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关于议家风谈家教征文

一生足矣
精选回答

家风,简单的讲,就是一个家庭或家族的传统风尚。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议家风谈家教优秀

作文

仅供大家参考

阅读

!

作文

1:百善孝为先】

我的童年是在文革中渡过的,记得那时凡是孔孟之道,都是作为“毒草”成为被铲除的对象。也许是父亲从小读过私塾的缘故,四书五经对他的影响根深蒂固,在我的家父亲却把《弟子规》当作我们兄弟姐妹的行为规范。父亲在家有绝对的权威,每当我们在心里有点小叛逆的时候,父亲便向拿出法宝似的“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我们只得乖乖滴~~

父亲灌输我们最多的是“孝”,他说“百善孝为先”,《弟子规》中基本思想便是“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在日常生活中做到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姐妹是第一位的。虽然一开始我们内心也有些许抵触,但久而久之,《弟子规》的思想正潜移默化地影响我们,孝敬父母,姊妹团结便成了我们的家风。

如果说父亲是以一个教员的身份,教会我们读懂《弟子规》的文字意义,而母亲便以师者的行为去诠释了《弟子规》深刻内涵。

我五岁那年,四川老家来电报,说奶奶病重,奶奶特钦点母亲回老家照顾。当时我父亲是单位出了名的老病号,一直离开不母亲照料,但接到电报后,父母立刻做出决定:母亲带着我回老家。

回到老家,看到奶奶腿都浮肿,流出的黄水浸透着绑带,大冬天,奶奶一直觉得浑身冰冷。为了让奶奶晚上的被窝更暖和,母亲带我和奶奶一起睡,五岁的我也学着母亲,把奶奶浮肿的脚抱在怀里,奶奶带着安祥走了……办完奶奶的丧事,我们准备回家。走时爷爷激动地对母亲说“以后我要是生了病,你也会回来吗?”我看到母亲仁慈的目光做出了回答。

在我小时候,父母的孝敬、尊老留下无数的记忆。记忆最多的还有就是父母不断地把省下的定量换成全国粮票,每个月发了工资的第一时间就是寄钱回老家。

随着自己结婚成家,生活中多了两位长者。公公去世后,我考虑方便照顾婆婆,主动将婆婆接到家中居住。一直在山里生活的婆婆,思想观念,生活习惯的确同我们生活有很大差异,私下里我心中难免有了些抱怨。回到娘家想向母亲一倒苦水,母亲却开导说,“孝顺孝顺,不只要孝,更重要是顺。老人家多年形成的观念,难以改变,不如顺其自然”。从此,我改变一种态度,凡事多依婆婆,大多数老人最怕晚辈“色难”,我就每天想着让她开心。因此婆婆经常在人前夸我“这个爱笑的媳妇,是个最孝的媳妇”。

今年83岁的母亲,前不久因心脏病住院。为了减轻母亲的痛苦,医院建议安装心脏起搏器。家里的兄弟姐妹达成一致意见,用最好的材料,请最好的专家为母亲手术。术后,姊妹们精心护理,哥嫂安排好营养食谱,姐夫成了医院和家中两地联络人。每天晚上我家的3岁小孙子都嚷嚷要去关心一下太奶奶,看到太奶奶正准备服药,孙子突然冒上一句“亲有疾,药先尝,让宝宝尝尝水烫不烫呀?”在场的护士及病友们个个都笑了起来。最开心的是坐在旁边的老父亲,《弟子规》及我们的家风又有了新的传人……

作文

2:家风家教是我一生的功课】

父亲南怀瑾的离世,对所有的人来说都超乎想象的早。不论是子女还是学生,每个人都怀着尊崇,期盼这盏灯能长明,让自己在为人处世上不致迷茫。

父亲常教导我们,人贵自立。以他老人家为例,从不愿意接受子女的回报,也从不要求子女参与他对国家和社会的工作。父亲对一生取得的成就,都秉持“为而不有”的原则,父亲出生地——地团叶故居的捐赠如是,金温铁路的建设亦如是。父亲为了保护子女免受争名夺利的无妄之灾,从来没有要求我们参与任何他做的事。我们似乎也天生与他有着观念上的契合,从未因任何自身的利益向父亲开过口。我们从小就学习着“放下”,对名利权情,对世俗世事,对物质欲望,大多沾而不黏。

