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年级英语总复习计划

舟行四海 计划 工作计划
精选回答

thousand,便能反应出两万四千。

3.

正确处理听音过程中的生词.

当听到生词或已经忘记了的词时,千万别将思维停留在这个词上,老是在想它到底是哪个字、是什么意思,而应让它过去,然后集中注意力听后面的内容。否则前面的没抓住,后面的又跑掉。特别是听短文回答问题更是如此,要抓住整体内容。实际上,个别生词并不一定会影响我们对全句、全文的理解,有时候你会通过上下文推测其意义。千万别让个别生词影响对全句、全段的理解。

4.养成良好的听音习惯

不要边听边“心译“.心译是十分有害的习惯,如听一段含A、B、C、D四句的文章,若你听完句后,心译A句为汉语,那么你会错过B句的前半部分;因为录音中A句念完后,不会停留太长的时间。同学们在平时听音时就应戒除心译习惯。

5.学会做简单的笔记

在测试时,有时一次需要听的内容较长,要点难以一下子全部记住,学生可边听边作一些十分简单的记忆.记录且记面面俱到,只须记下少数关系词.记法也不必很正规,可以采用缩写字母,汉字,甚至于用只有你一个人懂的符号来记。在听短文填词时,由于语速较快,学生很难同步记下听到的每个需要填写的单词.可不妨先在草稿纸上写出相关单词的第一个字母,然后再设法逐一眷正。学会记简单的笔记对于回答文章有关的问题会有很大帮助。

第五题,看图说话

由于看图说话是听力口语考试中最难得一道题,学生平时如果没有进行充分的训练,那么学生在考试时就会出现卡带现象。在训练时,要交给学生,先看清图的内容,确定时态,人称,地点,事件。还要先弄清楚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比如:皮特昨天在回家的路上,在地上发现了一块手表,它把表捡起来了,他问谁的表,可是没人回答,最后他把表交给了警察。根据这个场景,可以确定文章用过去时态,然后结尾可以用感叹句结尾。

Peter

went

to

school

by

bike

Yesterday,on

his

way

to

school

he

found

a

watch

on

the

ground….,…What

a

kind

boy

he

is!

(二)

单项选择

单项选择里面包括了很多词类和从句,固定搭配,习惯用语等。因此在训练时要注意在出训练题时,除了要把基础知识和容易出错的题练到外,还要反复强调那些重点和难点的知识点。消除知识盲点。

(三)

完型填空

完型填空是语言综合能力考查题。在初中英语中考中,考生在这一题上失分率很高。近几年深圳市“中考说明”强调完型填空“重点考查考生对短文上下文的理解”。在10个选项中,选择能符合上下文语境和意义要求的选项。题材以故事性题材居多,还有科普小品、文化、体育、风土人情、人物、史地等。命题注重语境性和综合性。中考完型填空的命题特点为:

1.

)设空以考查文章为主,信息词汇(名词、动词、形容词和副词)比重较大。也有考查连词的题,考查考生对行文逻辑的掌握及文句之间关联的理解。

2.

)降低对单词本身词义的考查要求,以突出本题的主要测试目的:理解全文,通篇考虑,掌握大意,注意关联。

3.

)注意结合文章考查对词语用法的掌握,主要涉及两个方面:词义辨析与惯用搭配。同义词与近义词的比较分辨应当放到一定的语境之中才有意义,才能分辨出他们的细微差别。

4.

)题目的类型可以分为:

a.

语言知识型,比如各种语法规则、句型、句式等,测试单词在一定的语境下的基本用法、习惯用法、常用搭配以及对其词义的记忆或其特定意义的理解和运用。

b.

判断推理型,考查对篇章的整体理解、上下文段落的衔接、逻辑思维与推力能力。

c.

综合型,即对知识和能力综合的考察。

解题方法建议;

1.

通读全文,掌握大意。

由于完型填空属障碍性阅读,所以抓住文章的首句(首段)和尾句(尾段),对把握文章的主旨大意很有帮助,首先看一下文章的首句和尾句,使自己心中对全文有个大概的印象,然后再去通读全文。注意力要集中在文章的主线(或中心词)、了解文章内容,从而确定进行推断、选择的基本思路。如果一开始就忙于见一个空填一个空,势必无法从整体上把握全文概要,造成顾此失彼,既影响准确率,也影响做题速度。

2.

综合考虑,逐项填空。

综合考虑指的是根据全文大意和词不离文的原则,把上下文的意思、句法结构、词类和语法功能、惯用法、逻辑推理、常识等各种因素加以综合考虑,仔细推敲。要准确判断出题目的类型。语法知识类较多地表现为动词时态、语态的选用;词语知识方面的题目要从词性、词形区分,同义词语辨析、习惯搭配、习惯用语、结构词选择等方面考虑;情景推理题要注意跳出句子层次,注意句间的结构,意义上的连接和照应关系,有时还应在段与段之间、情节与情节之间或更大范围内上下文照应,因此对短文的总体把握对每一格空的正确解答非常重要。

3.

