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逋是一个怎样的人 林逋生平简介

叶落知秋 知识百科
精选回答

林逋是北宋有名的隐逸诗人,什么叫隐逸诗人呢?其实是指那些选择过上归隐生活的文人,他们因为各种原因决定退居乡间,与美景作伴。林逋少年时非常好学,很小便精通经史百家,他隐居于杭州,对西湖一带尤为熟悉。很多人好奇林逋为什么要选择这样的生活,他甚至还拒绝过皇帝的好意。那下面就来和大家讲讲有关林逋的生平故事,如果想要了解的话,就一起来看看吧。

隐逸诗人林逋

隐士是指那些追求思想自由、德才兼备却不愿进入世俗社会求取功名利禄的高洁之士。历史上的隐士为数不少,但其中也有真隐假隐之分。有些人是因为官场受挫而愤然归隐,比如东晋陶渊明、明朝唐寅;有些人是借隐士身份故弄玄虚,待价而沽,比如宋朝种放、明朝陈继儒;还有些人则是真正的隐士,比如我们今天要介绍的这位人物——林逋。

林逋生于宋朝乾德五年(967年)。他少年时期非常好学,博览群书,精通经史百家。古人提倡“学而优则仕”,所以绝大部分像林逋这样的才子一般都会通过科举考试博取功名,光耀门楣,然而林逋却算是一个另类。他精通诗词、绘画,才学过人,但一生都从未尝试走向官场。

年轻时期的林逋曾游历江淮,观赏宋朝的大好河山。然而随着年岁增长,周围人开始对他投来异样的目光,毕竟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像林逋这样学富五车却不思科举,而是整天东游西逛的人还是很难被大家所理解的。面对世俗压力,林逋干脆挥挥衣袖到临安(今杭州)西湖边的孤山上开始了隐居生活。

西湖自古游人如织,林逋选择隐居西湖边倒是印证了那一句“小隐于野,大隐于市”。林逋不像许多隐居者那样刻意强调自己的隐士身份,无论是当世大儒还是新出道的无名文人前来拜访他,他都一视同仁,来者不拒。他还经常驾乘小舟遍游西湖周边的诸寺庙,与高僧诗友相往还。对林逋来说,隐居只是他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没必要搞得神神秘秘。

拒绝皇上好意

林逋终生不仕不娶,自然也没有子嗣。他平日里最大的爱好就是种梅养鹤,自谓“以梅为妻,以鹤为子”,世人因此尊称其为“梅妻鹤子”。林逋以自己的种梅感悟写出了一首《山园小梅》,诗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两句,成功地描绘出梅花超凡脱俗、清幽香逸的风姿,被誉为“千古咏梅绝唱”。

林逋的生活看起来极其洒脱,但实际也非常清贫。宋朝皇帝在听闻了林逋的事情后御赐粟帛,并诏告当地府县要好生关照这位隐士的生活。林逋很感激皇帝陛下的关怀,但他并不以此骄人,也没有写诗感激皇恩浩荡。友人劝他出仕在朝廷中谋一份差事,他婉言说道:“然吾志之所适,非室家也,非功名富贵也,只觉青山绿水与我情相宜。”

林逋卒于宋朝天圣六年(1028年),终年61岁。他死后葬于孤山故庐之侧,宋仁宗下旨赐其谥号“和靖”。

一百多年后,元军攻占临安,治安环境一度陷入混乱状态。许多盗墓贼趁火打劫盯上了宋朝名士的墓葬,林逋也没有例外。盗墓贼认为林逋名气那么大,墓中肯定有许多贵重陪葬品。结果当盗墓贼花好大力气将林逋墓挖开后却发现陪葬的只有一只端砚和一支玉簪。端砚是林逋生前自用之物,然而终身不娶的林逋为什么在墓葬中会有一支女性用的玉簪呢?此时人们才联想到林逋生前曾写过一首绝美的情词:“吴山青,越山青,两岸青山相对迎,谁知离别情?君泪盈,妾泪盈,罗带同心结未成,江边潮已平。”

南宋灭亡时,年仅5岁的宋恭帝在投降后被送往元大都(今北京),降封瀛国公、开府仪同三司。成年后,当年的宋恭帝、如今的瀛国公为了避祸自愿出家为僧,去吐蕃精研佛法,终成一代高僧。晚年时,宋恭帝写下一首诗:“寄语林和靖,梅花几度开?黄金台下客,应是不归来。”诗中的林和靖指的就是林逋,宋恭帝写此诗可能只是偶有所感,然而却有不怀好意者在此诗上大做文章,认为这是宋恭帝有复国之意。当时正值元朝内忧外患之际,于是元朝皇帝便下令将宋恭帝处死,此时离南宋灭亡已经过去了40多年。

蝴蝶花 2023-08-13 14:13:00

相关推荐

提高生物成绩的方法是什么 窍门有哪些

即通过分析教材,找出要点,将知识简化成有规律的几个字来帮助生物知识记忆。例如DNA的分子结构可简化为“五四三二一”,即五种基本元素、四种基本单位、每种基本单位有三种基本物质、很多基本单位形成两条脱氧核酸链、成为...
展开详情

