支付宝是有记录的,突然换地方登录支付宝出于安全考虑会默认是异常或者是别人在异地登录而非自己正常登录而提示你,这不仅是支付宝,就连微信都是一样的,我有一次去北京刚进去北京微信...
展开详情

精选推荐更多>

国泰民安的泰的意思

国泰民安的泰的意思是平安,安定。成语的意思是国家太平,人民生活安定。出自宋·吴自牧《梦粱录·山川神》:“每岁海潮太溢,冲激州城,春秋醮祭,诏命学士院,撰青词以祈国泰民安。”
成语用法:用于褒义,常与“风调雨顺”连用。
近义词:河清海晏、政通人和。
反义词:兵荒马乱、兵连祸结、民不聊生。
示例:
1、《汉书·刑法志》:“至今桓公任用管仲;而国富民安。”
2、老舍《龙须沟》第一章:“有一天,沟不臭,水又清,国泰民安享太平。”
3、《中国青年报》1985.10.1:“然而不管怎么说,饱经忧虑的中国人民毕竟盼来了物丰民富,国泰民安的好日子。”

盾牌是什么意思

“盾牌”是古代作战时一种手持格挡,用以掩蔽身体,抵御敌方兵刃、矢石等兵器进攻的防御性兵械,呈长方形或圆形,盾的中央向外凸出,形似龟背,内面有数根系带,称为“挽手”,以便于抓握;比喻掩盖、推托的借口;《圣经》诗篇:“列邦的君王聚集要作亚伯拉罕之神的民因为世界的盾牌是属神的,他为至高!”盾牌意为君王。
出处:
1、沈从文《从文自传·一个老战兵》:“他们常常是一人手持盾牌单刀,一人使关刀或戈矛,照规矩练‘大刀取耳’、‘单戈破牌’或其他有趣厮杀题目。”
2、冰心《六一姊》:“我知道是她自己要看,却拿我作盾牌。”
在古代东方,以及古希腊、古罗马等具有古老历史的国家,作战时都广泛使用盾牌。公元前两千年出现了铜盾,后来又出现了铁盾。盾牌的表面一般都包有一层或者是数层皮革,可以防止箭、矛和刀剑的攻击。通常还绘有各种彩色的图案、标志、徽章等等。随着枪炮火药等兵器的发展,盾牌逐渐被废弃。
盾虽然只能用以防御,但常配以刀枪,也能发挥很大的进攻能力。用法主要有:腾、跌、扑、滚、伏、窜、踔、蹲等。
盾牌作为武术套路较为流行的有:矛、盾对打、盾牌刀进棍、盾牌刀进枪、三节棍进盾刀等。

觉得是动词吗

“觉得”是动词,指感觉到,意识到。
出处:
1、《朱子语类》:“每常处事,或思虑之发,觉得发之正者心常安,其不正者心常不安。”
2、《水浒传》:“默然觉得神思恍惚,寝食不安。”
造句:
1、你的脸色很难看,觉得哪儿不舒服吗?
2、你觉得心里不痛快,就尽情地哭一场吧!
3、看见穿短裙就觉得人家作风不好,真是少见多怪。
4、大家都觉得这部电影很有意思。
5、讲完课后他觉得舌敝唇焦。
6、穿上妈妈做的衣服,觉得挺舒服的。
7、他觉得他现有的工作非常称心。
8、妈妈觉得家里还应该购置一些家具。
9、由于他平时不留心观察事物,作文时就觉得没什么可写的。

文艺性说明文的特点是什么

文艺性说明文的特点是:
1、短小精练,也可称千字文,一篇集中说明一个问题,具有“小品”的特点。
2、资料可靠,数据确凿,力求知识的科学性。
3、文笔轻松、活泼、生动、形象,颇有文采,可叙述,也可描写。
4、题材新颖、适时,是广大读者所关心的问题。
5、语言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多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把科学融入艺术之中,富有情趣,引人入胜。
文艺性说明文,即科学小品,是说明文的一种,它与其他说明文不同之处,是采用了文学的表现手法。文学是其手段,传播科学知识才是其目的。这类说明文,以说明的表达方式为主,还辅以叙述、描写、议论甚至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为了增强文艺性,有时娓娓地讲段故事,有时绘声绘色地写段风景。
常见热点问答
热点搜索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
作文大全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