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中考语文总复习现代文阅读专题训练10议论性文本阅读新人教版

我要向前进 范文 工作总结范文
精选回答

浙江省2019年中考语文总复习现代文阅读专题训练10议论性文本阅读新人教版本文简介:专题训练(十)议论性文本阅读一、[2018·威海改编]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10分)人生因阅读而气象万千陈凌①每到世界读书日,这样一张照片所定格下的历史瞬间总会被人提起:1940年10月22日,英国遭受空袭,位于伦敦的荷兰屋图书馆也难以幸免,几乎被炸成废墟,墙壁倾颓,砖石满地,但有3名男子竟不顾

浙江省2019年中考语文总复习现代文阅读专题训练10议论性文本阅读新人教版本文内容:

专题训练(十)

议论性文本阅读

一、[2018·威海改编]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10分)

人生因阅读而气象万千

①每到世界读书日,这样一张照片所定格下的历史瞬间总会被人提起:1940年10月22日,英国遭受空袭,位于伦敦的荷兰屋图书馆也难以幸免,几乎被炸成废墟,墙壁倾颓,砖石满地,但有3名男子竟不顾敌机刚刚离去,又在尚未倒塌的书架前翻检书籍。战火的残酷与读书所展现的不屈意志,两相对比,不仅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更给人以持久的感动。

②或许,也会有人不解:战火纷飞,还不忘阅读,为的是什么?“很多人被生活的艰难折磨得心灵枯萎,但有书香滋润的灵魂不会。”不久前,在一家书店里看到的一则读者留言,或许可以作为解答。对于那3名男子而言,阅读绝非是暂时忘记战乱的“镇静剂”,而是勇敢面对现实,让精神再次振奋、让意志战胜泪水的方法和途径。

③阅读何以有这样的伟力?一位作家曾指出,阅读实际上会给人以两种收获,一种是通过读书,知道自己原来不知道的东西;另一种是通过读书触发反思,知道自己本来就有的东西,并激活它。前者是知识,后者是智慧。越是走在人生的“三岔口”,越是面临困难和选择之时,阅读的力量就越能显示出来。一个人的努力往往会让自己有更多的选择,知识让我们理解每一项选择的意义,而智慧还能进一步让人知道,自己的选择是符合内心的,从而坚定前行的意志。

④人生如果远离了阅读,就等于一间房子没有窗户。书籍并非是装点门面的饰品,而是精神的营养品。不能与书籍独处,只会让人生之路走向狭隘,甚至禁锢心灵;浸润书香,才能让我们驶向无限广阔的海洋,让人生气象万千。

⑤读书或许并不必然导向外在的成功,但它必然指向内在的丰沛。这些年,两季《中国诗词大会》的冠军,惊艳了无数人,一位是第二季的武亦姝,另一位是第三季的雷海为。令人动容的,并不仅仅是武亦姝2

000多首诗词记忆量的才情,也不全是雷海为以外卖小哥身份成功逆袭的不凡,更是因为他们身上散发的那种“闲看花开花落,漫随云卷云舒”的从容淡定。这样一份独特的气质,正源于阅读的滋养。有句话说得好,“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过眼烟云,不复记忆,其实它们仍是潜在的,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当然也可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中”。

⑥有人以为,读书太多,容易脱离生活。其实不然,读书并不是要逃离这个世界,而是要让人拥有平视世界的眼睛,阅读本身就是为了更好地生活。正如哲人所言,“一个人和书籍接触得愈亲密,他便愈加深刻地感到生活的统一,因为他的人格复化了,他不仅用他自己的眼睛观察,而且运用着无数心灵的眼睛”。既塑造丰盈的内心,又给人以丰富的生活,这恐怕便是阅读之于人生的独特意义。

(选自《人民日报》2018年4月23日)

1.文章开头描述了照片所定格下的历史瞬间,有什么作用?(2分)

2.第⑤自然段运用的主要论证方法是,论证了

的观点。(2分)

3.阅读文中加点短语,从议论文语言特征的角度进行赏析。(3分)

4.根据文章内容,结合自己的读书事例,从一个方面谈谈你因阅读而发生的改变。(3分)

二、[2018·随州]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10分)

读书有方法,也是一门艺术

刘永红

①目前,全民阅读已经蔚然成风,全民阅读活动的开展,一方面离不开品种丰富、质量上乘的各类优秀出版物,另一方面也离不开科学有效的阅读方法。虽然我国每年出版的图书多达三四十万种,然而能够指导广大读者如何读书的有用、实用、好用的阅读指导类图书并不多,作为《新华文摘》杂志读书与传媒专栏编辑,我萌生了策划出版一本关于名家大师漫谈读书的小书的念头。

②《读书的方法与艺术》集中收录了鲁迅等24位名家大师漫谈读书的美文,这些美文,或论述读书的重要性,或讲述自己的读书经历,或谈论读书的方法,或分享读书的感受与体会,内容丰富,可读性很强。

③读书是有方法的。读书的首要问题是读什么书的问题,不妨撷取以下诸位名家大师,且看他们怎么说。楼宇烈先生认为,我们现在读书,如果从中国传统的图书分类来讲,那就是经史子集都要读一点,不能只读这个不读那个。陈平原先生认为,读书一要读没有实际功用的诗歌、小说、散文、戏剧等;二要关注跟今人的生活血肉相连的现当代文学;三是必须有自家的生活体验做底色,不至于读死书,读书死。易中天先生认为,读书如择偶,要学会选书,先要多读书,所谓现千剑而后识器。无独有偶,朱光潜先生也曾说过:“你玩索的作品愈多,种类愈复杂,风格愈分歧,你的比较资料愈丰富,透视愈正确,你的鉴别力也就愈可靠。”由此观之,读书要尽量广博,要读经典作品,精挑细选,不能太功利。

