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外之地

念不明你的信
精选回答

为何历史上的强盛王朝没有选择去征服日本的领土?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萨沙第9216条回答。

原因也不复杂,这几点:第一,古代中国想要征服日本,是千难万难的。

从中国的上海出发,走最近的海上直线到日本九州,也有差不多1000公里。

航行这么远的距离,对于古代来说并不是很容易的事情。

古代的船只同今天差别巨大,大型远洋商船也只是沿着海岸线航行,一旦遭遇各种极端天气就会靠岸躲避。

为什么西方航海技术已经算比较高明,直到15世纪哥伦布才发现新大陆?因为当时极少有船队敢于穿越大西洋这种,找不到什么陆地的大洋。

而从中国到日本的海路,在古代相当危险。

这是因为黄海海域一年四季都有6级以上大风,冬季和春季最多,其他两个季节也不少。

另外,由于黄海有季风,只有合适的季节才适合向东北方向航行。

但航行成功以后,需要等待几个月后季风改变,才能返航。

海上航行如此,从陆地进攻则根本不可能。

因为中国历史上受到自然条件限制,甚至没有远征征服朝鲜,古人无法解决出山海关到朝鲜北部的600公里无人地区的运输。

如果无法控制朝鲜,也就谈不上从朝鲜为跳板进攻日本,陆地运输也不靠谱。

第二,古代极少有大规模登陆作战。

大规模两栖登陆战,其实是现代的二战期间才开始出现的。

在古代,受到船只的限制,一艘大型远洋海船,能够乘坐百人就很了不起了。

如果运输1万人以及相应的物资,至少需要数百条这种大船,随后还需要几百条源源不断来回运输,维持持续作战的物资供应。

且不谈持续作战的物资消耗,没几个国家能够造出这几百条大船。

当时全世界最强大的西班牙,他的无敌舰队也只有150艘较大的战舰兼运输船,必须兼顾西班牙广大的海外殖民地。

无敌舰队1588年作战,虽出动了130艘战舰,大部分都是中小型军舰,大型军舰不多。

虽然只是从不远处的西班牙航行到英国海域登陆,无敌舰队只也只运载了8000名士兵。

第三,古代征服日本没那么容易。

很多人认为日本是小日本,其实日本国土面积有38万平方公里,英国才24万平方公里,德国也不过36万。

放在欧洲,日本就是个大国。

就人口来说,日本在古代的战国时期,就有1000多万人口,人口数量相当得多,全民皆兵可以拿出百万大军。

更重要的是,日本本土地形易守难攻。

该国的山地和丘陵占总面积的71%,今天森林覆盖率仍然有高达67%。

这种地形非常适合防御,不适合进攻。

在古代,在山上搭一个箭塔,放一些弓箭手,你就没法攻陷。

另外,日本除了冲绳以外,南北国土长达2000公里,这个距离很惊人。

北京到上海,也不过1300多公里。

因为以上原因,想要占领日本整个国家,难度非常大。

首先,你至少要出动几十万大军,最少要三十万人,甚至还不够。

战国时期小田原合战,丰臣秀吉一方就动员了22万大军。

然而,在古代运输三十万军队登陆日本,根本就不是不可能的,甚至今天也不容易办到。

其次,日本地形特殊,你要维持进行长久作战。

想要维持30万大军长期在日本作战的消耗,同样不要说古代,就算今天也是难度极大的。

仅仅按照2个军人一天作战吃2斤米来算,30万大军一天就要吃60万斤,一个月就是1800万斤。

当时没有哪个国家,又如此厉害的远洋运输能力。

还有,日本军队并不好对付。

日本是一个武士统治的国家,在明代朝鲜的战斗表明,日本军队颇有些战斗力,不是弱鸡。

明军在朝鲜大体和日军大体势均力敌,只是占据一定上风而已。

所以,想要速战速决在极短时间打垮日本,根本就是 不可能的,肯定要拖入持久战。

一旦进行持久战,中国根本无法保持持续不断地补给运输,还没打就先输了八九成。

其实,也不要说去日本,为什么明代台湾才有几万汉人?除了台湾有很多传染病以外,虽然只有100多公里的海上距离,横穿台湾海峡还是有不小的运输风险。

在古代,开拓领土,也要讲究利益的,比如说去开拓小日本的领土,图个啥?第一,日本古代缺乏资源:都是山,没有矿,就算中原王朝占领了日本,能收回打仗的成本吗?我看太难!第二,交通不便利:古代的打仗方式,还是要真刀真枪,而不是发射个核武器就可以了,这意味着,古代军队可能很难打进日本本土。

那时候航海技术没这么发达,一个台风啥都没了,蒙古在日本就吃亏了。

以古代的科技,就算你勉强在日本登陆,后勤怎么办?到时候等着饿死?第三,日本的位置没人愿意打:那时候的日本,在地理上,也没战略价值,就算你上岸了,也都是山地,你的军队也施展不开。

就算你不顾前两点(打日本没有经济利益还有后勤不好搞),假设你不惜一切代价击败了日本,不计成本一直输送后勤,算是占领了吧?距离中国本土太远,朝廷不好管理,到时候无论是驻军还是日本本土势力,很可能又脱离中央管制,那不是白打了?徐福东渡以后,也没继续听中原的号令啊。

所以,答案就是,打日本没有经济意义,战略意义和长久利益,历史上的强盛王朝当然对于占领日本没啥兴趣了。

对此,你怎么看?