复读全文,消除疏漏。

全部题目初步完成之后,要把全文复读一遍,复读时根据语感和对全篇文章的理解,检查全文是否前后贯通,再次将不合意的答案调整或修改;如果实在无法确定,可以作推理性猜测,不可放弃不填。

(四)

阅读

中考英语“阅读理解”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语言知识的能力,包括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归纳概括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在中考的阅读理解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

了解阅读理解的命题特点

2)

熟悉阅读理解答题步骤

3)

掌握阅读理解的解题技巧

从近几年的中考试卷来看,中考英语主要考查以下几个方面:

1)

考查文章的主旨和大意的能力。

Which

is

the

best

title

of

the

passage?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this

passage

about?

In

this

passage

the

writer

tries

to

tell

us

that____

The

passage

tells

us

that____

This

passage

mainly

talks

about______

如何获取段落的主旨和大意?最有效的办法是找出主题句,这对理解整段文章很有帮助。一般情况下主题句常在段落的开头,即作者先点出中心思想,然后再作进一步的拓展。有的主题句出现在段落末尾,即作者先列举一些事实或论据,然后才把中心思想点出来。如果没有明显的主题句,就只能在充分阅读和理解全文的基础上对文章作出归纳、概括才能得出。但要注意不能断章取义、就事论事,而要透彻理解、明晰作者的意图。

2)

考查学生把握文章的事实和细节的能力

在阅读理解中,有相当一部份是考查细节和事实的题目,这类题目相对容易一些。其主要提问方式是: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wright?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not

mentioned?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NOT

true

in

the

passage?

Choose

the

right

order

of

this

passage

From

this

passage

we

know______

解此题时要注意掌握细节内容。细节内容用于说明和解析中心思想,为中心思想提供例证、数据、事实、解释和定义等。有时,细节还包括时间、地点、任务、原因等。这些题有两个共同的特点:

a.凡属针对特定细节的考题,其正确答案大都可以在阅读材料中找到对应的文字部分。这一部分可能是一个词或短语,也可能是一个句子或相关的若干句子,但句式、用词和表达方式不同。

b.干扰项往往是主题思想与细节混淆,正确答案细节和非正式答案的细节混杂。因此,要做好阅读理解中确定细节和事实的题目,一定要在文章中找出相应的信息点,二要排除干扰项。

3)考查学生根据上下文推测生词含义或句义的能力

阅读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一些生词(有些是熟词生义),疑难语句。此类题目要求考生根据上下文确定某一特定的词、短语或句子的准确含义。其主要提问方式是:

The

world

“”

in

the

passage

probably

means_______

The

underlined

word“”in

the

passage

refers

to_____

In

this

story

the

underlined

world

“”

means______

Here

“”means______-

The

meaning

of

the

underlined

phrase

“”

is

_______

4)

考查学生依据短文内容和应有的常识进行逻辑推断的能力。

所谓推断,就是根据材料中所提供的信息,推断出未知的信息。即把有关的文字作为已知部分,从中推出未知部分。根据推断的有关文字可能是词或句子,也可能是若干句子,甚至是全文。此类题目文章中没有明确的答案,需要考生在理解全文的基础上进行推理和判断。其主要提问方式是:

We

can

guess

th

writer

of

the

letter

may

be

a

______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we

can

infer

that_______

The

writer

suggests

that

______

From

the

story

the

writer

believes

that______

The

writer

writes

this

text

to______

解此类题时,首先要在文章中找出据以推断的有关文字,然后加以分析,悟出字里行间的意思,有时需要仔细阅读全文才能体会出作者的意图和态度。

19

麦田守望者 2022-07-14 02:32:21

相关推荐

艺术生集训注意事项有哪些 需要注意什么

艺术生在集训的时候也要同步文化课学习,夯实文化基础。考生在专业课集训期间,文化课千万不要丢,专业课和文化课的学习一定要兼顾。艺术生集训的注意事项一定要选择一个靠谱的培训学校。因为一个好的培训学校,懂得怎么以最快...
展开详情

艺术生什么时候集训好 有必要去集训吗

艺术生集训指的是艺术类学生在完成学业水平测试之后,由学校或自己向学校申请,暂时停掉学校的文化课,到专业的艺术培训学校进行封闭式训练,直到校考结束。美术生集训时间美术生集训,通常从高二下学期开始,5月份开始报名,...
展开详情

提高生物成绩的方法是什么 窍门有哪些

即通过分析教材,找出要点,将知识简化成有规律的几个字来帮助生物知识记忆。例如DNA的分子结构可简化为“五四三二一”,即五种基本元素、四种基本单位、每种基本单位有三种基本物质、很多基本单位形成两条脱氧核酸链、成为...
展开详情

艺考生集训注意事项 有什么要了解知道的

艺术生集训不要忽略了文化课,作为艺术生必须要做到文化课和专业课双赢,才能被心中理想大学录取,在这期间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文化课也是非常重要的,不要忽略文化课,要一直学习专业课。艺考生集训注意什么学会针对性强化技...
展开详情