④解决了读什么书的问题,我们才真正进入了怎样读书的问题。鲁迅先生认为,读书至少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职业的读书,譬如升学、备课等与饭碗有关的读书;另一种是嗜好的读书,没有任何功利目的的读书。嗜好的读书就如游公园,可以随着自己的个人兴致来去,但是,职业的读书必须和现实社会接触,把书读活。周国平先生将自己读书的特点归纳如下:第一个是“不务正业”;第二个是“不走弯路,直奔大师”;第三个是“不求甚解,为我所用”。关于读书的方法,胡适先生提倡“四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冯友兰先生将自己的读书经验与方法总结为四点:精其选、解其言、知其意、明其理。作家刘堂江曾经研究过巴金、夏丏尊以及秦牧的读书方法,巴金的读书方法是“回忆法”,即静坐在那里回忆自己曾经读过的书,属于读书而无书;夏丏尊的读书方法是“蔓延法”,即以精读的文章或者书籍为出发点,向四面八方蔓延,将内容相关的书联系起来读;秦牧的读书方法是“鲸吞牛食法”,“鲸吞”指的是泛读,“牛食”指的是精读,两者互相结合,调配得当。由是观之,读书要讲究方法,做到活学活用。

⑤读书更是一门艺术。读书产生的美好的遐想、美妙的感觉,可以带给读书人一种优雅和风味。譬如,杨绛先生把读书比作串门儿——“隐身”的串门儿。“翻开书面就闯进大门,翻过几页就升堂入室;而且可以经常去,时刻去,如果不得要领,还可以不辞而别,或者另找高明,和他对质。”作家毕淑敏认为,读书的感觉有些像吃,像烈火烹油的满汉全席,为大享乐;有些像睡,读完名著仿佛从酣然梦幻中醒来,重又生机盎然;有些像搏斗,我们在较量中蓬勃了自我,迸发出从未有过的力量。

⑥正如该书封面上那幅版画:一本打开的书与一杯热腾腾的咖啡,这是本透着一股书香味,散发着一丝书卷气的装帧雅致的好书。《读书的方法与艺术》对当今的全民阅读,尤其是青少年的阅读活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对于年轻读者的阅读习惯养成、阅读方法掌握、阅读旨趣塑造均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年轻人掌握了读书的方法与艺术,才能正确开启阅读之旅,实现自己的出彩人生。尤其是在传统纸质阅读日益式微的当下,如何让年轻人多一份书卷气,多一点书香味,我想,这也是书香社会构建并永远延续下去的关键之处。(选自

“新华网”,有删改)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2分)

2.第①自然段在文章结构上有何作用?(2分)

3.作者在第④自然段列举大量事例,是否累赘?为什么?(3分)

4.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读书的方法与艺术》是一本透着书香味的好书,有很强的可读性。

B.易中天、朱光潜一致认为,读书之法,应先博览群书,而后鉴别选择。

C.读书是一种美好享受,也是一种艺术熏陶,正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

D.只要年轻人掌握了读书的方法与艺术,多一份书卷气,就能构建书香社会。

三、[2018·达州]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10分)

“谢绝”的智慧

陈鲁民

①美国化学家弗朗西斯·克里克,在获得诺贝尔奖后,就为自己定了一份通用的谢绝书:“对您的来函表示感谢,但十分遗憾,我不能应您的盛情邀请而给您签名,赠送相片,接受采访,发表广播讲话,在电视中露面,赴宴和讲话,充当证人,阅读您的文稿,做一次报告,参加会议,担任主席,充当编辑,接受名誉学位,等等。”克里克不无智慧的谢绝,虽然少了“人情味”,但却避免了无数麻烦,省却了许多无意义的社交应酬,节约了大量宝贵时间。

②大概名人、要人、成功人士都会遇到类似的麻烦,都需要拿出谢绝的勇气与智慧。谢绝和拒绝还不一样。谢绝,基本都是好事或善意,至少当事人是这样认为的;拒绝,则只要把脸往下一拉,把头一摇就行了。谢绝,则既要把事情回掉,还要感谢人家的“好意”;既要语言委婉,合乎情理,又要坚决而不妥协,所以,如何措辞,还要一番踌躇,需要点智慧。

③钱锺书先生生性淡泊,最烦应酬,特别是晚年,几乎谢绝所有宴请、演讲、兼职和采访,尽管人家都是好意。可钱先生不这样看,“吃到一个鸡蛋觉得很好,就有必要去见下蛋的母鸡吗?”他这样谢绝那些希望拜见他的读者,倒也不失幽默诙谐。而对于种种胡吃海喝的宴请,他又这样谢绝:不愿“花些不明不白的钱,吃些不干不净的饭,见些不三不四的人,说些不痛不痒的话”,似乎直接有余,巧妙不足,但更见先生之清高狷介,也更有成效。话都说到这个份儿上了,谁还好意思再上门相邀。

④作家茅盾是个温和厚道的人,他的谢绝很客气,带有商量的味道。1958年3月,茅盾给中国作家协会办公室写了封信说:“现在写一点我个人的规划,可是规划是定下来了,能不能完成,要看有没有时间。这就希望领导的帮助。一、帮助我解除文化部长的兼职和政协常委的兼职;二、帮助我解除《中国文学》和《译文》的两个兼职;三、帮助我今年没有出国任务。如果照上面所说,一面挂名兼职这么多,一面又不得不把每星期五分之二的时间用在开会、酒会、晚会等三种‘会’上,那么我就只能不写小说了……”正是因为他的谢绝太过客气,不够决绝,当然还有“工作需要”,所以不大奏效,他不得不日复一日地泡在开会、酒会、晚会上,写作计划基本落空,在他后半生的三十年里,没有一部有影响的作品问世。

