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南大学申请要求及申请材料有什么
忠南大学是坐落于韩国大田广域市的一所公立综合性大学。忠南大学雄厚的师资力量,丰厚的奖学金,以及设置全面的专业课程吸引很多学生就读,那么忠南大学申请要求及申请材料有什么呢?
一、申请要求及材料
1、基本要求
-硕士学位课程
-申请人必须已获得学士学位或更高学位,从一个被认可的国际机构获得认可的学院或大学或同等学历。
-博士学位
申请人必须已获得硕士或更高的学位,从一个被认可的国际机构获得认可的学院或大学或同等学历。
-专业能力的评价
为了追求博士学位,必须申请并被研究生院成人,以及由特定的程序被接受入学。你申请的部门录取委员会将评估你的熟练程度,提交的文件。可能会有额外的面试,如果委员会决定需要的话。
-语言水平测试
TOPIK 4级或以上
托福(PBT 550,CBT 210、 IBT 80),双程 550、 托业 650,雅思5.5
如果一个学生未参加任何上述的测试,学生可以提交CNU教授推荐信而不是能力测试要求。然而,学生必须在完成毕业论文之前完成语言能力的要求。
2、所需材料
-申请表 (在线完成之后, 把它打印出来)
-论文的研究目标
-成绩单和所有参加高校的毕业证书
硕士研究生: 成绩单、 毕业证书 (本科)
博士生: 成绩单、 毕业证书 (学位)
-护照复印件
--自我介绍-
-财产支持
赞助者 12,000美金以上的银行存款证明
赞助者就业证书或商业登记证书
-美术、 音乐和体育申请人: 表演作品集
-TOPIK4级或以上,英语水平测试证书 (托业考试,托福,雅思,双程)
额外的材料,如果学院要求的话。
所有不是英语或韩语的材料必须翻译为英语或韩语并公证。
中国申请者附加文件
申请人和其父母身份证复印件(居民证)
户口本(常住人口登录簿)
家庭关系公证的证书 (亲族关系公证)
二、学校介绍
忠南大学现有社会科学院、自然科学院、生活科学院、工科学院、农业生命科学院、人文学院、经商学院、兽医学院、护理学院、生命系统科学院、药学院、艺术学院等13所学院以及一个学部和43个研究所。
目前正在为进一步发展成为面向21世纪的世界一流大学、健康向上的开放大学和回报于社会的大学而不断努力。
忠南大学创立于1952年,经过60多年的发展,大学的规模不断扩大,建立产、学、研、官一体化的协作互动体系,该校加强教学及科研基础设施建设等树立为具体的发展目标并在21世纪信息化知识化时代处于国内外领先地位而做出不懈地努力。中国教育部认定为可以认可学历的韩国大学。
半个多世纪以来,忠南大学不但为国家和所在地区培养了大量的人才,而且通过创造尖端科技与开展各种文化活动带动了所在地区在经济、文化和艺术等各领域里的发展,培养了无数大韩民国最优秀人才,通过学生、教职员和校友们共同的努力,与地方社会一起,发展成为迈向世界的大学。
位于大韩民国中心的忠南大学周边坐落着行政中心世宗市,国际科学商务区,大田政府办公楼,三军本部等国家战略核心机关,拥有天赐良好教育研究条件。忠南大学的规模不断扩大,并且取得了大量高水准的学术成果而享誉海内外。现在忠南大学拥有两个校区,学校的主要行政机关、附属机构、13所学院、43个研究所都设在大德校区,宝云校区内设有医学院和附属综合医院。
三、学校优势
1.奖学金丰厚,是唯一一所20%的语言课程学生可获得奖学金的大学,专业课获得学费全免和部
分免的奖学金学生占总人数的50%,理工科研究生可获90%-100%学费减免。
2.位于韩国高科技硅谷城市大田韩国科技城,地理位置优越,优秀高科技企业聚集之处,便于学生实习和就业。
3.师资力量雄厚,专业设置齐全,教学水准高,拥有专业相关国家级实验室。
4.学校位于韩国中部的中心——大田,语言纯正,没有方言。有利于外国留学生学习语言和进入本科学习。
四、教研设施
忠南大学拥有一座韩国中部地区规模最大的图书馆馆内藏书多达150万册并且配有可容纳5000多人的阅览室。同时还建立了国内最先进的8吉比特设备的网络联合信息系统。此外该校又投入600多亿圆改善了学生实验室和实习室购置了大量先进的敎学与科研设备。该校通过向所在地区的企业开放门户,加强了产、学、研之间的有机协作关系。
通过这一系列的努力该校在2001年被评为促进内部革新成绩优秀大学,并在2003年又被评为促进发展计划成绩优秀大学,该校的竞争力在国内外得到了普遍的认可。
五、师资力量
优秀的敎师队伍及国际化的先锋,在各个学科领域里具有国际一流水准的师资队伍,50%的教授均毕业于诸如美国哈佛大学、日本东京大学等世界名牌大学。
忠南大学拥有一批在各个学科领域里具有国际一流水准的师资队伍,该校已在国际上公认的SCI上共发表优秀学术论文达358篇并且从国家有关机构和其它的社会经济团体获得各项充足的科研经费。
忠南国立大学尤其重视与海外大学的学术交流与合作,现已和全世界39个国家的166所大学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同全球36个国家的133个科研机构签订了合作协议共同开展学术交流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