投档会参考学考成绩吗 学考成绩有什么用

将成绩符合的学生的档案投给招生院校。这就是投档,投档不参考于学生的其他条件,只参考他的总成绩和志愿。而根据学校的调档比例省教育考试院确定他的投档比例,只要学生的档案被投档,决定他是否被录取的因素就会包含他的学考...
展开详情

精选推荐更多>

五音不全指的是哪五音

五音不全指的是宫、商、角、徵、羽,古代的人们是以这五个音为音阶。五音不全在汉语中是一个成语,通常指“音盲”,他们对音乐缺乏理解,不能正确唱出准确的音高。
五声音阶是中国古乐基本音阶,五音指“宫、商、角、徵、羽”,相当于简谱的“1、2、3、5、6”。律历志说:宫者,中也,居中央畅四方,唱始施生为四声之径。商者,章也,物成事明也。角者,触也,阳气蠢动,万物触地而生也。征者,祉也,万物大盛蕃祉也。羽者,宇也,物藏聚萃宇复之也。
五音中宫音浑厚较浊,长远以闻;商音嘹亮高畅,激越而和;角音和而不戾,润而不枯;征音焦烈燥恕,如火烈声;羽音圆清急畅,条达畅意。

木石之心什么意思

木石之心意思:指如木石一样坚定的意志。木石心其实是儒家的一种思想。
儒家又称儒学、儒教、孔孟思想、孔儒思想,为历代儒客尊崇,是起源于中国并同时影响及流传至其他周遭东亚地区国家的文化主流思想、哲理与宗教体系。对待长辈要尊敬尊重,朋友之间要言而有信,为官者要清廉爱民,做人有自知之明,尽分内事,“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统治者要仁政爱民,“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对待上司要忠诚,“君事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对待父母亲属要孝顺,“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人要有抱负且有毅力,“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前5世纪由孔子创立,脱胎自周朝礼乐传统,以仁、恕、诚、孝为核心价值,着重君子的品德修养,强调仁与礼相辅相成,重视五伦与家族伦理,提倡教化和仁政,抨击暴击政务,力图重建礼乐秩序,移风易俗,富于入世理想与人文主义精神。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中的是心指什么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中的“是心”的意思是:是天性;是本性。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的意思是并非只是贤人有这种本性。出处:战国孟子《鱼我所欲也》。
选段: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翻译: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逃避灾祸的方法哪会不采用呢?采用这种做法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这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是因为有比生命更想要的,有比死亡更厌恶的。并非只是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只是贤人能够不丧失罢了。
《鱼我所欲也》是孟子以他的性善论为依据,对人的生死观进行深入讨论的一篇代表作。强调“正义”比“生命”更重要,主张舍生取义。孟子性善,自认为“羞恶之心,人皆有之”,人就应该保持善良的本性,加强平时的修养及教育,不做有悖礼仪的事。孟子对这一思想,认为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修养的精华,影响深远的事。
孟子先用人们生活中熟知的具体事物打了一个比方:鱼是我想得到的,熊掌也是我想得到的,在两者不能同时得到的情况下,我宁愿舍弃鱼而要熊掌;生命是我所珍爱的,义也是我所珍爱的,在两者不能同时得到的情况下,我宁愿舍弃生命而要义。

以其人之道下一句

“以其人之道”的下一句是“还治其人之身”。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是一个汉语词汇,就是使用别人自身已有的道理和方法来修养他自身。出自宋·朱熹《中庸集注》第十三章:“故君子之治人也,即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中庸集注》是朱熹对《中庸》作的注。《中庸》原是《小戴礼记》中的一篇。作者为孔子后裔子思,后经秦代学者修改整理。
朱熹(1130年10月18日-1200年4月23日),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祖籍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省尤溪县)。中国南宋时期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
朱熹十九岁考中进士,曾任江西南康、福建漳州知府、浙东巡抚等职,做官清正有为,振举书院建设。官拜焕章阁侍制兼侍讲,为宋宁宗讲学。晚年遭遇庆元党禁,被列为“伪学魁首”,削官奉祠。庆元六年(1200年)逝世,享年七十一岁。后被追赠为太师、徽国公,赐谥号“文”,故世称朱文公。
朱熹是“二程”(程颢、程颐)的三传弟子李侗的学生,与二程合称“程朱学派”。他是唯一非孔子亲传弟子而享祀孔庙,位列大成殿十二哲者。朱熹是理学集大成者,闽学代表人物,被后世尊称为朱子。他的理学思想影响很大,成为元、明、清三朝的官方哲学。
朱熹著述甚多,有《四书章句集注》、《太极图说解》、《通书解说》、《楚辞集注》,后人辑有《朱子大全》、《朱子集语象》等。其中《四书章句集注》成为钦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标准。
常见热点问答
热点搜索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
作文大全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