⑤与茅盾相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匈牙利作家伊姆雷·凯尔泰斯,谈到其成功的最大诀窍,就是“善于谢绝各种邀请和应酬,成功地关上了自己的门”。他一向谢绝采访,谢绝各种会议,谢绝入选名人辞典之类,以至于《中国大百科全书》的外国文学卷、《东欧国家文学史》、几种版本的《世界文化名人辞典》,都查不到他的名字。也正是因为他谢绝了几乎所有与写作无关的活动,才得以集中精力去从事他钟爱的文学创作,卧薪尝胆默默无闻地耕耘了大半辈子,最终问鼎诺贝尔文学奖。

⑥人生苦短,转眼百年。学会谢绝,可以帮你节约时间;学会谢绝,可以帮你集中精力干事情。

⑦那么,就请适时关闭电话和电子信箱,以减少各种“热情”干扰。那些可有可无的应酬,充当“花瓶”的作秀,五花八门的研讨会、颁奖会、演讲会,电视台的名人访谈,名目繁多的大赛评委,能谢绝就坚决谢绝,这里不妨学学钱锺书先生的幽默而决绝的精神,学学克里克先生的巧妙措辞和不妥协态度。

(选自《人民文摘》)

1.在第②自然段中,作者认为“谢绝”与“拒绝”有什么区别?请归纳。(2分)

2.说说第①自然段在全文中的作用。(3分)

3.第④自然段是否可以删去?为什么?(3分)

4.不少同学假期一边努力地克制自己做功课,一边不时地发信息谢绝同学的邀约。结合文章,谈谈你对此类现象的看法。(2分)

四、[2018·宜宾]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12分)

享福与吃苦

何仲英

①现在我国人的大毛病,是只图享福,不愿吃苦。有许多青年人看见人家享福,羡慕得很;勉强他们暂吃辛苦,而他们的欲望,他们的希冀,总是对准享福的方面去进行。只望“做得人上人”,不愿“吃得苦中苦”。这种观念,虽不敢说普遍存在于一般青年的脑海当中,但至少有一部分,甚至有一大部分,我们不得不注意,不得不觉悟。

②我们不必希望做“人上人”。我既是人中一人,就当尽人的一份责任。没有农夫,哪里有饭吃?没有瓦匠、木匠,哪里有房子住?没有工、商,哪里有物品?没有效命沙场的战士,哪里可以克服敌人,保护我们的安全?没有呕心绞脑的学人,哪里会有发明、发现和著述,安慰我们的精神?我们一时一刻的需要,都有无数的劳动者——无论是劳心或劳力——辛辛苦苦地来供给,而我们坐享其福;我们若不是也吃一点苦,也尽一点责,我们非但对不起他们,也何以对得起自己呢?

③我们须知最可敬爱的,是世上最大多数的平民,他们尽管做一天人,干一天事,他们的生命,总是完全靠吃苦来撑持的。吃苦的人多,社会国家自然富强;吃苦的人少,社会国家自然衰弱。若是都要享福,不愿吃苦,国家未有不亡,享福也就等于泡影,终致吃苦而已!

④我们翻开历史来看,古今中外,几多圣贤豪杰,哪一个不是从吃苦磨炼出来的?孔子一车两马,周游天下,宁受天下人揶揄,而救世之心,终不稍减,奔波之苦,迄未挂怀。这种吃苦的精神,尤其是我们应该崇尚的。再看看晋朝名臣陶侃,他怕生活过于松散,每天要搬砖头;英国名相格兰斯顿,每日午饭后要劈一个钟头的柴。难道他们一个要做瓦匠,一个要做伙夫吗?笑话,笑话,他们绝不是的。他们不过借此锻炼吃苦的精神,恐怕身体安逸了,将来不能做事,他们的用心,是很深的。

⑤《论语》说:“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大学》又说:“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王阳明解说道:“闲居时有何不善可为,只有一种懒散精神,漫无着落,便是万恶渊薮,便是小人无忌惮处。”前清末年,京城里旗人个个总靠一份口粮,舒舒服服过日子,个个都是整日地拿着一个雀笼,口里哼着几句京腔,这种暮气的现象,哪里还能够支持得住国家!

⑥我们不怕享不到福,只怕吃不到苦。享福、吃苦,都是有代价的。以吃苦始者,多以享福终。吃一己之苦者,享一己之福;吃众人之苦者,享众人之福。真正会享福的,先要备尝艰苦,而后苦尽甜来,始有滋味。孟子说:“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这是磨炼意志的最好机会,这是鼓励吃苦的不二法门。

⑦我们虽不必有范文正公“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气概,但至少要有陶侃、格兰斯顿的勤恳不懈的精神。我们虽不见得有什么大苦可吃,但至少要摒除一切奢侈浮靡的不良习惯。做人要从吃苦做起,吃苦要从微处做起。“吃得苦中苦,做得人中人”,这是对诸位的一点贡献。(有删改)

1.结合全文,梳理并概括作者的论证思路。(4分)

2.文章④⑤两自然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各有什么作用?(6分)

3.请在古今中外的名人中选取一个事例(本文事例除外)论证作者的观点。(2分)

五、[全品原创]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16分)

用一生写好一个“恒”字

王艺侨

①在我国书法史上,流传着“二王”的一段佳话。王羲之“临池学书”,为节省时间顺手用池水涮笔,结果把一池清水染成墨池。若干年后,其子王献之磨墨练字,用完了整整18缸水。这些故事,都在说明一个道理:人生欲有所成,关键是砥砺一颗恒心。

②古往今来,有恒者事竟成。一个人未必具备出众的天赋,但如果拥有异于常人的执着,“千磨万击还坚劲”“咬定青山不放松”,就能把“恒”字写进自己的品格,守得云开见月明,成就不凡事业。

