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卫军首席军医维尔茨真的是救人的医生吗

抓住机遇 知识百科
精选回答

历史充满着各种不定性,绝对不会是非黑即白那么简简单单的,绝不像硬币那样只区分正反面,同样历史中的人物也是如此的,每一个历史人物都是复杂多样性的。今天小编要介绍一个人,一个褒贬不一的人,他是纳粹德国在二战时期最大的奥斯维辛集中营里党卫队的首席军医,对屠杀犹太人和所有残忍的人体试验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从这方面可认定他是一个反人类的刽子手,但另一方面,他又有效的治疗了大规模爆发的传染病,使数万犹太人免于死亡,得到了犹太人的赞扬,是不是很矛盾?我们就来看看这名集中营首席医生的经历吧。

爱德华·维尔茨1909年生于巴伐利亚一个医生家庭,他父亲曾经在一战中担任过医务兵,见过了太多的生死,所以希望自己的孩子都能够当医生救死扶伤,这个愿望在维尔茨和他弟弟的身上实现了。

维尔茨与弟弟都考上了医学院,老师对维尔茨的评价是:服从指挥,认真可靠,一丝不苟,富有同情心。他不抽烟也不喝酒,看起来应该是一个尽职尽责的好医生,然而,人们不知道的是,在温良恭俭表现的掩盖之下,他已经成为一个极端民族主义和反犹主义的忠实信徒。

上大学的时候,维尔茨就加入了纳粹冲锋队和党卫队,二战爆发后,他主动申请加入武装党卫队,参加了西线战役,德国入侵苏联时,他又参加东线作战,成为一个专业的战地军医。1942年,他心脏出现问题,不再适合作战任务,被调到了后方。巧合的是,在同一时间,另一个东线战场的党卫队军医也因为心脏病被调去后方,那人名叫门格勒,这两人后来在集中营里又交集在一起了。

维尔茨在达豪集中营接受了相关培训后,1942年7月被派往诺因加默集中营担任党卫队精神病医生,这时候奥斯维辛集中营里大面积爆发斑疹伤寒,不仅被关押的犹太人大量死亡,很多党卫队看守也被感染,党卫队医学部门认为维尔茨有能力阻止疾病的漫延,于是在两个月后他被任命为奥斯维辛集中营首席医生。

在奥斯维辛,维尔茨开始认真研究治疗斑疹伤寒的办法,改善医疗条件,对参与治疗工作的犹太人医生和护理人员也采取了一定的保护措施。经过维尔茨的努力,斑疹伤寒得到有效的遏制,死亡人数大量减少,奥斯维辛集中营指挥官鲁道夫·胡斯这样评价维尔茨:我在集中营工作了十年,从未遇到过比维尔茨更好的医生。不仅党卫队内部对他好评,连被关押的囚徒也在赞美他,1943年圣诞节,维尔茨收到一张集中营政治犯郎·拜因的贺卡,上面写到:在过去一年里,你在这里拯救了九万人的生命,我们祈祷,希望新的一年里你还能留在这里。

如此来说,维尔茨就是一个拯救犹太人性命的天使吗?不不,绝不是!

首先,维尔茨并不是出于同情犹太人的遭遇而挽救他们,虽然纳粹德国在执行“最终解决方案”大量屠杀犹太人,但同时也需要大量的犹太人作为劳动力从事生产活动,如果疾病大爆发,人都死光了还怎么维持正常的生产呢?其次,传染病不分犹太人还是党卫军,病毒面前大家都一样,要保证党卫军不被感染,就必须切断疾病的传播途经和病源,这也是维尔茨努力工作的原因。

维尔茨在研究治疗斑疹伤寒时,就开始使用犹太人做活体试验,同时他对妇科的宫颈癌、卵巢癌及绝育等课题也非常感兴趣,采用手术切除、放射等手段将集中营的女性囚徒当做试验品,但他本人从不亲自参与操作,而是将“科研项目”交给手下的医生如门格勒、奥伯海瑟等人完成,他会将受害者被切下的器官送到柏林,交给欣塞尔曼博士进行研究。这些被当成试验品的犹太人,并不全是患病的人,他们很多都健康正常,但是在党卫队医生眼里,他们只不过是用作试验的“豚鼠”。维尔茨在进行妇科试验时,还把他的弟弟、著名的妇科医生赫尔穆特拉到奥斯维辛,希望弟弟能参与他的研究,但赫尔穆特对哥哥作为完全不认同,对集中营也深感厌恶,没几天就离开了。