艺术生什么时候集训好 有必要去集训吗

艺术生集训指的是艺术类学生在完成学业水平测试之后,由学校或自己向学校申请,暂时停掉学校的文化课,到专业的艺术培训学校进行封闭式训练,直到校考结束。美术生集训时间美术生集训,通常从高二下学期开始,5月份开始报名,...
展开详情

艺术生集训注意事项有哪些 需要注意什么

艺术生在集训的时候也要同步文化课学习,夯实文化基础。考生在专业课集训期间,文化课千万不要丢,专业课和文化课的学习一定要兼顾。艺术生集训的注意事项一定要选择一个靠谱的培训学校。因为一个好的培训学校,懂得怎么以最快...
展开详情

艺考生集训注意事项 有什么要了解知道的

艺术生集训不要忽略了文化课,作为艺术生必须要做到文化课和专业课双赢,才能被心中理想大学录取,在这期间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文化课也是非常重要的,不要忽略文化课,要一直学习专业课。艺考生集训注意什么学会针对性强化技...
展开详情

投档会参考学考成绩吗 学考成绩有什么用

将成绩符合的学生的档案投给招生院校。这就是投档,投档不参考于学生的其他条件,只参考他的总成绩和志愿。而根据学校的调档比例省教育考试院确定他的投档比例,只要学生的档案被投档,决定他是否被录取的因素就会包含他的学考...
展开详情

精选推荐更多>

寒号鸟文中的得过且过是什么意思

《寒号鸟》文中的得过且过意思是指只要能够过得去,就这样过下去。形容胸无大志,没有长远打算;也指做事马马虎虎,敷衍了事。
成语用法:作谓语、定语、状语。
近义词:苟且偷安、聊以卒岁。
反义词:自强不息、力争上游。
示例:
1、清·彭养鸥《醒世小说黑籍冤魂》第一回:“但是吃烟人的脾气,总是得过且过,那一个是真心肯戒。”
2、茅盾《林家铺子》:“这年头,谁能顾到将来呢?得过且过。”
3、老舍《四世同堂》:“他们年岁虽轻,却学会了得过且过,他们还记得自己是中国人,可是不便为这个而不去快乐的参加滑冰。”

一个篱笆三个桩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一个篱笆三个桩”这一谚语告诉我们团结协作的重要性。具体的意思就是指能力再强的人也需要其他人的帮忙,因为人并不是全能的,一个人的成功同样需要分工合作的团队成员的合作和帮助,就像篱笆一样是靠一个桩一个桩围起来的。
出自《古今贤文》中的合作篇。
原文:
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一根竹竿容易弯,三根麻绳难扯断。
《古今贤文》古今贤文是中国古代儿童的启蒙书目,又名《昔时贤文》、《增广贤文》。推测成书于明代,后来经过明清两代人的增补,形成了今天的全书。

拜谢与叩谢用法

“拜谢”指敬辞,行礼表示感谢;“叩谢”指磕头感谢,泛指表示深切的谢意。
“拜谢”造句:
1、我一定要当面拜谢这位好心人!
2、出海平安归来,仍要拜谢妈祖娘娘和白衣大士,有的还专门请戏班子为天后娘娘唱戏答谢。
3、最后,再次诚心诚意拜谢能坚持将近七年的各位朋友!
“叩谢”造句:
1、每一天,我为你祈祷,为你的生命叩谢上苍,为你许下最美好的愿望,祈求众神赐予你幸福和健康。
2、浮华的蝴蝶却相信花是应该向它叩谢的。
3、一众人族突感身轻体健、百病消除,都知晓是三人所为,又一次诚心叩谢。

苟延残喘能形容自己吗

“苟延残喘”可以形容自己。拼音:gǒu yán cán chuǎn,原义是勉强延续临死前的喘息,比喻暂时勉强维持生存。出自北宋·欧阳修《与韩忠献王》:遽来居颖,苟存残喘,承赐恤问,敢此勉述。
成语典故:狼是残暴的动物,本性难改。东郭先生救了它,它反而要吃掉东郭先生,幸好一位农民路过,把狼打死了。
成语寓意:这则故事告诉人们小聪明永远比不上大智慧。另外,对待像狼一样的恶人,人们不能乱施善心。生活常常使一些人挣扎在贫困或绝望的边缘,使他们仅仅能够将生命维持下去。若想摆脱这种窘境,就只能靠自己顽强的毅力和自强不息的精神去拼搏。
用法:谓语、定语,含贬义。
示例:
1、明·马中锡《中山狼传》:“今日之事,何不使我得早处囊中,以苟延残喘乎?”
2、明·吴承恩《西游记》:“欲要自尽,又恐父母疑我逃走,事终不明。故没奈何,苟延残喘,诚为天地间一大罪人也。”
3、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穷得当卖全无,虽只区区四金,到也不无小补,又可以苟延残喘得好几日了。”
近义词:苟且偷生、苟全性命。
反义词:宁死不屈、视死如归。
常见热点问答
热点搜索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
作文大全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