③然而现实中,也有一些人贪图安逸、缺乏毅力,往往让事情无疾而终。譬如,有的人遇到挫折就乱了阵脚,逃避矛盾、蛰伏起来;有的人干工作浮在表面,看上去勤勤恳恳,其实心里根本就没有恒定的目标;还有的人习惯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做不到一锤接着一锤敲,累积不出实绩。古人说得好,“贵有恒,何须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要做成一件事情,重要的是专注于目标,毫不动摇、勇往直前。心态一旦浮躁,注定难以走出浅尝辄止、兜兜转转的人生迷宫。

④树立恒心,离不开对人生意义的深刻省思。“词学宗师”夏承焘专注于词学研究和教学,以毕生之力旁搜远绍、取精用宏,终成现代词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革命战士”吴玉章四十年如一日,再苦再难也不忘教书育人,坚持革命、坚持办教育、坚持做好事,造就了一大批各类人才。《吕氏春秋》有言,“不能教者:志气不和,取舍数变,固无恒心,若晏阴喜怒无处”。事实上,无论何种行业或领域,不管是做学问还是做事情,倘若没有水滴石穿的韧性,缺乏坐得住、沉得下的脾性,都难有经得起时间检验的成绩。

⑤“书不记,熟读可记;义不精,细思可精;唯有志不立,直是无着力处。”恒心是成功的催化剂,而养恒心最离不开意志和勇气。葆有坚强的意志,才能在恶劣环境中坚如磐石,在乱云飞渡时不忘初心;具备非凡的勇气,才能面对恐惧不退缩、遭受打击不怯懦,义无反顾地坚持下去。对个体来说,追求善始善终、善作善成,就必须剔除急功近利之心,舍弃徘徊犹豫之意,自觉培养敢于正视困难的勇气和不甘落后的志气,用一生写好一个“恒”字。

⑥鲁迅曾如此点评运动会选手:“优胜者固然可敬,但那虽然落后而仍非跑至终点不止的竞技者,和见了这样竞技者而肃然不笑的看客,乃正是中国将来的脊梁。”行走在人生之路上,又何尝不是如此?

(选自《人民日报》2018年5月17日)

1.下面四个例子均来自课文,不能够作为本文论据的一项是(

)(3分)

A.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愚公移山》

B.父亲为了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他今天从地里捡回一块砖,明天可能又捡进一片瓦,再就是往一个黑瓦罐里塞角票。——《台阶》

C.圣人之道,卒于鲁也传之。——《为学》

D.那豆腐西施的杨二嫂,自从我家收拾行李以来,每日必到,或是拿走手套,或是拿碗碟等小东西。——《故乡》

2.文章第①自然段引用王羲之和王献之的事例,有什么作用?(3分)

3.试对第④自然段的论证思路进行分析。(4分)

4.文章结尾引用鲁迅的话,在内容和结构上分别有什么作用?(3分)

5.请结合文章内容联系实际,谈谈如何培养自己的“恒心”。(3分)

六、[2018·荆州]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12分)

面相与品相

于文岗

①人啊,露得最多的是这张脸,最爱遮掩的,也是这张脸。击剑运动员训练比赛,先得把脸罩起来。江洋大盗与窃贼,都爱扮成蒙面人,只露两眼。人害臊,不好意思,失态掩饰的也都是脸。

②可见,人在面孔这张脸之外还有一张脸,一张显露道德和觉悟、自尊和自律的脸。如此说来,人就有了两张脸,一张面孔的脸,一张德行的脸。面孔脸是爹妈给的,不可改变,他人不能说三道四,我叫它面相;德行脸是后天自修来的,可以改变,可予以道德褒贬和舆论监督,我称其为品相。

③若再谛视,发现人们对两张脸的重视程度大不一样。具体分三种情况:一曰“面相与品相并重”;二曰“面相第一,品相第二”;三曰“为了面相,不惜品相”。以当今成年人的基本倾向而言,若说“重面相,轻品相”,至少不离大谱。

④个人愚见,第一、第二种情况都属可以理解,第三种若不危害社会不违法也管不着。但若就“重面相,轻品相”说道说道,该不算“狗拿耗子”。

⑤有种说法叫“读书是女性的深度美容”,是从提高修养、改变气质意义上讲美的塑造的,说的主要就是品相。其实,不只女性,男性也如此。可无论人数还是程度上,人们往往更注重表层,不大关注“深度”。不信睁眼看看,没病也动刀,无恙也花钱,还有种种膜、霜、膏、素、水儿……投入的就是这张脸。可你若问问她(他)们在“深度美容”上投入了多少,恐怕自己都脸红。或许,这是个别,可一谈表层美容就津津乐道就来神,一说“深度美容”就打不起精神就犯困,一本书捧一年读不完,却断不是个别的现象。

⑥现实中,“重面相,轻品相”以至“有面相,无品相”的剧不时上演。莫看西装革履,珠光宝气,人五人六,照样脸拾掇得很光鲜,事做得很难看。他们不讲良知、不讲公义,不讲公德、不讲规则,损人利己、贪占便宜,不尽义务、只享权利。像某些人,洋溢着满满的优越感,啥事都一“抢”字。抢到是抢到了,可脸却没有了。

⑦《左传·襄公二十四年》载:“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后来,曹丕在《与王朗书》中进一步阐发:“人生有七尺之形,死为一棺之土。惟立德扬名,可以不朽。”无疑,这里说的是人的品相,且是事关身后的品相。现今有句时语叫“喜欢一个人,始于颜值,陷于才华,终于人品”,说脸决定了会否第一眼就喜欢这个人,才华决定了能否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然而,最终起决定作用的则是人品内涵。古言时语,何其一致!