维尔茨另一项任务就是对犹太人的筛选,在他安排下,每天送到集中营的犹太人都由党卫队医生进行挑选,以决定哪些人可以暂时留下来做苦力,哪些人立即送进毒气室杀害。对留在集中营中做苦力的人,维尔茨负责全权管理他们的健康状况,由他决定哪些人可以去医院治疗,哪些人生病后可以“处理”,哪些人可以用作试验等,需要说明一点,除了被当场送进毒气室的人之外,留在集中营里的囚徒都有完整的档案,这些人有很多都死在集中营,其死亡原因在档案里都被维尔茨记录为自然死亡或病亡,从来不会记录为遭到处决。

维尔茨是一个医生,同时他又是一个纳粹党卫队成员,在党卫队内部要获得认可和提升,就必须将纳粹的种族理论置于医生身份之上,利用自己医生的身份为纳粹“种族净化”服务,也就成为维尔茨的不二选择,这是他自己的观念和所处的环境决定的。1944年8月他在推荐门格勒晋升的报告中,对门格勒的所作所为做出了高度评价,所以,他绝不是什么天使,而是一个与门格勒一样、披着医生外衣的魔鬼。

1945年1月,苏军逼近奥斯维辛,维尔茨与集中营看守一起撤退到图林根的朵拉集中营,继续担任首席医生。德国投降后,维尔茨被英国军队逮捕关进拘留营,在惶恐中渡过几个月后,得知自己将被作为战犯起诉,维尔茨非常清楚自己的行为会受到怎样的惩罚,1945年9月20日,维尔茨在狱中畏罪自杀、上吊而亡。

别拿青春赌明天 2023-08-16 11:15:15

相关推荐

艺术生集训注意事项有哪些 需要注意什么

艺术生在集训的时候也要同步文化课学习,夯实文化基础。考生在专业课集训期间,文化课千万不要丢,专业课和文化课的学习一定要兼顾。艺术生集训的注意事项一定要选择一个靠谱的培训学校。因为一个好的培训学校,懂得怎么以最快...
展开详情

艺术生什么时候集训好 有必要去集训吗

艺术生集训指的是艺术类学生在完成学业水平测试之后,由学校或自己向学校申请,暂时停掉学校的文化课,到专业的艺术培训学校进行封闭式训练,直到校考结束。美术生集训时间美术生集训,通常从高二下学期开始,5月份开始报名,...
展开详情

提高生物成绩的方法是什么 窍门有哪些

即通过分析教材,找出要点,将知识简化成有规律的几个字来帮助生物知识记忆。例如DNA的分子结构可简化为“五四三二一”,即五种基本元素、四种基本单位、每种基本单位有三种基本物质、很多基本单位形成两条脱氧核酸链、成为...
展开详情

艺考生集训注意事项 有什么要了解知道的

艺术生集训不要忽略了文化课,作为艺术生必须要做到文化课和专业课双赢,才能被心中理想大学录取,在这期间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文化课也是非常重要的,不要忽略文化课,要一直学习专业课。艺考生集训注意什么学会针对性强化技...
展开详情

投档会参考学考成绩吗 学考成绩有什么用

将成绩符合的学生的档案投给招生院校。这就是投档,投档不参考于学生的其他条件,只参考他的总成绩和志愿。而根据学校的调档比例省教育考试院确定他的投档比例,只要学生的档案被投档,决定他是否被录取的因素就会包含他的学考...
展开详情