父亲的朋友圈,亦对我们影响很大,我们从小接触的都是才华横溢的长者,像王凤峤先生、刘大镛先生。每次这些朋友来的时候,我们小孩子们也很高兴地跟着大人“吃喝玩乐”,搬藤椅、凳子到住宅外、到房子前,把门口当院子,坐在外面喝茶、吃柚子、聊天、笑闹。父亲跟朋友聊天时,我们小孩也会旁听,那些不经意流露出来的

诗词

典故,在我耳中如雅乐般动听。现在回想起来,那些时刻是多么幸福。

虽然排行老三,但因我是在台湾出生的长子,所以父亲对我还是怀有期望的。很小的时候,他就让我背诵《三字经》《千字文》《古文观止》《千家诗》和《唐诗三百首》,每天早上出门的时候指定一段文辞让我背,傍晚回来的时候考我。现在回想,当年父亲每天要求我背诵内容的不过一百来字,没有太多任务,也没有逼迫太紧。当时背得深恶痛绝,如今却深入骨髓,虽不能说这样就把我的国学基础打好了,但至少奠定了我对中国文学文化的兴趣。

从我会看书起,父亲就让我随意进出他的书房。我喜欢不时地看看父亲在读什么书。他读完的书,如果不是太过艰涩难读,就会成为我读的下一本书。父亲读书,时常会做点评,有时就在书页空白处写下些

心得

或是评语;对他喜欢的字句,也会在旁边加以圈点,有如古人读书的习惯。后来我也学会了这样的习惯,喜欢的书总有些地方让我画花了。

长大的孩子,会怀念父母小时候的督导,我就是这样。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遗憾父亲在我小时候没有再督导我久一点。好在我喜欢读书,已经养成和父亲一样广博的

阅读

兴趣。父亲对子女的教育往往是开放式、启发性的。除了最初对我读的书有所要求外,之后给我的只是一个环境,一个靠自己去学习的环境。

赴美前,虽然能带的行李有限,我还是从父亲的书架上拿了许多的书。一套小字的二十四史演义,从小读到大,看了几遍,实在舍不得离身,也被我带来了。每次看到书架上的书,都会感念父亲和我分享他的藏书。这些书,还有父亲的教诲,会随着我的足迹而延续、存在,这是我对父亲永远的怀念。

更多

阅读

岁月如歌 2024-04-14 14:31:27

相关推荐

游鉴湖秦观原文翻译

宋朝是文学作品发展的高峰时期,有很多文人留下了不少经典的作品。比如说苏轼、李清照、辛弃疾、秦观等一大批优秀的诗词作家,都有脍炙人口的作品。游鉴湖秦观原文翻译游鉴湖[宋]秦观画舫珠帘出缭墙,天风吹到芰荷乡。水光入...
展开详情

雨果的创作生涯可分为几个时期

雨果1802年2月26日出生于法国东部城市贝桑松,出生6周后,雨果随父母到处奔波。雨果幼时便显露出极高的文学天赋,后来的创作产生了不小的影响。雨果的创作生涯可分为几个时期雨果的创作生涯可分为四个时期。第一个创作...
展开详情

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是一部什么小说

歌德1749年8月28日出生于法兰克福镇的一个富裕家庭。小时候歌德的父亲非常严肃,相反,母亲用不同于父亲的温柔母爱来安慰、保护着歌德、鼓励和引导他的学习兴趣,努力培养歌德正确理解文学的能力。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
展开详情

李清照对项羽的评价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她改革了宋代时期的词风,对宋词的发展有着巨大的贡献,引领了宋代词风的发展。李清照写词极佳,她的诗作也是一绝,李清照的诗作代表《夏日绝句》,其中的“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为千古名句,流传至今...
展开详情

李清照前后词风的变化

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的词人李清照,在宋代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她开创了新的词体,将婉约的风格发挥到了极致,引领着宋代婉约词做的发展。李清照在古典文学史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冠绝一时,被誉为“婉约之词宗”、“词国...
展开详情