(选自《广州日报》)

1.揣摩第④自然段画线句子,品析这句话的语言表达效果。(2分)

2.研读第⑤自然段,指出文段最主要的一种论证方法并简析其作用。(2分)

3.如果将下面的材料放到文中作为论据,你认为放到哪一段合适?(2分)

某女明星长相漂亮,拥有众多“粉丝”,拿着巨额片酬,却很少承担社会责任,偶尔参加公益活动,也只是蹭蹭热点,还弄出诈捐、逃税的丑闻。

4.第⑦自然段引用“古言”“时语”,想要表达的观点是:

(3分)

5.有人从文中发现了商机,准备开一家“深度美容院”,请你为这家美容院写一广告词。(3分)

七、[2018·咸宁]

阅读下文,完成问题。(9分)

游手好闲,手游好险

①“大吉大利”下一句是什么?正确答案是“晚上吃鸡”。“大吉大利,晚上吃鸡”,这看似八竿子打不着的两个东西,怎么就“合体”了呢?原来,这是玩家们发动“手游”大战的一句“暗号”。

②2017年,我国网民达7.72亿,其中,手机网民7.53亿,网络游戏用户5.83

亿。单是“王者荣耀”游戏,注册用户就突破2亿,每天的活跃用户超过8000万。与此同时,游戏玩家越来越低龄化,沉迷网游的青少年也越来越多。目前,我国青少年网民约1.6亿,很多是“资深玩家”,纷纷把手游作为课余爱好,当成社交工具,“王者荣耀”的低龄用户比例,甚至高达54%。

③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首先,手游的恶搞之风,有效吸引了玩家,尤其是低龄玩家。“王者荣耀”就曾以篡改历史人物等手法源源不断地制造快感。在游戏中,骚客李白变成了刺客,刺客荆轲变成了堂客,堂客貂蝉变成了侠客……这大约是学习借鉴了“抗日神剧”的先进经验,“张飞打岳飞,打得满天飞”。在好奇心的驱使下,玩家们一步一个脚印地陷进游戏开发者精心设计的各种陷阱中,难以自拔,不愿他拔。

④此外,游戏中,通过完成量化的任务,玩家们可以今天拿到一双靴子,明天拿到一对护腕,几个月后拿到“终极武器”。而这种在虚拟游戏世界里获得的成就感,恰好弥补和掩饰了现实生活中的平庸感、挫败感。

⑤自然,这也引发了不少悲剧。以青少年玩家为例,为买装备,盗刷10余万元的有之;为打赏游戏主播,花掉家里积蓄的有之;狂打40小时手游,诱发脑梗的有之;被父亲教训,随后跳楼的有之……其实,玩家不是在玩游戏,而是被游戏“玩”了,成了游戏的玩偶、游戏的奴隶,结果难免玩物丧志,玩火自焚。

⑥化解“手游”之险,必先预防“游手”之闲。一方面,多开发有益的线上游戏,多组织有益的线下活动,使“游手”多接触正能量,冲淡和取代有毒有害“手游”。另一方面,注重家庭、家教、家风,使“游手”感受到家的温暖、爱的滋润,把“游手”从“手游”中解放出来。同时,法律和制度层面也需跟进。比如,韩国青少年注册游戏须父母同意,美国有比较成熟的游戏分级制度,芬兰有专门的手游指南。这些他山之石,或可从源头上防止“手游达人”成为“游手好闲”的庸人懒人歹人恶人。(原文有删改

)

1.下列选项中,对文章内容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现在许多青少年把手游作为课余爱好,当成社交工具。

B.学生玩手游就会影响身心健康,荒废学业,误入歧途。

C.合理的措施可以预防玩家过度沉迷游戏,化解“手游”之险。

D.文章大体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进行论述。

2.概括文章第②自然段举出的现象,并指出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3分)

3.第⑤自然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3分)

参考答案

一、

1.照片描述了三名男子在战火纷飞中仍不忘阅读的故事,激发了读者的兴趣;引出下文对“阅读伟力”的论述;作为一个事实论据,论证了“阅读能丰盈人的内心”。

[解析]

本题考查议论文开头的作用。本文围绕“人生因阅读而气象万千”来展开,论证阅读的作用。照片描述了三名男子在战火纷飞中仍不忘阅读的故事,首先吸引读者,激发了读者的兴趣;引出下文对“阅读伟力”的论述;作为一个事实论据,论证了“阅读能丰盈人的内心”。

2.举例论证

阅读必然指向内在的丰沛,从而引起外在的改变

[解析]

本题考查论证方法及作用。第⑤自然段列举了名人武亦姝和雷海为的事例,使用了举例论证,通过名人事例论证了本段的论点“阅读必然指向内在的丰沛,从而引起外在的改变”。

3.加点的短语“一位作家曾指出”,表示后一句内容的来源是有据可寻的,是一位作家提出的,更能增加文章的说服力,体现了议论语言的准确与严密。

[解析]

本题考查议论文语言的特点。解答此题首先要了解词语的本义,再分析其在句子中的作用,以及其所体现出的议论文语言的特点。

4.示例:曾有一段时间,学业考试复习让我忙碌不堪,心生抱怨,我读了王开岭的《精神明亮的人》,书中福楼拜在忙碌中依然会捕捉生活之美,这种做法深深打动了我,让我懂得了“人可以忙碌却不可庸碌”的道理,在忙碌中仍能享受生活的美好。

[解析]

本题属于开放性的题目,考生结合自己的阅读书目,从一本书中的具体一句话或某一情节阐发阅读带给自己的好处和改变,注意以小见大,越具体越细微越好。书籍对自己的改变,一定是正向积极的,催人奋发的。同时注意语句通顺,表达清楚。

二、

1.读书有方法,也是一门艺术(或:《读书的方法与艺术》是一本指导人们怎样读书的好书)(意近即可)

[解析]

本题考查对中心论点的掌握。本文中心论点非常明显,题目就是本文的中心论点。另外,这应该是一篇推荐《读书的方法与艺术》这本书的文章。所以,根据文章的写作目的,结合最后一段,也可概括中心论点为:《读书的方法与艺术》是一本指导人们怎样读书的好书。