精选推荐更多>

亏贼是什么意思

亏贼的意思是损害。
亏贼,读音为kuī zéi,汉语词语。
出处:《墨子·兼爱下》:“又与今人之贱人,执其兵刃毒药水火,以交相亏贼,此又天下之害也。”
亏(拼音:kuī),汉语一级通用规范汉字(常用字)。“亏”和它的繁体字“虧”原是音义都不同的两个字。简体“亏”原是“于”的异体字,字形、字义关系不详,清代王筠认为是“吁”的本字,假借为动词“往”义,并由此引申出“到达”、“在”、“比”义,进而虚化出一系列介词用法,这些意思后世多写作“于”。“亏”字后来成为“虧”的简化字。
出处:《易·谦卦》:“天道亏盈而益谦。”
例句:《战国策·魏策一》:“夫事秦必割地效质,故兵未用而国已亏矣。”
近义词:损、缺。

什么是标兵

标兵,读作:biāo bīng,意思是:
1、阅兵场上用来标志界线的兵士。泛指群众集会中用来标志某种界线的人。
2、比喻可以作为榜样的人或单位:树立标兵;服务标兵、生产标兵、安全标兵、质量标兵。
出处:
1、明沈德符《野获编·督抚·整饬兵备之始》:“但承平日久,仍如守土之吏,无标兵可练,无军饷可支。”
2、《花月痕》第四十六回:“试问各道节度共带枢部之衔,且有标兵之掌,如何说得不知兵。”
3、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八章:“他杀得性起,不再同刘芳亮等互相照应,率领着自己的标兵追着一股敌人不放。”
造句:
1、他对自己能当选学习标兵感到十分荣耀。
2、王大伯过去是捕猎的能手,现在是野生动物保护的标兵。
3、他的母亲不仅在厂里是生产标兵,在家里也是个好主妇,大家都称赞她精明强干。
4、丘盈盈是我们班当之无愧的学习标兵。
5、我们学校中午都会公布星级达标班级,每到念我们几星的时候,我的心就会七上八下,生怕没有得到了标兵班。

此之谓大丈夫的之意思

“此之谓大丈夫”的“之”是结构助词,不译。出自《富贵不能淫》。
原文节选: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译文:告诫她说:“到了你的丈夫的家里,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以顺从为做人原则的,是妾妇之道。居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里,站立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上,行走在天下最宽广的道路“义”上。能实现理想时,就同人民一起走这条正道;不能实现理想时,就独自行走在这条正道上。富贵不能使他的思想迷惑,贫贱不能使他的操守动摇,威武不能使他的意志屈服,这才叫作有志气有作为的大丈夫。
孟子的挖苦是深刻而尖锐的,对公孙衍、张仪之流可以说是深恶痛绝了。遗憾的是,虽然孟子对这种“以顺为正”的妾妇之道已如此痛恨,但两千多年来,这样的“妾妇”却一直生生不已,层出不穷。时至今日,一夫一妻已受法律保护,“妾妇”难存,但“妾妇说”却未必不存,甚或还在大行其道哩。

苏轼哪里人

苏轼是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一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坡仙,汉族,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美食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
苏轼对社会的看法和对人生的思考都毫无掩饰地表现在其文学作品中,其中又以诗歌最为淋漓酣畅。在二千七百多首苏诗中,干预社会现实和思考人生的题材十分突出。苏轼对社会现实中种种不合理的现象抱着“一肚皮不入时宜”的态度,始终把批判现实作为诗歌的重要主题。更可贵的是,苏轼对社会的批判并未局限于新政,也未局限于眼前,他对封建社会中由来已久的弊政、陋习进行抨击,体现出更深沉的批判意识。
苏轼在词的创作上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就一种文体自身的发展而言,苏词的历史性贡献又超过了苏文和苏诗。苏轼继柳永之后,对词体进行了全面的改革,最终突破了词为“艳科”的传统格局,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使词从音乐的附属品转变为一种独立的抒情诗体,从根本上改变了词史的发展方向。
苏轼擅长写行书、楷书,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为“宋四家”。他曾经遍学晋、唐、五代的各位名家之长,再将王僧虔、徐浩、李邕、颜真卿、杨凝式等名家的创作风格融会贯通后自成一家。
苏轼在文、诗、词三方面都达到了极高的造诣,堪称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而且苏轼的创造性活动不局限于文学,他在书法、绘画等领域内的成就都很突出,对医药、烹饪、水利等技艺也有所贡献。苏轼典型地体现着宋代的文化精神。
常见热点问答
热点搜索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
作文大全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