思念是一种病 2023-09-02 15:25:36

相关推荐

电脑如何添加域

先点击计算机,然后单击右键,选择属性项,更改设置选择更改。计算机名字更改为使用者名字,这样是为了区分域中的计算机,域填写需要加进去的域名,点击确定,弹出对话框,填写域管理员的账号密码。点击计算机,然后单击右键,...
展开详情

表示队伍整齐的四字词语

1、堂堂之阵:形容阵容盛壮整齐,也用来形容光明正大;2、鳞次栉比:形容房屋或船只等排列得很密很整齐;3、正正之旗:排列整齐的军旗。借喻强盛整肃的军队;4、匪匪翼翼:形容车马行走时阵容整齐、威武;5、井然有序:整...
展开详情

显卡的6P供电怎么接

1、首先需要准备显卡电源线,保证质量完好无损,方可进行接下来的操作;2、接着观察电脑的插口有哪些具体样式,是否与自身的电源线接口相匹配;3、接着准备连接,首先找到电源插口上六加二中的六插口,随后插在显卡上,此时...
展开详情

儿子欠债父母有义务还吗

成年子女自己欠下的钱,债权人只能让这个成年子女还,法律上成年子女和父母的财产分的很清楚,不存在连带责任。父母对于成年子女的债务不负偿还义务,除非父母作为继承人,在成年子女死亡后继承死者遗产,就需要承担遗产价值以...
展开详情

形容高考的成语有哪些

形容高考的成语有:寒窗苦读:在寒冷的窗下苦读:形容读书的艰辛。倒背如流:背:背诵。把书或文章倒过来背,背得像流水一样流畅。形容背得非常熟练,记得非常牢。成语出处:郭沫若《苏联纪行日记六月廿七日》。她把说明小册子...
展开详情

精选推荐更多>

王羲之是哪里人

王羲之是琅琊临沂(今山东省临沂市)人,字逸少。东晋大臣、书法家,丹阳尹王旷的儿子,太尉郗鉴的女婿,有“书圣”之称。
凭借门荫入仕,历任秘书郎、江州刺史、会稽太守,累迁右军将军,人称“王右军”。永和九年(353年),组织兰亭雅集。撰写的《兰亭序》,成为“天下第一行书”。永和十一年(355年),称病弃官,迁居于绍兴金庭。升平五年(361年)去世,安葬于瀑布山。
善于书法,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风格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在书法史上,与钟繇并称“钟王”,与其子王献之合称“二王”。李志敏评价:“王羲之的书法既表现以老庄哲学为基础的简淡玄远,又表现以儒家的中庸之道为基础的冲和。”

冬至的诗句和名言

冬至的诗句:
1、平生少年时,嬉游爱冬至。——郑胤骥《送长蘅偕计北上二首》
2、浊酒醒来闻吉语,晴过冬至兆丰穰。——仇远《重阳见菊占冬晴上熟》
3、闻过岘首已冬至,想到匡庐将岁除。——陆游《庚申十二月二十一日西和州健步持子布书报已取安康襄阳路将至九江矣悲喜交怀作长句二首其二》
4、去年冬至投僧寺,今岁阳生宿店家。——刘克庄《湖南江西道中十首》
5、冬至之日无酒钱,醒笑先生高阁眠。——沈周《至日闲居自述(成化甲辰)》
6、艳质无由见,寒衾不可亲。——白居易《冬至夜怀湘灵》
7、小臣曾读三王纪,冬至由来始祭天。——边贡《迎銮曲·郊祀元君百礼先》
8、春来冰未泮,冬至雪初晴。——杨凝《雪晴》
冬至的名言:
1、人间没有永恒的夜晚,世界没有永恒的冬天。——艾青语录
2、冬天已经到来,春天还会远吗?——英国雪莱《西风颂》
3、冬日可爱,夏日可畏。——《左传》

排比句的好处和作用

排比句的好处:使用排比句可以增强语句的气势,使文章朗朗上口,有音律美且用排比来说理,可以收到条理分明的效果。用排比来抒情,可以使文章的节奏和谐,显得感情洋溢、气势更为强烈。用排比句来叙事,能使文章层次清楚、描写细腻。
作用:使用排比句来写人,可以将人物刻画得立体,写景时可将景物描写得细致入微,有形象生动之效,恰当地运用排比才能表达强烈奔放的感情,周密地说明复杂的事理。
排比句是把三个或以上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相同的词组或句子并排在一起组成的句子,有时候两个句子或以上的并列句子也可以称为排比句。

一狼仍从的从是什么

“一狼仍从”的“从”的意思是跟从。
该句出自清代蒲松龄的《狼三则》,原文节选内容: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译文:屠户害怕,把骨头投给狼。一只狼得到骨头停止了,另一只狼仍然跟从他。屠户又把骨头投给它,后面得到骨头的狼停住了脚步,但是之前得到骨头的狼又跟上了。骨头已经没有了,但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
赏析:《狼三则》都是写屠夫在不同情况下遇狼杀狼的故事。第一则着重表现狼的贪婪本性,第二则着重表现狼的欺诈伎俩。第三则着重表现狼的爪牙锐利,但最终却落得个被杀死的下场,作者借此肯定屠户杀狼的正义行为和巧妙高明的策略。三个故事都有生动曲折的情节,各自成篇,然而又紧密相关,构成一个完整统一体,从不同侧面阐发了主题思想。
常见热点问答
热点搜索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
作文大全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