2.引出文章的论题(读书的方法与艺术)。[或:引出本文评论的对象(《读书的方法与艺术》)。或:提出问题。或:是文章的引论部分。或:引出下文的论述。]

[解析]

本题考查议论文首段的作用。结合第①自然段主要内容:读者阅读兴趣浓厚,然而能够指导广大读者如何读书的有用、实用、好用的阅读指导类图书并不多,作为《新华文摘》杂志读书与传媒专栏编辑,作者萌生了策划出版一本关于名家大师漫谈读书的小书的念头。可以知道,作者意在引出论题——读书的方法与艺术。

3.不累赘。这样举例,论据更充分(全面、具体),从而有力论证了“读书要讲究方法,做到活学活用”的论点。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举例论证的作用。第④自然段列举了鲁迅、周国平、胡适、冯友兰等人的方法,全面、有力地论证了“读书要讲究方法,做到活学活用”的分论点。解答此题,先要明确观点:不累赘。然后结合段落论点作答。

4.D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D项“只要……就……”说法过于绝对。结合最后一段结尾两句话:“年轻人掌握了读书的方法与艺术,才能正确开启阅读之旅,实现自己的出彩人生。尤其是在传统纸质阅读日益式微的当下,如何让年轻人多一份书卷气,多一点书香味,我想,这也是书香社会构建并永远延续下去的关键之处。”意思是年轻人掌握了读书的方法与艺术,多一份书卷气,是构建书香社会的关键,并非唯一条件。

三、

1.谢绝,既要把事情回掉,还要感谢人家的“好意”;既要语言委婉,合乎情理,又要坚决而不妥协。拒绝,明确地表示不愿意做或不愿意。

[解析]

这道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需要考生仔细审题,找准答题范围,提炼出关键语句作答。按要求,着眼第②自然段,文中有对“谢绝”与“拒绝”的具体分析:谢绝,基本都是好事或善意,至少当事人是这样认为的;拒绝,则只要把脸往下一拉,把头一摇就行了。谢绝,则既要把事情回掉,还要感谢人家的“好意”;既要语言委婉,合乎情理,又要坚决而不妥协,所以,如何措辞,还要一番踌躇,需要点智慧。提炼出关键信息作答即可。

2.开头通过弗朗西斯·克里克的谢绝书,引出本文的论点;同时这个故事作为事实论据证明中心论点;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顺利展开论述。

[解析]

这道题考查对段落作用的分析。解答的时候,要结合段落位置和主要内容,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来分析。从内容上,分析第①自然段,引用了弗朗西斯·克里克的谢绝书作为事例,一方面引出中心论点,一方面作为事实论据,起到了证明中心论点的作用。从结构上,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顺利引出下文。

3.不能删去。第④自然段举出茅盾的例子,他的谢绝很客气,带有商量的味道,以致写作计划基本落空,和第③、第⑤两自然段形成对比,突出强调了谢绝“既要语言委婉,合乎情理,又要坚决而不妥协”的道理,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解析]

这道题考查对论证思路的分析。解答的时候,要着眼于第④自然段,联系前后段落,来分析作者的论证思路。很明显,第③自然段和第⑤自然段列举钱锺书和伊姆雷·凯尔泰斯的拒绝的事例,是从正面来进行论述的,而第④自然段则是从反面来论述中心论点的。着重从论述的全面性、严密性上来分析论述的力度。即举出正面的事例,再举出本段反面的事例,使论述更全面,也就进一步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4.示例:要珍惜假期的学习时间,学会谢绝,可以帮你节约时间;学会谢绝,可以帮你集中精力干事情。要适时关闭手机,以减少各种“热情”干扰。让自己全神贯注地学习。

[解析]

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结合题干创设的语境,要把文中所谈的观点和方法运用到生活中去。考生要明确本文的中心论点是:谢绝既要语言委婉,合乎情理,又要坚决而不妥协。明确要学会谢绝,以减少各种“热情”干扰。结合题目中的语境,针对这种现象,表达自己鲜明的看法。可以提炼文中关键语句作答。

四、

1.首先指出青年人不愿吃苦,只图享福的现状;再分析吃苦的意义;接着论证吃苦的好处和不吃苦的危害;最后指出吃苦才能享福,要具有吃苦的精神。

[解析]

本题考查正确分析论证思路的能力。论证思路大致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答题时,要用上“首先”“接着”“最后”等词语,标明思路。文章第①自然段列举青年人不愿吃苦,只图享乐的现状。第②③自然段分析吃苦的意义,就是尽人的一份责任。第④⑤自然段论证吃苦的好处和不吃苦的危害。第⑥⑦自然段总结论点,指出吃苦才能享福,要具有吃苦的精神。

2.①举例论证。第④自然段列举圣贤豪杰,第⑤自然段列举了京城旗人的例子,充分有力地论证了“吃得苦中苦,做得人上人”的观点。②道理论证。引用了《论语》《大学》和王阳明的话,有力地论证了懒散的危害。③对比论证。通过正(第④自然段)反(第⑤自然段)对比论证,强调了吃苦的重要性。

[解析]

本题考查正确分析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按照“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论证了什么观点”的格式写即可。孔子周游列国,奔波救世;陶侃每天要搬砖头;英国名相格兰斯顿每日劈一个钟头的柴,这都是举例论证,具体论证吃苦能锻炼人,成为杰出人才。引用《论语》《大学》和王阳明的话,这是道理论证,突出论证不吃苦的害处。孔子等人吃苦的事情和前清末年旗人个个舒舒服服过日子的事情放在一起写,这是对比论证,突出论证吃苦的好处是锻炼人,不吃苦毁灭人。