精选推荐更多>

白杨礼赞的礼赞是什么意思

《白杨礼赞》中“礼赞”的意思就是崇敬而赞美,以“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作为抒情线索,把白杨树生长环境的不平凡,外部形态的不平凡和内在气质的不平凡构成一体。
《白杨礼赞》是茅盾1941年在重庆写的。茅盾耳闻目睹在党领导下抗日根据地人民的沸腾生活,体验到抗日军民质朴、刚强、团结一致、艰苦奋斗的精神,受到极大的鼓舞,对民族解放的光明前途充满信心,满怀激情。这篇文章采用象征手法,通过对白杨树不平凡的形象的赞美,歌颂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和整个中华民族的紧密团结、力求上进、坚强不屈的革命精神和斗争意志。

天门中断楚江开的开字妙在何处

“天门中断楚江开”中“开”字妙在以下三个方面:
1、体现出楚江的霸气和恢弘。
2、体现出楚江的雄浑和刚强。
3、形象地描绘了天门山被楚江隔开的景象。
出自《望天门山》:“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译文:
天门山从中间断裂是楚江把它冲开,碧水向东浩然奔流到这里折回。
两岸高耸的青山隔着长江相峙而立,江面上一叶孤舟像从日边驶来。
《望天门山》是唐代大诗人李白于开元十三年(725年)赴江东途中行至天门山时所创作的一首七绝。此诗描写了诗人舟行江中顺流而下远望天门山的情景:前两句用铺叙的方法,描写天门山的雄奇壮观和江水浩荡奔流的气势;后两句描绘出从两岸青山夹缝中望过去的远景,显示了一种动态美。全诗通过对天门山景象的描述,赞美了大自然的神奇壮丽,表达了作者初出巴蜀时乐观豪迈的感情,展示了作者自由洒脱、无拘无束的精神风貌。作品意境开阔,气象雄伟,动静虚实,相映成趣,并能化静为动,化动为静,表现出一种新鲜的意趣。

什么叫沟通

沟通,汉语词语,拼音为gōu tōng,意思是使双方互相通连,也指人与人之间、人与群体之间思想与感情的传递和反馈的过程,以求思想达成一致和感情的通畅。
没有出处。
近义词:交流、商议、商量。
反义词:堵塞、封闭。
用法:作动词;作谓语;中性词;可用于人,也可用于事物。
例句:有效的沟通并不只是说话就行的,应该是言简意赅,也就是用最少的话把意思表达清楚。
造句:
1、虽然同是中国人,各地区的方言却千差万别,很难互相沟通。必须普及普通话,达到用语言交流的目的。
2、沟通是春天的暖流,充满渴望;沟通是夏天的骄阳,炽热无比;沟通是秋天的大雁,盼望南飞;沟通是冬天的火炉,温暖人间。
3、如果沟通是漆黑的深夜,那么语言便引着你走向皓月当空,繁星满天;如果沟通是通向一望无际的沙漠,那么语言是引领你走向鸟语花香的绿洲;如果沟通是浩瀚无边的大海,那么语言便引领你走向乘风破浪的境界。

风雪夜归人是什么意思

“风雪夜归人”意思是风雪夜回宿的家人回来了。出自唐代诗人刘长卿的《逢雪宿芙蓉山主人》,这首诗首句写日暮山远,次句写投宿的人家,后两句写风雪交加、犬吠人归的情景。全诗语言朴实浅显,写景如画,叙事虽然简朴,含意十分深刻。
原文: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译文:
暮色降山苍茫愈觉路途远,天寒白屋显得更贫困。
柴门外忽传来犬吠声声,风雪夜回宿的家人回来了。
这首诗用极其凝炼的诗笔,描画出一幅以旅客暮夜投宿、山家风雪人归为素材的寒山夜宿图。诗是按时间顺序写下来的。首句写旅客薄暮在山路上行进时所感,次句写到达投宿人家时所见,后两句写入夜后在投宿人家所闻。每句诗都构成一个独立的画面,而又彼此连属。诗中有画,画外见情。
常见热点问答
热点搜索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
作文大全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