3.示例一:东晋书法家王羲之临池学书,池水尽黑,凭借勤学苦练,终成大书法家。

示例二:明朝大学士宋濂,小时候家贫,借书后手自笔录,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但他仍坚持抄录。正是吃得苦中苦,终学有所成,被朱元璋誉为“开国文臣之首”。

[解析]

本题考查使用举例论证的能力。可以列举课文当中的相似例子,如《送东阳马生序》中宋濂自叙的苦读的例子。也可以列举课外书中的例子,比如囊萤映雪的故事。叙述时,要突出“苦”的意思。

五、

1.D

[解析]

此题考查论据。杨二嫂虽天天坚持拿东西,但这样的行为应令人唾弃,所以不能成为本文的论据。

2.引出中心论点:人生欲有所成,关键是砥砺一颗恒心。同时也充当了本文的论据,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解析]

此题考查首段的作用。王羲之和王献之事例的共同点是有目标,并为目标的实现持之以恒地练习,因而有了巨大的成就,很自然地引出中心论点。名人事例,具有说服力的同时,又引起读者的兴趣。

3.本段首先提出“树立恒心,离不开对人生意义的深刻省思”的分论点,然后引用夏承焘、吴玉章的事例做事实论据,接着引用《吕氏春秋》的内容做道理论据,最后分析要有“坐得住、沉得下的脾性”才能有成绩。

[解析]

此题考查论证思路。首先阅读本段,找出本段的观点:树立恒心,离不开对人生意义的深刻省思。然后再找出论据:夏承焘、吴玉章的事例和《吕氏春秋》的内容。最后按照顺序合理用语言表述。

4.内容上:深化了中心论点。结构上:首尾照应。

[解析]

此题考查内容的理解。鲁迅的话强调了一个核心词“砥砺”,这与论点的部分相吻合,只要“砥砺一颗恒心”,即使不成功,也值得称赞,所以深化文章中心,并照应了开头。

5.示例:①拥有异于常人的执着;②树立恒心,要对人生意义深刻省思;③葆有坚强的意志。

[解析]

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主观认识。阅读文章可知:文章从第②自然段到第⑤自然段,依次给我们论述了怎样做才能有“恒心”,从中提取要点。第②自然段,拥有异于常人的执着;第④自然段,树立恒心,要有对人生意义的深刻省思;第⑤自然段,葆有坚强的意志。做到这些,就可以培养“恒心”。

六、

1.这句话引用俗语,看似自贬或戏谑,但却引人深思,发人深省。(或:运用引用论证方法,生动地证明了作者对“重面相,轻品相”的态度,同时语言幽默诙谐,生动形象。)

[解析]

本题考查语句赏析。“该不算‘狗拿耗子’”一句是引用歇后语,来表达作者对“重面相,轻品相”这一观点的意见。引用歇后语来表明自己的观点,诙谐幽默,生动形象。

2.对比论证。文段通过现实中比比皆是的“重相貌”和“轻品相”进行对比,论证了社会中“重面相”“轻品相”已经成了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

[解析]

本题考查论证方法及作用。从本段中可以找到“可一谈表层美容就津津乐道就来神,一说‘深度美容’就打不起精神就犯困,一本书捧一年读不完,却断不是个别的现象”,这是将“表层美容”与“深层美容”进行对比论证,突出了当下现实中的人们“重相貌”而“轻品相”,也在告诫人们要引起注意。

3.放在第⑥自然段比较合适。

[解析]

本题考查论据的使用。“某女明星长相漂亮”是说她“面相”好,而“很少承担社会责任,偶尔参加公益活动,也只是蹭蹭热点,还弄出诈捐、逃税的丑闻”是说她“品相差”,这一反面举例论据正好证明了“现实中,‘重面相,轻品相’以至‘有面相,无品相’的剧不时上演”这一论点。

4.一个人面相再好,都是一时的;只有品相好,才是永远的,不朽的。(或者:人生只有注重品相,才能真正立足社会,被人认可。)

[解析]

本题考查归纳总结能力。古言“人生有七尺之形,死为一棺之土。惟立德扬名,可以不朽”一句,强调“立德扬名,可以不朽”,突出品相好才是永远的;时语“喜欢一个人,始于颜值,陷于才华,终于人品”,同样强调了“终于人品”,突出“品相”的重要性,这些都论证了“最终起决定作用的则是人品内涵”这一观点。

5.示例一:深度美容,美到你心灵深处!示例二:美人品内涵,具永恒魅力!

[解析]

本题考查语言运用——拟写广告语。分析题干:“深度美容”是指人要“塑造自己的人品内涵”,文中有:有种说法叫“读书是女性的深度美容”,是从提高修养、改变气质意义上讲美的塑造的,说的主要就是品相。因而广告语重点要突出“人品内涵的塑造”这一点。

七、

1.B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B项对文章内容理解和分析错误,说法过于绝对。

2.现象:沉迷网游、手游的人尤其是青少年非常多。原因:①手游的恶搞之风有效吸引了玩家,尤其是低龄玩家。②在游戏中,通过完成量化的任务获得的刺激感、成就感,弥补和掩饰了现实生活中的平庸感、挫败感。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中信息的概括。通读全文,整体把握,然后根据题干要求提取相关语句分析作答即可。如通过数字的比较,即可得出“沉迷网游、手游的人尤其是青少年非常多”的结论。也可提取“与此同时,游戏玩家越来越低龄化,沉迷网游的青少年也越来越多”作为答案。找到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如从第③自然段提取“首先,手游的恶搞之风,有效吸引了玩家,尤其是低龄玩家”,从第④自然段提取“而这种在虚拟游戏世界里获得的成就感,恰好弥补和掩饰了现实生活中的平庸感、挫败感”作为答案。

3.使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列举了四个由手游引发的悲剧,证明了玩家过度沉迷游戏很危险的观点,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解析]

本题考查论证方法的类型及其作用。“以青少年玩家为例,为买装备,盗刷10余万元的有之……”明显使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在答作用时一定要找到文段中的观点句,论证方法就是为证明观点服务的。

一生承诺 2022-06-28 19:08:24

相关推荐

以教育为话题的议论文800字题目 作文标题及范文

教育对人的成长、发展有很大的影响作用,好的教育能够对人起到良好的引导,下面是关于教育的议论文题目及范文,一起来看!以教育为话题的议论文800字言传身教家庭是花根,孩子是鲜花。家风如阳光,鲜花只有在阳光的照射下,...
展开详情

名人友谊小故事简短20字 关于友谊的作文素材

友谊是人生的调味品,也是人生的止痛药。今天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关于友谊的名人小故事和经典名言,赶快来看吧!名人友谊小故事1.春秋时期,俞伯牙是当时最善弹琴的人,但终日弹琴,无人赏识。一日,遇到钟子期,子期听到伯...
展开详情

好记星现在怎么样了 有什么用

好记星品牌(以下简称好记星)2003年成立于上海。好记星在北京、上海、深圳设有分支机构。好记星凭借十多年的教育产品研发经验,以移动互联网科技为手段,通过优质、高效、便捷的在线教育平台。好记星平板电脑怎么样好记星...
展开详情

金融属于文科还是理科 前景怎么样

金融专业既不属于文科也不属于理科,招生时是文理兼收的,所以不用过于担心。但是在金融专业学习的过程中,有一些学科是偏文或偏理的。像是经济政治学、宏观经济学等专业就比较偏向文科;而像是财务管理、证券投资、国际经济学...
展开详情

法理学学什么

教学的着重点在于系统学习法理学的基本原理,掌握法理学的范式,实现视野的更新和融合,实现思维方式的更新和提高,实现理论思维能力和水平的深化,深化理论知识和修养,提高专业水平,形成博厚的知识框架。法理学课程法理学是...
展开详情

精选推荐更多>

汝只患不能自立,勿患人之不己知翻译

“汝只患不能自立,勿患人之不己知”的翻译是你只需要担心自己能否自立,不要担心别人不懂你。
该句话出自晚张之洞所写的《诫子书》。
节选内容:汝之前途,正亦未有限量,国家正在用武之秋,汝纵患不能自立,勿患人之不己知。志之志之,勿忘勿忘。
译文:你的前程,正可谓不可限量,国家正是在用兵的时候,你只需担心自己不能够成才,不需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记住记住,别忘别忘。
思想:《诫子书》是修身立志的名篇,其文短意长,言简意赅,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澹泊宁静中下工夫,最忌荒唐险躁。

志存高远的前面是什么

原句为“志当存高远”,前面是“夫”。出自《勉侄书》:“夫志当存高远,慕先贤,绝情欲,弃凝滞,使庶几之志,揭然有所存,恻然有所感。忍屈伸,去细碎,广咨问,除嫌吝;虽有淹留,何损美趣?何患于不济?”
译文:
一个人的志向应当保持高尚远大,仰慕先贤人物,断绝情欲,不凝滞于物,使贤者的志向高高地有所保存,诚恳地有所感受,能屈能伸,抛弃琐碎的东西,广泛地向他人咨询、学习,除去狭隘、悭吝,这样即使未得升迁,又何损于自己美好情趣?何愁理想不能实现?如果意志不坚定,意气不昂扬,徒然随众附和,沉溺于习俗私情,碌碌无为,就将继续伏匿于凡庸人之中,终究不免于卑下的地位。
《勉侄书》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为勉励侄子诸葛恪而作。全文虽87字,字字珠玑,却包含着对侄子诸葛恪的种种期盼,并演变出志存高远一词。

望天门山把什么比作什么

《望天门山》诗中“天门中断楚江开”用了奇妙的比喻,把天门山比作打开的天门。
原文: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译文:
天门山从中间断裂是楚江把它冲开,碧水向东浩然奔流到这里折回。
两岸高耸的青山隔着长江相峙而立,江面上一叶孤舟像从日边驶来。
《望天门山》是唐代大诗人李白于开元十三年(725年)赴江东途中行至天门山时所创作的一首七绝。此诗描写了诗人舟行江中顺流而下远望天门山的情景:前两句用铺叙的方法,描写天门山的雄奇壮观和江水浩荡奔流的气势;后两句描绘出从两岸青山夹缝中望过去的远景,显示了一种动态美。全诗通过对天门山景象的描述,赞美了大自然的神奇壮丽,表达了作者初出巴蜀时乐观豪迈的感情,展示了作者自由洒脱、无拘无束的精神风貌。作品意境开阔,气象雄伟,动静虚实,相映成趣,并能化静为动,化动为静,表现出一种新鲜的意趣。

山居秋暝古诗翻译20个字

《山居秋暝》古诗翻译:空旷的群山沐浴了一场新雨,夜晚降临使人感到已是初秋。皎皎明月从松隙间洒下清光,清清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竹林喧响知是洗衣姑娘归来,莲叶轻摇想是上游荡下轻舟。春日的芳菲不妨任随它消歇,秋天的山中王孙自可以久留。
译文: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山居秋暝》是唐代诗人王维的诗作。此诗描绘了秋雨初晴后傍晚时分山村的旖旎风光和山居村民的淳朴风尚,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田园并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足心情,以自然美来表现人格美和社会美。全诗将空山雨后的秋凉,松间明月的光照,石上清泉的声音以及浣女归来竹林中的喧笑声,渔船穿过荷花的动态,和谐完美地融合在一起,给人一种丰富新鲜的感受。它像一幅清新秀丽的山水画,又像一支恬静优美的抒情乐曲,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的创作特点。
常见热点问答
热点搜索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
作文大全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